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和重庆哪个城市更有未来?!
成都和重庆哪个城市更有未来?!
这两个城市经常被人拿来比较。
先看看基本数据
2020年成都CDP1.77万亿,全国排第七;重庆GDP2.5万亿,全国排名第五;总量上市重庆领先。
人均GDP上成都突破10万元,而重庆没有公布官方的数据,但测算下来大概在8万左右,再看个人的收入,成都的平均工资是每年9.7万,而重庆平均工资每年8.9万,但是成都的物价也稍微高一点,这一点上两地算是基本持平。
但是现在做城市的对比,工资和收入已经不是主要的考虑了,城市是否一致,重要指标是要看房价,2016年以前,成都和重庆两地的房价比较平稳,两个城市的土地供应非常充足,特别是重庆,2015年以前,主动控制房价,土地供应年均4万亩以上,一度让重庆成为大城市低房价的标杆,2011年甚至出现了一年8万亩的土地供应,房价一直保持着非常低,而成都前些年的供应,也常年在2万亩以上,都是非常宜居的状态。
但是从2016年开始情况出现变换,成都开始主动降低土地供应量,中心城市住宅用地的供应,减少了四分之一,土地价格开始大幅上涨,当年成都的区域地王,单价地王,总价地王等一共出现12宗,到了2017年又启动降容,容积率直接从3.0降到2.0-2.5,可开发面积降低了,房地产开发商普遍就开始选择溢价率更高的改善型产品,结果就导致了当年中心城市新房开始起飞,连带着旁边的重庆也升了一波,不过重庆本地的土地供应,多去5年仍然保持着平局每年3.5万亩,所以它的房价在大城市里面仍然处于宜居的水平。
根据最新的人口数据,2020年成都常住人口首次突破2000万,10年人口增加689万,增幅超过50%,而重庆人口10年只增加了320万,增幅只有11%,所以看着一系列的土地供应和人口变化,我们可以看到两个城市选择了完全不同的发展路径,成都或主动或被动的选择了把房价拉高。
这里面除了地方财政的需求,也有省会龙头发展的考虑,在四川GDP排名第二的城市绵阳,成都的GDP是绵阳的6倍,成都GDP占全省36.5%。对比其他省会城市,杭州占浙江的25%,郑州占河南的21%,所以成都在省内的地位大幅超过了均值,城市依靠全省1/4人口,贡献了全省1/3的GDP。这几年叫做:“建强主干,以点带面”,这是四川省经济布局的结果。而重庆则没有这个问题,市内38个区县,虽然也有高低之分,但是GDP超过1000亿的,只有8个,最高的渝北区,不过2000亿出头,这两种模式的结果是,重庆没有绝对的中心,房价上涨很均衡,成都因获得了国家和四川省的大力支持,政策和资源不断的倾斜,最终让成都的房价在大西南一骑绝尘。
这是否意味着成都会有更快的发展机会?
房价暂且不表,我们把目光聚焦在另外一件事情上:2021年7月成都的第二机场正式启动,全国只有北京和上海有双机场的布局,而且成都的第二机场仍然是4F级别,这是连广州深圳都没有的大型规划,成都凭什么有资格建这第二个机场,而这个机场的选址,又带着什么样的考虑呢?
2020年情况特殊北京上海国际航线停滞,成都的双流机场吞吐量跃居全国第二,仅次于广州的白云机场,去年5月双流机场的起降架次,更是跃居全世界第一,一度成为世界上最繁忙的机场,然而这个机场的现状,承载不了成都现在的地位,早在2019年的时候,双流机场的吞吐量就已经超过了它5000万人次的设计标准。
如果我们把视线放大,成都是中国西南的核心城市,而中国近些年最核心的对外政策就是海上和陆地上的丝绸之路,往西打通欧亚大陆,再联动非洲,在加上这几年中国西部,边界的各种特殊情况,在成都建一个更大的机场,不论是应对友好的或者不友好的邻居,从军民到货运,都是一个必然的选择。加上成都地处盆地,进出的高铁不好修建,2020年底,四川省的高铁里程全国排名13位,高铁密度排名第26位,远低于它的全国经济地位,陆地交通不行,就要靠机场来补充,所以成都不但成为了第三个双机场城市。
而且这个新机场,还是国家十三五规划建设的最大的一个机场,所以国家对城市规划,不仅仅是站在中国西南内部的考虑,也是对未来国际形势的综合设计,这一个机场体现出了国家意志,远远胜于我们对政策文件的简单解读,未来成都不光是要联动西南,同时一定会成为中国对外的一个新出口。
这不经让我们联想到早期的广州和深圳,这两个地方其实也有建第二机场的计划,但是深圳土地紧缺,想要建新机场,就得往东莞或者惠州要地,广州第二机场选址更是一改再改,是建在西边拉动粤西的经济还是建在佛山做广佛同城,至今还没有定论。
那么成都的新机场是不是就意味着成都一定会比重庆发展的更好呢?
同样是从这个机场,我们不妨做第二种假设:成都7月开始运营的成都天府机场位置在大东边,为什么不选择其它地方?
中国的国家规划里面最重要的三个城市群建设,分别是长三角,粤港澳,成渝一体化,所谓的一体化就是把这些大城市周围的小城市慢慢吸收到整个城市圈里面,不再独立发展,而是连成一片。
重庆和成都之间的距离和上海与南京的距离很接近,上海和南京中间有苏锡常长三角大量富裕的地级市。但是我们看一下成都和重庆之间,资阳和内江的经济才去去700亿和1400亿,绥宁的GDP也只有不到1000亿。这些都是地级市,每个市都有好几个县,我们都不拿江浙的县来比,就拿江浙的一个玉山镇来比,苏州的玉山镇区区四十几万人,干了近900亿的GDP比四川省一个地级市还高。
所以成渝两座重镇中间一点合适的衔接都没有,国家推进成渝一体化重点并不是要折腾成都和重庆而是要让这两个城市,带动周边的整体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像长三角固然有上海这样的巨型城市,但是它富裕的其实主要还是全方位的发展,苏州,无锡,常州,近一半的全国百强县集中在这个区域。德清,一个县的城市规划区的道路,完全超过了一般的地级市。
而成渝一体化其实看得出来国家是希望两个城市,日渐融合,取长补短,最终交融在一起,把中间的地级市一起带起来,所以成都的天府机场,辐射的是周边的自贡、资阳等地,看起来建的是成都的机场,实际上是成都和重庆双向奔赴的一种具体体现。
成都的互联网和文创行业,重庆的重工业和制造业,两地如果真的打通把资源和产业形成互补,再在连接的部分把产业链补充完整,在2035年追上东部的发达地区水平,完全是可能的我们国家的规划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失败过。
随着中国对外关系的向西倾斜,也许成渝起飞的机会真的来了,成都和重庆这两个相爱相杀的城市,也许正是两座完全互补的城市,而国家对于他们的规划,也已经明确了是在全力撮合,川渝也许从来没有分过家。
— 感 谢 您 阅 读 本 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