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终获批入股世界最大自由港!综合盘点汉堡港的前世今生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25-11-07 12:29:06 浏览量:1

10月27日,德国联邦内阁已就中远海运港口有限公司入股汉堡港一事达成协议。

根据协议,中远海运港口将获批收购汉堡港口与物流公司(HHLA)Tollerort集装箱码头的股份,但份额将从原定的35%降到24.9%,联邦政府希望通过这种方式防止中国企业对管理层决策施加影响。

此前,德国联邦政府一直出手阻止中资入股汉堡港,虽然汉堡港对于中资入股非常欢迎,但是禁不住德国联邦政府对此下达的禁令,德国经济部长哈贝克对此强烈反对,拒绝与中远集团的合作交易,担心今后会对中国产生更多的依赖。

但是德国总理朔尔茨力排众议,仍然想推动中资入股。该决议遭到其余党派的强烈反对,他们害怕会出现像“依赖俄罗斯能源”一样的境况,迫于11月就要访华的计划,是否允许中资入股的决策必须在十月底敲定,也就是说,在十月底如果没有作出任何决定,视为批准。

发出反对声音最大的便是自民党和绿党,自民党政治家Marie-Agnes Strack-Zimmermann公然反对德国总理朔尔茨,批评其对该项目的坚持,甚至说出:“为什么德国要做出这样的事情,让德国在中国面前低人一等。向中国出售关键的基础设施就是一个明显的错误,应该立刻停止。”

Was muss in der Welt eigentlich noch passieren, damit Deutschland nicht Männchen macht vor den Feinden der freien demokratischen Welt? Ein Verkauf von kritischer Infrastruktur an China ist ein krasser Fehler und gehört unterbunden.

绿党更是出言不逊,绿党领导人Omid Nouripour公开表示,“根本不可能让像中国这样的国家控制德国的关键基础设施。”Nouripour还警告中国对企业的影响,中资入股的企业影响到汉堡港的中国业务和整个亚洲业务。绿党政治家Anton Hofreiter提出明确的反对意见,他认为德国不能重蹈过去20年里对俄政策所犯的错误,允许中资入股将是一个战略错误。

除了德国本国的党派,欧盟委员会都来出面警告,警告德国联邦政府不要在春季时出售中远集团的股份。欧盟委员会甚至认为这会将港口业务的敏感信息泄露给中国,汉堡港不仅民用而且还有具有军事重要性。

Die EU-Kommission hat die Bundesregierung schon im Frühjahr vor dem Verkauf von Anteilen an Cosco gewarnt. Dadurch könnten sensible Informationen über das Hafengeschäft an China abfließen, so der Bericht. Der Hamburger Hafen sei nicht nur zivil, sondern auch militärisch von Bedeutung.

德国汉堡驻中国联络处首席代表潘桦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汉堡港历来是中国货物通往欧洲的一个重要枢纽和集散地。“每三个在汉堡港的集装箱中就有一个是来自或去往中国的。”她说,“这一消息公布,不仅是一个各方努力的结果,也是一个各方能够接受的结果,更是一个共赢的结果。”

对中国而言,去中亚修铁路,去欧洲买港口,本质上都是为了推动一带一路。港口是海运的最后一站,铁路是陆运的交通枢纽,一手抓陆运,一手抓海运,一带一路才能真正地落地生根,从宏伟蓝图变成一条造福全人类的“繁荣之路”。

在这样多反对的声音下,德国总理继续坚持了自己的想法,鼓掌!

汉堡港简介

汉堡的港口位置

汉堡港(Port of HAMBURG)位于德国北部易北河下游的右岸,距入海口约76nmile,濒临黑尔戈兰湾内,是德国最大的港口,也是欧洲第二大集装箱港。始建于1189年,迄今有800多年的历史,已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自由港,在自由港的中心有世界上最大的仓储城,面积达50万平方米它有别于其他海港,那就是它位于欧洲共同体,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和经互会这个欧洲市场的中心,从而使它成为欧洲最重要的中转海港。

它是德国重要的铁路和航空枢纽,市区跨越易北河两岸,市内河道纵横,多桥梁,在易北河底有横越隧道相通。工商业发达,是德国的造船工业中心。

汉堡港的地理位置和很好的性能使它成为德国领先的外贸枢纽。作为德国最大的通用港口,汉堡对欧洲国内市场的供应至关重要,服务消费人口高达4亿5000万。

汉堡港务局(HPA)已经制定了在未来几年内将汉堡港发展为智能港的目标。“智能”代表智能信息交换,作为供应链中的重要环节提高港口的质量和效率。这也意味着港口对传统生产电力的依赖将通过使用可再生能源而减少。

HPA与汉堡城市发展和环境部以及交通运输,创新和技术部一起启动了智能港能源系统。

地址

Hafen Hamburg Marketing e.V., Pickhuben 6, 20457 Hamburg, Germany

汉堡港

自然条件

汉堡港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多偏西风,温和湿润,冬雨较多。年平均气温最低1月份为零下4摄氏度,最高7月份为20摄氏度。全年平均降雨量约800mm。平均潮差为2.8m。

港区分布

汉堡港总面积为91平方公里,其中陆地为44平方公里,水域为31平方公里,另外16平方公里为自由港区。

主要码头泊位

码头名称 泊位(个) 岸线长(m) 最大水深(m)
GENERAL & BULK CARGO(散、杂货) 17 3469 14.3
CONTAINER (集装箱) 33 7057 14.5
OIL BERTH (油码头) 25 3583 14.2

汉堡港仓储堆场及能力

汉堡港码头上露天货场为82万平方米,货棚为105万平方米,油库总量达380万吨,粮仓容量为74万吨。

装卸机械及能力:装卸设备有各种岸吊、桥吊、可移式吊、抓斗吊、汽车吊、浮吊、吸扬机、输送带、铲车及滚装设施等,其中浮吊最大起重能力达1200吨。吸扬机装卸谷物的效率每小时为1300吨。

在欧罗巴集装箱码头有超巴拿马型的集装箱装卸桥,负荷80吨,吊臂伸展跨距至岸边铁道外48m,向内可伸展23.5m,在起重高度31m时,起吊负荷为68吨。

主要出/进口货物

进口货物为煤、木材、矿石、原油、棉花、粮谷、水果、羊毛、烟叶、菜油、冰肉、蛋白、橡胶、咖啡、可可及杂货等;

出口货物主要有焦炭、水泥、钢铁、机器及零件,车辆、电气用品、石油、人造肥料、糖、盐、粮食、磁器、玻璃器皿、纸张及化工品;

汉堡港:全球自由贸易区的典范

汉堡是德国北部的重要城市,依托优越的交通区位优势,汉堡在长期中充当着德国重要的海港和最大的外贸中心角色。作为世界级的港口城市,汉堡被誉为“德国通往世界的大门”。汉堡自由港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八十年代,在发展早期德国政府就允许港区内长期储存的外国货物享受免税待遇,这促使汉堡港逐渐成为欧洲最重要的中转贸易区。后来,德国根据欧盟有关规定建立了5个自由贸易区,汉堡自由港能级由此进一步提升,而其在长期中形成的管理体制、监管方式等可以为我国建设自由贸易区提供借鉴。

汉堡自由贸易区的兴起与行政意义上的撤建

1、从保税区到自由港

汉堡是一座拥有1000多年历史的古老城市,优越的区位条件和自然环境吸引了大批居民来此定居。从地理区位看,汉堡位于德国不莱梅东北部易北河岸,距离北海和波罗的海不远,易北河的主道和两条支道都从汉堡市区穿境而过,另外还有上百条河汊和小运河遍布市区,从而使得汉堡有着非常发达的水运体系;因此,长期中汉堡港的远洋业务可以抵达亚洲、非洲和美洲许多港口,而汉堡港作为河、海两用港,也成为欧洲河、海、陆联运的重要枢纽。1888年,在港口保税功能的基础上,德国政府建立了汉堡自由港。1895年基尔运河的开通直接连接了北海与波罗的海,从而使汉堡作为港口城市的功能大幅度提升。1912年,汉堡港的海运吞吐量已位居世界第三,仅从吞吐量来看已成为仅次于伦敦和纽约的港口。

由于独特的区位优势,汉堡港开展了大量的转口贸易业务,并形成了大进大出的物流集散模式,经由发达的物留运输网络辐射欧盟全境。后来,德国根据欧盟有关规定,一揽子建立了5个自由贸易区,汉堡港由此进一步发展成为其中规模最大、港口资源最丰富、现代化程度最高的港口之一。目前,汉堡港港口面积约100平方公里,占城市总面积的七分之一左右,拥有大小码头60多个,可同时停泊250多艘大型货轮。港口产业也成为汉堡市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而汉堡自由港也成为欧洲自贸区的一个典范。

2、区域贸易一体化导致自由贸易区撤销

随着欧盟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推进,欧盟体系内的国家之间各项关税趋于不断消除。特别是近些年来欧盟内部致力于打破关税壁垒,推动统一市场的发展,欧盟内部接近三分之二的货物将免税流通;加上WTO和其他一些双边和多边贸易协定的推动,欧盟货物关税大幅度下降,自由贸易区豁免关税的优势渐渐弱化。从实际情况看,自由贸易区的体制与欧盟区域经济一体化要求已经不相适应。例如,按照自由贸易区规定,原有进入港区的手续时常会导致交通堵塞、影响物流进度等问题;而通过消除关境,海关不需要再在自由港对出口的空集装箱进行联合检查,这将有助于缩减货物在港区存放的时间,使运输和关税流程大大加快。

在此背景下,2008年《现代化欧盟海关法典》出台,按照规定,欧盟各国应当完全放弃各自海关及税务政策方面的特权,自贸区实行内外贸易制度一致的办法。根据这些要求,汉堡市政府于2010年初向联邦政府提交了关于取消汉堡自由区的申请,涉及的贸易区面积占整个汉堡市约23%;按照法律程序,德国下议院于2010年11月批准了该议案,决定于2013 年1月1日正式生效,这意味着这个运行长达125年的自由贸易区在行政意义上被撤销。按照新规定,所有汉堡港区内的公司将同其他欧盟关税区内的海港一样,按照统一的海关管理方式进行运营。汉堡自由港的取消体现了区域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虽然在形式上汉堡自由贸易区已经不复存在,但其作为大型港口的功能反而得到进一步强化,而其在上百年中建设自贸区的经验也值得借鉴。

值得提出的是,在自由贸易区行政撤建后,新的汉堡港更加体现了“港城融合”的特点:“港在城里,城在港中,还港于民。港区东北,一片集商务、服务业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新城欣欣向荣。”特别是,长期中围绕港口发展需要的配套服务业得以持续地发展起来,金融、保险、酒店、餐饮、贸易、旅游等服务业渐成体系,并推动了汉堡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例如,汉堡目前已经成为德国仅次于法兰克福的第二大金融中心。

汉堡自由贸易区富有特色的管理体制

通过上百年的自由贸易区建设,汉堡港的发展是成功的,港口真正意义上支撑起了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概括起来,汉堡港的成功主要得益于其三个方面的优势:一是优越的地理位置,兼有海港和河港的功能,被称为“两海三河之港”;二是准确的功能定位,最初以发展转口贸易为主,后来逐渐向着综合型方向成功拓展;三是优惠的税收条件和完善的监管手段,汉堡港实行港区合一,成立经政府授权的专门机构,负责管理和协调自由贸易区的整体事务,特别是自由贸易区与城市功能的相互促进,超前进行整体规划和建设,带动了周边城市经济发展。具体来看,汉堡自由贸易区在体制机制方面,主要有如下方面的特色与经验:

1、扁平化的行政管理体制及公私结合的运营方式

汉堡自由贸易区在行政管理体制上具有较为鲜明的特征。汉堡市,即汉堡州,在行政建制方面具有较高的层级,与德国其他15个联邦州具有相同地位,即相当于中国的直辖市。汉堡市有地方议会和政府,其中政府负责区内总体规划和土地使用,并拥有区内土地和水域的所有权。按照规定,辖区内的土地只能由政府出租但不能出售,租期一般为3年。在港区管理方面,汉堡市地方政府、立法机构直接确定港内经济活动的规则,并对一些具体业务有明确规定。主要涵盖了制定港口的法律框架,确定港口发展战略,建立与维护港界范围内的港口基础设施,征收港口使用费,对进出港和靠泊码头的船舶以及装卸作业进行安全管理监督、港区消防等诸多领域。在操作中,汉堡州经济和劳工事务部主要负责自由港区的日常管理,有关部门也对港内可作业和禁止作业的货种进行严格规定。海关由联邦政府管辖;水上警察由联邦内务部管辖;环境由环保部门管理;海关对各通道进行执勤管理;沿河岸由海关巡逻艇控制;由于业务量大,港区基本上每天都有800名左右的海关人员值班。

另外,在日常运营中,政府部门与企业协调、灵活地发挥作用。特别是在港区内一些市场机制强的领域,政府鼓励企业之间开展竞争,竞争获胜的企业可以从通过向政府租用土地的方式,来具体开展港区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及港口作业操作,以及码头、仓库、堆场的建设与运营等。由于这种开放、透明的竞争机制,吸引了许多国际知名的贸易公司、航空公司、轮船公司、金融机构等在汉堡落户并设立分支机构。这不仅推动了多元化产业体系的共生发展,也形成了港口物流业等传统港口产业与现代服务业的有机融合,这些产业在政府、市场双重力量的驱动下共同支撑起汉堡作为国际大型港口城市的发展。

2. 关内关外分离的自贸区监管模式

汉堡自贸区面积约为16.2平方公里,区域内有180多万平方米储存区及160万平方米的集装箱中心,该区域由一条长约23.5公里、高3米的金属栅栏与其他区域隔开,这个栅栏俗称“关界围墙”。在空间分隔的基础上,汉堡自贸区采取关内关外差异化管理模式。根据《德国联邦法》规定,区内视同关外,在贸易、物流、关税等方面实行比较一般的保税区更为开放的管理,海关部门对出入自由港区的船舶、货物的规约相对更小。海关业务仅在货物进、出关卡时发生,而从货物卸船、运输到装运的整个过程中,都切实体系了管理机制的自由化、便捷化。

汉堡自贸区对于不同类型的货物采取不同的监管方式。例如,对于转口商品和来料、来件加工后复出口的货物不受海关监管限制,可以在自由港转口储存和加工,向海关申报后,实行单证管理,对此类货物仅开展个别抽查。货物抽查往往是有针对性的,特别是事先得到线索的疑问货物进行抽查,一旦发现问题,海关会通过银行扣罚事先交纳的保证金。性质严重的,则取消其在港内经营资格。又如,对进入关境消费品,海关要按规定征收一定比例的关税。

在通行方式上也采取了多元化措施。如从海外水路进出自由港的船舶,经向海关通报并获得准许后,挂上“关旗”便可自由进出;在海关检查卡口,除专供载货车辆出入的货物检查申报卡口外,还有行人穿过自由港区的通道口。此外,自贸区港区内不准工作人员居住,进入自由港的免税货不准在区里销售;工作人员和运输车辆进入港区不检查,但外出时要例行检查。为了鼓励船舶业的发展,自贸区还专门规定除船舶加工业的商业性加工业务在进出关卡时需取得海关同意外,其他类型业务基本不受干预政策;这个政策在推动船舶制造业发展方面发挥了很大左右,有100多家船具公司的总部设在自贸区内。

3、通过自由、开放的金融政策为港区发展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

由于港口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金融支持,金融政策也往往是自贸区政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汉堡自贸区的发展历程中,充分体现了“贸易自由、金融自由、运输自由”等特点,其中“金融自由”不仅满足了自贸区内港口经济发展的需求,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着汉堡成为德国仅次于法兰克福的第二大金融中心,从而使自由港和城市功能相互促进的关系得到了充分体现。

进一步看,汉堡自由化的金融政策得益于德国的金融改革,并在金融改革开放中发挥了探索者的作用。1967年2月,德国即结束了利率管制时代,实行利率市场化。1985 年,在全球金融自由化浪潮下,德国推行了银行业与证券业混业经营的全能银行模式,并实现了完全向外资银行开放。1986 年,德国进一步废除了外汇管制措施,这在很大程度上地提高了德国国际贸易方面的便利性,后来随着欧元的统一发行,使得资本项目、外汇管制等都获得了极为宽松的政策环境。金融开放不仅便利了向港区廉价地提供全能银行服务,也使德国有效参与了欧美等发达国家出现了金融全球化浪潮。受此影响,港区及市区均集聚了大量来自全球的多元化金融机构。

4、具有吸引力的税收优惠政策

汉堡自贸区向企业和经销商提供了在欧洲各国最优惠的税收优待。汉堡自贸区属于欧盟关税区体系之内,而欧盟《关税法案》有明确规定,凡进入到自由区内的第三方货物并不算进入到欧盟的关税区。因此,进入自由港内的第三方货物可以免征关税,在各国船舶航行时只要在船上挂一面海关关旗,就可不受海关的行政干涉,进出口或转运货物也不需缴纳海关关税及其他税种;按照规定,甚至于货物在区内进行加工和交易等活动也不必缴纳增值税。在操作中,只有在货物离开自贸区进入到德国或者欧盟的时候才需要缴税,而仅在自贸区内中转的货物在进入到其他目的国时缴纳相应的进口税即可。虽然各类人员按照规定必须缴纳个人所得税,但在货物税方面却不征收营业税。因此,汉堡自贸区实际上是执行了很低的税制,海关监管的出发点也不是为了单纯地增加税收,而是致力于推动贸易便利化和港口经济的发展。

5、建立多功能、高效率的物流产业体系

港口经济与物流产业具有极为紧密的关联,能否构建一套高效率运营而且能够满足港区企业发展需求的物流系统对自贸区发展而言至关重要。汉堡市政府正式意识到物流的重要性,采取了大量措施来发展物流业,主要体现为吸引国内外重量级物流企业落户、建立综合性物流中心等手段来加以推进。据统计,目前汉堡市大约集聚了约5700家的物流公司,它们围绕港区需求及城市运营需求形成了完善的物流服务产业链,服务内容几乎囊括了仓储、运输、加工、质量控制、包装、配送、货物管理以及运输保险、海关手续服务、结账票据服务等等所有与港口运输相关的领域。根据规划,为了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汉堡将为大型物流业投资机构提供约320公顷的土地用于建设物流基地,而政府部门也联合相关企业加强对港区集装箱处理能力的拓展。汉堡的三大集装箱码头运营商Eurogate、HHLA、Altenwarder等都在大力改造、升级其在汉堡自贸区的码头:Eurogate在实施西扩计划,从而将吞吐能力提高到600万标准箱;HHLA将为其在汉堡港的码头投资8亿欧元,预计运输能力将提高到100万个标准箱以上;Altenwarder的集装箱码头年处理能力也将提高到300万标准箱。在政府推动下,一批物流业巨头的集聚与功能不断提升,使得汉堡自贸区已经成为欧洲发展最快、最高效的物流基地。

对我国建设自由贸易区的启示

近两年,以西方发达国家主导了一系列新的国际投资与服务贸易新规则,主要涉及“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Trans-Atlantic Trade and Investment Partnership,简称TTI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rans-PacificPartnership Agreement,TPP)等,这些新的协议将致力于重构全球服务贸易及国际投资新体系。新的规则对双边和多边的贸易、金融领域开放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我国于2013年9月份启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形势下推进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举措。但由于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税收管理体制、海关监管机制、金融市场体制等诸多领域与国际管理仍存在许多不适应之处,针对现实中存在的问题,迫切需要借鉴发达国家长期中在自贸区方面积累的经验。汉堡自贸区作为全球自贸区的一个重要典型,其带来的借鉴之处主要在于:

1、改善行政管理方式,推动公私合作。根据上海自贸区的总体框架安排,我国将逐渐推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及“负面清单”式的管理,这对传统以审批制为特征的行政管理体制产生了极大的挑战。我国可以考虑借鉴汉堡“扁平化”的行政管理方式,减少行政管理的中间环节,使自贸区业务能够快速、高效地在区内解决,从而营造一个宽松、有序的监管环境。同时,积极探索政府、市场有效协调,通过发挥合力来有效推动自贸区更好更快发展的途径,如通过招投标机制吸收国际顶尖企业开展自贸区重点领域的运营,不仅可以提高专业性、而且可以有效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2、推行符合自贸区业务特征的差异化监管方式。自贸区内涉及到各种制造业、加工业、服务业的跨境交易业务,这些不同领域的业务存在很大差异,在操作中不一定都“一刀切”地开展监管。例如,可借鉴汉堡自贸区对于转口商品和来料、来件加工后复出口的货物等采取较少海关监管限制,仅开展个别抽查的措施。在理顺自贸区海关通关流程的基础上,针对不同业务采取对应的通行方式,从而有助于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提高通关效率。

3、探索在现有税收制度的框架下,探索面向国际、更具吸引力的税收政策。针对进入到自由区内但不入境的第三方货物免征关税,对进出口或转运货物也可免征海关关税及其他税种;对货物在区内进行加工和交易等活动可减免增值税。另外,根据实际情况,针对金融领域开展的人民币业务双向资金池业务中的“入境、使用两环节”印花税和营业税重复征税问题,应参照国际上对资金入境流程实施单边征税的做法,取消“境外资金入境要预提10%所得税”的规定,改为仅对入境后使用环节进行征税。对自贸区的高管人员,也可参照国际标准,对个人所得税予以减免(目前我国的累进制个人所得税总体上与发达国家相比过高,不利于自贸区的开放探索与人才集聚),并增加应税收入的可抵扣项等。

来 源:综合第一财经、牲产队、WEGZUDE留德圈等

● 资深盘手说:没信心就别做,轻仓只是在自我安慰(期货交易该重仓还是轻仓?)

● 长牛14年,大涨近百倍,印度股市牛冠全球,散户争相涌入!

● 苏纳克的上位之路:娶富家千金,从分析师到对冲基金合伙人再到英国首相

● 他辞去英特尔工作,专职量化投资!(6年多,累计收益率429.86%,最大回撤20.88%!)

● 2022全国期货实盘冠军:6个月,595万盈利2942万!(附两次夺冠交易心得和演讲视频)

●油脂发力上行,棕榈油更是两周拉涨超千点!后期走势会如何?

Copyright © 转乾企业管理-加盟网 版权所有 | 黔ICP备2023009682号-14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仅用于学习参考,信息和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303555158#QQ.COM (把#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