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销量20亿的金丝猴奶糖,卖给美企26亿,三年后又2.7亿被卖回国
糖果,是一种伴随着上个世纪而成长起来的特别的东西。那时候,中国的经济还在发展之中,普通人的生活还很拮据,所以糖果对小孩子来说,都是一种奢侈。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糖这种东西已经不算什么了。在这个行业里,一大批国内的糖果品牌正在兴起,金丝猴子就是这一类的领军品牌,可就是这么一家国内的糖果公司,竟然以26亿的价格被美公司以低价出售,三年后再转手回到中国,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一、“金丝猴”的兴起
1979年,“金丝猴”公司的创立者赵启三接管了一个电器厂,并当上了经理。如今,这家工厂已经连年亏损,工人只有三十七人,而赵启三则欠下了一百一十二万美元的外债,在这种艰难的情况下,赵启三决定自己开一家公司。
赵启三从他自己的角度来看,在中国的经济条件下,家用电器还只是一种奢侈品,消费人群太小。后来经济状况好转,食品业也有了起色,他也就不管手下人的意见,一锤定音,将厂子改成了“沈丘食品厂”,专门生产糕点,牛肉干,罐头等等。而赵启三的判断,也是非常正确的,他的工厂,也因此得到了巨大的利润。
一九九一年,赵启三将目光投向了糖果行业,收购了蒲氏牛奶的生产技术,经过一年的准备,国内的“金丝猴子牛奶”品牌,在一九九二年正式推出,一年后,销售额超过了两千万元。赵启三借着这个机会,收购了一家位于上海的工厂,成立了一家名为“上海金丝猴”的企业,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企业也越来越大。
2008年,在“三聚氰胺”事件冲击中国乳品市场的那一年,“金丝猴”因其“无忧”牛奶产品而达到收入的顶峰,年销售额突破20亿,品牌发展达到顶峰。
如此好的一个品牌,居然被外国公司卖掉了。
二、向外国“卖身”
随着赵启三的品牌越来越大,他也动了上市的心思,在资本市场上,他也在不断地扩张自己的规模,收购更多的工厂。但即便如此,公司的利润也没有任何的提升,相反,随着中国糖果市场的不景气,公司的销量也出现了下滑,到了2014年,金丝猴已经被踢出了中国十大糖果品牌之列。
而且,“金丝猴”在广告中的仿冒问题也越来越多,这让该品牌的信誉开始慢慢地下滑。赵启三见无法上市,失望之余,便以26亿的价格,将公司80%的股份,转让给了一家名为“好时”的美企业,在2016年,“好时”以两亿三千五百三十三亿,买下了“金丝猴”剩下的20%股份。
然而,在她的手里,“金丝猴”却没有起死回生。好时收购金丝猴,主要是看中了其在三四线城市的市场份额,但在2017年,该公司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减少了30%,这也就意味着,“金丝猴”这个品牌的收购计划彻底落空,不得已,只能以极低的价格,将其重新出售给中国市场。
那么,被哪个公司收购了?
三、“金丝猴”品牌重返中国
2018年,好时集团以不到一年前收购价格的十分之一,两亿七千万元的高价,将“金丝猴”品牌,以两亿七千万的价格,转让给河南御翔集团,由此可见,这个品牌,已经成了一个烫手的山芋,必须要尽快脱手。
所以,这次回归中国的“金丝猴”又有怎样的表现?
2018年是“金丝猴”回归中国的首个年头,河南御翔食品有限公司举办了一场销售活动,完成了1.78亿元的销售,现场收款8300万元,与2017年的2.2亿元、过亿元的销售相比,有明显的下降趋势,说明“金丝猴”的衰落仍在继续。
其实,“金丝猴”品牌的没落,不仅仅是因为公司的管理,也是因为市场的大环境。中国人对甜食的需求越来越少,2014-2019年,中国人均甜食消费量从1.41公斤降到了1.28公斤,甜食逐渐从一种普通的小吃,转变为一种特殊的消费,“金丝猴”的盛况,似乎也走到了尽头。
概要
赵启三从一个小小的亏本的工厂做起,到把“金丝猴”发展成中国糖果行业的领军品牌,每年收入达二十亿元。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公司的错误决定,他们不得不将26亿美元的股份卖给了美企,三年后,美企不得不将股份卖给了中国企业。从曾经的“王者品牌”变成如今的“烫手山芋”,它的衰落让人叹息。
大家对“金丝猴”的成长有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