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矿集团蹚出百年老矿重生路
□ 通讯员 李素梅 李毅
本报记者 笪颖 李先昭
去年12月8日11时,徐矿集团迎来140年发展史上的高光时刻:徐矿能源股份沪市主板上市顺利通过审核,徐矿人终于圆了上市梦!
去年12月6日,徐矿老旧矿区改造获评国家发改委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典型案例,老矿区转型从行业典型上升为全国典型。
第七届中国工业大奖获奖名单日前公布,徐矿集团“资源枯竭型矿区转型发展创新技术与模式示范项目”上榜。
百年煤企华丽转型,“密码”何在?徐矿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冯兴振表示,徐矿人破解了产业接续、人员安置和环境治理“三大难题”,创出全国煤炭老工业基地转型、关闭矿井重生、衰老矿区生态修复“三大样本”,开启百年徐矿绿色转型发展新征程。
推动资源枯竭型企业转型重生
资源枯竭,是危机,也是机遇。
“历史包袱”如何转化为优势资源?面对老矿区转型这一具有时代意义的课题,徐矿集团新一任领导班子聚焦主责主业推进产业转型,确定以煤电化为主体,以盘活人才、技术、品牌等无形资源和开发土地、房产、铁路等存量资源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发展路径,团结带领4万干部职工,围绕“转型发展”同心发力,推动企业迈上良性发展道路。
——变“关井走人”为“基地再造”。在国内富煤省区及“一带一路”沿线开发布局,“陕煤入苏”“蒙电送苏”“晋焦入苏”“新疆煤电化”和“一带一路能源服务”六大能源基地建设取得重大突破,解决了产业接续难题,新增煤炭产能1210万吨、电力权益装机容量564万千瓦,增幅分别达86%和73%。
——变“人员包袱”为“创效财富”。充分发挥百年徐矿人才、技术和品牌优势,以技术和管理为主的服务外包产业走向国内8个富煤省区及“一带一路”沿线6个国家,拥有项目36个,创收超100亿元、创利超10亿元,安置职工超万人。
——变“采煤迹地”为“绿水青山”。累计投入资金50.77亿元,协同地方政府治理采煤塌陷地22.4万亩,盘活存量土地6236亩,建成一批乡村振兴样板、国家级生态湿地公园。
资源枯竭型企业转型重生的“徐矿之路”,是践行新发展理念的成功实践。2021年全国煤炭行业老矿区转型发展大会在徐矿召开,高度评价徐矿转型经验可学习、可复制、可借鉴。
激活企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寒冬时节,内蒙古大草原深处,在国内首台褐煤机组——徐矿集团锡盟乌拉盖2×100万千瓦电厂项目建设现场,建设者们全力以赴抢工期、赶进度。
近年来,徐矿集团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为契机,推动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深度融合、党的建设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把党支部建到产业链条、创业项目、生产一线,建成41个具有区域特点、行业特色的党建品牌,党组织和党建工作有形有效覆盖率100%。
推进现代企业治理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徐矿集团以改革创新破解难题,提前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127项改革任务,清理退出55户、占全省78.6%的集体企业,1708名职工全部得到妥善安置。清理78户“僵尸企业”,2.3万名退休人员全部实现社会化管理,历史遗留问题基本解决。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驱动的“主引擎”。近年来,徐矿科研投入连续保持大幅增长,科技创新走在全国行业前列,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奖46项,授权专利497项,3家企业获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项成果荣获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特等奖,3项技术获评“中国好技术”。
增进民生福祉是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的。徐矿集团坚持“让全体徐矿人都过上好日子”理念,让企业发展成果与职工共享,5年用于改善民生支出累计超过50亿元;出台“产改十条”,设立100万元专项扶贫基金、200万元产业工人互助基金;累计发放慰问金近3300万元,帮助3000多名困难职工子女圆了上学梦。
扛起能源保供国企硬核担当
53节车厢、每节载重约70吨,总计装运3700吨……傍晚6时,徐矿集团郭家河煤业公司自动化装车站内依旧灯火通明,一列煤炭保供专列从这里发出,开往徐州。
面对全省能源保供的艰巨任务,徐矿集团把服务江苏能源安全保障作为重要政治任务,重点抓好煤炭“增产保供”、电力“增发保供”、外煤入苏“增量保供”、应急“增储保供”工作,千方百计保供应、保民生、保安全,提前完成江苏省政府150万吨煤炭应急储备任务。
为此,徐矿加快大项目建设、自有煤矿产能核增、兼并重组“三路并走”,保供实力不断增强。天山脚下,新疆最大井工煤矿天山矿业公司实现年产850万吨产能核增;渭水河畔,郭家河煤业公司“饭碗工程”二盘区全力开拓;大草原上,国内首台百万千瓦褐煤发电机组乌拉盖2×100万千瓦电厂加速建设。目前,包括张双楼矿、天山矿业公司、郭家河煤业公司在内的徐矿主力生产矿井,建成一网统管、一体集成的智能协同指挥系统,为煤炭增产保供提供重要保障。
徐矿集团还畅通内外渠道,在通过自有煤矿调拨、协调省外自有煤矿直供、市场化采购等方式打通外煤入苏“增量保供”绿色通道的基础上,科学调整保供煤、地销煤、市场煤、长协煤发运比例,切实保障能源安全。去年,徐矿集团煤炭产量、发电量、煤炭贸易量均比上年分别增长15%、18%、30%。
冯兴振表示,新征程上,徐矿确立了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的目标定位,着力构建以“五大现代体系”为核心的新发展格局,加快向世界一流企业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