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电工闯关主板是否符合大蓝筹定位待榷!近三年大额分红却又要募资补流
摘要
虽然在平安电工在上会前仅经历一轮问询8个问题和审核中心意见落实函的3个问题,问题不多,但都对公司的营业收入、行业发展提出了问询,作为主板申报的企业,公司是否符合主板的大蓝筹板块定位,是否具有可持续盈利能力也为其此次IPO带来了不确定性。
五一小长假后,安静了一个月有余的全面注册制下的主板审核慢慢开始了,不过一切又不是特别的顺利,主板一开局就遇到了暂缓审议的情况,这似乎不是一个特别好的现象。在阴云渐笼又稍显缓慢的IPO过程中,看名字容易令人以为是平安系的湖北平安电工科技股份公司将于5月18日迎接审核。
作为一家专业从事云母绝缘材料、玻纤布和新能源绝缘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平安电工主要产品包括云母绝缘材料、玻纤布和新能源绝缘材料,这些产品主要应用于电线电缆、家用电器、新能源汽车、储能系统、风电光伏和轨道交通等领域。
2014年全体发起人签署《发起人协议》,同意共同发起设立平安股份(“平安股份”这一简称总让笔者有种平安集团的感觉,故笔者在本文中对该公司简称“平安电工”),2015年确定董事会、监事会成员后获得营业执照。经过多次的增资、股权转让后,首次向A股资本市场发起冲击。
公开信息显示,此次IPO,平安电工拟募集8.08亿元用于建设武汉、通城生产基地和新材料研发中心,并且其中1.50亿元用于补充公司的流动资金。
在表面上看,平安电工的业务模式、经营业绩、公司规模等比较符合主板企业上市大蓝筹的板块定位。
2020年到2022年应该可以说是平安电工关键的三年。
在2020年这一年,平安电工将公司全称由“湖北平安电工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湖北平安电工科技股份公司”,增加了“科技”两个字;同年,平安材料以1元/股的价格转让其全部股份,其他股东按照各自持股比例受让;后来,公司又经历三次增资,最后公司注册资本变为13,912.32万元。
在2021年这一年,平安电工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高增长,这也给了公司来带冲击主板IPO莫大勇气。2021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8.77亿元、1.2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0.84%和41.90%,不过令人遗憾的是,2022年净利也实现增长,但却难以实现高增长,并且营收出现下滑情况,不仅如此,在会所回复问询函的材料里显示,平安电工主营业务收入在2022年同比下降34.27%。
在2022年这一年,天眼查显示,平安电工变更了公司的经营范围,从一开始的“电子电器元件和机电绝缘材料研发、生产、销售;货物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经营进料加工和三来一补业务;绝缘产品及材料的质量检测。(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变更为“一般项目:云母制品研发、生产、销售;玻璃纤维及制品研发、生产、销售;新能源汽车及储能电池安全件及配件研发、生产和销售;储能技术服务;新材料技术推广服务、新材料技术研发;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绝缘产品及材料的质量检测(除许可业务外,可自主依法经营法律法规非禁止或限制的项目)”。
1.主营业务毛利率持续下降 持续盈利能力存疑
在对平安电工招股书进行梳理时,笔者发现较为有意思的一点,风险提示中表示公司或存在上市当年营业利润同比下滑50%以上或出现亏损的风险。并表示若未来出现国际政治经济局势变化、全球经济不景气、市场竞争和汇率波动加剧、原材料价格上涨、国际贸易摩擦加剧和行业整体需求出现下降等不可控因素,公司存在上述风险。
平安电工的如此少见的风险提示也许并不是“随便说说”。
平安电工招股书显示,公司2019年至2022年营业收入分别为6.68亿元、6.70亿元、8.77亿元、8.42亿元,净利润为1.25亿元、0.86亿元、1.22亿元、1.32亿元。其中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6.59亿元、6.66亿元、8.75亿元、8.40亿元,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42.72%、34.69%、32.30%、29.12%,明显呈现下降趋势。
不仅如此,平安电工2020年、2022年的营收和净利的波动笔者有些许疑惑,2020年营收同比增长0.27%,净利同比下降31.22%,与可比公司也呈现较高差异;2022年营收同比下降3.93%,净利同比增长8.15%。在递交招股书等材料后,监管也注意到平安电工此处的不寻常。
对于2020年差异情况,公司解释说,主要由于公司主要生产经营地位于湖北省,2020年一季度公司停工停产,一季度收入大幅减少拉低了全年营业收入水平;同行业可比公司的主要生产经营地均不位于湖北省,受停工停产影响较小;公司停工停产期间固定成本的支出具有一定刚性,一季度净利润为负;复工复产后,公司为维持人员稳定和保持市场份额,加大了市场开拓力度,下调了部分产品销售价格,该等因素共同导致2020年公司净利润同比下降31.22%。不过笔者看来平安电工在问询回复中解释的有些许牵强,虽然2020年1月份湖北武汉最先受影响,但随之一个多月后全皆受影响,并且平安电工大部分产能位于咸宁,初始受到影响与其他城市别无二致。
对于2022年的波动,公司解释表示,2022年以来电子级玻纤布市场需求减少,电子级玻纤布市场价格下降,公司销售数量下降;同时公司减少展会、客户拜访等营销活动,提升经营管理效率、采取节能降耗等多种措施,加强研发项目管理、提高研发费用使用效率等,期间费用减少,同时因人民币汇率波动产生汇兑收益1,285.72万元。
平安电工主营业务的原材料大多依赖进口,且价格不断上涨,生产成本自然而然随之提高,这也不难理解其主营业务毛利率是逐年下降趋势了,并且2022年因汇率波动而产生一千多万的损失。降本增效是近几年因为特殊情况的出现,大多数企业所选择的提高利润的方式,不过平安电工竟然从研发费用上省钱,也是笔者没有想到的,不仅如此,在本次募投资金中,仅有4028万元用于研发费用,其中还包括了1971万元的研发人员工资支出。
从招股书中可以看出,平安电工的研发费用率低于可比公司平均值,在风险提示中也表示可能会出现替代性技术或产品风险、核心技术外泄风险以及技术人员流失或无法及时补充的风险。
2.每年全家高额分红却又募资补流
若平安电工成功上市,后续也许并不能够“平安”。
根据招股书可看出,平安电工属于典型的家族企业,并且股权较为分散,父子、夫妻、父女、配偶等所持股份相差并不大,最有话语权的到底是谁?最后会不会为了利益上演父子或夫妻争夺战未曾可知,毕竟此类事情近期多有发生,杉杉股份、新城控股等都免不了一家人撕的头破血流。
笔者发现,潘家一家人及其女婿整整齐齐的都是高中学历或者大专学历。不仅如此,平安电工研发人员共计170名,但公司本科及以上学历仅111名,占公司全部员工比例的7.27%;并且从招股书得知,公司2022年3686.51万元的研发费用中有1575.86万元用于人工费用,不仅研发投入少的可怜,研发人员的薪资水平也少的可怜,平均每人每年9.27万元。平安电工的研发能力能否支撑公司长期发展,并在资本市场长久走下去?
不仅如此,潘家虽然是通过平安材料起家,于2012年在当地成立了一家房地产公司,目前发展的应该不错,天眼查显示注册资本1000万元。招股书显示,2020年6月,平安新材将地产公司全部股权转让给振远实业,至此地产公司将不再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但实控人还是潘家。此举,不知是否潘家为优化公司财务结构而进行的操作,众做周知虽然近两年房地产行业政策有所宽松,但此前受到的影响还在持续,庞然大物都轰然倒塌,何况一个地方的家族房企。
值得注意的是,潘家人虽然对员工相对来说较为苛刻,但对自家人及各个股东还是非常大方的,在2020年至2022年三年间,累计分红超1.2亿元,平均每年现金分红达4173.69万元,这么多的钱几乎都流进了自家人的口袋。在本次IPO中竟然还募集1.5亿元要补充公司现金流,笔者表示难以理解,难道上市是为了用资本市场投资者们的钱来肥沃自己的口袋吗?
近几年,IPO企业的可持续盈利能力、研发能力、股权权属是否清晰等都是监管及市场关注的重点,后续平安电工营收、利润所反映出来的成长性、研发投入也需要加大来支撑其产品的迭代和公司后续的发展。但纵览公开信息,平安电工是否真的具备冲刺主板的能力还有待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