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敛翼”,新业务陷入亏损泥沼
美团是一家争议点比较大的企业,不可否认的是它给社会带来了大量的工作岗位,然而不为人知的B面是,过去一年里,美团持续陷入高佣金质疑,骑手待遇风波,以及连年亏损的压力中。
近日,美团发布了2022年第一季度财报。财报显示,一季度美团营收为463亿元,同比增长25%;经营亏损达到55.8亿元,亏损同比扩大17.1%;经调整净亏损为35.9亿元,同比收窄7.8%。
而美团的亏损,既怪不得经济大环境不好,也怪不得外卖业务发展热潮已过,要怪只能怪自身不得已的发展战略。
业务层面看,美团的营收主要来自餐饮外卖、到店和酒旅、新业务及其他三部分,餐饮外卖、到店和酒旅其实是赚钱的,然而新业务不仅吃掉了餐饮外卖、到店和酒旅等核心业务板块创造的利润,还亏掉到美团的百亿“存款”。
钱亏在了哪里?
从业务板块分析,当季美团的营收主要来自餐饮外卖、到店和酒旅、新业务及其他三部分。
外卖服务部分,美团营收为241.57亿元,同比增长17.4%,经营利润为15.77亿元,其主要收入来源为:通过商家获得的佣金收入(技术服务费)、在线营销服务、以及从商家、用户处收取的餐饮配送服务费,而付出的主要成本为:骑手成本。
除了餐饮外卖等核心业务,美团也披露了到店、酒旅和新业务收入。其中到店和酒旅收入76亿元,同比增长15.8%,环比减少12.6%。
不过,新业务方面可谓一地鸡毛,成为其经营亏损的主要原因。2022年一季度,新业务收入144.91亿元,同比增加47%,亏损90.24亿元。
新业务的亏损包括社区团购、打车、买菜等业务,一直是美团的流血点。社区团购究竟是不是一个“好生意”是一个有待验证的事情,该行业代表的两家美股上市公司叮咚买菜和每日优鲜,从财报到资本市场都有些尽如人意。
此外,自营的美团打车、美团优选、美团闪购、美团电商等目前均无法为美团带来盈利,且未来很长一段时间还将持续亏损。
因此,美团的「挑战」巨大。一方面,「降本增效」成为公司内部常提的词,同时作为上市公司,公司需要寻找新的增长点——为此公司承受着巨额亏损,将外卖和到店业务的利润都投入进去仍然巨亏。
一季度时,美团也在改变此前激进的拓城方法,将减亏列为重点。但在美团优选等下沉业务放慢脚步后,美团获客能力也受到一定影响。
不过,这一问题在京东、阿里等企业亦有体现,在互联网红利见顶后,获客、下沉成为巨头们新的难题。
与追求高增长的2019和2020年不同,2022年,诸多互联网企业开始“猫起来”过冬,控制成本(尤其是新业务)支出已经成为了当下互联网巨头们的共识。
美团就是减少开支,囤粮过冬很现实的案例,一季度新业务开始缩减销售和营销开支,这也是为什么美团亏损环比不断缩窄的原因。
对于平台型公司而言,伴随着规模的增长扭亏为盈是一个历史性的“节点”,大多数公司伴随着这一节点的到来都会迎来一阵“躺赢”的日子,然而美团似乎没这个命,才盈利一年,就又开始扭赢为亏。
外卖服务为何不涨价?
在王兴的构思中,美团是一家没有边界的公司,本地生活服务是其必打的一张牌。
一方面,王兴希望让美团通过互联网外卖、到店、酒旅以及诸多创新业务,形成美团自有的商业体系,进一步稳固新互联网巨头的位置。
另一方面,美团毅然要面对阿里这个对手,虽然阿里在本地生活领域不及美团,但这块市场的竞争激烈度却丝毫不减当年。
因此,美团要对内不断发展自己的新业务,以期保证企业的创新活力,但是发展新业务需要真金白银的投入。
钱从哪里来?自然是美团已结出果实的核心业务,餐饮外卖,到店和酒旅服务。
然而现在的情况是,酒旅业务受影响严重,新业务不仅吃掉了外卖和到店部分的利润,还亏损巨大,让美团从略有盈余又走向了“财政赤字”。
这时会有人问,美团为何不提升外卖的单价,以此来覆盖资金上的亏损呢?真正的原因是,美团不能以及不敢提升外卖的单价。
首先,美团的餐饮外卖服务当年是通过补贴喂养长大的,现在美团提价势必会影响口碑,其能做的就是不断减少补贴或者取消补贴。
美团CFO就说过,预计2022年外卖的补贴比例低于过去几年。而据媒体报道,2022 年美团计划从交易金额中收缩 0.3% 的外卖补贴支出。这意味着在补贴一项上,美团今年将省出了超过 20 亿元。
其次,现在的外卖体系,消费者、商铺、平台都在支付成本给骑手,说白了就是拿平台和商铺的利润在补贴骑手,支持灵活就业。
美团外卖一旦提价,这一套环节就会出问题。到时候消费者觉得外卖越来越贵,商家觉得出了那么多餐赚不了钱,美团平台也会陷入怪圈。所以,美团不会顾此失彼,选择冒险打破这个平衡。
最后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是,从本季度开始,美团不再对外披露核心餐饮外卖业务交易金额(GTV),隐藏GTV背后是外界难以准确预估其外卖业务的变现率、客单价、用户留存和复购情况。
早在2021 年,美团外卖营收和交易笔数同比增速逐季放缓,即便剔除疫情和宏观经济的影响,外卖总体也过了高速增长期,多家投行预计美团很可能像阿里、拼多多一样,就此告别披露GTV。
为何隐藏核心餐饮外卖业务GTV?背后是用户补贴的下降以及客单价的上升。中金预测,本季度美团外卖的客单价很可能达到50元,环比提升近2元。
在面临难掩的核心外卖业务增速放缓的现实处境下,美团更让外界担心的是用户增长是否已触碰天花板。
即便是改善外卖业务的薄利模型,也依旧困难重重,平台要将蛋糕做大,惠及局内的所有玩家,同时要考虑到,自己哪怕想要增加一点微薄的利润,会不会给行业生态、企业形象带来负面影响。
至于说美团如何发展新业务,新业务能否做得起来,这对美团来说是未来发展的又一次考验。
逆境敛翼,守望时机
2022年开端,互联网巨头们业绩不振的趋势,依然延续。
反复的疫情,也在考验着美团的韧性。美团在2022年第一季度财报中坦言:“自3月起,由于奥密克戎病毒的传播及若干地区的严格管控措施,众多商家暂停营业,我们的许多骑手也被隔离。我们的业务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供给限制及履约能力限制的影响。”
2022年下半年,已经失速的美团或许该按耐住“无边界扩张的野心”,并尽量优化既有业务线的成本模型。对于美团而言,这并非陌生的剧本。
毕竟,用规模换市值的日子已经过去了,平台型企业该考虑的也不再是“短期、快速、增长”,而是“长期、稳定、利润”。
上一篇:耐克阿迪折扣店5大开店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