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网络水军团伙被警方捣毁,4000余家网店受牵连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25-11-07 13:07:20 浏览量:0

当下,网购已经成为了人们最日常的消费方式之一,在购物前查看商品销量、浏览商品评价,也已成为了许多网购消费者的习惯性动作。

中国青年报调查数据显示,有九成网购用户会先看评价再购物,其中48.6%的人每次都会看,42.0%的人大部分情况会看。

然而,有不少消费者发现,奔着上万销量和五星好评下的单,打开包裹后却常常大失所望。究其原因才发现,这些“蹊跷事”背后或许都是网络水军在作祟。

水军团伙5年刷单3.7亿元

据多家媒体报道,贵州省榕江县警方日前成功打掉一个刷单炒信、刷量控评的“网络水军”犯罪团伙,为消费者揭开了“好评”背后的秘密。

据悉,该犯罪团伙为躲避打击,成立了多家空壳贸易公司作为掩护,并且分工明确,有招商人员、技术人员、刷手、客服等不同工种,通过架设刷单平台,大肆为网购平台商家开展刷单炒信、刷量控评等违法犯罪活动

具体来看,当商家在该平台充值和发布刷单任务后,来自全国各地的刷手通过客服部客服的指导,找到对应商品下单,商家发出与下单商品不匹配的廉价小商品或空包裹。刷手收到货后做出虚假好评,商家收到刷手的好评后确认,平台向刷手发放本佣金,刷单流程结束。

在这一过程中,刷单平台和刷手分别从商家支付的刷单费中获取相应的报酬

警方调查发现,从2019年至今,该犯罪团伙已累计为4000余家网店提供虚假评论,发展会员共计5万余人次,涉案资金流水高达3.7亿元。

目前,已有9名主要违法犯罪嫌疑人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刷单商家或将面临处罚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刷单组织,那些热衷于刷单的商家,恐怕也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

《电子商务法》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应当全面、真实、准确、及时地披露商品或者服务信息,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电子商务经营者不得以虚构交易、编造用户评价等方式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

《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经营者不得对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质量、销售状况、用户评价、曾获荣誉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

除此之外,针对虚构数据、刷单炒信等情况,商家还有可能受到来自市场监管部门的行政处罚

今年5月份,市场监管总局对外发布了《网络反不正当竞争暂行规定》,将于9月1日起正式实施,新规明确提出经营者不得虚构交易额、成交量、预约量等与经营有关的数据信息;不得编造用户评价,或者采用误导性展示等方式隐匿差评、将好评前置、差评后置、不显著区分不同商品的评价等。

违者由监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二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一百万元以上二百万元以下的罚款,可以吊销营业执照

与此同时,第三方电商平台今年以来也加大了对“刷单”、“售卖好评”、“恶意控评”等水军行为的打击力度。比如,天猫更新了虚假交易规则及实施细则,对刷单、虚假交易等违规行为新增了“罚款”这一处罚措施,罚款金额最高至5万

总的来看,对于商家而言,这些处罚百害而无一利,特别是面临直接的高额罚款。所以,与其绞尽脑汁美化产品数据,不如把心思用在提升产品品质和服务上,只有合规运营,才能在平台上长久经营。

易师兄有话说:

近年来,严厉打击“刷单炒信”始终是监管部门全力推进的一项重点工作,而“刷单水军”之所以屡禁不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一些商家对这样的服务乐此不彼。

根据电商平台的算法规则,一个商品卖的越好,其排名和曝光量自然就越高。所以,就有那么一群人不停的帮商家去刷单做好评,并基于此进行收费。

不过,从新近披露的案例来看,多方监管之下,“刷单水军”已经越来越无所遁形,而那些沉湎于虚假繁荣的不良商家,也该醒醒了!

Copyright © 转乾企业管理-加盟网 版权所有 | 黔ICP备2023009682号-14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仅用于学习参考,信息和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303555158#QQ.COM (把#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