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得利的百年蜕变:从大阪小店到全球饮料巨头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25-11-07 13:00:10 浏览量:0

作者:Mote莫特 FBIF创始人(微信:motechan)

提示:本文为121个全球食品企业出海案例的第79篇,文末可扫码一次性领取41万字的FBIF航海书《121个食品全球化与出海案例》。

作为一家起步于1899年的日本小商店,三得利从一家家族式酒类批发商,逐渐发展为跨国饮料巨头,业务遍布世界各地。它不仅在日本威士忌、茶饮和啤酒市场中取得了领先地位,还通过持续的产品创新、精准的市场策略和跨文化的敏锐洞察,成功拓展了国际版图。

如今,三得利是全球领先的饮料和食品公司之一,其产品包括酒类、非酒精饮料、茶饮料等。业务遍布美洲、欧洲、非洲、亚洲和大洋洲,三得利在2009年收购了Orangina Schweppes,2014年收购了美国著名威士忌品牌Jim Beam,从而迅速扩大了其全球版图,尤其是在欧洲和美洲市场上。

三得利2023年营收为3,2851亿日元(含酒税收入,约1566亿元人民币)。

一、勇于革新——三得利的本土化改良与酒类市场的起步

Shinjirō Torii(鸟井信治郎)

三得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99年,当时年仅20岁的鸟井信治郎创立了一家小型葡萄酒商店——鸟井商店。日本明治维新带来了西洋文化的兴起,但葡萄酒酸涩的口感并不受日本大众欢迎。面对这样的挑战,鸟井没有退缩,而是凭借他在药店学徒期间学到的混合技术,持续尝试改善口味。1907年,他成功推出了专为日本人口味定制的微甜葡萄酒“赤玉波特酒”。这款葡萄酒不仅迅速占据了市场份额,还打破了洋酒在日本市场上的高贵形象,将葡萄酒推向了大众消费品市场。

鸟井信治郎并没有止步于此。他紧接着把赤玉葡萄酒的利润投入到威士忌领域,但最初引进的苏格兰传统威士忌因烟熏味太重,未能得到日本消费者的青睐。尽管在1923年建立了日本第一家威士忌蒸馏厂“山崎蒸馏厂”,但三得利的威士忌产品几乎濒临失败。直到1937年,三得利才推出了调和威士忌“角瓶”,凭借其温和的口感和合理的定价,迅速占领了市场,并且由于战争导致洋酒进口受限,三得利独占了日本威士忌市场。这一阶段,三得利不仅成功建立了威士忌文化,还奠定了它在日本酒类市场中的长期主导地位。

二、困境中的突破——啤酒市场的45年长跑

虽然三得利在威士忌市场取得了巨大成功,但进入啤酒行业的旅程却艰难且漫长。1963年,三得利进军日本竞争激烈的啤酒市场,当时市场已经被麒麟、朝日和札幌等巨头所垄断。尽管推出了多款生啤和纯生啤酒,三得利仍在前45年里持续亏损。佐治敬三,当时的掌舵人,敏锐地意识到,如果仅仅依靠威士忌业务,公司可能会陷入危机。因此,他决定在啤酒领域坚持创新,哪怕每年都面临亏损。

万志啤酒

真正的转折点出现在2005年,三得利推出了“万志啤酒”(The Premium Malt's),这款啤酒凭借其极致的品质和高端形象迅速赢得了消费者的认可,并连续三年获得国际蒙特奖(Monde Selection)金奖。三得利抓住这一机会,通过餐饮渠道广泛推广,使得消费者在高端餐厅首次接触到万志啤酒,形成了餐饮消费到零售复购的模式。这一举措不仅推动了啤酒品牌的高端化,还帮助三得利在高端啤酒市场中站稳了脚跟。到2008年,万志啤酒已成为日本第一大高端啤酒品牌,实现了三得利啤酒业务的全面盈利。

三、无糖茶饮市场的崛起——从乌龙茶到国际茶饮先锋

三利利乌龙茶

1981年,三得利进入茶饮市场,并推出了标志性的“无糖乌龙茶”。这一举措非常大胆,因为当时日本市场被碳酸饮料和果汁主导,消费者对无糖饮料的接受度并不高。三得利通过引入中国茶文化符号,在广告中强调“乌龙茶,来自中国的皇帝之选”的概念,成功地将乌龙茶塑造成一种健康、高端的茶饮产品。

然而,三得利并未仅停留在日本市场。随着全球消费者对健康饮品的需求增长,三得利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趋势。1997年,三得利乌龙茶进入中国市场,尽管最初因口感苦涩未能迅速打开市场,但随着健康饮品的兴起,特别是2018年后中国无糖茶饮的爆发,三得利乌龙茶开始逐渐被广泛接受。同时,三得利持续进行产品创新,推出了黑乌龙茶、茉莉乌龙等多种升级版本,进一步巩固了其在无糖茶饮领域的领先地位。

四、产品创新与跨界融合——“调配艺术”背后的战略

三得利产品

三得利的创新不仅体现在单一产品上,更体现在其通过产品调配打造消费体验的能力上。无论是“Highball”调配威士忌与苏打水,还是低度酒“和乐怡”成功吸引年轻女性,三得利始终紧跟消费潮流,通过多元化的产品调配方式,满足了消费者对健康、轻松的饮酒体验的需求。

2016年,三得利推出了龙舌兰基底酒“Sauza Blue”,并在产品推广中加入了水果、蔬菜和糖浆调配的方式。这种便于家庭操作的调酒方式,不仅提升了龙舌兰的销量,还成功开拓了全新的消费场景。与此同时,三得利在2021年推出了“beer ball”啤酒,使消费者可以在家中轻松调制适合自己口味的啤酒饮品,这一创新在日本市场上获得了良好反响。

在软饮料和健康饮品领域,三得利同样表现出强劲的扩展能力。其不断推出新的产品线,包括无糖茶饮、功能性饮料、咖啡等。

BOSS咖啡

三得利于1992年推出的即饮咖啡品牌BOSS咖啡,专注于满足上班族的需求。自推出以来,BOSS通过不断创新,逐渐扩展其受众群体,从早期的体力劳动者到如今覆盖白领阶层。BOSS品牌的成功得益于对消费者需求的深刻理解和精准定位,例如推出了更符合现代口味偏好的轻口味产品CRAFT BOSS。目前,Boss咖啡已成长为日本第一罐装咖啡,同时,逐步扩展至亚洲、澳大利亚和北美市场。

五、三得利的全球化征程:从家族企业到国际饮料巨头

早期布局

佐治信忠作为三得利家族的第四代继承人,1979年,他被派往美国,负责三得利陷入困境的美国分公司。他成功主导了收购美国百事旗下清凉饮料公司的交易,为三得利进入美国市场奠定了基础。这段早期跨国工作的经验,使他为日后推动三得利的全球化做好了准备。

全球化战略与大规模并购

Jim Beam Honey波本威士忌

在2001年正式接掌三得利后,佐治信忠推动了一系列的国际并购,开启了三得利的全球化征程。2009年,他提出了海外销售额达到5000亿日元的目标,并通过多次重大并购来实现这一目标。其中最著名的并购包括:2013年,以21亿美元收购英国葛兰素史克的两个饮料品牌(葡萄适和利宾纳),大大巩固了三得利在欧洲市场的地位。2014年,以160亿美元收购美国烈酒品牌Beam Inc.,使三得利成为全球第三大烈酒供应商,还为其打开了欧美市场的大门。通过这一收购,三得利成功整合了全球烈酒资源,并借助Jim Beam在北美市场的品牌影响力,大幅提升了其全球市场份额。

三得利的收购历程:

1983年:收购法国酒庄Chateau Lagrange。

1990年:收购新加坡公司食益补太平洋有限公司(白兰氏)。

1994年:收购英国公司Morrison Bowmore Distillers LTD.。

2008年10月24日:以6亿欧元从达能手中收购新西兰Frucor饮料业务,该公司是澳大利亚能量饮料的领导者,也是新西兰第二大非酒精饮料公司。

2009年7月28日:收购冷冻食品企业巨头NICHIREI的饮料部。

2009年11月14日:斥资26亿欧元(38.6亿美元)收购欧洲饮料业者Orangina Schweppes,法奇那2008年的销售额为22亿美元。

2009年12月11日:以3.5亿元人民币(45亿日元)收购中国最大的进口葡萄酒商ASC精品酒业70%的股权。

2012年6月5日:与青岛啤酒签订合作框架协议,成立两家合资公司,分别整合在上海和江苏省的资产和业务。青啤和三得利各自持有50%的股权。2015年,青岛啤酒进一步收购合资公司股权,并在2016年完成工商变更。三得利在中国大陆的啤酒厂股权全部转让给青岛啤酒,三得利啤酒改名为光明啤酒。

2013年9月9日:三得利以约13.5亿英镑(21亿美元)收购葛兰素史克旗下的两大品牌葡萄适(Lucozade)和利宾纳(Ribena)。

2014年1月13日:三得利饮料食品公司斥资136.2亿美元,全面收购美国烈酒商 Beam,包括其债务,总交易价值约160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三大高级烈酒公司。

2014年3月20日:以1.18亿元人民币收购三得利中国旗下的三得利食品公司100%股权以及三得利贸易50%的股权。三得利还同意认购汇源果汁未来发行的部分股份。

2019年4月:三得利与以色列公司Drinkripples达成合作协议。

创新的产品和广告掀起国际风潮

“Suntory -196℃ Double Lemon”预调酒

除了并购,三得利还在全球范围内推动创新的产品和创意的广告掀起国际风潮。在美国市场,三得利推出了水果的罐装伏特加饮料Strong Zero(在美国名为“-196”),采用了公司独有的FCI技术(冻结压榨注入技术)。该技术通过将整颗水果在零下196摄氏度的液氮中冷冻,然后将其压碎并注入伏特加中制作而成。并通过独特的广告创意以及利用美国消费者对日本文化的兴趣,迅速打开了市场。

凭借-196等产品,三得利在美国ready-to-drink市场中占据了约10%的市场份额,成为该品类中增长最快的品牌之一。三得利还在澳大利亚推出了三层楼高的自动售货机和屋顶酒吧,作为行销活动的一部分,几年来“-196”已经成为澳大利亚第二大ready-to-drink酒类品牌,并且在爆发性增长。

2023年-196已成为全球销量第二的即饮酒品牌,仅次于排名第一的White Claw。-196在2022年排名第12位,但在2023年销量猛增,达到了2780万箱(每箱9升)。2023年,-196扩展到中国,并进一步进入英国、德国和东南亚市场。

六、面向未来的战略思考——如何保持全球领导地位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三得利未来的重点将放在继续推动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双轨战略。一方面,三得利将继续通过并购与合作加强其在国际市场的地位,特别是在北美和亚洲新兴市场。另一方面,三得利将在产品创新和数字化营销上加大投入,利用智能售货机、线上健康平台等工具,打造一个围绕健康与个性化消费的生态系统。

通过将传统与创新相结合,三得利不仅在百年发展历程中屡次突破困境,还成功打造了一个全球化、多元化的饮料帝国。未来,三得利将继续引领饮料行业的变革,创造更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产品与市场突破。

相关文章:

[1] 三得利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2] 万字拆解三得利如何成为「三得利」-FoodTalks(2023年6月28日,窄播)

[3] 三得利如何成为“ 三得利 ”(2023年8月14日,FoodTalks-食品麦小多)

[4] 成功打進歐美市場,日本第一的 Suntory做了什麼?(2024年9月26日,SayNicely)

[5] 饮料灭霸三得利如何成为茶饮霸主?-FoodTalks全球食品资讯(2020年12月20日,全球茶企品牌分析)

[6] 走进三得利背后家族:传承125年,坐拥百亿美元财富-虎嗅网(2024年7月25日,家办新智点)

[7] 神奇的日本三得利,如何赢下苏格兰威士忌?-36氪(2022年12月12日,砺石商业评论)

[8] 深度|威士忌巨头「三得利」的扩张之路 - 创业 - 福布斯中国 | Forbes China(2023年07月16日,福布斯中国)

[9] Suntory | About Us | History : Digest(三得利官网)

[10] -196 on track to become world's biggest-selling RTD(2024年7月4日,Drinks Digest)

七、FBIF航海书

《121个食品全球化与出海案例》发布!

策划:Mote莫特 FBIF创始人

为帮助中国企业更顺利地“出海”,我花了2个月时间,写了41万字,汇集了121个全球化与出海案例,涵盖了94个全球品牌。这些品牌包括雀巢、可口可乐、百事、达能、红牛、亿滋、百威英博、嘉士伯、日清、三得利、龟甲万、必品阁、三养食品、农心、海特真露、艾雪、澳优等。

他们是如何全球化?如何成功进入中国、日本、印度、印度尼西亚、美国、巴西、欧洲、东南亚、非洲、中东等市场的?(查看完整目录、长图介绍)

下方海报扫码一次免费领取121个案例,41万字的FBIF航海书《121个食品全球化与出海案例》(如需购买,499元一份)。

本文为FBIF食品饮料创新原创,转载请联系授权。

Copyright © 转乾企业管理-加盟网 版权所有 | 黔ICP备2023009682号-14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仅用于学习参考,信息和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303555158#QQ.COM (把#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