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运行平稳,产量略有增长|2023年炼焦行业回顾及展望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25-11-07 13:36:40 浏览量:0

Part 01

2023年我国焦化行业运行情况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焦化行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和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有关要求,在复杂严峻的市场形势下,砥砺前行,应对挑战,取得了新的发展。

总体运行平稳,产量略有增长

2023年我国生铁产量87101万吨,同比增长0.7%,焦炭产量49260万吨,同比增长3.6%,为历史最高。其中,钢铁联合焦化企业焦炭产量12928.8万吨,同比增长4.4%,其他焦化企业焦炭产量36331.2万吨,同比增长3.3%。

从地区来看,受市场供过于求影响,全国共有9个省区焦炭产量同比下降,均分布在远离焦炭需求地区。其中青海省产能基数小,因部分企业停产,全省焦炭产量仅18万吨,降幅居前,为79.9%;黑龙江省焦炭产量889.3万吨,降幅20.1%;辽宁省焦炭产量2065.5万吨,降幅6.1%。焦炭产量同比下降的还有四川、贵州、陕西、山西、云南和湖南六省。其他地区焦炭产量普遍正增长,其中吉林省焦炭产量499.4万吨,同比上涨31.9%;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焦炭产量3390.9万吨(含半焦产量),同比增长21.2%;广西壮族自治区焦炭产量1301.0万吨,同比增长19.9%,增幅靠前的省份还有江苏、甘肃、河南。

焦炭出口基本持平,炼焦煤进口大幅增长

2023年,我国出口焦炭886.49万吨,同比下降0.94%,平均价格为283.91美元/吨,同比下降37.02%,前三名的国家依次是印度尼西亚、印度和马来西亚,合计459.01万吨,占比51.78%。进口焦炭23.73万吨,同比下降53.89%,平均价格285.12美元/吨,同比上涨31.51%,前三名依次是日本、蒙古和印度尼西亚,合计19.33万吨,占比81.46%。2023年我国出口焦炭总量占全国焦炭产量的1.8%。

2023年,我国进口炼焦煤10251.2万吨,同比增长60.58%,平均价格167.99美元/吨,同比下降28.31%,前三名的依次是蒙古、俄罗斯和加拿大,合计8819.4万吨,占比86.03%。虽然2023年澳煤禁令解除,但全年进口澳大利亚煤278.9万吨,占比仅2.7%。我国已经形成了以“蒙古+俄罗斯”为主的炼焦煤进口格局。

— 广告 —

焦炭价格先抑后扬

2023年,焦炭市场在产能过剩大背景下,价格变化的核心在于上游成本变化和下游钢厂的负反馈压力,整体呈现先抑后扬趋势。

上半年,蒙煤及俄煤进口量大幅增加,澳煤进口解禁,下游主动去库存,价格表现为大幅下跌趋势。下半年,随着钢厂利润有所转好,下游需求持续处于高位,钢厂释放出补库需求。同时,煤矿安全检查力度升级,国内炼焦煤供应收紧,伴随山西省10月底前关停炭化室高 4.3米焦炉,焦炭产能短期收缩,双焦供应均有减量预期,焦炭走出震荡上行行情,价格波动幅度在100-300元/吨之间。就价格而言,2023年上半年焦炭价格以走弱为主,一季度价格相对稳定,价格在年初下调100元/吨后,进入阶段性持稳。二季度后,随着钢材价格走弱和煤价先行下移,焦价进入快速下跌阶段。以河钢湿熄焦为例,上半年共下跌850元/吨,期间价格并未出现反弹。

下半年,煤价上涨带动焦价上涨,焦炭价格震荡向上调整,低库存决定价格调整空间有限。三季度焦炭价格上涨500元/吨,下跌100元/吨,四季度煤价依旧高位,安全检查对焦煤供应的影响长期存在,成本支撑下的焦炭价格韧性仍在。截至12月30日,焦炭价格四季度上涨300元/吨,下跌100元/吨。根据“我的钢铁网”焦炭价格指数,2023年12月底焦炭价格为2502.5元/吨,同比下降13.03%,与2023年6月底相比上涨32.57%。

2024年以来焦炭市场日趋严峻

2024年焦炭价格第七轮降价已经落地,行业普遍出现亏损。焦化行业是能源加工和转化行业,原料和产品高度市场化,产品价格受原料和需求双重影响。2024年焦炭需求可能降低且有较大不确定性,产能过剩问题依然存在,并有加剧可能,新疆、内蒙等部分非重点地区还在规划焦化项目。

Part 02

2023年产业转型升级情况

2023年国内焦炭主产区焦炉升级改造已经进入尾声,在本轮装备改造升级过程中,安全、环保、节能、信息化、自动化水平等取得了很大提高。例如,焦炉集气管压力单调技术、焦炉自动测温技术、上升管余热回收技术、循环氨水余热制冷技术等得到了广泛应用,部分新建焦炉耗热量和焦炉烟气污染物产生量大幅降低。

更多的焦化企业加强基础管理,积极应对当前局面。例如,武钢焦化采取了加强焦炉基础管理措施,包括恢复炉门框自动清扫装置、炉门定期修理、炉顶翻修、焦炉车辆改造等,提高了环保水平,保证了焦炭质量。

河南利源燃气集团以《焦炉生产管理规程》等一系列团体标准为基准,不断夯实焦炉基础管理,勇于自我加压,主动邀请行业专家对公司六座焦炉进行等级评定。专家认为,利源目前焦炉管理清洁生产水平较高,生产管理取得长足进步,标志着企业焦炉综合管理水平K3系数达到较高水平,推焦电流明显下降,热工管理和护炉铁件管理等基本满足特级焦炉要求。

山西兴高集团结合热回收焦炉和无烟煤炼焦的特点,对上升管、桥管及集气管进行技术改造。上升管、集气管外表温度下降到了70℃,烟气风机用电量下降30%,每小时发电量增加了11000千瓦时。

Part 03

2024年重点工作

今年以来,我国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随着宏观组合政策效应持续释放,经济内生动能继续修复,工业生产较快回升,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消费市场继续恢复,出口增长超过预期,经济发展质量不断改善,经济运行起步平稳,延续了回升向好态势。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推动焦化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焦炭行业务必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落实相关产业政策。2024年1月15日,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财政部和交通运输部正式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实施焦化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主要目标是,到2025年底,重点区域力争60%焦化产能完成改造;到2028年底,重点区域基本完成改造,全国力争80%产能完成改造。焦化行业成为继火电、钢铁行业之后又一个实施超低排放改造的行业。

实施焦化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全工序、全流程提升企业大气污染治理和管理水平,又要统筹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优化调整。超低排放改造实施过程要实现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推动污染物排放强度和碳排放强度“双下降”。从技术方面来看,废气循环、分段燃烧等源头预防技术,负压回收等VOCs无组织废气过程控制技术,高效脱硫脱硝除尘、RTO等末端治理技术的广泛使用,新能源和国六重卡在钢铁等行业和领域的成功推广应用,为焦化行业实施超低排放奠定了技术基础。

焦化行业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全面推进超低排放改造。一是借鉴火电、钢铁实施超低排放改造的成熟经验,钢铁联合企业焦化厂尚未完成的单位,要严格按照钢铁和焦化行业的超低排放改造实施意见,利用联合企业的优势,整合钢铁和焦化生产过程中的资源与技术,加快推进。已完成的企业,要严格按照《意见》对标对表,查缺补漏,确保达到《意见》要求。独立焦化企业在实施超低排放改造时,要吸取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初期部分企业因为认识不足而造成物力财力浪费的经验教训,充分评估、科学规划,稳步推进,加快开展超低排放评估诊断及改造方案编制,确定改造任务,并细化落实到具体项目,明确完成时间,特别要与专业机构合作,获取技术和管理上的支持。在建、拟建焦化项目,要按照超低排放要求、能效标杆水平要求进行设计、建设和运行。

2023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修订发布了新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同期,工信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其中关于促进行业耦合发展方面提出,推进石化化工、钢铁、有色、建材、电力等产业耦合发展,推广钢化联产、炼化集成、资源协同利用等模式,推动行业间首尾相连、互为供需和生产装置互联互通,实现能源资源梯级利用和产业循环衔接。

2024年3月7日,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其中特别提出,要推进重点行业设备更新改造。大力推动生产设备、用能设备、发输配电设备等更新和技术改造。焦化行业要在实施制造业技术改造升级工程,推动行业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中,全面贯彻政府部门的部署,努力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

二是坚持标准引领,推进标准制修订工作。通过对《高炉用焦评价规范》 《焦炭单位产品能源能耗限额》《焦化工艺技术规程》等行业关键领域标准的制修订,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

三是继续推进焦化全流程系统优化,推动行业降本增效。焦化行业目前普遍存在基础工艺技术管理薄弱和粗放的问题,造成企业制造成本增加。目前部分企业制造成本与头部企业相差100元/吨焦,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基础工艺技术管理,系统降低制造成本,是企业生存发展的主要措施,也是焦化节能降碳的主要手段。

系统优化目标就是企业在合规前提下,通过持续系统优化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焦化作为一个系统可以分成备煤、炼焦、煤气净化、污水处理和公辅五个单元。

四是推进焦化工业数字化。目前行业生产控制系统已经普遍应用,但存在相关生产数据没有整理、分析和应用等问题,类似数据“孤岛”。要利用现有系统和数据,采用现代大数据分析方法和系统优化理念,研发专家系统,为企业生产管理提供专业指导。以离线专家系统为基础,经过升级迭代,逐步融入现有控制系统,实现在线和远程智能化。

五是探索焦化技术服务新途径。目前我国焦化行业生产技术人员严重缺乏,同时焦化行业科研、设计、制造等相关服务单位的人才和技术优势还未得到充分有效发挥,不能满足整个行业转型升级的需要。要积极搭建开放的产-学-研-用服务平台,整合行业优质资源,提高生产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安全环保管理水平及经济效益。同时也为服务单位提供技术成果转化的平台,开拓应用市场,促进生产企业和服务单位的合作共赢发展。

(石岩峰)

《世界金属导报》

2024年第15期 A07

Copyright © 转乾企业管理-加盟网 版权所有 | 黔ICP备2023009682号-14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仅用于学习参考,信息和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303555158#QQ.COM (把#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