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成熟了,的哥要跟AI抢单了?
关注我,让学习成为一种信仰 !
一直夹在用户和司机间的滴滴,这两年的处境本该是微妙的。
天秤一端是用户,一端是客户,如果一碗水端不平,切蛋糕的手内收得过于明显,那么,竞争、合规、批评的压力自然会相继而来,用户也会流失。
可从2021年滴滴上市受阻直到现在,曹操出行为首的滴滴“围剿者”的战果,其实比较一般:按照交通运输部数据推算,2023年滴滴占据网约车订单量份额70%以上,稳居龙头。
并且,到了去年三季度,两年来沉默寡言、低调示人的滴滴,一双切蛋糕的手又悄悄伸向了自己,重新扭亏为盈,赚钱的思路,变得更清晰了。
小编|璞羽
隶属|我爱学习俱乐部编辑部
创业元老直管、继续独立融资,滴滴的自动驾驶业务这次要全力冲刺了。
最近,外媒报道称滴滴自动驾驶部门正计划融资数亿美元,估值可能达到约50亿美元。就在去年11月,滴滴集团CTO张博申请卸任,并专注到自动驾驶业务中,专职担任滴滴自动驾驶公司CEO。
张博是程维创立滴滴时的首位合伙人,2016年带领团队组建自动驾驶技术研发部门,主攻L4级别自动驾驶技术。
滴滴自动驾驶的困境在于只能选择最难的那条路——只要车还不能完全脱离人,滴滴的自动驾驶对于它的出行主业来说将毫无意义。
滴滴的自动驾驶曾经那么近,又那么远。9年之间,滴滴集团和市场环境起起伏伏,烧钱的自动驾驶还留着局中,不断印证着它是滴滴未来的一个必选项。
-1-
开局一只碗
1983年5月出生于江西上饶的程维,2000年考入北京化工大学行政管理专业,2004年大学毕业后,程维加入阿里巴巴,从事B2B销售工作六年,随后又加入过支付宝团队,伴随着阿里巴巴那几年的扩张,一路做到了事业部副总经理的位子。
有理由相信,即便是没有后来的滴滴,不离开阿里的程维也定能有一番作为。
根据滴滴联合创始人李响的回忆,在阿里的时候,全国有9000多名销售,他们构成遍布全国的几百个团队,程维带着他们十几个人一起开拓北京市场,并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就做到了全国第三,按李响的话讲,「我们都是新人,从零开始,程维自学了很多团队管理的知识。」
彼时,移动互联网的趋势已经被阿里的互联网先驱们尽收眼底,程维也开始借着这股东风,思考自己在未来注定的广阔天地里,究竟要有一番怎样的作为。
思虑良久,他将目光瞄准了打车软件这个赛道。
倘若对那个时代还略有记忆的话,彼时的国人想要出门打车,只有正规出租、黑车两个模块可选,黑车不正规就不说了,单说正规出租:在那个智能机尚不普及的年代,叫出租主要依赖「路边招手」,遇上错误的时间和错误的地点,个把小时打不到车也是常态。
想要电话叫车也不是不可以,学名叫「调度」,就拿滴滴后来首站的北京来说,出租车公司的调度负责,是官方的北京市交委和北京市调度中心,后来滴滴在北京地推开始阶段就遇到了这个问题,彼时北京有189家出租公司,近7万辆出租车,10万名司机,但滴滴在前期跑了100多家公司,每家都问了同样的问题:「你有没有交委的文件?」
这便是程维在创办滴滴时的现实情况。
面对商机,终究还是要讲事在人为。对于任何一个行业,天地初开时皆是一片混沌,而等一切都清晰明了了,那就是红海了,真等到那时,拼的就是谁钱包更富有了。
「撑死胆大的」,是这个机会主义时代的永恒主题词。
2012年6月,程维带领着几个销售团队的老人,一起离开阿里,成立了「小桔科技」,准备做一款专门的出租车打车软件,「嘀嘀打车」(模仿的是汽车喇叭的声音,后来为了表述「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寓意,又改名为「滴滴打车」)。程维甚至还专门提出了一个口号,「移动互联网让出行更美好」。
只不过这款「滴滴打车」的初诞过程,是一点也算不上美好。
-2-
低调的滴滴,海外闷声发大财
除了进一步挤出国内市场利润,滴滴还靠着成效显著的降本增效,令其财报数据更加优秀。不管是近些年关闭橙心优选,还是今年出售智能汽车等业务,滴滴正在大幅削减开支。
此外,滴滴的海外业务,也进展迅速,三季度收入达到了24亿元,同比增长16.5%,增速远高于国内。国际业务总单量为9.35亿单,较去年同期增长33.4%。
三季度,滴滴订单数量和交易额已接近国内的四分之一,过去8个季度订单量环比增速保持在10%,已经高于国内市场增速。
并且,在利润指标上,三季度滴滴海外业务经调整亏损为3亿,亏损率1.3%,再创历史新低,距离盈利仅一步之遥。
对此,滴滴创始人、CEO程维表示:“经过前三季度的努力,我们的产品竞争力和运营效率在稳步提升,从而在第三季度实现了国内和国际业务的稳定增长。”
实际上,2021年7月赴美上市前夕,滴滴就在招股书中披露,计划将约30%的募资金额用于扩大中国以外国际市场的业务。
尽管,多年来滴滴海外业务发展也有所波折,不过到了南美洲,滴滴也逐渐找准了自己的阵地。据不完全统计,滴滴在巴西拥有超 2000 万打车用户和近百万司机,在墨西哥布局 70 多个城市,拥有超 1000 万活跃用户,2022 年就占据墨西哥 56% 的市场份额。
除了网约车业务,滴滴金融也在拉美打开了局面。
公开资料显示,滴滴在拉美国家积极推进了电子支付、信贷、信用卡、商户收单等金融服务。截至2023年,滴滴在墨西哥发放了大约 500万笔贷款。
据报道,滴滴金融业务在墨西哥利润表现不错,其日费率0.29%,贷款年化利率超100%。截至2023年,滴滴个人信贷业务,已经在墨西哥的Fintech玩家中位于第一梯队。此外,滴滴电子钱包业务也在巴西的Fintech玩家中表现出色,实现快速增长。
事实上,南美市场空间大,潜力足,来钱快,堪称滴滴赚钱的优良标的:例如,墨西哥有1.3亿人口,巴西超2亿人口,是世界第七大经济体,GDP为2.4万亿美元,相当于拉丁美洲经济的40%以上。
在拉美地区的迅速进展,也拉升了滴滴海外业务表现:2023年,滴滴国际业务收入为78亿元,同比增长33.8%。
而为了进一步争夺海外市场,滴滴也开始提高待遇,重赏勇夫:据脉脉数据,2024年1-10月,在发布出海岗位的企业中,滴滴新发岗位平均月薪以63167元,位列第二。
由此可见,当国内网约车市占率重回不可撼动,抽佣比例又逐渐提高、扭亏为盈的同时,滴滴在海外即将再造自己:从这点上说,低调的滴滴,赚钱的思路一直很清晰。
-3-
跨越9年的自动驾驶之路
当滴滴自动驾驶部门以50亿美元估值启动新一轮融资时,资本市场仿佛嗅到了自动驾驶赛道的“血腥味”。似乎,一轮新的厮杀又要开始了。
这已是该部门自2020年独立以来的第四轮融资,融资总额超15亿美元。但资本的狂热背后,滴滴的技术储备与商业化进程却呈现出微妙的割裂。
2016年,滴滴成立自动驾驶研发部门“Voyager”(远航探险者),或许滴滴一开始就知道,这注定是一条遥远的航路。
彼时的滴滴刚完成与Uber中国的合并,手握出行市场90%份额,自动驾驶是其商业帝国版图顺理成章的延伸。
那几年正是自动驾驶公司最欣欣向荣的时候,履历光鲜的技术大牛们在创业大街上疯狂吸金。滴滴也是那几年最活跃的企业之一,成立AI Lab研发自动驾驶、拉上31家企业成立洪流联盟,仿佛Robotaxi的靠谱儿商业模式近在眼前。
不过,还没尝到果实的味道,就在泡沫裂的时候被溅了一身。
发生在2018年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全球首例自动驾驶汽车撞人身亡事件,降低了公众对于自动驾驶的信任,也延长了Robotaxi上路的进程。
当时滴滴处于技术投入期,有背后集团的支持,进展还算顺利。2019年开始,滴滴陆续拿到各城市路测牌照,开始在北京、苏州、上海和美国加州等地开展路测,测试里程、数据样本足够多,安全性也经得起考验。
就在一切又开始向好的方向发展时,2021年的美股上市事件再一次拖累了滴滴自动驾驶的进度。不仅市值蒸发千亿,更可能直接切断了自动驾驶部门亟需的输血管道。
2022年2月,滴滴总体裁员20%,人数在2000人左右。即便如此,那次滴滴都没有对自动驾驶部门动刀。
在那之后,滴滴把造车的团队在产品落地之前就卖给了小鹏汽车,也就是帮助小鹏“绝处逢生”的MONA M03,同时期也把包含智能座舱业务在内的智慧交通团队转移给了四维智联公司。
自动驾驶成了滴滴有关汽车的唯一执念。
到了今年,风向对于滴滴来说也好也坏。
先说坏消息。
年初由比亚迪率先拉开的“智驾平权”运动,把智能驾驶拉向了另一个实用主义方向,可能影响个人车主意识远离更具未来感的Robotaxi。
好消息是,大模型和端到端技术的出现,可能降低了L4级别自动驾驶实现的成本和难度,毕竟不用再面对穷举不尽的场景写规则,大模型算法更适合人工智能出身的张博,以及滴滴互联网科技公司的底色。
滴滴在2016年就开始为了一场关于遥远未来的梦想而努力闯关。
近9年时间里,滴滴经历了技术积累、融资输血、市场竞争,关关难过关关过,终于要走向了最后一个大boss——商业化。滴滴此时的融资,本质上是一场关于“未来该值多少钱”的赌局。
这场漫长战争还远远没有走到终局,但在自动驾驶的牌桌上,幸存者已经不是技术最超前的理想主义者,而是最能平衡创新与生存的现实主义者。
只有在2025年首批量产的自动驾驶网约车驶上街头,后视镜里映照的不仅是程维9年前的野心,更是一个行业在毁灭与重生中淬炼出的生存哲学。
无论滴滴有过怎样的争议,也无论滴滴未来将何去何从,这都不妨碍在我的眼中,2012年-2014年发生在程维与「滴滴打车」的这段从0到1的故事的传奇属性。
一个颇有前瞻性与定力的创始人率领一支优秀团队奉献了一段产品(滴滴打车)与用户(出租车司机)相互成就彼此的佳话。
更不要忘记的是,假若把滴滴与传统出租车调度行业分别带入民营与官方的视角,一定程度上这还可以被视作是群众路线的成功,是需求决定供给的市场经济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