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新质生产力”是“包容性增长”的逻辑延续?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25-11-07 12:34:49 浏览量:1

为什么“新质生产力”是“包容性增长”的逻辑延续?

所谓“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主导、实现关键性颠覆性技术突破而产生的生产力。这种生产力的特点是高效能、高质量,并且摆脱了传统增长路径,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它是数字时代更具融合性、更体现新内涵的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新”体现在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传统生产力,以新技术、新经济、新业态为主要内涵。而“质”则强调把创新驱动作为生产力的关键要素,以实现自立自强的关键性颠覆性技术突破为龙头的生产力跃升。没有科技发展的关键性突破,就没有新质生产力。先进科技是新质生产力生成的内在动力,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最活跃、最革命的要素。

所谓“包容性增长”(inclusive growth),又称包容性发展或共享式增长,强调经济增长应该惠及所有社会成员,而不仅仅是少数人受益。它倡导经济增长、人口发展和制度公平的有机协调,体现了更加关注民生的新发展理念。包容性增长的核心原则是确保经济发展的成果能够惠及社会的各个层面,包括经济贫困的群体、地区和少数群体。这种增长模式不仅关注国家整体的经济增长率,更注重个体的生活质量和福利的改善。包容性增长倡导在保持较快经济增长的同时,更多关注社会领域发展,关注弱势群体,让更多的人享受经济全球化的成果。它强调发展权利的同质均等性,拒斥两极分化但保护合理差别。包容性增长体现公平与效率的内在一致性,是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和文化建设包容共生、和谐依存和持续平衡的总体状态,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和纵深发展,是和谐社会的践履和落实。

由此可见,包容性增长的实现必然需要大量发展社会企业,主要是因为社会企业在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更加关注社会公正、公平和可持续发展,与包容性增长的核心理念高度契合。社会企业致力于解决社会问题,改善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它们通过创新的商业模式和运营策略,将商业利润与社会价值相结合,投资于教育、医疗、环保等社会领域,为贫困人群提供更多机会和资源,促进社会的公平与和谐。更重要的是,社会企业有助于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社会企业也关注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通过采用环保材料、减少能源消耗、降低排放等方式,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这种发展模式有助于推动经济的绿色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即实现包容性增长。

更更重要的是,社会企业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它们通过将社会公益事业、社会责任等企业化战略化方式,与政府、社区、非营利组织等各方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这种合作模式有助于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显然,新质生产力就是包容性增长的延续,这种延续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新质生产力的提出和发展,是基于对现有生产力体系的改进和创新,旨在实现更高效、更可持续的生产方式。这与包容性增长的核心理念——协调发展、共同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包容性增长强调经济增长的同时,注重社会公平正义和共享发展成果,而新质生产力的提升,有助于实现更高效、更公平的经济增长,从而推动包容性增长的实现。

第二,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能够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不仅有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也有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带动更多人群参与到经济增长的过程中来。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劳动力素质,减少社会不平等现象,进一步促进包容性增长。

第三,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还有助于解决资源环境约束问题,实现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这符合包容性增长中强调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即通过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实现人类社会的长期繁荣,这也是新质生产力是包容性增长逻辑延续的关键证据。

第四,新质生产力需要高质量创新,而包容性增长也需要包容性创新,高质量创新是链接新质生产力和包容性增长的桥梁。

第五,新质生产力是包容性增长的逻辑延续。通过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我们可以更好地实现包容性增长的目标,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好地实现SDG的17项目标或要求,这也是包容性增长的历史必然。

【阳民原创学术论文】中国与印度内生包容性增长比较研究(上) 最早的包容性增长案例是福特汽车创造的高工资模式 包容性税收改革的印度经验与中国对策研究 中国农业“包容性增长环”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基于包容性的农民收入增长路径研究 包容性金融的印度经验与中国金融类社会企业发展模式研究

Copyright © 转乾企业管理-加盟网 版权所有 | 黔ICP备2023009682号-14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仅用于学习参考,信息和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303555158#QQ.COM (把#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