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赢新材、氢取未来:纳尔股份毅然决然的升级与转轨
蛰伏多年的纳尔股份,正在悄然抬头。
自上市后不到一年,纳尔股份股价从最高峰的82.27元持续走低,2018年来一直锁定在10-20元箱体间徘徊不进。
同属数码喷印应用大行业,2020年底,纳尔股份营收12.54亿元,是宏华数科营收的1.75倍。不过,宏华数科6月上市以来其市值是纳尔股份的7.55倍:纳尔股份市值31亿,宏华数科市值234亿。
资本市场为何厚此薄彼?
沿着零碳新能源、高值新材料的行业大道,一场价值转轨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全文10022字,20分钟深度价值阅读)
目 录
I.纳尔股份 过去到现在
1.市值不振
2.成本锁定
3.收购墨库
II.宏华数科VS纳尔股份
1.市值悬殊
2.五层拆解
III.万物生生 突围与创新
1.智能制造
2.高值新材
3.氢取未来
I.纳尔股份 过去到现在
1.市值不振
纳尔股份的前身成立于2005年,改制后2016年11月26日在深圳中小企业板上市,股票发行价10.17元/股,当前股价为18元。除自上市后1年内股价大起大落外,后面时间都波澜不惊。
纳尔股份股价历史:不复权(历史高价82.27)
纳尔股份股价历史:前复权(历史高价57.85)
但这背后,纳尔股份每股收益却在总体逐渐走低,从上市之初的0.79元,下降到2019年的0.3元。
而公司的毛利率、营业利润率、净利率和全资本回报率都纷纷总体持续下滑。
所幸,纳尔股份净利润和运营活动净现金流都保持绝对数上的相对平稳,公司还比较稳健。
资产负债表的攀升,也是缓慢的,资产负债率保持在较低水平。
稳健归稳健,盈利能力逐渐降低和全资本回报率持续走低,这种情况,股民们、投资者们也不能不着急,也不能不引起公司管理层思考。
不过,纳尔股份在2018年6月实施过一次派送股份,10股送4股,合计派送股份4000余万股;纳尔股份过去5年中也实施过5次派息,累计派息近1.4648亿元。纳尔股份首次发行时股份1亿股,目前逾1.7亿股;首发日收盘市值14.64亿元,目前市值逾31亿元。
2.成本锁定
但纳尔股份的思考,首先面临成本占比一直居高不下的问题。
按照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纳尔股份属于塑胶制品一级行业,从塑胶制品行业上市公司横向比较来看,纳尔股份的成本管控能力逊于同行。
当前,纳尔股份毛利率低于塑胶制品的行业平均水准,幅度达到2.36%,这说明了纳尔股份对生产成本的管控能力低于行业平均水准;纳尔股份的净利润率也低于同行的平均水准,幅度为1.3%;ROE比行业平均水平高,公司整体估值水准低于行业均值。
而纳尔股份的全资本回报率则较大幅度地持续走低。
分产品来看,纳尔股份在材料领域的成本管控一直没有取得很显著的效果。
主要产品车身贴,材料成本几乎没有改变,制造费用略有降低,人力成本占比有些微提升。主要产品单透膜,材料成本占比基本没有变化,人工成本占比略微降低,制造费用占比略微提高。
这就是说,纳尔股份在成本管控这块硬骨头上作文章可以提升公司竞争力和估值水准,但纳尔股份的成本构成中,纳尔股份不具备对上游的压价能力,可以看到材料成本占比一直居高不下。
成本管控另外可选的办法是:收购上游产品供应商,即使不一定降低上游成本,但可以内化利润,提升公司整体盈利能力和竞争力;改造工艺流程、推进数字化、智能化以降本增效。
跳出既定产品的材料成本管控,加大自主研发,提升产品科技含量、竞争力和价格,或者开发新品。实际上,纳尔股份正在这么做,研发投入占营收比稳定提高。
这与人力资源占营收比相对稳定而言,充分体现了纳尔股份对自主研发的重视、对长远竞争力打造的认知高度。
纳尔股份是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被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市知识产权局等部门认定为创新型企业和科技小巨人企业,建设有上海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并与常熟理工学院共建产学研合作基地。公司非常重视工艺和产品的持续研发,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和生产实践,形成了较强的行业技术研发能力,拥有一批精细化工、高分子材料、机械设备等领域的专业技术研发人员。经过长期积累和创新,纳尔股份在设备优化、改造方面形成了丰富的经验,并在产品研发上形成完善的管理体系,在制造设备、产品创新、专利方面取得多项突破,公司作为第一起草单位制定了“车身贴、单透膜”2项行业标准,引领行业发展。
但从公司毛利率来看,科研对公司经典业务的贡献还未充分显现。
从毛利率、营业利润率和净利润比较来看,纳尔股份内涵挖潜已经不错,向外突破势必是破局的一个方向:垂直领域向上游突破;横向领域向互补产品多元化突破;跨界多元化都是可选项。具体看合适机会和团队掌控力了。
3.收购墨库图文
2018年12月,纳尔股份宣布对墨库图文采取分步收购,先增资持股,然后通过发行股份支付对价的方式实现控股收购。
从应用行业而言,纳尔数码属于数码喷印行业,数码喷墨印刷主要涉及三个关键要素,包括数码喷印设备、喷墨墨水以及承印材料,其中喷墨墨水与承印材料属于数码喷印耗材,在数码喷印过程中是消耗性材料,具有应用范围较广、使用周期较短、更新较为频繁、使用量较大等特点。
此次收购前,纳尔股份主要从事数码喷印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车身贴、单透膜、涂层喷印材料和贴合喷印材料等承印材料。2018年纳尔股份主要产品主要有:车身贴(营收占比74.5%)、单透膜(17.23%)、贴合喷印材料(4.32%)、涂层贴印材料(1.64%)。
标的公司墨库图文主营业务为数码喷墨墨水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数码印花墨水、桌面办公墨水和广告喷绘墨水等数码喷墨墨水。因此,纳尔股份的承印材料产品与墨库图文的数码喷墨墨水同属于数码喷印耗材生产领域,理论上具有较强的横向互补性、协同性。
2018年底到2019年年中,在完成收购深圳墨库图文51%股权后,2020年公司产品主要包括四类:车身贴、单透膜、数码喷墨墨水、汽车保护膜,营收占比分别为51.92%、7.11%、21.68%、7.61%。数码喷墨墨水居于公司第二大营收产品,实现了大类产品横向多元化。
主要得益于新收购数码喷印墨水带来的增长和汽车保护膜业务的增长。墨库图文的收购,给2020年纳尔股份净利润率带来较大同比改善。
数码喷墨墨水营收占比21.68%,比2019年的9.47%增长了12.21%,增长率达到128.9%,毛利率30.27%,是三大主营产品中毛利率最高的。其次是单透膜,其营收占比从10.21%下降到7.11%,但单透膜的毛利率同比增加较多,从2019年的19.41%飙升到2020年的30.27%;车身贴依然占营收比的51.92%,比2019年的68.05%下降了16.13%,毛利率略有提高,从2019年的17.05%升到2020年19.08%。汽车保护膜,2020年营收占比7.61%,比2019年的2.92%大幅提升。
车身贴2019年实现毛利1.18亿元,2020年实现毛利1.24亿元,同比增加毛利600万元。单透膜2019年实现毛利0.2144亿元,2020年实现毛利0.2699亿元,同比增加毛利555万。数码喷印墨水,按照2018年实现的营收且按照2020年的业务毛利率和10%的增长率推算,2019年毛利在2850万元左右;2020年实现毛利8229万元,同比增加了5300多万元毛利。汽车保护膜,2020年营收同比增加6574万元,按照公司平均毛利率毛利增加1699万元。四大主营产品增加毛利8154万元,而纳尔股份2020年比2019年增加了毛利1.10376亿元,还有3000万毛利来自其它业务和非销售收入。
在净利润率提升的背后,是2020年纳尔股份毛利率达到23.40%比2019年的18%提升幅度5.4%,提升了30%。
2020年毛利率、净利率的改善可以粗略地归结为新收购产品的高毛利、短期带来的营收规模和净利规模的增长。
到这里,我们看到了这宗收购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短期ROIC也显著改善。
收购后,纳尔股份2020年毛利增长了60.26%,营业利润增长了161.22%,净利润增长了138.80%,从数字上说明了在纳尔股份内部生产成本比较难以降低、费用管控很有效率,横向多元化收购的短期加法效应显著。纳尔股份每股收益也在2020年得到显著改善。
纳尔股份以1.3566亿元顺利并购了深圳墨库图文技术有限公司51%股权,实现并表,用纳尔股份自己的话来说:这宗收购拓宽了公司产品线,对公司主营的广告用数码喷印材料在用户中形成较强的协同效应,对客户的粘性增强、综合解决方案的应用都有非常积极作用。
初次横向突围,纳尔股份收购成功,尝到了并购发展的甜头。
II.宏华数科VS纳尔股份
不过,纳尔股份的股价和市值并没有显著变化,墨水收购属于横向拓展,墨水收入占公司营收体量还小,才21.68%,更大的改善有待于这一产品高毛利的稳定和规模效应的释放。
但2021年6月科创板上市的一家同属于数码喷印应用领域的企业,让纳尔股份的大小股东们看了眼红,这就是数码喷印设备龙头企业宏华数科。
1.市值悬殊
纳尔收入高、净资产多。2020年,纳尔股份营收12.54亿元,宏华数科营收7.16亿元;纳尔股份净资产8.58亿元,宏华数科净资产7.53亿元;营收前者是后者1.75倍,净资产是1.14倍;但宏华数科一上市,市值就达到纳尔股份的7.5倍。
但宏华数科盈利强。2020年纳尔股份毛利率23.40%,宏华数科毛利率43.49%;纳尔股份净利润率7.96%,宏华数科净利润率23.26%;毛利率前者只有后者1/2,但净利润率前者是后者的1/3。
结果是,价值悬殊。宏华数科市值234亿,纳尔股份市值31亿,前者是后者的7.5倍;前者股价308元,后者股价18元,前者是后者17倍;前者稀释后每股收益2.66元,后者稀释后每股收益0.42元,前者是后者的6.3倍。收入高不如盈利强。
2.五层拆解价值悬殊
这是怎么发生的呢?
(1).行业盈利差异
宏华数科(688789),按照上市公司行业分类,属于一级行业专有设备;按照国家统计局新兴战略产业分类,宏华数科属于一级行业高端装备制造业分类下的二级行业的智能制造装备。
纳尔股份(002825),按照上市公司行业分类,纳尔股份属于一级行业塑料制品;按照国家统计局新兴战略产业分类,纳尔股份属于一级行业关键新材料下的二级行业高分子材料。应用角度属于数码喷印材料、复合材料和汽车消费。
数码喷墨,两家企业都有,属于高端精细化工行业
①应用前景广、增速快
宏华数科和纳尔股份都属于数码喷印这个应用大行业,在这个层次上,面临共同的应用前景,且都有1/3以上近乎1/2业务收入来自海外市场。2019年数码喷印全球替代率为7.8%,中国为11%,数码喷印市场空间巨大。2019-2025年:数码印花替代传统印花比率CAGR全球为22.99%、中国为17.54%,处于快速增长期。
②行业差异
- 上市企业数量来看:专用设备有上市公司130家,塑料制品上市公司70家,从行业均值来看,其中:
- 市值、净资产规模上来看:专业设备公司的总市值是塑料制品公司的1.6倍、净资产是1.08倍;
- 盈利能力来看:专用设备公司的毛利率是塑料制品公司的1.43倍;净利润率是1.29倍;
- 估值倍数来看:专用设备公司的动态市盈率是塑料制品公司的1.04倍、市净率比为1.63倍;
- 投资回报率来看:即时加权净资产回报率ROE,专用设备为7.34%,塑料制品为负数-6.28%(2021-12-03)。ROE,2020年底宏华数科是纳尔股份的1.74倍,2021年第三季度上升到1.88倍。
2.公司产品力差异
宏华数科公司产品主要是数码喷印机(占营收62.13%)和墨水(占营收27.78%)。
纳尔股份主要从事数码喷印材料、数码喷墨墨水(21.68%)、汽车保护膜(51.92%)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1)公司毛利率:宏华数科公司毛利率是纳尔股份的1.86倍
纳尔股份属于数码喷印耗材贴膜和墨水,2020年公司毛利率23.40%,其中:车身贴膜毛利率19.08%,占公司营收比51.92%;单透膜毛利率30.27%,占公司营收比7.11%;数码墨水毛利率30.27%,占公司营收比21.68%。
宏华数科主营产品有数码喷印设备和数码喷印耗材墨水,2020年公司毛利率为43.49%,其中:2020年数码喷印设备毛利率为41.13%,占公司营收比62.13%;数码墨水毛利率为45.76%,占公司营收比27.78%;
对比可见,宏华数科的公司毛利率是纳尔股份的1.86倍;同类产品数码喷印墨水的毛利率,宏华数科的墨水是纳尔墨库墨水的1.51倍,占公司营收比分别为27.78%和21.68%。
(2)主营产品市占率:宏华数科的设备国内细分市占率50%,纳尔股份的耗材细分市占率30%。宏华数科海外收入占比43%;纳尔股份海外收入占比33%。
(3)不一样的龙头:纳尔股份是贴膜、数码印刷墨水双龙头,宏华数科是数码印刷设备单龙头。
2020年宏华数科营收规模7.16亿元,其中墨水营收1.988亿元;2020年纳尔股份营收12.54亿元,其中墨水营收规模2.72亿元,纳尔股份没有设备生产和销售,但有汽车贴膜.
(4)同产品毛利率:数码墨水占两公司营收比分别为27.78%和21.68%;宏华数科的墨水毛利率是纳尔股份的1.5倍。
一句话,纳尔股份产品竞争力不如宏华数科。主营业务行业没有那么性感,产品竞争力又大为逊色,价值要上去,再来看看经营吧。
3.经营模式区别
(1)宏华数科:设备+耗材+智能
宏华数科相当于造枪卖枪,还造子弹卖子弹,这个产业链长度长,理论上可以内部化成本,提高利润率,比如销售成本可以大幅降低。此外,设备还带有设备软件,涉及到工艺流程的数字化、网联化和人工智能,这块发展空间更大和利润率会更高,进一步释放能量的潜力大。
(2)纳尔股份:耗材+耗材
纳尔股份造子弹卖子弹,不过纳尔股份有两发子弹,贴膜和墨水。但子弹的毛利率低于枪,自己子弹毛利润也低于别家的子弹毛利率。相比宏华数科而言,工艺流程和产品的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渗透深度不够。
(3)直销与分销
宏华数科以直销为主,分销为辅;纳尔股份以加盟分销为主,直销为辅。理论上,直销和分销的成本和利润率不一样,但每个细分行业每个企业有自己的平衡点。
(4)一体化的差异
设备相当于“枪”,耗材相当于“子弹”,终端目标是“打鸟”,子弹要靠枪才能打出去,造枪好,还是造枪也造子弹好,还是又造枪又打鸟,又造子弹又打鸟,还是造枪造子弹打鸟全产业链通吃,一家企业的产业链自有其长度的边界,这个长度边界的共性在哪里,个性又是什么因素为主,产业链数字化、网联化需要的成本和带来的改善是什么,这是两个或者一个有趣的话题。
以设备带动耗材,这是印刷行业经典的经营模式,这是一种上下游的运营垂直一体化;耗材与耗材之间相互带动,更多是运营的水平一体化;这两种一体化带来的成本和利润内部化,垂直一体化会更紧,上游对下游的约束力理论上会强一些;水平一体化更松,也就是说,水平一体化,往往更显著的效果是上体量的相加,而垂直一体化即有体量的扩大、更显著的效果是上效率,水平是拼接、垂直是根绳。
(5)运营效率差异
我们从企业的毛利率来看产品盈利能力差异;从净利率和毛利率的差额来评估公司整体运营成本的大小,大的运营成本高;从这个差额占毛利率的比来看运营效率高低,比例小的运营效率高。
可见,专用设备上市公司的经营成本普遍比塑料制品行业高(毛利率差额,20.56%VS13.34%),经营效率普遍弱(差额占毛利率比,63.46VS59.02)。纳尔股份在行业内的经营效率居于平均水平,但是宏华数科的的经营效率在行业内一骑绝尘(63.46%VS11.28%),当然,宏华数科的经营效率也远超纳尔股份,宏华数科的毛利率中11.28%为经营管理费用所耗费,而纳尔股份毛利率中的60.67%为经营管理费用所耗费。
宏华数科的净利润如此接近毛利率,可能原因有两个:一是公司设备产品历史悠久、有很好的品牌力、客户关系稳定,经营成本低;一是垂直一体化的内部化效率,设备使用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配件和耗材销售的成本很低。
4.研发与创新差异
(1)宏华数科:取得发明专利24项,形成主营业务的发明专利5项以上;
宏华数科发明专利24项;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5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4项、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1项;主导或参与起草了3项行业标准和3项浙江制造团体标准。
宏华数科2000年成功研制了过国内第一台数码喷射印花机,是国内首家将数码喷印技术应用于工业化生产的企业,奠定了我国纺织品数码喷绘产业化的基础,并持续致力于推进中国纺织机械行业的工业4.0转型。
创始人金小团曾任浙丝绸工学院老师,公司设有国家数码喷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
(2)纳尔股份:专利123项,发明专利30余项。
纳尔股份是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被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市知识产权局等部门认定为创新型企业和科技小巨人企业,建设有上海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并与常熟理工学院共建产学研合作基地。
公司非常重视工艺和产品的持续研发,经过长期积累和创新,纳尔股份在设备优化、改造方面形成了丰富的经验,并在产品研发上形成完善的管理体系,在制造设备、产品创新、专利方面取得多项突破,公司作为第一起草单位制定了“车身贴、单透膜”2项行业标准,引领行业发展。
创始人游爱国,化工专业教育背景出身。旗下墨库图文,2020年经中国印染行业协会研究批准,被设立成为“中国数码印花喷墨墨水发生产基地”,2021年8月又被认定为“广东省喷墨墨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3)研发投入占营收比差异
宏华数科的研发投入占比高,纳尔股份的占比低。
5.愿景战略与定位
愿景是行业层面的、战略是公司层面的。
(1)宏华数科:三个推动愿景、五层次战略
三大愿景:推动数码喷印技术在纺织行业的普及,目前全球数码喷印替代率才7.8%,前景很广大;推动中国纺织机械行业的工业4.0转型,推动智y能和柔性生产;推动传统印花市场绿色革命。
五层战略:【市场:横向扩展】深耕纺织喷印市场,树立数码喷印品牌,运用公司核心优势,向其它承印物数码喷印领域横向扩张;【产品:设备延向高端配耗】以喷印设备为基础,抢占市场,向高端配件耗材市场纵向延伸,推进数码喷印设备智能化、网联化;【工艺:智能化、数字化替代】推进装备和耗材的规模化、智能化生产,实现对传统印花方式规模化替代;借助区块链技术,升级纺织印花交易模式,提升全产业链生产效率;【定位:全球一流、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将宏华数科打造成全球一流、国内领先的集数码印花应用方案设计、应用技术培训、售后服务于一体,数码喷印设备、耗材齐头并进的数码印花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
公司定位:打造成全球一流、国内领先的集数码印花应用方案设计、应用技术培训、售后服务于一体,数码喷印设备、耗材齐头并进的数码印花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市场地位、技术与先进性、产品与服务)
宏华数科:愿景清晰、把握大趋势;战略分层,融合一体,聚焦到定位,明晰有力,视野全球。
(2)纳尔股份:一个总战略三个子策略
总战略:纳尔股份公司总体发展战略是聚焦主业、深耕新材料行业、创新研发先行、针对不同赛道的行业特征、产品技术及市场所处位置、以及对该赛道的发展目标,确定不同的行业发展子战略。
子策略:公司产品及技术在数码喷绘材料、数码喷绘墨水、汽车保护膜领域均取得较为领先的市场份额及综合竞争优势,三个赛道三个策略。
公司数码喷绘材料在户外广告耗材的细分市场领域处于绝对领先地位,公司对该赛道的策略是“优势复制、深化优化”,主要通过自我投入、制造资源复制、运营数字化、制造及交付智 能化、技术创新深化、产业链延伸深化等方式扩大优势,取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同时优化产 品结构提升产品档次和附加值,增强综合竞争优势。
公司数码喷绘墨水在部分产品领域取得了市场领先地位、部分产品属于追赶者地位,该赛道的策略是“优势保持、追赶反超、上下游延伸”,提升公司的市场占有率及综合竞争力。
公司汽车保护膜属于新兴高速发展市场,公司对该赛道的策略“迅速扩大、外延合作、上下游延伸”是迅速扩大目前优势,利用目前公司的先发优势迅速扩大自有产能,要保持远超行业平均发展速度水平的态势,并充分利用资本平台,利用研发、制造、交付优势,与合适的上下游伙伴开展多层次的业务、资本层面的深度合作,迅速扩大市场占有率、提升综合竞争力和盈利总水平。
公司定位:没有明确的定位行文,归纳为深耕新材料领域的数码喷印承印材料供应商。
纳尔股份:战略描述层面只是朴素地说深耕新材料,这只是确定大类行业;更多是经营策略,面面俱到、踏踏实实;感受不到聚焦点、雄心、前瞻和延展性,感受不到行业担当,想象空间没有打开。
III.万物生生 突围与创新
升级降本的内涵提升和转型新品的外延发展成为构建纳尔股份发展的新动力、形成高价值的方向,为此纳尔股份展开智能制造升级、转型收购发展,并为此展开资本运作和发力创新研发。
而比较宏华数科进一步发现,纳尔股份必须从内涵提升和外延拓展两个方向进行突破,须毅然决然进行智能制造升级降本增效,培育高附加值、高增长新产品,转型开拓新业务。
纳尔股份在蓄势待发。
纳尔股份目前实施了四次较大规模的增发以升级转型,2019-2020年两次因为收购墨库图文,增发融资8400余万元;2020年5月一次增发融资335万用于数码压延膜、汽车保护膜和光学电子功能膜项目;2021年3月一次增发融资近2.8亿用于数码喷印材料和新型功能膜材料,其中包括氢能电极膜。
1.智能制造
纳尔股份多年来存在成本锁定。2021年2月25日,纳尔股份江西丰城智能工厂建设项目”签约仪式在上海纳尔总部大楼举行。这有望降本增效。
为支持项目建设,3月1日,纳尔股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定增融资进行,发行新股2428万股,融资2.7582亿元。
纳尔股份江西智能工厂项目拟投资8.8亿元,采用同行业先进工艺装备,打造光学、电子功能膜材料、数码喷印材料智能制造基地。主要建设年产5万吨数码喷印墨水、3.6亿平方米数码喷印材料、3万吨可降解塑料薄膜、0.5亿平方米光学电子功能膜材料。
投产后年总产值40亿元,这相当于目前纳尔股份产能的两到三倍。
2.高值新材
纳尔股份需要高附加值高增长产品。2018-2019年纳尔股份收购墨库图文成为目前公司三大主营产品中毛利率最高的产品。2020年,纳尔股份数码喷墨墨水毛利率达到30.27%,营收占比21.68%,比2019年的9.47%增长了12.21%,增长率达到128.9%。这是一宗非常成功的并购发展交易,改善了公司盈利曲线、增加了盈利规模,成为公司新的增长点。
目前,纳尔股份正在释放墨库图文这一高价值产品的规模效应。2021年11月24日,公司控股子公司深圳市墨库图文技术有限公司与珠海市金湾区人民政府就生产、研发高性能环保型墨水事宜签署《项目投资协议书》,项目总投资2亿元。这意味着近期墨库图文的墨水产能也将倍增。
3.氢取未来
同时,纳尔股份也最迟从去年开始已经布局低碳氢能源。能源是工业和经济社会的动力,低碳零碳新能源更是竞取未来的基点 。2021年4月,纳尔股份宣布跨界进入氢电领域,合作设立了控股子公司上海纳尔终能氢电有限公司(纳尔氢电),中国自主氢电专家、中国燃料电池产业化先驱胡里清博士控股的上海氢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占纳尔氢电股30%,穿透后,胡里清博士个人在纳尔氢电占股24%。纳尔股份直接控股52.5%,纳尔股份控股的慧眼投资持股17.5%。
氢能是未来最有发展前景的能源之一。中国氢能联盟战略委员会主任、科技部原部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冠华指出:“氢能保守估计在未来能源占比约10%,氢能已经成为我国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带动形成10万亿级新兴产业”。目前国内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链仍处于起步阶段,随着国家顶层设计的推出以及各地氢燃料电池产业规划的推进,相关技术有望得到突破,规模化应用也将带来成本下降,加快氢能源商业化应用进程。
纳尔氢电主营高性能燃料电池膜电极等燃料电池系统核心零部件,计划起步即配套先进的CCM生产线,目标成为国内最大的膜电极研发制造企业。
2021年11月25日,上海市交通运输行业协会发布通知,纳尔氢电首席科学家胡里清博士受聘成为上海市交通运输行业协会城市配送分会新能源城市配送车辆研究与应用智库专家。
11月30日,纳尔股份董秘在线回答投资者提问时披露,上海纳尔终能氢电有限公司的一期规划产能为200万片,目前已经处于产品试生产及测试调试中。
胡里清,纳尔氢电首席科学家,在纳尔氢电个人持股28%、控股30%
胡里清博士1963年9月出生于浙江永康。1989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获博士学位。1990年赴美留学在Clemson University从事博士后研究,该校设有闻名遐迩的国际汽车研究中心。1993年起,胡里清博士在加拿大先后在Queen’s University、University of Alberta担任研究员。1995年,胡里清博士任加拿大Ballard Power System Inc.(巴拉德动力系统公司)高级项目负责人。巴拉德动力系统公司总部位于加拿大,是一家零排放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生产商,在该领域全球领先,也是加拿大燃料电池行业的龙头。
1998年,胡里清博士决定回国发展中国自主的氢能产业,创办上海神力科技有限公司。2000年以来,上海神力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完成国家科技部“九五”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继而承担第一轮和第二轮国家“863”电动汽车重大项目“燃料电池发动机”课题。渐渐地,胡里清的技术甚至开始赶超他的“老东家”巴拉德动力系统公司:以巴拉德动力系统公司为代表的国外氢燃料电池,目前主要采用高压气氢方式,神力采用的却是常压气氢。相比而言,高压气的功率较大,通用汽车推出的氢动力三号样车的燃料电池,可以达到80千瓦功率。而上海神力研究的“超越3号”燃料电池功率仅为50千瓦,但价格仅为前者的几分之一。
胡里清博士先后成功开发出轿车、客车、叉车发动机,发电站,游览车等6个系列的燃料电池产品,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氢燃料电池专用示范运行车辆提供核心产品。胡里清博士作为发明人已获得授权专利304项,曾在国际顶级刊物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负责起草国家及行业标准7项,其中“燃料电池车用发动机国家标准”已颁布执行。
2021年,胡里清博士出任纳尔氢电首席科学家,主持开发氢能电极膜,并在纳尔氢电个人持股28%、控股30%。
纳尔股份:年报2017-2020,相关公告
宏华数科:招股说明书
永康发布:“氢能领域拓荒者”胡里清:带动中国氢动力革命,2018-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