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在国外招工“碰壁”?已离职的老员工道出实情,你怎么看?
引言
国内一直有一家非常著名的电子加工厂名字叫做富士康,最近几年,富士康的发展不尽人意,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还是因为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出现了猥琐,苹果的发展也越来越差,为了能更好地在市场上生存,苹果不得不斩断某些供应链。
富士康自从建立以来,一直到现在承担的是非常重要的供应链环节,凭借着其独特的加工优势以及廉价的劳动力,也被外界亲切地送了一个运用代加工厂的称号。每年到了苹果发布前夕,富士康的用工招聘会满天飞,而如今却听说,富士康在国外招工“碰壁”?已离职的老员工道出实情,对此你怎么看?
现在年轻人对加班的态度越来越不友好,他们已经躺平,不愿意忍受工作上的烦恼,并且也不愿意因为工作占用自己的私人时间,加班就成为年轻人所痛斥的一种行为。国内目前的人口红利已经消失,富士康为了能更好地满足苹果的供应链需求,开始向国外投资建厂。
最开始选到的地方就是印方,印方当地有着十分廉价的劳动力,并且建厂所需要的土地以及其他成本非常低廉,几乎可以说,印方是一个非常完美的加工厂选址。早在2016年时,身为富士康科技的创始人,郭台铭就已经有了在印度建厂的计划,只不过迫于疫情,不得不终止。
现在的疫情形势已经基本上得到稳定,在印方建厂继续发展的趋势也越来越笃定,大规模拓展运印方市场,成为苹果及其供应链接下来发展的目标。按照创始人最初所公布出来的计划来看,到二零二一年年底,应当已经在印方招聘了100万名当地员工。
印方富士康建成之后,其规模以及发展境况与国内富士康可以媲美,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国内,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不论计划策划的有多么完美,只要有突发情况,所有都要暂时搁浅。事实也给富士康带来了非常大的打击,现在已经过去了这么长时间,前期将近50亿的投资,眼看就要打水漂了。
国内企业在国外投资建厂时,是需要经过国外政府的同意,才可以向当地进行土地交易,投资建厂,当富士康将申请书递交给印方政府之后,印方政府并没有立马处理,而是将这份申请书的签署时间不断向后拖。经历层层困难之后,有关部门终于签署了同意建造书,但是,在购买设备这环节,又出现了其他的问题。
很多了解印度的朋友都知道,印度的治安环境以及财产安全方面,做得非常不好。工厂建立成功之后,也曾经因为治安问题出现过意外状况,并且在原料以及产品的运输过程中,也因为特殊情况而被迫终止。
电力供应问题以及操作工人的管理问题,这些都迫在眉睫、急需解决,最开始制定出来的十万人招聘计划,一直到现在都没有完成进展,非常不顺利。印度当地其实存在一些姓氏歧视的情况,在人员管理这一方面经常有管理者会因为被管理者的姓氏而产生歧视,由此造成生产任务无法完成。
最重要的是,印度劳动力与国内大部分劳动力的想法是一样的,只要有加班就辞职,或者集体罢工来反抗这种压榨劳动力的做法。印度的劳动力数量多、价格低确实是世界上公认的,但印度当地的办事效率低,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相较于国内富士康工厂,一个人完成的工作量在印度可能需要2到3个人,折合下来,生产成本并没有降低很多,相反,还有一定的上升。在富士康对基础知识教育这一方面还非常重视,大部分员工都要进行基础知识教育,然而,印度当地有很大一部分劳动力并没有接受过。
为了能让他们完成基础知识教育这一环节,不得不花费额外的费用,对大部分职工进行培训。将所有额外花费的费用计算出来之后,已经远远超过了在国内所需的建厂成本,在国外生产商品还需要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稍有不慎还会被行政处罚。
结语
对比较开放的印度人而言,富士康所制定的条条框框只是一个形式,并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制定规章制度,市场区相关部门的工作,但是否遵守却与个人的行为息息相关。大部分印度人都将场区所制定的规章制度抛于脑后,在工作或生活过程中,基本上没有考虑过规章制度这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