央企“退金令”出台,以后干金融,赚钱只会越来越难吗?| 每天进步一点点
「每天进步一点点」系列 #171
这几天,圈里很多朋友都让我聊聊“退金令”这个事情,也就是6月3日国务院国资委强调,各央企原则上不得新设、收购、新参股各类金融机构,特别是那些对主业服务效果较小、风险外溢性较大的金融机构。
这个话题一出台,金融圈子里瞬间炸了锅,国家要求央企资金撤出金融行业,是一个很明显的“讯号”,那到底要怎么解读呢?
说实话,关于这个话题,我本来是不想聊的,因为这个事情,真的是国家非常高级别的政策了,一般人真没两把刷子是不敢解读的。
而且,像中央的这些政策,往往也不能从表面上去理解字面意思,因为国务院下发的文件,一定是站在国家顶层设计的角度去看问题的,所以一般人如果只从自己所处行业的视角去看这些政策,就真的只能看到问题的局部,而看不到问题的全貌。
不过,最近这几天,网上关于这个话题的解读,我真的是觉得越来越离谱了,所以决定还是写一篇文章来说说。
有的人说,“国家已经号召央企的资金从金融行业中撤出了,所以金融业要完了,以后会有大批量的中小金融机构破产,你们买的金融理财产品,应该赶紧取出来,否则就等着爆雷吧!”还有人说,“买投资理财,以后还是要选大公司的,以后出了问题,央企也不会再去接管兜底了,一切都要风险自担!”这些说法,都只是从表面字义上去理解“退金令”,因而得出了一个看似有道理、但其实很肤浅的错误结论,大家可千万不要当真。
金融行业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核心产业、支柱产业,假如央企、国资全部都从金融机构中撤走了,那是要把中国金融行业的掌控权拱手让人吗?肯定不是。国资委的意思是,央企还是要聚焦于主业,不要像一些民营企业一样,总想着赚快钱,一些经常乱搞、容易引发市场风险和口碑风险的中小金融机构、非核心金融机构,央企能撤出就撤出,最好别在里面蹚浑水,以免出问题了让百姓们觉得有央企背景的公司也不靠谱。
所以,大家可千万不要把这个政策当做是“国家要从金融行业中撤资”,这是八竿子也打不着的,更不是意味着很多大型的央企金融机构以后会改变股权结构,大家不要听一些自媒体在网上乱带节奏。
也有些自媒体博主把“退金令”和很多年前国务院国资委下发的“退房令”相对比,得出了金融行业会马上会迎来“剧变”的结论,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我认为也有些过于夸大,因为像金融业这样一个如此庞大且重要的行业,不会因为一纸文件的出台而立即出现天翻地覆的变化。
相反地,我认为,这种剧烈的变革,在过去这几年的时间里面,其实早已经悄然开始,而且未来的几年也会持续地改变。而中央“退金令”的出台,其实只是和大家打了一张“明牌”而已,相当于把国家未来对于金融业的定位以及调整的方向都告诉了大家。看得懂看不懂,就要看大家对于金融行业的理解以及对于监管方向的觉悟了。
先来说我的结论,那就是,以后干金融,赚钱只会越来越难,尤其是对于金融业高收入的岗位,要有薪酬大幅下调的心理准备。
这里的底层逻辑也很容易理解,因为金融行业想要“赚大钱、赚快钱”,其实都要靠“监管套利”,也就是在监管的某项制度还没有完善之前,找到能赚钱的“漏洞”。但是一旦知道这个“漏洞”的人变得越来越多、涌入的资本越来越多,监管就一定会出手,堵上这个漏洞,所谓的“时代红利”也就消失了。
如今,那些曾经乱搞的、钻漏洞找“套利机会”的金融公司,很多都出了严重的问题,这也让国家和监管很头疼。所以,最近一期中央政治局会议在审议《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问责规定(试行)》时就强调,推动金融监管真正做到“长牙带刺”、有棱有角,释放的信号十分强烈。
而伴随着中国金融业的监管制度变得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完善,这种“赚大钱、赚快钱”的机会也会越来越少。
还有另外一个点就是,金融行业,尤其是以销售为主导的岗位,收入结构会呈现出非常明显的二八定律,也就是80%的收入其实是被行业中占少数的20%的人拿走的。这个现象合理吗?作为顶尖销售的你,或者是渴望成为顶尖销售的你,可能认为这是合理的,但是这种现象放在中国特有的经济体制下,放在共同富裕的时代背景下,这很显然是不合理的。
金融行业不是实业,它虽然能够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能助力企业的发展,但是只搞金融、不搞实业的经济就会脱实向虚,让很多人产生“搞实业不如搞金融”的误判。
请大家仔细思考一下,假如金融行业赚钱更容易,你把全社会各行各业的实业精英(比方说律师、医生、老师、工程师等)全都拉去卖保险,再把那些顶尖销售的年收入做一个排名,让大家产生“卖保险可以轻松年入百万”的幻觉,这真的符合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吗?这真的是国家想要倡导的价值观吗?
我觉得之前可能没人介意,毕竟我们可以让踩到“时代红利”的聪明人“先富起来”。但是从“退金令”出来之后,这一切都会潜移默化地改变。
未来,你会发现,金融圈的人开始变得越来越低调,越来越不敢炫富,越来越不敢秀自己的工资条,从此“夹起尾巴做人”;金融机构也不太敢去表彰那些顶尖销售了,因为一表彰,反而把人家的收入曝光了,让人家难堪。
而从制度的设计上,国家也会要求金融行业大幅调降金融产品的交易成本,比如保险行业的“报行合一”。如此一来,那些本身业绩就好的,收入降低一些之后,还能继续留下做;而那些本身业绩一般般的,可能就只能换个行业自寻出路了,或许重新回去自己的主业做律师、医生、老师、工程师等,收入会比做金融更高,这其实也非常合理。
所以,聊到最后,我不得不感慨,每个行业的发展都有时代红利的窗口期,每一代人也有每一代人的机遇。
很多人说,60后的第一桶金是靠下海经商创业,70后的第一桶金是靠买卖房产,90后的第一桶金是靠直播短视频,那很多80后的第一桶金是什么呢?我认为其实就是金融,说得更确切一点,是做金融产品的中介交易。
不管是金融圈鄙视链最底端的“卖保险”,还是帮助千万股民、基民打理钱财的“操盘手”,又或是之前很光鲜但最近一直在频繁爆雷的“财富管理”,甚至是听上去很高大上、一直处于鄙视链最顶端的“投行业务”,本质上都是金融服务业,都是靠金融行业的信息不对称和撮合资金需求的两端来赚钱的。
当我们近期苦于金融行业发展低迷、不好赚钱的时候,猛然抬头,才发现时代已经变了,而且再也回不去了。
可能很多人还沉浸在曾经“赚大钱、赚快钱”的美梦中不想醒来,但是醒来后我们必须还是要面对现实——虽然时代变了,但是社会还是在运转,生活还是要继续,我们没有别的选择,只能继续向前。
而你,心中是充满了庆幸,还是充满了遗憾呢?
▼
▼
跨年分享复盘 | 回望2023年保险圈十大关键词
从“四道防线”的角度看保险产品的安全性
重疾新规下内地与香港重疾定义之深度对比
点击“阅读原文”可查看所有历史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