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花》的股市商战扣人心弦,现实的商战可能更加超乎你想象
2024年伊始,电视剧《繁花》迅速成为荧幕焦点。
它不仅以其精致的制作为观众带来了视觉盛宴,更通过深入人心、跌宕起伏的剧情和角色塑造,引发了观众对于商业、人性的深思。
其中,女主角李李的一句台词“资本市场才是真正的战场”,更是让众多股民感同身受,体会到“睥睨股市”背后的波谲云诡。
剧中的商战“宝”赢了
在宝总与强慕杰为代表的深圳帮之间的“宝瀛大战”中,观众们仿佛置身于那个风云变幻的交易市场,见证着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从深圳转战上海的强慕杰,意图围绕“601”股票进行资金收割并收购该公司,“601”即瀛洲实业;而宝总则因为信息偏差,选择押宝“603”,即爱思电子。
1993年中秋节前一天,宝瀛大战正式开打。强慕杰利用资金与时间优势,大量买入瀛洲实业。不过瀛洲实业随后实现股价飞涨,爱思电子股价却少有浮动。
9月30日中秋节中午收盘,瀛洲实业突然停止买卖,由于出现异常波动,上交所根据交易规则暂停了瀛洲实业的买卖。紧接着,深圳宝龙科技发布公告,已经持有瀛洲实业流通在外的5%股份。宝总马上意识到强慕杰正在操纵的股票正是瀛洲实业,于是决定转移仓位。
但这也正中强慕杰下怀。
宝总买入瀛洲实业后,强慕杰随即洗盘,瀛洲实业一路大跌,宝总最终被深套200万元。
后来,在李李的“内幕消息”帮助下,宝总坚定持有瀛洲实业,甚至还多次进行补仓。
国庆节后,瀛洲实业发布公告称,深圳宝龙大量买入本公司股票,已经持有瀛洲实业流通在外超过16%股份。
在此基础上,深圳宝龙持续收购瀛洲实业股份意味着瀛洲实业沉淀的基业与公司控制权将拱手让人。因此,瀛洲实业决定反击,开始进行反向收购。
在宝总一行人的舆论消息刺激下,上海股民也开始纷纷持仓瀛洲实业,瀛洲实业的股价又一路攀升,从17元左右飙涨至42元。
终于,瀛洲实业的股权危机暂时解除,宝总也因此反败为胜,大赚一笔。
宝瀛大战原型为中国上市公司收购第一案
艺术源自生活,宝瀛大战也并非完全虚构。《繁花》中的宝瀛大战正是源自于现实生活中的“宝延风波”。
上世纪90年代,中国资本市场开始蓬勃发展。当市场还在摸着石头,探索完备的交易规则和交易机制时,中国上市公司收购的第一枪打响了。
1993年9月13日,宝安集团旗下宝安上海、宝安华东保健品和深圳龙岗宝灵电子灯饰开始收购延中实业股票。9月29日,上述3家公司已经分别持有延中实业4.56%、4.52%和1.657%的股份,合计持有10.6%。9月30日,宝安继续增持延中实业的股票,持股比例达到15.98%。至此宝安才发布举牌公告宣称持有延中5%以上的股票。
面对来势汹汹的宝安,时任延中实业总经理的秦国梁第一反应就是抵触,“我们把一个街道小厂弄上市,吃了多少苦,流了多少汗,这不是下山摘桃吗?”
延中实业是上海的“老八股”之一,它的前身是延中复印工业公司,1985年1月改组为股份制企业,并向社会公开发行500万元股票,这也是改革开放后上海向社会公众发行的第一只股票。
延中实业最初的股本结构中,除有9%的发起人股份外,其余91%的股份都是可流通的社会公众股。因此,这也为宝安的收购行动提供了有利条件。
由于当时监管层面并未对“一致行动”作出明确规定,宝安利用自家子公司的独立地位,实际掌控了延中实业的众多股份。
延中公司方面认为宝安公司恶意收购,19.8%的持股除5%以外均是非法取得,于是向上海法院控告宝安违规持有延中实业的股票。
1993年10月22日,中国证监会在对此事充分调查的基础上作出裁决。证监会认为,深圳宝安公司持股有效,但收购存在违规,对宝安信息披露不及时处以100万元罚款。
最终,延中创始人周鑫荣还是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将董事长拱手让位于宝安。
宝延风波后,《证券市场周刊》曾发表评论:“此出股权之争爆出的种种疑问和思考,实在不仅仅是宝安向延中‘发难’,而是向中国股市‘发难’、向初期股市的管理和法规及市场机制的性能‘发难’。这种‘发难’的直接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宝安以强大的催动力促动中国股市或被动或仓促地走出了襁褓,走向规范成熟,走向和国际惯例的接轨。”
现实的商战更加残酷
在宝延风波过后,A股市场还爆发了一次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场公司并购与反并购攻防战——宝能万科之争。
2015年,创立深圳市宝能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的姚振华野心勃勃,欲依靠手中的险资和杠杆,来一场声势浩大的“蛇吞象”。
这一次,他盯上了国内房地产巨头万科。
自2015年1月开始,宝能系旗下的前海人寿就开始入场万科A。
截至7月10日,前海人寿通过二级市场,耗资80亿元买入万科A约5.52亿股,占万科A总股本的约5%。7月24日,前海人寿及其一致行动人钜盛华对万科再次举牌,持有万科股份11.05亿股,占万科总股本的10%。
8月,宝能系合计持有万科15.04%,以0.15%的优势,首次超越了万科原第一大股东华润集团。
此后,宝能系与万科、华润集团之间反复进行增持的交易竞赛。
到了12月份,宝能系对万科的持股比例增至24.26%,拥有大比例股权的宝能系底气十足,对万科发起猛攻,甚至要求万科罢免包括王石、郁亮在内的万科10名董事、2名监事。
最终,被动的王石通过停牌、重组等多种方式稀释了宝能系手中的股权。
2017年6月9日晚,中国恒大转让14.07%万科股权给深圳地铁,此次转让后,深圳地铁正式成为万科第一大股东,万科大股东再次易主,宝能与万科的股权之争也落下帷幕。
在这场战斗中,宝能“蛇吞象”失败,成为万科的幕后财务投资者;华润集团砸钱却丢失了万科第一大股东的宝座;王石也退出了万科董事会……
管理层的决策、大股东的资本运作、市场走势等各方面因素相互交织,共同影响着这场争斗的走向。在股权博弈中,大佬们纷纷亮出自己的底牌,证监会、保监会、深交所也纷纷下场调解。无数投资者在这场前所未有的大战中见证了万科与宝能的十八般武艺,同时也见证着市场的残酷无情。
然而,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曾经一战成名,在资本市场上意气风发的姚振华近年来也在市场上折戟沉沙。火炬系反攻宝能系、姚振华被中炬高新保安拒之门外、姚振华被欠薪员工当街围殴、姚振华及宝能被强制执行19亿余元等消息一时间成为市场热点。
在二级市场的暗涌之中,激流勇进的船只们时常进行着刀光剑影般的博弈。有人渴望功成名就,有人追求财富自由;有人成功屹立于山巅,就一定有人黯然退场。
繁花的背后充满荆棘,然而,不论是艺术加工还是面对现实,商战永远都那么残酷,但在风云变幻的市场中,唯有谨慎二字乃不败真言。
“纽约的帝国大厦晓得伐,从屋顶跳下来只要八点八秒,再从楼底下跑到屋顶,要一个钟头。”正如《繁花》剧中所言,商战其实比的根本不是谁赚得更多,而是比谁活得更长久。
潇湘晨报记者郝咏琪
上一篇:带你了解商业模式画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