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岁考上斯坦福,36岁当上 Meta 首席,这位“乘风破浪”华人女性的开挂人生
就在上周
Meta 公布了最新的财报——除了跌,还是跌。
一心主攻元宇宙、大举砸钱在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上的 Meta ,不仅在研发营收严重亏损,也迎来了公司史上第一次总体收入下降。
营收预期悲观 Meta,股价更是在一日内跌了 5.79%。
估计不少股友又 喊着要吃“美股速效救心丸”。
正所谓有失必有得,如此令人emo的财报也透露了Meta 高层的一项重大变革:
华裔女性 Susan Li 将在今年年底正式担任 CFO,成为世界 500 强 CFOs 的一员,又一华人骄傲!
据悉,世界 500 强 CFOs 平均年龄为 53 岁,而 80 后的 Susan 今年才刚刚过完 36 岁生日便“跳级”到 Meta 的 CFO——可见硅谷新一代亚裔后浪已准备就位!
不过,不知是否因为 Susan Li 这一名字太过于大众化还是她本人在互联网上比较低调,谷歌上单单搜索 “Susan Li” 这一关键词还根本看不出哪位 Susan Li 才是“真正”的 Susan Li。
外界人士也对此表示吃惊:
“无名之辈”为何能打破亚裔职场天花板,一下晋升为科技巨头的 CFO?
一切的一切,都能从 Susan Li 的领英账户上找到答案:
实际上,Susan 的的确确是位 低调内卷的女强人,对外界公开的个人信息寥寥无几,就连 LinkedIn 上的照片也是没有上传的默认状态。
然而,点进去往下滑到“Experience”才是重头戏的开始:
纵观 Susan 的学历和工作履历,要是用一个字总结,那就是:精干。
相比如今大多数要死要活刷实习的童鞋而言~
Susan的求职之路可谓是顺风顺水、一路开挂:
NO.1
2001年考取斯坦福大学,就读经济学、数学和计算机科学BA和BS双学位。据说,考上斯坦福的时候 Susan 才刚刚年满 15 岁。
原来,她的“跳级”生涯从高中和大学就开始了......
NO.2
本科毕业后的 Susan,直接进入了9大投行之一的摩根士丹利。
两年多的工作期间,她不仅在该行的纽约办公室负责可转换债券,还辗转在中国香港办公室和在加州门洛帕克办公室负责过股票资本市场等等等等。
人家 2 年多积累的工作经验,可能要比一般人工作5年甚至10年还多。
NO.3
2008年,Susan 果断抛弃“投行人”光鲜亮丽的标签转战Tech,正式加入当时冉冉上升的 Facebook。
要知道,那个时候 Facebook 才成立四年,员工也只有几百人,Susan Li 愿意离开顶级投行加入一家新兴企业少不了先见之明。
(早期Facebook页面)
Susan 在 Facebook 一干就是14年,并在 2016 年被任命为财务部的副总裁(VP)。
原来,Susan Li 并不是横空出世的“无名之辈”,而是一名妥妥的 Meta “老将”,早在Meta内部担任财务团队二把手很多年。
在过去14年中,作为融X互联网双栖选手的她在Meta中承担了重要角色,包括2012年帮助公司上市、监管业务的支出、财务预测等等前线业务。
此外,她从 2018年至今一直担任阿拉斯加航空公司的董事会成员。
NO.4
2021年7月,Susan Li 被《硅谷商业杂志》评为当年的“40 Under 40”之一,她“不起眼”的名字自此闯入了西海岸高端科技圈人的视线。
CEO 扎克伯格更是毫不吝啬夸赞她为一位有天分的、负责的领导者,称团队早已计划让她接管CFO的职位。
许多金融领域专家认为:这次 Meta 选择提拔 Susan 就是看中了她过硬的财务实力, 需要她在近年营收首次下滑的低谷期“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除了科技圈,金融圈也少不了“ 乘风破浪”的华裔女性标杆。
谈到Susan Li,在此不得不提摩根斯坦利华裔女高管Susan Huang:
此 Susan 非彼 Susan(小编:是不是叫Susan的都自带硅谷/华尔街大女主剧本?),但是在业务能力上一点也丝毫不弱。
达特茅斯学院本科,哥大MBA和JD双加权的她,仅仅用了 4年的时间就被任命为Vice Chairman of Investment Banking,成为摩根斯坦利史上首个负责投行业务的女性领导人。
不到五年,Susan Huang又被任命为首位全球投行业务执行主席。
今年3月,她获选《巴伦周刊》美国金融界最具影响力100位女性之一。
在Susan Huang的影响下, 摩根斯坦利更是开始逐步投入更多资源提高女性和少数族裔在招聘中比例。
同样的名字,同样的牛!
“Susan”,
似乎已经成为了华裔女性精英的代言词。
不论是晋升科技巨头 CFO 还是担任顶尖投行业务执行主席都印证了一件事实: 华裔女性已经逐渐在向Tech和金融领域进军,并不断提升和突破自我、最后成功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
我们来看看这些“佼佼者”:
Meagan Pi:2002年加入谷歌,目前是谷歌的现任副总裁。
Yanbing Li:先后入职谷歌和Aurora,目前正担任Aurora的高级工程副总裁。
杨蕾:曾在推特任职副总裁、在谷歌有过多年工作经历,目前是LinkedIn的副总裁。
Maria Zhang:LinkedIn前任副总裁、Instagram现任副总裁。
今天的硅谷和华尔街,已经有超过50万名华人在科技和金融领域聚集。
经过了近二十年的积淀,他们当中的一些人已经像Susan们一样成功冲破职场天花板,在科技和金融巨头中一路逆袭成了整个行业中掌握着话语权的一批人。
可以说,在这些“大咖”们的努力下, “竹子天花板”正在被快速冲破。
而这,仅仅还是个开始。
作为奔赴欧美职场的新一代年轻人,我们更要在前辈“大咖”们开辟的道路上继续奔赴,依靠自己的硬实力和不断积累人脉到达自己理想职场的彼岸,成为新一代的“大咖”们!
说说当然容易,可是要想真正进入大厂和顶投,可没那么简单。
拿摩根斯坦利距离,每年暑假其暑期项目提供的分析师和助理岗位都会收到大约90000份申请,但录取率不到2%。
高盛的录取率同样低的可怜,录取率百分之2点多。
(2015年的录取数据对比)
相比之下,哈佛今年4.59%的录取率算高了—— 要想获得华尔街的实习门票比上哈佛还要难!
近年来,进入 Tech 和 Investment Banking 的难度更是逐步上升。每年的“秋招”更是大步提前到暑假——活生生地变成了“夏招2.0”。
所以,你以为经历完大学申请季可以躺平?
大错特错!
(Goldman Saches为本科低年级开设的Insight Series)
你知道吗?本科大一(尤其是英国三年制大学的学生)就可以开始准备实习了......
大学三四年可不是用来开摆的,而是一个越来愈卷的过渡期、为日后的全职工作铺下坚实的垫脚石——这和留学申请藤校一个道理,进入大厂和顶投也需要长期的规划和准备。
不过,相信在高中或大学的大家大都对大厂投行既向往又满腹疑虑。
我对大厂、投行一无所知,可以解释一下两个行业吗?
没有Tech和金融背景从何开始“卷”?如何Get自己的第一份实习?
投行那么多业务线,我该如何分辨和选择?
大厂招聘看中什么样的履历?
不同地区工作体验有什么区别?回国前景如何?
......
在秋招火热进行之际,为了用最“软”的方式解答最“干”的问题——
我们集齐五大厂、投行IBD买卖两方、
投行销售交易部、战略咨询领域的“大咖”,
即将成功召唤
8月秋招大咖周!
还有Tech企业的CTO“现身”说法,
为各位STEM学生在求职路上指点迷津
......
害怕和“大咖”面对面无话可说?
没关系!
我们还有来自来自百度、HP、AMAZON
对冲基金等各行各业的学长学姐们
为你们解答疑虑
不管你是否
正在准备或进行秋招
是否已经有
Tech和金融方面的求职计划
不论你是否
是在读高中或大学的“小白”
又或是步入
职场几年尝试转行的“老油条”
我们都非常欢迎大家一起
在虚拟世界与业内大咖们“云”社交
并延续大咖们的硬核能力
一起成就
新一代的华裔天花板突破者!
快来加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