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因美因普通食品宣称能增强免疫力被罚,近8年亏损总额超24亿元
天天消费讯,近日,贝因美(宁波)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因普通食品广告宣传保健功能,借助宣传某些成份的作用明示或者暗示其保健作用,被宁波市北仑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2万元。
普通食品宣称能增强免疫力、呵护心肝脑
天眼查显示,2023年9月25日,贝因美在其网店上架了一款某品牌“蛋白质粉”的普通食品,销售页面的主图上用蓝色显著字体表述广告宣传内容为“全家可享有、增强免疫力”,后于2023年11月6日删除了上述广告宣传内容中的关于“增强免疫力”的功效用语。
2023年10月10日,贝因美上架了一款某品牌“磷脂多维蛋白粉”普通食品,销售页面的右侧主图中广告宣传内容为“选择磷脂多维蛋白粉的五大理由:唤醒高效记忆、学习不累眼、呵护心肝脑、远离心血管疾病……”,后于2023年11月7日下架。
宁波市北仑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认为,贝因美在其网店发布上述广告宣传内容的行为,违反了《浙江省广告管理条例》第十条第一款的规定,属于保健食品以外的其他食品宣称保健功效的违法行为。
依据《浙江省广告管理条例》第三十二条第一项之规定,综合裁量情节,宁波市北仑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决定对贝因美罚款20000元。
近8年亏损总额超24亿元
天眼查显示,贝因美(宁波)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00万元,由贝因美股份有限公司100%持股。
公开资料显示,贝因美在1992年成立于浙江杭州,主要产品包括婴幼儿/成人配方乳粉、婴幼儿零辅食、奶基营养品等各类健康食品,拥有“爱加”、“冠军宝贝”、“可睿欣”、“生命伴侣”等数十个品牌系列。
数据显示,受新生儿数量走低、计提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影响,贝因美业绩起起伏伏。自2016年至2022年,贝因美7年里只有两年实现了盈利,其余5年均在亏损,并且亏损金额远大于盈利金额。
具体来看,2016年、2017年,贝因美分别净亏损7.81亿元、10.57亿元。2018年,贝因美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0.41亿元,较2017年亏损10.57亿元增长了103.89%。2019年实现净亏损1.03亿元,同比下降350.73%;2020年实现净亏损3.24亿元,同比下降2.21亿元,亏损额度进一步扩大。2021年,贝因美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0.73亿元。随后,贝因美于2022年再度陷入亏损,当年净亏损1.76亿元。
进入2023年,贝因美扭亏为盈。三季报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贝因美实现总营收19.16亿元,同比减少6%;归母净利润0.49亿元,同比增长12%。1月30日,贝因美发布的业绩预告显示,预计2023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4000万元—6000万元,同比扭亏为盈。
综上可见,最近8年里,贝因美亏损总额为24.41亿元,盈利总额不足2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成立三十周年之际,贝因美曾公开其未来三年的业绩目标,分别是2022年实现35.40亿营收、1.2亿利润,2023年实现66.37亿营收、4亿利润,2024年实现106.19亿营收、8亿利润。
如今看来,前两年的目标均未实现。
“国产奶粉第一股”高光时刻
“专为中国宝宝研制”的贝因美,最开始卖的是米粉。
90年代初,包括奶粉在内的婴幼儿食品市场,几乎全都被美赞臣、多美滋、惠氏……等进口品牌割据主导。但不是每个家庭都买得起进口奶粉,也总会有消费者觉得外国的奶粉不一定就适合中国宝宝。
市场的空白很快被贝因美的“中国款”幼儿营养米粉填补,率先在长三角地区开始热销。
1995年,贝因美已经就做到了连续3年超过100%的销售增长率,其资产由此翻了十倍,从最初的260万元增长到近3000万元。
2000年后,伴随国内经济的迅速发展,婴幼儿乳制品市场也极速转大,巨大的消费群体,需求从米糊转向了全乳制喂养。为了调节国内市场供应与需求,除了从海外的日本、新西兰等国进口将近30万吨乳制品以应付高中消费层次外,绝大多数消费群体,还是以国产品牌为主。
同时期,贝因美开始正式进入中国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通过轮番的建厂和并购合作,以此扩大规模。
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贝因美虽成气候,但市场地位还是不及同期的几大国牌。
但作为没有被查出添加“三聚氰胺”的脱颖者之一,贝因美迅速抢到了中国乳业的市场份额,一年时间内,其市场份额便由4%提升至8%。行业里姑且认为,此是贝因美2009年爆发增长的直接原因。
两年之后,已经强势占据国内配方奶粉市场10%份额的贝因美于2011年在深交所挂牌上市,正式成为“国产奶粉第一股”。2013年贝因美走到了顶峰,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达到61.17亿元和7.21亿元。
控股股东超99%股权被质押
内控是贝因美面临的一个问题。2023年,围绕在其身上最大的问题是控股股东的债务纠纷。
将时间拨回至2018年12月。彼时,因贝因美集团自身生产经营需要,贝因美集团与中航信托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航信托”)签订了《特定股票收益权转让与回购合同》、《股票质押合同》和《自然人保证合同》。
合同约定,贝因美集团向中航信托质押其所持有的贝因美股份4800万股,中航信托向贝因美集团出借2.33亿元,贝因美集团实际控制人谢宏及时任法定代表人袁芳为上述事项提供连带责任保证担保。
2022年4月,中航信托决定转让手中债权,并与长城国融签订了《债权转让协议书》,中航信托承诺将此前约定的担保权利以债权转让形式现状返还长城国融。
至此,长城国融成为新的债权人和担保权利人。
不过,因贝因美集团、谢宏、袁芳未按约定履行义务,长城国融向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杭州中院于2023年1月16日立案执行,执行标的为3.16亿元及债务利息,执行费为38.35万元。
一个月后,杭州中院根据申请冻结了贝因美集团质押予中航信托股份有限公司的4800万股无限售流通股,同时也冻结了贝因美集团质押予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杭州高新支行的500万股无限售流通股。
这也引起了深交所的关注。2023年2月,深交所向贝因美下发关注函,要求其补充披露公司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股份冻结、质押情况,说明是否存在强制平仓风险,同时在5月下发的2022年年度报告问询函中再度要求说明贝因美集团所持股份质押的具体情况。
这只是贝因美集团庞大债务中的一小部分。2023年6月,贝因美回复深交所的问询函中列出,截至公告日贝因美集团共质押/冻结19485万股贝因美股份,融资金额89668万元,其中有5300万股已遭冻结。这部分质押/冻结的股份数量占贝因美集团持股比例的99.2%。
今年2月26日,贝因美披露称,公司控股股东贝因美集团累计质押股数约为1.79亿股,质押占其所持股份比例为99.13%,质押比例有所降低。
今年1月22日,贝因美披露《关于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涉诉的进展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贝因美集团此前曾质押所持贝因美股份的5300万股,目前被债权人转让给了宁波维贝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转让价2.33亿元。
公告显示,截至2023年6月30日,贝因美集团质押的5300万股债权总额合计为3.42亿元,其中,标的债权本金余额为2.33亿元,利息、违约金等金额合计为1.09亿元。
也就是说,为能及时回血,长城国融连1亿元的利息和违约金都不要了。
业绩不理想、控股股东身陷债务泥潭,“国产奶粉第一股”贝因美出路何在?天天消费将保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