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3个地级大城市晋升区域中心城市,1市人均第二,都是沿海城市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经济增长方式和发展质量已经有了显著提升,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未来发展大趋势。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以广东、江苏、浙江、福建、山东等为代表的东部沿海省份,一路高歌猛进,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经济发展质量都有大幅度提升。
根据最新全球经济数据显示,2021年广东和江苏两省GDP总量已经超过韩国,也就意味着这2个省份GDP总量已经全面超越“亚洲四小龙”。未来广东与江苏将会继续与韩国拉大差距,人均也将逐步跟上步伐。如果将这2个省份看作是一个“经济体”,有望进入全球前十五强。
广东省位于我国华南沿海地区,珠江下游,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同时也是我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全球综合性交通枢纽。广东周边与福建、江西、广西、湖南、香港、澳门接壤,与海南省隔海相望,陆地总面积17.97万平方千米。广东省下辖21个地级市、20个县级市、37个县(自治县)。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广东常住人口达到了1.26亿,与六普相比增加了2170.94万人,年均增长1.91%,是我国第一人口大省。相较我国中西部以及东北地区绝大多数省份的人口净流出不同,广东依托较强的综合经济实力,实现了人口的快速集聚,成为我国人口净流入最快的省份。
人口的大量集聚,也为广东经济提供丰富的劳动力和人才保障,2021年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4369.67亿元,人均GDP98696.29元,总量和人均分居全国第1位和第7位。其中深圳、广州、佛山等3个城市GDP超过万亿元,其中深圳突破3万亿、广州接近3万亿,佛山超过1万亿元,而东莞市已经接近1万亿元大关。
根据广东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新型城镇化规划,将重点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支持建设广州、深圳2个核心城市,并推动建设好国家中心城市。
与此同时,广东还将支持建设“五大都市圈”即广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珠江口西岸都市圈、潮汕揭都市圈和湛茂都市圈。
支持佛山、东莞2市建设成为省级经济中心,成为拉动广东经济发展的两个重要增长极。
在此基础上,还将有3个地级大城市晋升为区域中心城市,下面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都有哪些城市入围吧。
支持3个地级大城市晋升为区域中心城市:珠海、汕头、湛江
根据广东省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将支持珠海、汕头、湛江建设成为区域中心城市,而且在广东新型城镇化规划之中,这3个城市还将是重点打造的省域副中心城市。也就是说,广东省地级以上城市可分为4个层级:
一级城市为:广东、深圳;
二级城市为:佛山、东莞;
三级城市为:珠海、汕头、湛江;
四级城市为:剩下14个地级市。
所谓区域中心城市,就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包括所在城市及周边区域具有一定经济影响力,承担辐射和带动周边区域发展的中心城市。我们仔细分析广东经济发展格局,首先是珠三角城市群,如果包括香港和澳门范围就更大,就是我们常说的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
珠三角城市群综合经济实力发达,是我国创新实力最强、产业基础最好,商业金融最完善的区域,也是我国重点打造的三大世界级城市群之一。主要包括了广州、深圳、东莞、佛山、中山、珠海、惠州等城市。除此之外,粤东、粤北、粤西等地区综合经济实力相对较弱,省内发展差异比较大,甚至与广东周边省份的城市相比也不占优势。
未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广东将充分发挥沿海区位优势,做大做强沿海城市带,从而带动粤东、粤西地区的经济发展。为此,广东将支持毗邻澳门的珠海、粤东地区的汕头、粤西地区的湛江3个沿海城市,建设成为区域中心城市,引领全省均衡发展,推动实现共同富裕。
从人口上看,珠海、湛江、汕头三市常住人口分别为244万、698万、550万,虽然珠海市常住人口偏少,但这3个城市城区人口早已超过了100万,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地级大城市(城区人口100万—500万)。随着广东产业的不断转型以及制造业的升级,珠海、湛江、汕头等城市规模还将继续提升,其中湛江和汕头有望进入I型大城市行列(城区人口300万—500万)。
从经济上看,2021年珠海、汕头、湛江3市分别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881亿元、2929亿元、3559亿元,经济总量在全省处于中上游水平,在周边地区具备一定的辐射带动实力。
从人均GDP上看,珠海人均GDP达到了15.91万元,仅次于深圳,位居全省第二位,也可以看出珠海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质量较高,是一个非常适合宜居宜业的城市。此外,汕头、湛江人均相对不高,未来依托良好的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经济有望实现跨越式发展。
关注小编,分享更多精彩,一起去评论区为广东发展建言献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