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创优品遭做空,加盟模式被指造假;回应称做空报告毫无依据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25-11-07 11:57:05 浏览量:0

出品 | 搜狐财经

作者 | 王伊萌

7月27日,名创优品在港交所公告称,做空机构Blue Orca Capital在做空报告中对其的指控毫无依据。

名创优品进一步表示,该做空报告中包含对公司的误导性结论及诠释。

7月26日,Blue Orca Capital发布对名创优品的做空报告。

做空报告指出,通过七个月的调查,名创优品声的5000多家特许加盟店中,数百家门店由名创优品高管或与董事长叶国富关系密切的个人秘密拥有和经营,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加盟商网络。

做空报告还认为,目前名创优品的收入较上市前的峰值已下降40%,门店关闭以及加盟费用收入的下滑,均表面名创优品的股价应远低于当前股价。

受做空报告影响,港股名创优品7月27日盘中一度跌超12%。截至收盘,港股名创优品报收于12.46港元每股,总市值157.8亿港元。

名创优品遭做空机构做空

7月26日,Blue Orca Capital在其官网发布了一份关于名创优品的做空报告。

报告共从三点提出名创优品“正在衰落”的判断:虚假的加盟商业模式、董事长的不正当收入以及大幅下滑的收入。

在“虚假的加盟商业模式”中,Blue Orca Capital指出,名创优品对外宣称自己的价值主张是轻资产、高利润的特许经营模式,也让公司在前期能够以最低成本进行大规模扩张,并表示加盟商是独立于公司的第三方。

根据名创优品披露,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名创优品在全球共有5113家门店,国内门店数为3197家,其中有4家为直营门店,3169家为加盟门店,加盟门店的比例达到了99%。

但Blue Orca Capital通过对比中国企业登记注册信息,以及名创优品门店的实际位置发现,在3169家加盟门店中,有至少620家门店是由名创优品高管或者与董事长有关系密切的个人,来拥有和经营的。

举例来看,名创优品负责海外业务的副总裁黄铮,共注册并拥有10家名创优品门店,其中3家已经关闭,但尚不清楚是因疫情封控暂时闭店还是永久关闭。

名创优品一子公司及多家分公司法人周红霞,拥有12家名创优品门店,其中11家为MINISO门店,一家为名创优品的潮玩品牌Top Toy门店。

此外,名创优品的执行董事兼执行副总裁李敏信的名下,曾经注册过一家名创优品便利店实体,通过核对注册地址与实际门店位置,确认该地址有一家名创优品门店。

而李敏信还拥有其他8家在名称中包含“名创优品”的实体,均在名创优品成立的第二年注册,并且与黄铮名下的名创优品门店,共享注册电话号码。

Blue Orca Capital认为,多项证据共同表明,名创优品的“加盟商业模式”是虚假的,并掩盖了名创优品真正的商业模式。

“620家所谓的独立加盟门店,很可能是由名创优品实际控制和并予以资金帮助,名创优品的实际利润率很可能低于披露的水平。”Blue Orca Capital表示。

Blue Orca Capital称,名创优品财报的真实性也因此受到了破坏,公司的股价也应远低于当前水平。

名创优品董事长叶国福被疑存在不正当收入

在Blue Orca Capital看来,相关文件还表明,叶国富通过与名创优品在不透明的英属维京群岛地区成立合资公司,并以此作为“中间人”,从名创优品窃取了数亿美元。

具体来看,2020年11月,名创优品公告称,公司与YGF MC Limited(由名创优品董事长、创始人叶国富及其妻子共同持股),共同出资在英属维京群岛成立合资公司,其中名创优品出资3.46亿元,持有合资公司20%的股份,而叶国福通过YGF MC Limited持股80%。

合资公司的设立意在取得广州一土地的使用权,并通过合资公司在国内设立的子公司来建设名创优品的新总部。

根据相关政府网站公开资料显示,合资公司通过公开招标,以17.3亿元的价格获得了相应土地的使用权,其中投标保证金为3.46亿元,与合资公司成立时名创优品的出资相符。

名创优品赴港上市招股书显示,公司与2021年10月27日,收购了合资公司中叶国富持有的80%的股权,收购的目的是为了建立新总部大楼,交易价格为6.945亿元。

根据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在名创优品宣布收购叶国富所持股份时,合资公司的实缴资本仍为3.46亿元。

在2021年10月28日,合资公司的实缴资本增至18亿元。

综上所述,Blue Orca Capital认为,叶国富并未实际向合资公司出资,并通过名创优品收购其手中的股份,从公司获取资金。

机构称名创优品营收较高峰已下滑40%

Blue Orca Capital通过复原旧版网站的方式,查询到名创优品曾在官网称,公司在2018财年的营收为170亿元。

根据名创优品披露的财务数据,截至2022年3月31日的过去12个月,名创优品的营收为约102亿元,较170亿元的高峰已下滑40%。

2021财年,名创优品的营收为90.72亿元,与上一财年同期的89.79亿元相比,增长1.03%;归母净亏损为14.29亿元。

在2020财年,受全球疫情影响,名创优品的营收同比出现负增长,较2019财年的93.95亿元减少4.43%,归母净亏损2.6亿元。

2019财年,名创优品的营收为93.95亿元,归母净亏损2.91亿元。

但名创优品的门店数量一直保持着正增长。

在2018财年时,名创优品的门店数量为3459家,截至2022年3月31日,名创优品的门店数达到了5113家,较2018年增长近50%。

除了营收和净利润未能明显增长外,名创优品的同店销售额,在2018财年为500万元,而截至2022年3月31日的过去12个月,名创优品的同店销售额已下滑至200万元。

此外,Blue Orca Capital还结合国内媒体关于名创优品在疫情期间大面积关店的新闻,以及对名创优品前区域经理的采访,共同佐证名创优品“逐渐下滑”的判断。

在名创优品的官网上,披露了关于加盟费用的信息。

在2020年时,名创优品的加盟政策是加盟费用8万元/年,货品保证金75万元;2021年,加盟门槛降低,加盟费用降至5万元/年,货品保证金60万元。

到了2022年,名创优品进一步区分加盟政策:在市级店铺,加盟费2.98万元/年,货品保证金35万元;县级店铺加盟费1.98万元/年,货品保证金25万元。

Blue Orca Capital认为,加盟门槛逐渐降低结合部分店铺由公司相关人员持有,一定程度上说明公司对加盟商的吸引力降低。

7月27日,名创优品在港交所公告称,做空机构Blue Orca Capital在做空报告中对其的指控毫无依据。

名创优品进一步表示,该做空报告中包含对公司的误导性结论及诠释。

名创优品称,公司正在审查该等指控,并考虑采取适当行动以保护所有股东的利益,公司已成立独立委员会来监督针对指控开展的调查工作。

受做空报告影响,港股名创优品7月27日盘中一度跌超12%。截至收盘,港股名创优品报收于12.46港元每股,总市值157.8亿港元。

Copyright © 转乾企业管理-加盟网 版权所有 | 黔ICP备2023009682号-14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仅用于学习参考,信息和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303555158#QQ.COM (把#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