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岁做出百亿美金公司卖给阿里,朱啸虎曾评价:他的投资人都是“爸爸” | 周末阅读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25-11-07 12:13:22 浏览量:0

文 | 许波婷

编辑 | 施润

他是一名85后的上海小伙,用近10年的时间,将公司带成外卖行业的一只超级独角兽。

知名财经作家吴晓波曾这样评价张旭豪:“他的创业有三个特点:大学研究生还未毕业就创办公司,饿了么是从大学校园引爆的,他用互联网的极客精神再造一个传统行业。 这三点,非常的‘硅谷’。”

2018年4月,阿里巴巴 宣布将联合蚂蚁集团斥资约665亿元收购饿了么,当时这次收购被称为互联网行业最大的一次收购。

大学生创业,从校园走出,打赢过“百团大战”,在巨头夹击中顽强挺立,历经近10年市场厮杀的饿了么,曾在兼并百度外卖后一度占据外卖行业最大市场份额。虽然饿了么最终被阿里巴巴收入麾下,张旭豪也很快淡出了“饿了么”这家自己一手创办的超级独角兽企业,几乎再无露面发声。但他激荡起伏的创业传奇,和他身上“蛮霸、强硬、好斗”的独特创业品质仍值得细细品味。

大学生创业,将外卖“送出校园”

张旭豪,1985年出生在上海的一个商业世家,其祖父张韶华是上海有名的纽扣大王,父亲张志平做渔具生意。

家境殷实的他从小就接受着精英教育,在同济大学念完本科后,进入上海交通大学制冷与低温研究所就读。按照他当时的计划,硕士读完还要进一步深造,然而,一件偶然的事件却改变了他的人生轨道。

2008年4月的某天深夜,23岁的张旭豪正跟同学康嘉激烈的打游戏, 突然觉着肚子饿了,打了很多附近餐馆的电话,结果要么打不通要么店家不送。

这时,一个创业的想法萌生:如果可以网上点餐直接送过来就好了。

创业第一步:张旭豪和康嘉等同学一起,将交大闵行校区附近的餐馆信息搜罗齐备,印成一本“饿了么”的外送广告小册子在校园里分发,分配人手在宿舍接听电话。接到顾客的订单之后,他们先到餐馆取餐,再送给顾客。

然而,这种模式的扩张余地非常局限,只有利用互联网才能够大规模复制并且边际成本递减。

于是,张旭豪找到了交大软件学院的大神——叶峰,花了半年时间,这几个年轻人成功推出了“饿了么”订餐软件。他们与学校附近的餐馆合作,将餐馆信息放至“饿了么”平台。同时,顾客可输入自己的所处地址以及想要的菜品,平台可按需实现个性化功能,自动测算周边餐馆信息以及外送范围。

幸运的是,网络订餐平台刚刚推出,就有30家加盟店支持,日订单量高达500-600。

为了全情投入,张旭豪主动放弃去香港理工大学深造的机会,而叶峰则在2010年本科毕业后,放弃了进入微软的机会。大家并肩奋战,给了张旭豪更多创业的勇气。

作为团队的领头人,张旭豪几乎连续几个月每天只睡四到五个小时,大部分时间都亲自奔赴在送外卖的路上。上海的冬天很冷,还经常下雨, 张旭豪索性直接穿拖鞋去送,结果双脚生满冻疮,他曾自我调侃:“我有一双全世界最丑的脚”。那时外卖平台都是送到后现金支付,张旭豪也遇到过拿游戏币混硬币的顾客;送外卖晚了一些,被对方劈头盖脸骂了一顿,骂到张旭豪快要哭出来。

但张旭豪需要面对的困难远不止这些。恰恰就在交大闵行校区,初生的饿了么就遇到过一家强劲对手。彼时,由张旭豪的学长范晔创办的“小叶子当家”, 已初具规模。

为了打赢自己的“第一战”,当时双方进行了激烈的补贴活动,每笔订单都会送饮料、荷包蛋。这些都是从自己身上掏出来的真金白银,张旭豪扛下了巨大的压力。为了摆脱价格补贴战的无底洞困境,张旭豪另辟蹊径,通过更新网络餐饮管理系统,饿了么大大提升接单能力:以往在用餐高峰时段,手动抄写订单只能接 100 单左右,新系统可以接 200 单。

此外,张旭豪决定将抽取佣金的方式改为收取固定服务费的方式。另外,网站积极拓展其他收费方式,如竞价排名等。

通过一系列的动作,饿了么最终打败了成长路上的第一个劲敌,同时还升级了网站的盈利方式,完成了由中间商向平台商的转变。随着“饿了么”外卖体系逐渐成熟,2011年7月,在北京、杭州两大城市相继成立分公司,风投闻风而来,“饿了么”获得金沙江创投的数百万A轮融资。

资本的注入,意味着“饿了么”必须走得更快,与此同时更强劲的竞争对手也加入战场。

强敌环视,举步维艰

作为一个年轻的创业者,张旭豪更显生猛,也有更强的求胜欲,许多人喜欢称他为“枭雄”。

在选择“饿了么”代言人时,张旭豪毫不犹豫的选择了科比。面对接受媒体采访时,张旭豪曾解释:科比的勤奋与团队创业精神很契合。每年有那么多NBA球队想拿总冠军,为什么湖人队可以拿到?因为他们的求胜欲比别人强,只有做到这点才能激发出更多的能量,这跟我们的创业也非常像。

“求胜欲强”,这是张旭豪带领“饿了么”面对无数竞争敌手支撑下去的动力。

2014年前后,智能手机已经大规模普及, 移动互联网正处在爆发期,张旭豪显然踩中了一条好赛道。不过 ,加入到外卖战场的企业也越来越多。几年不到的时间,美团外卖、百度外卖、大众点评、淘点点等都浩浩荡荡加入战局,行业的资源争夺越来越白热化。

这些对手,背靠着BAT大厂,业务推广速度非常之快。尤其是美团,仅用半年多的时间,便迅速铺向100个城市。而已经6岁的饿了么,开城仅12个。为了抢回市场,饿了么联合创始人康嘉独自开车,跑遍上海周边几十个城市。他心情阴郁, 原本他们以为没有外卖需求的城市,都已被这个新进入的对手拿下。

很快,饿了么拿了一笔8000万美元大众点评的战略投资。大众点评在上一个团购战场上被美团打得“体力不支”,于是两家敌手决定组成联盟。在大众点评的点拨下,饿了么于8月底制定“下沉计划”,向全国200个城市紧急扩张。 为了培养员工狼性,饿了么在早期新人的入职培训中甚至纳入了拳击课程。

然而,外卖市场战局的变化之快,超出了很多人的认知。2015年10月,饿了么的盟友大众点评突然倒向美团。美团在悄无声息中收购大众点评,这也意味着美团开始建立起自己的商业生态。

此后,美团士气大振,开始抢占饿了么在全国的固有根据地。在美团的凌厉攻势下,尽管已经不断引入阿里资金,但饿了么依然被打的只能采取层层退守的策略。

屋漏偏逢连夜雨。在 2016 年央视的‘3·15’晚会上,饿了么被曝光出平台上的部分商家涉嫌虚假宣传、无营业执照、卫生不达标的情况。一系列负面舆论风波,再次给饿了么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

尽管,张旭豪很快发布内部信,承认饿了么确实存在失职之处,并表示将寻求更完善的方式和方法解决问题。在他看来,食品安全问题可以用技术创新解决。

然而,不断烧钱,资金告急再加负面舆论风波,饿了么的市场份额已无法与美团相争。虽然后来饿了么以重金收购了百度外卖,市场份额曾一度反超美团,但美团的步步紧逼使饿了么不敢有丝毫松懈。

或许厌倦了外卖市场的商业竞争已经演变为资本的烧钱游戏,张旭豪在接受36氪采访时表示,“未来中国的外卖市场将会是一场资源战。阿里巴巴愿意花95亿美金(当时整合约655亿人民币)全资买下饿了么,已经是它最好的结局了,除此之外没有第二个‘更优选择’。”

但不得不说,这笔收购也堪称一场多赢的经典案例。著名投资人朱啸虎曾说:“祝贺旭豪和饿了么团队,十年创业,从交大闵行校区起步,终成近百亿美金公司。同时也要感谢一起合作的兄弟基金以及战略合作伙伴(阿里、腾讯、百度、滴滴、京东、点评美团,有史以来最庞大的战略投资人,都是BABA),期待下一次的百亿美金合作。”

执行力的强项,管理上的短板

“我们是一家大学生创业公司,在体系化的管理、科学的管理、组织能力上还是有一些不足的。”张旭豪在交易公布的第二天接受《财经》记者专访时提到。

一位原饿了么顾问曾经模仿张旭豪在工作中暴跳如雷的样子:大手往桌上一拍,声嘶力竭地喊道:“跟你说了多少次了,你怎么弄成这样!”

“张旭豪的做法叫做嗓门大,但不狠,真正狠的人讲话往往都是声音轻柔地说,‘你明天不用来了’。”顾问说,外表大大咧咧的人,往往是下不了狠手的。

2015年,这名顾问出车祸,在医院躺了半年, 张旭豪经常提着骨头汤到医院去看望他。在公司内部,大家公认张旭豪是一个有情有义的人。这也是他身边总能聚集一群忠心好兄弟的原因,公司文化也遵循简单直接、执行力强。

饿了么联合创始人罗宇龙曾说, 张旭豪的情绪只分为两种:高亢和急躁。凌晨2点,经常会收到张旭豪的连环夺命call,把你叫醒讨论问题,发起飙来乱吼乱叫,言语中充满挑衅。汪渊笑笑说,争执让他们的关系更加紧密。

但这种情义也有弊端:一定程度上公司体系化管理的进程被阻碍。饿了么内部有一种说法是,只要人不坏,也没有贪赃枉法,就不会被张旭豪开掉。即使早期员工因个人能力无法匹配公司发展速度,张旭豪也会想方设法帮他们找到位置留下,工作五年以上的老员工基本都还在公司。

“我们是用执行力的强项,弥补管理上的短板。”罗宇龙说。

饿了么曾有过三次大的组织和人员变动。第一次人员调动导致华南员工大批离职,美团借机从饿了么挖了一批地面人员。 康嘉曾连夜开车赶过去,只为挽留三名一线员工,结果一个也没留下。

实际上,HR很早便感知到人员上的威胁。美团和点评合并后,腾讯人力资源一个头部团队被派往新公司。这对于饿了么是一大重击:该团队负责人刘琳此前曾带人支持过饿了么,对饿了么的人员架构、激励体系全盘掌握。去美团之后其又优先饿了么建立起职业经理人团队。

那时饿了么的HR负责人李宝新跑去找张旭豪,说:“对方选手已经换人了,我跟他们不是一个级别的”。他建议张旭豪赶快从外面挖人,但张旭豪却坚持认为应该更多从内部培养。

但对于在资本裹挟下的强竞争企业来说,内部培养显得太过理想化,也太慢了。张旭豪慢慢意识到,管理是饿了么的短板,他开始大量引入外部人才补位。然而,如何平衡新老团队分歧,以及在引入外部人才时保持原有企业文化又成了新的矛盾点。许多饿了么早期沉淀的BD员工觉得上升通道被堵死,又有一批人离开。

不同文化在这一时期产生裂隙。有外来团队的人做PPT汇报,是外企做PPT的套路,做很多百叶窗、淡出淡入,问问题又答不上来。有一次,张旭豪火冒三丈,骂道:“别给我来这一套,你下去!”

令李宝新至今心痛的是,由于在经理人体系搭建中没有把握好节奏,曾经能召唤“幽灵大军”的一句口号——“叫外卖上饿了么”,在后期丢掉了。

写在最后

创业者都是时代的创业者,机会也都是时代赋予的机会,像外卖、网约车这样日均千万单量的机会,风口可能五年才会有一个,错过一个想撞上下一个又谈何容易。

曾经的外卖战场核心人物张旭豪,已经很久没有对外发声。不管怎样,张旭豪绝对算不上败者,相反,他仍书写了一段相当精彩的创业传奇,从大学生就开始创业,并且能引来BAT的竞争追赶,其身上的勇气与谋略值得我们的创业者学习。

三十多岁的他身上仍具各种可能,也许他还在等一个新的机遇,等一个自己重新出山的机会。

参考素材:

冯仑风马牛《饿了么张旭豪 : 创业的过程就是在黑暗中等待阳光》

电商报Pro《三年前赚走马云665亿的外卖小哥,现在怎么样了?》

财经杂志《张旭豪放下枪杆——饿了么的十年创业故事》

【创客记】

丰疆智能 丨 星融 丨 润石科技 丨南京慧目 丨 承泽医疗 丨感图科技 丨硅基智能 丨银蕨电力 丨 Nibiru 丨 嘉环科技 丨云帐房 丨云基众智 丨柚香文化 丨才标网 丨贝卡母婴 丨云溪科技 丨聚铭网络 丨华群光电 丨爆炸实验室 丨拓攻机器人 丨诺得物流 丨艾利特 丨易安联 丨巨细信息 丨格陆博科技 丨慧工云 丨火箭实验室 丨 硅基智能 丨 海光芯创 丨 泰立瑞 丨 星逻智能 丨 知果果 丨 心竺教育 丨 意能通 丨 艾佳生活 丨易快报 丨辅易航 丨博视医疗 丨 机敏科技 丨 众能联合 丨 凯瑞得 丨 晟开信息 丨 果酱音乐 丨 时柒伍 丨 极课大数据 丨斑马电商云 丨 微茗智能 丨恩纳基智能 丨 喔趣考勤 丨 观为监测 丨 清睿教育 丨 聚合数据 丨 云学时代 丨 图鸭科技 丨投户外 丨爱宠医生 丨言士文学 丨 蜜蜂村落 丨清听声学 丨 开为科技 丨 亿猫 丨 艾吉威 丨 小白无忧 丨歌者盟 丨 童yan 丨天创电子 | 天数科技 丨好e家 丨 BoCloud博云 丨猎宝网 丨睿悦信息 丨盖雅工场 丨六六脑 丨 拓攻科技 丨乐米科技 丨 百格活动 丨芝麻科技 丨 车喇叭 丨 睿博数据 丨 番茄互娱 丨 多棱镜 丨擎盾科技 丨贝登医疗 丨WoWiFi 丨 试达测评 丨保掌柜 丨 呆呆阿卜 丨有质--IT质量实验室 丨奇蛙无人机 丨 TimePack 丨 美篇

【重磅报告】

2020江苏投融资生态报告 丨2019江苏年度融资报告 丨2018江苏年度融资报告 丨2017江苏年度融资报告 |2016江苏年度融资报告 丨2015江苏年度融资报告

【江苏创投圈年度活动】

第六届i创杯总决赛 丨第五届i创杯总决赛 丨第四届i创杯总决赛 | 第三届i创杯总决赛 | 第二届i创杯总决赛 | 第一届i创杯总决赛

2020创客风云会 丨2019创客风云会 丨2018创客风云会 丨 2017创客风云会 丨 2016创客风云会

江苏省2018年度互联网双十评选 丨江苏省2017年度互联网双十评选

【江苏高校创业图谱】南京大学 丨 东南大学 丨苏州大学 丨 南京 航空 航天大学 丨 南京工业大学&南京邮电大学

Copyright © 转乾企业管理-加盟网 版权所有 | 黔ICP备2023009682号-14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仅用于学习参考,信息和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303555158#QQ.COM (把#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