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出海新征程 | 第一太平戴维斯发布《中资企业出海报告》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25-11-07 13:27:39 浏览量:1

SAVILLS

全球化浪潮澎湃翻涌之际,中资企业扬帆出海正成为经济舞台上的关键篇章,制造业出海占比更是相对可观,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影响力,在产业升级中不断提升出海价值,并且在打造品牌影响力、加强研发和本地化产能投入方面取得显著进展。

罗瑾

第一太平戴维斯中国区

产业及物流地产服务部负责人

投资及资本市场部负责人

随着全球化布局,中资企业出海已然走过40余年,这是一个复杂而多层次的过程,涉及从产品出口到全球品牌建设的转变。

面对国际贸易的不确定性和全球政治经济的复杂性, 中国企业需要制定灵活的战略,加强技术创新,优化供应链管理,并在目标市场进行深入研究和本地化运营。随着产业升级和全球化布局的推进,中国企业有望在全球市场中取得更大的成功。”

出海溯源

历史轨迹与多元力量汇聚推动

中国企业出海历程

1979-1999

1.0时代

萌芽初启

低附加值产品出口为主,经济全球化推动企业向外探索。

2000-2007

2.0时代

成长跨越

制造业和电商增强参与,中国加入WTO,对外投资增长。

2008-2019

3.0时代

变革升级

互联网出海浪潮,线上线下运营模式融合,加速全球化布局。

2020至今

4.0时代

价值跃升

产业升级下出海价值升级,面对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加强研发和本地化产能投入。

滑动查看出海溯源

中资企业出海历经从产品出口萌芽到规模产业布局的蝶变,这一过程受到多重因素推动,使制造业出海成必然:

全球布局:

目的地抉择与产业适配

贸易总额稳健上扬

东盟等新兴市场崭露头角

来源:海关总署,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外汇管理局

在2024年上半年,中国货物贸易总额攀升至21.17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3%。除了对欧盟和美国等传统贸易伙伴的出口持续增长外, 中国对东盟和非洲等新兴市场的出口增速尤为显著,这一趋势得益于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产业升级战略的推进以及企业对成本的有效控制。

来源:海关总署,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外汇管理局

从行业表现来看,以制造业和创新科技为引领的产业扩张势头显著。这些企业不仅在海外建设生产基地或进行直接收购,还通过技术和资本投资迅速布局全球市场,实现了多个国家的供应链布局。

中国制造企业 “远洋图”

来源:百炼智能

注:出海图为针对全国86,162家出海企业统计数据所制,其中涉及多国的企业会进行多次计算; 图中圆形大小由出海企业数量决定,百分比为区域出海率,即区域出海企业数量/ 出海企业总数

  • 欧洲 绿色机遇与挑战并存

    绿色需求旺盛引光伏新能源车企竞逐,贸易摩擦下企业迂回建厂,合作投资待挖掘。

  • 中东 新兴合作热点崛起

    友好关系与年轻市场活力激发,数字基建光伏成出海新宠。

  • 北美 壁垒环绕中的突破

    政策引领制造业回流,企业借墨西哥等“连接器国”绕开贸易壁垒。

  • 非洲 潜力待垦的大陆

    资源富矿与基建短板交织,电商零售优势驱动企业开拓,中非合作赋能。

  • 南美 资源导向布局

    矿产资源诱新能源车企近源投资,产业协同升级。

  • 东南亚 庞大消费潜力与低成本劳动力

    市场经济活力迸发,成为劳动力成本的洼地,政策优惠的富集,外贸协定推动,吸引多行业企业集聚扎根。

东南亚成为中资企业热门投资目的地

中国制造业企业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其中东南亚地区以其快速增长的经济、年轻的人口结构以及日益增长的中产阶级吸引了全球的目光,也成为中资企业出海的热门航程:

  • 主要国家经济增长强劲且制造业蓬勃发展

  • 人口结构年轻与低成本劳动力优势凸显

  • 政府政策吸引与东盟自由贸易协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助力

  • 厂房与人力成本双低优势

  • 中企传统行业合作与新兴行业发展潜力巨大

来源:Wind,国联证券研究所

在市场拓展、成本控制和地缘政治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 中国企业逐步从轻资产试水投资转向在国外建设厂房。特别是电子信息、汽车和机械装备制造等行业的大型企业,它们凭借显著的成本和技术优势,以及强大的供应链整合能力,已在出口领域占据主导地位。

来源:Wind,国联证券研究所

在上图中,我们发现从地区分布来看,美国是中国A股企业选择投资建厂最多的单一国家,而东南亚则一直是中国企业海外建厂的热门区域。尤其是中越双边贸易额连续3年突破2,000亿美元,进一步证明了这一趋势。

策略抉择:

出海模式与实战智慧

中企出海呈现出多元化出海方式与丰富的实践经验。其中出海方式主要有三种:供应商合作、海外并购和投资自建。

供应商合作:能借助合作方的本地资源快速进入市场,节约成本,但存在对合作方依赖以及管理协调复杂的问题。

海外并购:可直接获取资源与市场份额,实现规模效应,但成本高、整合难度大且面临法规风险。

投资自建:自主性强,有助于提升品牌形象,但前期投入大、建设周期长且运营风险高。

征途挑战:

风险应对与规划导航

中国企业出海面临多重挑战,增加国际市场扩张和运营的复杂性,在出海规划时需从多方面做好充分准备,确保具备海外业务成功所需的条件和能力,从而在国际市场中提升竞争力和适应力。

中企出海面临的四大挑战

宏观经济波动

  • 国际扩张中,企业需考量全球通胀、地缘政治与贸易壁垒,保供应链稳定灵活

  • 面对他国限制政策,企业要制定长远战略以适应国际环境变化

适应市场特性

  • 各地法规、准入、文化及消费行为多样,企业入新市场易 “水土不服”

  • 企业需在 “中国式打法” 基础上,有效融入海外市场文化特点

基础建设保障

  • 海外部分行业物流、供应链、技术支持等配套设施缺,限企业市场拓展

  • 企业需与当地合作伙伴共建高效物流网络,确保供应链稳定,并加强技术支持投入

专业团队组建

  • 本地化运营能力关乎项目成败,缺经验影响进度与回报

  • 专业团队需深入了解目标市场的法律法规、文化习俗、商业惯例和生产成本,确保项目按时交付

中国企业出海规划重点考量

目标市场调研

涵盖自然人文、经济、营商、法规、产业及园区成熟度等方面,助企业了解市场,预估出海成本与难度。

企业自身考量

涉及资金财务、人才团队、供应链管理、政策备案、风险及出海方案制定等,确保企业具备出海条件和能力。

未来展望

趋势前瞻与动态聚焦

从本土企业“走出去”

到创立“全球化”品牌

  • 产品出海:依托优势拓展海外

  • 产能出海:当地设厂利用资源

  • 产业链出海:产能规模化带动上下游需求扩张,建立国际化产业带

  • 生而全球化:整合全球创立品牌

在全面提速、传统求变、显现韧性的大背景下,企业正积极转变全球化策略。这包括从单一的产品输出,向产业链出海的转型,以及优化全球供应链布局,以提升其韧性和灵活性;同时,企业也注重品牌建设,推动海外本土化发展,以适应不同市场的需求。

持续关注话题

  • 国际政治:政治变化影响策略

  • 产业升级:结构转型注重创新

  • 企业图谱:大小企业各寻机遇

全球局势复杂多变,产业升级创新潮起,中资企业在探索与实践中塑造新形势下的国际竞争优势,密切关注政治变化,将各种潜在的贸易壁垒因素纳入战略规划,通过这些努力,中国企业将共同驶向一个充满机遇的未来,开启全球化的新篇章。

SAVILLS

点击小程序

浏览报告

更多信息,请联系:

罗瑾 Louisa Luo

第一太平戴维斯中国区

投资及资本市场部负责人

产业及物流地产服务部负责人

+8621 6391 6688

Louisa.luo@savills.com.cn

缪博文 Bowen Miao

第一太平戴维斯

华东区产业及物流地产服务部负责人

中国区制造业负责人

+8621 6391 6688

Bowen.miao@savills.com.cn

蒋胜 Jason Jiang

第一太平戴维斯华东区

产业及物流地产服务部高级经理

+8621 6391 6688

Jasons.jiang@savills.com.cn

王骏 Johnny Wang

第一太平戴维斯深圳

产业及物流地产服务部助理董事

+86755 8436 7000

Johnny.wang@savills.com.cn

简可 James Macdonald

第一太平戴维斯中国区

市场研究部负责人

+8621 6391 6688

James.macdonald@savills.com.cn

乔璐 Fiona Qiao

第一太平戴维斯中国区

市场研究部高级分析师

+8621 6391 6688 Ext 8771

Fiona.qiao@savills.com.cn

Copyright © 转乾企业管理-加盟网 版权所有 | 黔ICP备2023009682号-14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仅用于学习参考,信息和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303555158#QQ.COM (把#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