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运动品牌修罗场:安踏特步361度均双位数增长,唯独缺了李宁?
又到了国产运动品牌的修罗场,继李宁、特步、361°四大运动品牌之三公布23年财报后,作为国产运动一哥的安踏,也迎来了2023年最终财报。
话不多说,先来比较:
安踏:营收同比增长9.3%至303.06亿,净利同比增长13.6%至67.31亿;
李宁:营收同比增长7%至275.98亿,净利同比下降21.6%至31.86亿;
特步:营收同比增长10.9%至43.46亿,净利同比增长11.8%至10.3亿;
361:营收同比增长21%至84.2亿,净利同比增长28.7%至9.6亿。
安踏
安踏集团23年总营收突破600亿大关至624亿,净利102亿、综合毛利率上升2.4%至62.6%,在行业内一骑绝尘。
主品牌安踏成为首个突破300亿营收的国产品牌,且在奥运资源赋能下完善大众产品矩阵,近段时间又签约球星欧文推出新一代签名鞋引爆国内外市场。
在坚持DTC模式的革新下,在2023年安踏还率先尝试了安踏作品集黑白店、奥运殿堂店、创新环保0碳店等多触点与消费者连接,其体验和反响受到消费者好评。
而FILA持续夯实专业时尚运动赛道,营收同比增长 16.6%到 251.03 亿,目前已做到时尚运动品类头部,且能保持健康良好的高毛利率增长。
23年安踏还斥资收购国内头部瑜伽服饰品牌MAIA ACTIVE玛伊娅,进一步强化女性业务版图,“聚焦、多品牌、全球化”单的战略给国内外品牌运营提供了学习榜样。
李宁:
2023年李宁营收同比增长7%至275.98亿,净利同比下降21.6%至31.86亿。虽净利有些许下滑,但李宁在23年库存周转天数达到63天,周转效率保持行业领先水平。
在产品上李宁持续深耕篮球鞋、跑鞋、健身三大品类,流水占比64%创4年来新高。其中跑鞋类有40%增长,篮球鞋与韦德、巴特勒、麦科勒姆等NBA球星保持紧密合作。
在运营上李宁积极推动优化低效店铺,扩张中心区域大店以及提升单店效率;还和大品牌商经销商一同优化销售渠道成本,提高零售终端效率。
在国际化上李宁在香港斥资22亿买下香港物业大楼建立国际总部布局国际市场,其品牌创始人李宁通过另一家资本公司顺利收购瑞典百年户外品牌Haglöfs火柴棍探索海外业务。
特步:
特步在2023年营收增长10.9%至143.46亿,净利同比增长11.8%至10.3亿。
从发展路径和战略上看,彼时的安踏有点小安踏的影子。目前特步的主要战略方向是以专业跑鞋势能带动跑鞋业务增长。
但剖析财报看,特步的增长相对两年前有所放缓。目前特步的营收和净利主要来自主品牌特步,而主品牌里专业领域跑鞋的净利仅为840万,40%的毛利率甚至比大众运动还要低。
尽管新品牌索康尼未能支撑起集团营收大旗,但在23年特步全资收购索康尼品牌和工厂于集团麾下,不难看出对索康尼未来发展寄予厚望。
2023年以来特步市值下挫近50%,如何让资本市场对特步恢复信心,也是24年特步需要重点关注因素。
361度:
361度营收增长21%至84.2亿,净利增长28.7%至9.6亿。按照如此的增长势头,有望在2024年成为国产第四个突破百亿营收的品牌。
关于361度提的最多的莫过于其童装业务和电商业务。
361度童装在去年录得同比增长35.7%至19.6亿,占集团总收益的23.%,361度童装很好的把童装和运动两者相结合,积极投身于校园运动逐步提高声量。
而在电商业务,业务收益同比增长38%至23.3亿,在总收益中的占比提升至27.6%。361度表示电商和实体门店的货品相对独立,根据不同消费者群体定制开发,线上线下渠道相辅相成,少部分和经销商清除库存产品。
361度约75.9%的门店位于中国三线及三线以下城市,与安踏、李宁等运动巨头实行错位市场竞争,市场渗透率不断提升。
总的来说:
国产运动赛道随着市场份额的逐渐饱和进入了稳步增长的阶段,对内如何深耕细分市场,对外关注昂跑、HOKA等新势力跑鞋的闯入竞争,是24年以及未来业务发展的重中之重。
上一篇:竞争性谈判采购邀请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