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DI奥乐齐:“穷人的超市”如何成长为全球零售巨头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25-11-06 01:01:23 浏览量:0

ALDI(中文名:奥乐齐)是全球最大的跨国零售巨头之一,公司最早于1913年成立于德国的埃森市,后于1968年开始全球扩张步伐,目前在全球约20个国家拥有10,000多家零售门店。

根据知名机构德勤(Deloitte)发布的《2022全球零售力量》研究报告,2022年ALDI的零售额达到1170亿欧元,在全球排在第八名。

公司没有进入资本市场,不是上市公司。

ALDI的目标是成为消费者社区内的便捷购物地。货物种类能满足生活必需品的供应,自有品牌占比超过90%,商品质优价廉,主打高性价比,在国外被称为“穷人的廉价超市”。

在德国,虽然ALDI属于廉价超市,但是无论穷人富人都对这家超市有很高的品牌忠诚度,开着豪车到阿尔迪排队购物是经常能看到的景象。

事实上,ALDI早期主要定位于低收入阶层客群,后来随着市场扩张至国际市场,ALDI在英国、澳大利亚、中国等市场的门店都做出了主动调整,客群也扩大至中低收入阶层客群。

那么,来自德国的著名零售品牌ALDI,是如何成长为跨国零售巨头的呢?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ALDI的成长历程。

1. ALDI发展历史:从家族小企业到全球零售巨头

ALDI最早起源于1913年的德国埃森市,前身是1913年由安娜·阿尔布雷希特在德国埃森市郊矿区开办的食品零售店。起初,ALDI只是一家小小的食品杂货铺(第一家店铺如下图所示)。

1948年,阿尔布莱希特兄弟从母亲手中接过店面,开始了连锁经营。到1950年,已发展为一家小型连锁食品店,拥有13家店。经过不断的发展扩张,1960年他们已经拥有300家店,年营业额共9000万西德马克。

1962年该店进行了改组,第一家以ALDI命名的食品超市在德国多特蒙德诞生(如下图所示)。ALDI取自Albrecht和 Discount的前两个字母,意为“由阿尔布莱希特家族经营的廉价折扣商店”。

1966年起,因为兄弟两人经营出现分歧,ALDI开始拆分为完全独立的两部分——北方集团ALDI Nord和南方集团ALDI Sud,由哥哥卡尔和弟弟特奥分别经营。

其中,北方集团主要负责西欧市场业务的拓展,涵盖比利时、丹麦、法国、荷兰、葡萄牙等国家;南方集团则专攻国际市场业务的拓展,澳大利亚、奥地利、瑞士、西班牙、英国、美国等地都是其目标所在。

但考虑到集团和品牌未来发展,两家兄弟公司统一使用ALDI作为品牌核心元素内容发展。至今,Aldi 仍属于Albrecht 家族的卡尔和特奥兄弟两人所有,分别经营Aldi 在北德地区的北店和南德地区的南店。

1968年,ALDI开始全球扩张步伐,先后进入奥地利、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匈牙利、意大利等十多个国家。ALDI的全球扩张路径如下图所示:

截至目前,ALDI已经成功进入全球约20个国家,包括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市场,全球布局情况如下图所示。

我们来看一下ALDI在全球部分重点市场的扩展成绩:

  • Aldi在德国:境内有4000多家店。北方Aldi 属于哥哥卡尔,有35个独立的区域子企业和超过2500家分店;南方Aldi 属于弟弟特奥,有25个独立子企业和超过1600个的分店。

平均2.5万德国人口的地区有一个Aldi, 德国人口8000多万,75%的人口经常去Aldi 购物,其中有2000万是ALDI的固定客户。据报道,在最受德国人尊敬的企业品牌中,ALDI排名第三,仅次于西门子和宝马。

  • ALDI在美国:2022年有2000多家门店,在美国老百姓最喜欢的超市中:ALDI超市排前三名。
  • ALDI在英国:2023年有990多家门店,市场占有率为9.3%,2022年取代Morrisons超市,成为英国第四大超市。
  • ALDI在澳大利亚:2021年有近600家门店,销售额超过100亿澳元,在澳大利亚超市行业排名第三。
  • ALDI在中国:2017年在天猫开设旗舰店,2019年在中国上海开设线下门店,目前在上海已经开设了36家线下门店。据报道, ALDI计划在中国扩张提速,将继续开设数百家分店。

2.ALDI商业模式:以最优惠的价格提供优质的商品

ALDI最初只是一家很小的杂货店,是如何历经110年的发展,成长为现在的全球零售巨头的呢?

ALDI之所以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功,关键在于抓住了零售的本质:以最优惠的价格提供优质的商品,在保证商品高质量的前提下将低价策略执行到底。

那么,ALDI是怎么将性价比做到极致的呢?独特的商业模式使其能够以最低的价格提供优质的商品,这一价值源于ALDI在各个层面实现的众多高效运营和细节创新。

下面我们具体了解一下ALDI的主要商业模式。

(1)目标客户:定位中低收入阶层

ALDI自诞生之日起,就将主要目标客户锁定为中低收入者,尤其是那些无固定收入居民、大学生、外籍工人等收入不高且对价格极度敏感的群体,向他们出售廉价且优质的商品,这也是ALDI“穷人超市”外号的由来。

(2)始终坚持商品高质低价

ALDI超市最大的特点就是:便宜,折扣。在这里,有1欧元的鸡肉,50欧分一升的牛奶,2欧元的红酒,5欧元一打的啤酒,除了生鲜美食,日用品也很便宜,甚至会有5欧元的衬衫,6欧元的枕头等。ALDI超市的制胜法宝就是把性价比做到极致。

尽管在发展过程中,AIDI经历过德国经济的起伏,但它始终坚守着“低价高质”的原则,力求让所有消费者获得物超所值的商品。据毕马威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ALDI商品的价格较一般超市便宜20%~30%,个别商品较沃尔玛能便宜50%还要多。

根据中信证券研究,ALDI商品较沃尔玛等超市具有明显价格优势(如下图所示)。

更重要的是,ALDI并没有因为主打低价就降低对商品的质量要求,反倒是采用各种“苛刻”的手段对商品质量进行把控。

具体而言,ALDI的商品供应商在供货之前,必须要提交权威调查机构出具的达标证明,并要通过独立实验室的产品检测;新品在接受订货后,首先要在部分超市进行至少三个月的试销,得到顾客的广泛认可后才能彻底放开销售;ALDI的每家门店都会随时对上架商品做常规检查,一旦发现货品瑕疵,立马下架;对商品的保质期同样严格监控,例如面包过期5天前就会进行打折处理,而保质期限更是加大加粗,确保顾客能第一时间看到。

在售后方面,ALDI为消费者提供了无条件退货服务,尽可能简化退货手续与降低投诉处理成本;而售出的商品一旦发现安全问题,立即启动召回程序。

这些措施充分体现出,公司真的是在想方设法地为顾客提供物美价廉的商品,这完全不同于常言说的“便宜没好货”。

此外,随着进军全球市场的步伐逐渐加快,ALDI紧跟消费潮流,在继续坚守“低价高质”策略的基础上,还提供更多新兴的健康产品让消费者选择,进而吸引到了很多中产阶层人群的青睐。

至此,ALDI的客户范围进一步扩大,将低收入人群与越来越多的中产阶层都囊括在内,这样确保了公司的长期持续发展。

(3)精选SKU

与仓储会员超市零售企业类似,ALDI也采取精选SKU策略,其SKU只有1100~1400个左右,相比而言,美国的零售行业平均SKU为14000个左右,沃尔玛的SKU甚至超过20000个。

ALDI聚焦于食品杂货(50%)的同时辅以生鲜(36%)等高价格弹性的品类。

如果你认为ALDI采购的是商品,那就大错特错了,其实ALDI采购的是产能。ALDI的采购者从来不会跟供应商讨价还价,他们讨论的是这件商品的成本到底是多少?加工费用是多少?原料是多少?然后由此推算出商品价格。

ALDI的采购对商品有很深的认识。在他们的眼里,世界上的洗发水用不着二十种,卫生纸用不着七八种,牙膏用不着五六种。当你认识到产品的本质以后,产品本身便没有那么多花样了。

所以对于ALDI的1000多SKU,并不是强行删减下去的,而是在ALDI眼里,商品的品项只有这些SKU。

尽管ALDI的SKU不多,但商品门类非常齐全,能够满足广大消费者的日常生活。同时,公司通常会选择爆款商品上架售卖,而销量不佳的商品会不定期强制下架。

这样的益处在于:可通过精选SKU实现对商品的规模化采购,从而降低采购成本,据悉公司单品的年采购量可达6000万美元;也减少了纷繁复杂的品牌选择程序;同时降低了物流成本与货架规模。

(4)自有品牌商品占比90%

ALDI不销售大多数市场品牌的商品,认为这些品牌让顾客多支付不应该承担的品牌营销费用。ALDI消除了品牌中间商这一增加成本的重要环节。没有中间商赚差价。

为了应对这种情况,ALDI与当地供应商合作,以更低的价格销售自有品牌,提供品质相近的商品,ALDI门店货架上90%的商品来自自有品牌。

每种商品的其他品牌数量限制为2或3个品牌。这样ALDI能够将节省的成本体现在顾客身上,销售自有品牌也使公司能够协商价格,削减中间商,并降低营销成本。

顾客总是希望以低成本获得优质商品。作为解决方案,ALDI致力于开发自有品牌商品,而不是其他主流品牌商品,这导致了不再需要中间商的事实,因此他们能够节省支付中间商的费用,这些费用变成了他们的收入。

(5)全球化采购

为实现“高质低价”这一经营目标,ALDI坚持全球采购,哪里产品有竞争力,就从哪里进货。目前,它在中国、东南亚、印度、澳大利亚等地设立了采购点,由于门店多、订单量大、长年进货,ALDI往往比竞争对手具有更高的议价能力,采购成本大幅降低,进而有了让利销售的资本。

另一方面,高占比的自营品牌为ALDI争取了足够多“低价”话语权。现在,全世界都分布着ALDI的“代工厂”,它们按照ALDI的标准生产商品,再将大部分或全部商品卖回给ALDI。通过这些“代工厂”,ALDI不仅能控制价格成本,还能保证“质优”。

(6)门店:选择租金较低地段,面积小,装修简单

在选址方面,ALDI的大部分网点选址于租金较低的居民区、大学生宿舍区和小城镇,避开最近高昂的繁华地段。

另外,每个门店的面积在500-800平米,最大不超过1500平米,比沃尔玛最小的社区店(4000平米)还小。

此外,ALDI的门店装修简洁,货架较少,“纸箱式”陈列,很少考虑美观,装修成本极低。

(7)门店人员少,降低人员成本

在用人方面,ALDI秉承了精简的理念。据统计,ALDI平均单店只有8-10名员工,而且任何时候,当班人员都不超过4人,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员工队伍精简的另一面,是每个员工都是多面手,进货、理货、配送、收银、保洁等样样精通,这便大大提升了ALDI的人效产出。根据国泰君安的研究报告,ALDI的人效约为沃尔玛的2倍。

另一方面,,奥乐齐建立了一套良好的激励机制,可提供给员工超过行业平均数10-20%的薪资水平。

并通过“学徒制度”让员工在培养期间能够经历各个岗位的锻炼,全方位提升个人素质,以此来增强员工的归属感,降低人才流失率。其结果便是公司员工平均在职时间超过6年,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8)物流方面,高效配送加快周转

ALDI每个地区分公司均设有一个配送中心,向各分店供货。总公司将采购的商品直接发送到各配送中心,配送中心则根据各分店的订单定期送货。ALDI的商场面积有限,仓库不大,每项商品的平均日销量都经过精确的计算,因此库存很少。ALDI在物流配送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商品周转的速度极快,资金占用产生的利息成本很低。

阿尔迪的商品包装非常合理,没有任何多余的包装,商品在生产厂或在配送中心就码好,从货车上卸下后即直接进入货架或店面,不需另外进行拆封、整理。

(9)营销方面不打广告,减少营销费用

ALDI的总公司没有新闻部,也不设公关部门,不做市场调研,广告投入极少(仅占年营业额的0.3%)。不在大众媒体上打广告,店堂内外也没有巨幅广告牌。宣传方式是制作最新产品宣传单,只在超市任顾客自取。

ALDI还有一个原则,就是禁止公司所有人接受媒体的采访,它认为接受采访的时间还不如去理货,“我浪费了两三个小时,这都会增加到商品的成本上”。ALDI不打广告,拒绝上市,因为这些都需要成本,而最终为这些成本埋单的还是顾客。

(10)还有其他很多运营细节,进一步控制成本

ALDI还通过运营的其他细节措施,来进一步降低运营成本,如:

  • 客户需自带或购买可重复使用购物袋,不免费提供;
  • 25美分押金使用购物车:鼓励客户退回购物车,无需员工费时回收购物车;
  • 所有包装都兼作商品陈列,从而节省时间和资金;
  • 限时开放:不采用7天/24小时营业,可降低人工、电费和租金成本
  • 包装箱只用一半:很多超市的商品包装箱都是严严实实的,ALDI的纸箱只有一半,半截商品露在外面,不用花人工时间去打开纸箱,而且箱子只有一半,所以更节省成本。

诸如此类的省钱细节还有很多,阿尔迪可谓将精打细算做到了极致。据报道,为了给用户省钱,ALDI的股东为了将顾客的一罐饮料售价降下来,都愿意把属于自己的分红砍一半。

这再一次说明了,魔鬼在细节中,retail is detail。

ALDI将运行成本低﹑进货价优惠的优势转化成低廉物价,直接惠顾给顾客,以物美价廉的打动顾客,进而与消费者建立起强大的品牌黏性,从而获得持续快速的发展,同时获得稳定的利润。

尽管销售商品的价格极低,但ALDI也成功地将成本压到最低,因此ALDI的利润并不低。在德国所有的连锁店中,阿尔迪的赢利能力是最强的。据统计,德国一般商业企业的销售利润率为0.5%—1.5%,但阿尔迪的销售利润率却接近3%。

较高的销售利润率表明,ALDI在实行低价策略的同时还赚到了丰厚的利润,而其竞争对手卖了高价却只得到了微薄的利润。

3. 坚守零售本质,值得国内零售企业学习借鉴

ALDI的经营秘诀说起来很简单,就是全面降低成本,凸显价格优势,将低价策略进行到底,薄利多销。但要做到持续低价并不容易。想要永远走在最低价的边缘,就必须在采购、管理以及物流等各方面都想尽办法降低成本。

从1913年创立至今,奥乐齐已经持续经营110年。在如此漫长的岁月里,虽然市场千变万化,ALDI能够穿越多个经济周期,做到持续发展壮大,除了商业模式与经营手段这些方面之外,最为精髓的地方在于,ALDI始终坚守着零售的本质。

全球零售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无论零售业态如何演变,零售的本质始终在于:成本、价格、质量、效率与体验。

ALDI正是一直坚持商品高质量、低价格、高运营效率、低运营成本、带给顾客好的消费体验,正是始终坚持零售的经营本质,使得公司历经百年经久不衰、持续发展壮大,成长为全球零售巨头。

ALDI的经营模式和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国内的零售企业学习和借鉴。

-End-

Copyright © 转乾企业管理-加盟网 版权所有 | 黔ICP备2023009682号-14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仅用于学习参考,信息和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303555158#QQ.COM (把#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