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 创始人回归潮再现,企业接班人问题再引关注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25-11-07 13:20:51 浏览量:0

当公司陷入生死攸关的困境时,那些曾经隐退的大佬们纷纷重返一线,亲自出马稳定局势。

阿里巴巴的马云在回国后首次公开露面,并发布了全员内部信,宣布启动自成立以来最重要的组织变革。京东的创始人刘强东在回归后对公司的战略方向和组织架构进行了大规模调整。

关联事件:《刘强东回归京东强势组织变革,新阶段的科技公司关键竞争力会变成组织能力?》

苏宁易购的创始人张近东也重返公司,面对公司连续亏损、收入下滑和资金链紧张的严峻形势,张近东表示,苏宁易购将在2024年迎来一场翻身仗。近期,美邦服饰的董事长胡佳佳也辞去了董事长职务,其父亲、公司创始人周成建重新加入了董事会。

关联事件:《8年亏32亿,美邦服饰创始人周成建女儿胡佳佳让位了》

近年来,“创始人回归”的新闻层出不穷,如国美的黄光裕、陌陌的唐岩、呷哺呷哺的贺光启以及爱驰汽车的付强等。

前几年,顺利找到接班人完成交接的创始人本就不多,大多数企业都还在创始人的管理之下,只有“一代”,还没发展到“二代”。“创始人回归潮”再次又将那些已经完成交接的“一代”拉回到一线,一个说明了企业在激烈竞争环节下的发展压力,二也说明了企业家真正成功完成交接难度很大。

2023年的市场环境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企业面临着日益增长的外部风险和竞争压力。数字经济应用实践专家骆仁童博士表示,当创始人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重新执掌公司,这往往标志着企业已经陷入了生死攸关的境地。但曾经错失的关键机遇可能已无法挽回,而公司的初衷和核心价值观念也可能已经支离破碎。即使创始人回归,他们也可能无法扭转乾坤。

这一现象为我国近300万家即将面临接班问题的民营企业敲响了警钟。在未来十年里,如果找不到合适的接班人,企业家们可能无法安心退休,甚至可能导致公司的分崩离析或直接倒闭。

企业变革的挑战:老一辈企业家回归

近年来,许多退休的创始人选择重返企业一线,其中大部分为50后、60后和70后,如王石、史玉柱和马云等,他们在企业内部仍然拥有巨大的话语权。然而,与这些前辈不同,80后企业家如黄峥、张一鸣、蔡浩宇和宿华等,在事业高峰期却选择了退居二线。更年轻的90后和00后企业家在知名度和影响力方面远不如前几代人。

在2023年胡润百富榜上,个人财富超过50亿元的年轻企业家仅占1.5%,其中只有喜茶创始人聂云宸和臭名昭著的ofo小黄车创始人戴威具有一定的知名度。相比之下,前几代企业家如任正非、宗庆后、王健林、董明珠、俞敏洪、张朝阳、雷军等依然奋斗在一线,拥有更多的个人财富和影响力。

在这种背景下,老一辈企业家的回归或退而不休无疑强化了企业家老龄化现象,也表明企业找到合适的接班人并顺利完成交接难度相当大。然而,外界对创始人回归大多持肯定态度,认为在起伏不定的商业战场中,企业需要有一个具有胆识、眼光与经验的领袖作为主心骨。

以黄光裕为例,他在服刑期间多次传出即将出狱的消息,每次都会引发国美旗下股票的大涨。然而,他回归国美后的表现并未达到预期,反而导致了公司大规模裁员、关店以及黄光裕夫妇想要套现跑路的传闻。这反映了传统企业在新时代实现转型所面临的困难。

关联事件:《黄光裕能带国美“重生”吗?》

同样,黄光裕的老对手张近东近期也选择回归,他深知向互联网转型是传统企业的必经之路,尽管结果未知,但他对此颇具信心并强调了对人才建设的要求,特别是对年轻人才的挖掘与培养。这与吴泳铭接任阿里CEO后积极推动的团队年轻化不谋而合。

综上所述,虽然年轻企业家在知名度和影响力方面有所欠缺,老一辈企业家的回归和年轻化趋势表明企业正在努力适应时代变革。在这个过程中,企业需要依靠具有胆识、眼光与经验的领袖来引领变革,同时也需要重视对年轻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国创一代企业家:永不退休的奋斗者

当我们谈论企业危机时,往往会寄希望于创始人的回归。然而,现实却远非如此简单。刘强东回归京东后,尽管努力调整,但京东的核心零售业务增速依然放缓;黄光裕重返国美,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但最终仍难掩颓势,高管离职、资金链紧张等问题接踵而至。这些案例无不说明了一个道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单靠创始人的个人魅力和经验已难以力挽狂澜。

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企业传承中的另一重困境。对于许多创二代来说,接过家族企业的重任往往伴随着巨大的压力。他们既想延续父辈的辉煌,又渴望走出自己的道路。这种纠结和挣扎在何享健之子何剑锋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他最终选择了自主创业而非继承家业。

再看老干妈,这个一度风光无限的国民品牌。在创始人陶华碧的精心打造下,它成为了中国调味品市场的佼佼者。然而,随着陶华碧的退居二线,其子女接手后的一系列决策失误导致了品牌形象的严重受损和市场份额的急剧下滑。无论是老干妈还是其他传统企业,在面临传承问题时都不可避免地会遭遇挑战。

关联事件:《老干妈跌出贵州民企前十,“国民女神”在Z世代还能一战吗?》

而在互联网企业中,陌陌的经历也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教训。王力作为唐岩的合伙人兼继任者,对于陌陌的未来有着自己的设想。但在实际运营过程中,他过于追求新业务的拓展而忽视了主营业务的维护和发展,最终导致了陌陌的增长乏力。这也促使唐岩重新审视公司的战略方向并决定回归。

数字经济应用实践专家骆仁童博士认为,无论是传统企业还是互联网企业,在面对市场变革和传承挑战时都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步伐。创始人的回归或许能在一定程度上提振士气、稳定军心,但这并不意味着就能解决所有问题。企业需要不断地自我革新、紧跟时代步伐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当前的情况显示,大多数创始人重返公司的结局并不理想,企业通常都在寻找一个能够带领它们摆脱困境的“救星”。

据一些行业内的人士称,创始人重返的主要目的是使公司恢复增长,并塑造出积极向上且可传承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只有当公司重新步入正轨,尤其是培养出能够独立承担责任的继承者之后,他们才会安心地再度退出。

有些人选择回归,而有些人则没有。尽管大佬们重返舞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稳固人心和激励员工,但企业在最关键的时刻还是需要抓住时代的机遇,积极寻求变革。

中国家族式企业:传承中的职业经理人制度

在中国企业界,创一代企业家一直是中坚力量。他们对自己的企业充满深厚情感,如同对待自己的孩子一般,始终难以割舍。正如某业内人士所言,“中国的这一代企业家没有退休的资格,他们永远都放不下自己的企业。”当这些已经隐退的大佬再次亲自掌权,那必定意味着企业已经到了危急存亡之秋,不得不亲自下场救火。

以马云为例,他在2019年宣布辞去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之位,当时他表示希望回归教育领域,完成自己未实现的梦想。然而,随着拼多多、抖音电商等新兴势力的崛起,马云终究无法置身事外。他参与了阿里巴巴近一年的组织重组,并在阿里内网加油打气。在外界看来,这无疑是合伙人制度的又一次成功实践。

关联事件:《新一轮改组计划引发股价下跌,巨变中的阿里巴巴能告别上一个时代的自己吗?》

合伙人制度作为一种企业传承方式,既不同于子承父业的传统模式,也有别于职业经理人制度。马云曾明确表示,“职业经理人不适合我,我信赖的是我的合伙人。”他认为职业经理人往往只懂得取悦老板,而不懂得取悦客户,这种短期主义与企业的长期主义追求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

尽管如此,合伙人制度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视为职业经理人制度的一种变种。它强调的是一种基于共同价值观和信任的合作关系,而非简单的雇佣关系。这种制度能够激发企业家精神,确保企业在变革中保持稳定和发展。

在中国,家族企业占据了民营企业的80%以上,其中子承父业是传承的主要方式。然而,随着时代变迁和企业发展的需要,职业经理人制度逐渐受到重视。美的创始人何享健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他在2012年将企业平稳地交给了职业经理人方洪波,这一决策被业界广泛认可。

万达创始人王健林也曾表示,如果儿子王思聪能力不足,他会考虑让职业经理人来接管企业。这表明,即使是传统的家族企业也开始意识到职业经理人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除了纯粹的职业经理人制度,还有一种变体,即企业内部培养的继任者。许多知名企业家如张近东、唐岩、刘强东等都选择了这种方式来培养自己的接班人。虽然有些内部培养的继任者在任期内表现并不出色,导致创始人不得不回归企业,但更多的继任者为企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职业经理人制度在家族企业传承中越来越受欢迎,但仍然存在诸多挑战。例如,如何平衡创始人和职业经理人的权力关系,以及如何确保职业经理人的忠诚度和责任心等。这些问题都需要企业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解决。

二次创业:时代的挑战与老一辈企业家的困境

“二次创业”这一概念在企业家群体中愈发流行。然而,对于经历过一次创业艰辛的老一辈企业家来说,二次创业并非易事。市场的变化、企业规模的增大以及时代的变迁都给他们的二次创业之路带来了诸多挑战。

在过去,企业家们只要抓住改革开放的风口,就能从0到1实现突破,进而完成规模化积累。在市场格局基本定型、竞争激烈的今天,想要在市场上立足,难度远大于从前。随着全球经济下行,传统企业普遍面临“无风口可抓,无红利可吃”的尴尬局面。二次创业的概念由此兴起,成为企业寻求突破的一种方式。

二次创业并非简单的复制粘贴。与一次创业相比,二次创业通常是在企业面临生存压力时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此时,距离一次创业往往已经过去了许多年,市场环境和企业状况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过去引以为傲的创业经验可能已经不适用于现在,而企业常见的大公司病也让转型变得尤为艰难。

以都市丽人创始人郑耀南为例,他在回归公司后主抓二次创业,试图带领企业走出困境。然而,转型本身就是一个漫长且充满挑战的过程,需要管理层有足够的定力和决心。在调人、调产品、调渠道的过程中,还需要强大的执行力来确保变革的顺利进行。

与郑耀南相比,年纪更大的老一辈企业家如陶华碧、付强等,在面对二次创业的挑战时,拥有的容错率更低。例如陶华碧回归老干妈后虽然挽回了一些消费者,但在进军电商领域的尝试中却遭遇失败。这也反映出老干妈在陶华碧退休期间错过了发力线上的最佳时期,导致如今增长空间所剩无几。

对于50后、60后及一部分70后的创一代企业家而言,他们早年的创业经历虽然各有高光时刻,但随着时代的更迭,他们已经逐渐与时代脱节。无法再用“老故事”来讲述未来的他们,面临着巨大的困境。

二次创业对于老一辈的这些创一代企业家来说是一条充满挑战的道路。市场的变化、企业规模的增大以及时代的变迁都给他们带来了诸多困扰。数字经济应用实践专家骆仁童博士指出,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需要放下过去的成功包袱,勇于接受新的挑战和变革,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新的出路和生机。

正如经济学家王德培所言,市场永远不缺“救世主”的神话,但维持企业家光环的并非英雄主义或“救世主”情节,而是他们洞察时代变迁的锐利眼光和调整战略的果敢。当前形势下,这些创始人回归似乎更多是作为救火队员。然而,他们的再次出山不仅是为了解决眼前的危机,更是要深入地重构组织的结构、战略和业务运营。

对于这些回归的老企业家们,他们是会成为像乔布斯式的传奇,还是只是一次回光返照?我们拭目以待。

关联分析:《互联网大厂们2023集体“瘦身”,2024变革的出路在哪里?》

《思考 | 数字化浪潮中如何实现领导力的跃迁?》

商道童言(Innovationcases)欢迎点赞和分享哦!~~

免费电子书:结构化思维 | 荆棘商途 | 年度十词 |创新企业案例 | 区块链金融

数字经济应用实践专家 骆仁童主讲课程

人工智能:《AI趋势》《ChatGPT》

数字应用:《区块链》《元宇宙》《大数据》

数字中国:《智慧城市》《数字政府》《智慧建筑》《智慧交通》

数字化转型:《制造业数转》《零售业数转》《中小企业创新》

产业数字化:《烟草数转》《银行金融科技》《电力能源互联网》

宏观与趋势:《数字经济》《2024宏观》《双碳》

思维与技能:《数字化思维》《组织变革》

创新与创业:《创业导师》《商业模式》

Copyright © 转乾企业管理-加盟网 版权所有 | 黔ICP备2023009682号-14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仅用于学习参考,信息和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303555158#QQ.COM (把#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