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重保险时讯:天安人寿没了?客户的保单还好吗?
继易安财险之后,已结束两年监管期的天安人寿也迎来了命运的转折。
6月13日,据财新报道,天安人寿拟更名为“中汇人寿”,该名称或取自于天安人寿未来的新股东:中央汇金 —— 一个由国家出资设立的国有独资公司!
此外,“国家队”中央汇金联合保险保障基金接盘,拟分别按照80%、20%的出资比例共同为天安人寿注资。
这意味着天安人寿的风险处置迎来了重大进展!自此,一批被接管的保司的最终“结局”,基本告一段落了。
今年以来,其中被接管的3家保险公司相继有了着落:华夏人寿变为“瑞众人寿”,易安财险变为“比亚迪财险”,天安人寿也将变为“中汇人寿”!
摇身一变,天安人寿从一家“可能破产”的保险公司变身“大央企”,再一次证明《保险法》的精神内核——保证投保人的合法权益。
一、天安人寿等4家公司为什么被接管?
接管,在保险行业是一个很敏感的词汇。假设保险公司经营破产倒闭,分几步走:①监管;②接管;③兼并或指定。
由于我国的保险监管体系强大,除非出现重大经营问题,很少有保险公司被银保监会接管。2020年7月17日,天安财险、华夏人寿、天安人寿、易安财险在内的4家保险公司和2家信托公司被宣布接管。
这是保险圈内的第五次接管行为,也是唯一一次同时接管4家险企的“大行动”,在行业内引发地震。
彼时官方给出的原因是:存在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规定的经营行为,触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一百四十四条规定的接管条件。
按《保险法》第144条规定,保险公司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可以对其实行接管:
公司的偿付能力严重不足的;
违反本法规定,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可能严重危及或者已经严重危及公司的偿付能力的。
无论违反了哪一条,都可能危害到保险消费者的利益,好在监管部门及时发现,并迅速出手接管,介入保险公司经营活动,阻止情况进一步恶化。
据悉,被接管前,天安人寿保费高达500多亿,盈利方面却一直处于亏损状态,而且亏损额还在不断扩大。2019年亏损高达70亿,十年累计亏损超百亿。
二、接管之后客户保单怎么办?
当年宣布接管时,原中国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答记者问进行了一一回答:
一、四家保险公司接管前签订的保险合同继续有效,根据《保险法》有关规定,四家保险公司无论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如何变化,风险如何化解,相关保险合同合法权益都将得到保障。
二、接管后,天安财险、华夏人寿、天安人寿和易安财险四家保险公司正常经营,各项保险业务照常办理。
三、可以购买天安财险等机构正常在售的金融产品。被接管的机构经营不中断,可以正常开展业务。
也就是说,对保险消费者来说,天安人寿等4家保险公司被接管,保单利益不会受到任何影响,出险了正常理赔,它们的产品还能买、也能赔。甚至,很多客户都不知道这4家公司被接管了,完全是无感知的。
被接管后,4家保险公司的业务一直在正常开展。
以天安人寿为例,2022年,天安人寿实现了超706亿元的规模保费,提供理赔服务88495次,赔付金额21.08亿元,理赔获赔率98.1%。截至2022年末,天安人寿注册资本金高达145亿元。
三、保险公司会破产倒闭吗?
买保险,尤其是长期保险时,担心保险公司安全性的问题这无可厚非。而今,这4家保险公司从接管到新生,或许能让大家伙吃上一颗定心丸。
金融市场风云变化,确实存在一定风险。但一个又一个历史真实案例告诉我们:保险公司可能“倒”,但我们的保单不会倒。
历史上曾被接管的安邦保险,其股权和业务由新成立的大家集团依法受让,至今未发生过一起逾期和违约事件,保险消费者和各有关方面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障。
天安人寿等4家保险公司,被接管后正常赔付、开展业务,到今天重获新生,客户的保单也没有受到任何影响。
保险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生活,保险行业稳健经营是底线,国家也一直在守护我们的保单。
为了防止保险公司“破产倒闭”,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监管措施,以下保险公司10大安全机制,为我们保单的安全性保驾护航。
四、小保有话说
在大陆境内,保险公司都在银保监会的强监管之下,安全性有充分保障。无论保险公司被接管,还是极端情况下撤销破产,大家都不用紧张。
我们就踏踏实实挑选好产品,做好家庭风险保障。至于保险公司选大选小问题,乖小保还是建议:
对于带有不确定利益的保险,比如分红型产品、投资连结险,需考虑保险公司的长期投资经营能力。
对于写在合同中,利益确定的,比如非分红型重疾险、寿险、年金险、意外险、医疗险,如果保障和保费相近,则按自己需求选择;如果保障、保费相差太大,选择高性价比的产品会更合适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