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果园如何发展5000+店和年入120亿?创始人余惠勇这样分享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25-11-07 11:36:36 浏览量:1

本文导读:百果园创始人余惠勇:

非常高兴能够来参加第五届中国连锁节,今年的主题是“科技向善·实体连赢”,我认为非常有心意和触动人心。

作为连锁企业,对“实体连赢”蕴涵的深意自然是知悉的,而“科技向善”,在时代背景下又显份量、合适宜。

余惠勇

百果园集团创始人、董事长

简言之,“实体连赢”的基础是科技,然,科技它究竟能不能发挥出连赢的作用,它是造福人类还是毁灭人类,关键取决于科技是向善还是向恶。

今天,我分享的是《信任的力量》,接下来想谈一谈善的一个重要体现,即信任。

一、经营的大法是信任经营

百果园创立于2001年,走到今年恰逢20周年。从经济体量上看,不算是特别成功的商业案例,毕竟经营、奋斗了20年,才做到100多亿的体量。精确点的数据是,去年刚突破120亿。

在市场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在生鲜领域已陷入恶战的情况下,百果园为拓宽边界、寻求增长可能,以实现可持续的生存和发展,毅然在2019年,跳脱出垂直水果连锁领域 ,挺进生鲜赛道,推出生鲜品牌“百果心享”。

比较自豪的是,到今年,百果园在生鲜赛道的商业模式已被业界公认是成功的。

如果你问:百果园能历经20年并成功的基础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你:连锁。连锁一定是基于科技发展,但它发展的内核是“善”,“善”又具体体现为信任。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信任文化”,即向善的力量,百果园绝对走不到今天,因为水果零售行业非常难做。

众所周知,百果园开创了水果专卖的先河,在此之前,全世界都没有水果专卖先例。百果园虽总体经济体量不大,但在业内甚至是全球都是受尊重的,全球做水果零售的企业,都会特地到中国来看一看,水果连锁怎么做。

那信任的力量源自哪里?答案蕴藏在我20年经营中不断升华感悟的心得之中。

1、商业的本质是建立信任

制图:中国连锁节组委会(下同)

无论从事什么商业经营,最根本的都是建立信任。

对内,建立与员工、股东、合作伙伴的信任;

对外,建立与顾客、客户的信任。其余的行业、商业模式、经济表现只是商业活动的最终结果而已。

基于此,能不能把企业做好做强做大,则在于经营者建立信任的能力。

2、经营的本质是经营信任

在座的各位都是经营者,经营企业的底层逻辑是,通过经营建立起维护、巩固、提升对内对外的信任。

3、经营的大法是信任经营

经营的方法千千万,我认为信任经营是之中的大法。这是我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无为而治提出来的。顾名思义,信任经营就是以信任为底层逻辑,建立经营管理体系,这是带有典型的东方管理思维,以东方哲学思维为根据的,最高效的体系和经营大法。

中国传统文化讲究阴阳和平衡,将这一理念融合进信任经营,我把它叫做充分信任,信任经营的精髓是决不姑息。

二、信任文化在百果园扎根生长

关于信任的感悟从何而来?那要谈谈百果园的缘起了。

做水果连锁的想法是在1997年打工时产生的,当时跟老板提出要创办水果专卖连锁,没得到同意。但“水果连锁”的种子已在我的心里深深地埋下了,就暗暗在赚钱积累。

直到2001年赚到了第一桶金,出来单干,创办了百果园,2002年开第一家店。

我是1996年入行的,在深圳,做水果零售的大部分是广东人(尤以潮州人为主)。由于做出了一些让潮州人比较赞同的业绩,我在打工时就已在业内小有名气。

于是,当我离开就职的公司创办百果园时,在业内引起了轰动,整个行业都在热议:深圳来了一个北方人,很会做水果生意。

第一家店开业时,更是吸引业内众多人前来观摩。那时我有意识到,随着百果园推开水果连锁的大门,不久业内将爆发一场竞争恶战。

尽管“声名在外”,且生意非常火爆,但却不赚钱。当开到第N家店时,我逐渐摸索出一个结论——水果连锁做不了直营。

前面开了6家店都是生意绝佳但深陷亏损,当时已有10多个品牌紧随我们的脚步诞生了,到2002年底,上升至到30多个,可以说,凡是做水果生意的企业基本上在2002年就入场了。

在“叫座不叫卖”的窘境下,我更坚定地认识到百果园是时候要发起加盟了。按照常理来讲,是不应该发起加盟的,应该先通过直营打通模式,但连续的亏损告诉我,绝对不能用直营做水果连锁,要用加盟。

“无知者无畏”,知道广东人喜欢数字“8”,决定走加盟路线的我就逼着总经理:必须发起加盟,逢8开店,即每个月的8号、18号、28号开店,做不到就撤职。当时行业竞争已白热化,我相信谁能够先将可持续的模式跑通,谁可能就拔得头筹。

发起加盟后,碰到了人生的第一个大坎,如果过不去的话百果园就倒下了。前面一直做的是直营门店,总部统一配送货物,到店验收很快,基本是到店、卸货,就到下一家店。

但加盟模式下,当货送到店后,加盟商签单要付钱,所以每家门店都要验收、过秤,要看质量,等逐一核对、签收完后,车才可去配送下一家。这我可没想到,原来是一部车送6家店,大概8:30之前就全部配送完了。现在演变成到下午16:00都送不完。

如果安排一部车送1家门店,就意味着订单成本直接增加6倍。为了有效应对这个巨大的挑战,我就提出一个理念,叫做信任可以降低成本。

我选择充分信任门店,告诉他们不用验收了,货到后直接卸下签收,车往前走送下一家。加盟商私下对水果检查后,如有任何问题都可反馈,你说少了多少就赔多少,你说水果不好就按量补偿,一切责任由总部承担。

正是这次“历劫”让我深刻认识到信任的重要性,也从那刻起,信任文化在百果园扎根生长。

三、信任文化,成就百亿百果园

信任文化对百果园发挥的实际作用有哪些呢?

确立家文化

“家文化”意指百果园是由几千个家庭组成的,截至目前,是接近4000个家庭。“家庭”是指最起码有两个人同时在公司就职,或是夫妻、父子,或是兄弟、姐妹……

这个组织形式不是有意促成的,而是逼出来的。2002年起,我们招聘员工非常难,不仅是高端人才难招,最基础的员工也不好招。

因为只要一问到哪里去干什么,一说是到深圳去百果园卖水果的,就容易引起退缩或阻拦。大家都会认为,卖水果还跑深圳去?在自己家是不可以卖吗?

所以,招工出奇地困难。于是,演变成一旦有员工入职,就顺带将家里人一起介绍过来。就这样“以一带多”,形成了今天的组织格局,反倒成就了百果园的很多佳话。

一大家子十几二十个人在百果园工作的情况是很稀疏平常的,其中,人数最多的一个家族是李家军,目前超过100人。

她是2002年最早加入百果园的加盟商之一,当时加盟的第一家店倒闭了,由于她是在华为工作的妹夫介绍加入的,我们就支持她再单签一家店。她应承下来,连带着在河南的老公、小姑子、妹夫都来了。

后拓展东莞市场时,要选一个区总,最终定了她,带着李家军几十号人打到东莞,不到半年就拿下东莞。再就是打开全国市场时,走的是“回老家”策略,她也是最早打回老家郑州的,带着近100号人“杀”到郑州。现在,她是郑州的区总,她的女儿就在隔壁的西安当区总。

这种“家文化”的核心就是信任,本质是破小家,立大家。倘若没有将信任文化根植在企业内部,上述的现象很可能是一种灾难。打不下小家,就立不出大家,那么“家文化”绝对形成不了。只有公司信任员工,员工信任公司,这个文化才会让彼此受益。

1、确立终生采购机制

水果零售行业难做就难在采购,我想这也是全世界做生鲜连锁没有做大的重要原因之一。采购贪腐问题是难以解决的,业内通用的处理是轮岗,一名采购最多干3年,在掺的水还不够深的时候就换下来。但这会催生出另一些大问题。

第一,普遍来说,大家看待采购的眼光是有偏颇的。即使你不贪腐,大家都默认你会贪腐。尽管是从最优秀的人里选拔出负责采购的人员,但不贪反被认为显得不正常。这种刻板印象是很可怕的。

第二,在生鲜行业干3年,只算得上是刚刚入行。生鲜十分考究专业度,3年是基本培养不出真正的专家。出于这层考虑,百果园的采购是终生制的,这相当于拿一个荣誉证书,会促使人珍惜羽毛,当然稍有贪腐也会果断撤下来。

非常浅显易懂的道理,卖10年苹果也会卖出一个苹果专家。目前,百果园全国加区域的采购总监大概有30人,他们的平均采龄均超过10年。内部没有设置正式的监察组,即没有庞大的专人团队进行监察,时至今日,监察部门也就3人。

另外,还有个特点,多出2-3倍工资也动不了百果园的人。像生鲜竞争如此激烈,如果巨头要入局生鲜领域,他一旦挖人可不是单独挖几个,是整锅端。挖不走不是百果园管理多厉害,而是他们太精了,都知道跳槽后干不了几年。

终生采购的文化核心是信任,信任的力量是能够治良知的。比如,2014年之前百果园是晚上配货,第二天一大早到店,当时有位加盟商提出要改成晚上配送。

我认真一想太有道理了,晚上配送生鲜实则是天人合一。夜间气温最低且路上不堵车,中途停车更方便些,这是有经验的“高人”,便立马接受了。

但有个问题亟待解决,一般夜间00:00打烊,配送的话需有人接货,按照正规的管理,必须派专人守店接货。假设给这个岗位发放半天工资,按30天/月计算,1家门店的薪资算2000/月,即24000/年;5000家门店就是1.2亿/年(实际落到门店肯定是会超出费用的)。

好在我们有信任文化,干脆信任交付,省略掉派人接货的环节,全部交给司机,他到了店把货搬进去即可。此时,信任无疑又创造了一个最高效的管理。

2、降低管理成本

■ 夜间配送 & 降本分货

再举实例,一是派送确认。产品极不标准是业内公认的“难”,不管怎么把关和定标准,一到店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怎么解决呢?还是信任。

按门店报的情况进行补偿,如无信任垫底,光这一项总部就可能赔出个窟窿,走不下去。

二是分货。针对生鲜不稳定这一特性,大的应对策略是从宏观面叫以销定采,从供应面叫以采定销。这同样很需要信任文化的加持,分多少货加盟商都想着把它卖好,货不够可以定别的货或者是总部帮再配货。

■ 总部考勤

值得一提的是,在百果园总部是采取不打卡机制的(门店需打卡),有请假需求的向部门负责人申请即可。相应地,也不存在加班的说法。

实际上,几乎每一个人都在加班,都干到深夜12点、1点。坦白说,只要打卡,加班工资就少不了,那不打卡也不需支出加班工资。

背后的核心还是信任,否则,建立打卡制度,无论是管理还是核算加班工资,都将是一笔不轻的费用。

■ 不好吃三无退货

除此之外,还有百果园在行业内外被认可的“不好吃三无退货”。即在百果园买到不好吃的水果,顾客可以无实物、无小票、无理由退货。

随着线上线下一体化,已经由线下买线下退,升级为线下买可线上点击退,折扣也由顾客自己选,申请多少马上退多少。我们管这叫“线下三无退货,线上瞬间退款”。

这个政策是从2009年开始实行至今,起初大家都认为是连续亏损的百果园老板疯掉了,当然公司内部也不断在激烈碰撞。我们敢说,百果园不是为了做营销,而是实打实在贯彻。

这还要从2007年说起,多亏了马瑞光老师,陪我去上战略定位课,原本是不想上课的,他说老师很好、值得一听。去了发现不错,上来就做了“最好吃水果”的战略定位。

不好吃怎么办?品牌是千万兑现给顾客的承诺,定位最好吃的却不好吃怎么办?那就退。

2007年,当时是“不好吃你拿来就给你退”,后来发现行不通。买水果不像买别的,当你发现不好吃,要么是啃了一口,要么是已切开,一般不好吃就随手就扔掉了。顾客不回来退,那退货的承诺就形同虚设,难免会有传言说百果园吹牛的,不好吃。

鉴于此,2008年后就改成了“无实物,拿小票退”,又行不通了,小票可能会随手扔掉。那再改,就该到了今天的“三无退货”。

十年数据说,可信中国人

恰是从2009年到现在,百果园一路高歌前进,可以说这个措施起到关键作用。商业的核心是人,那么无条件信任顾客便是根基,建立信任文化的深层意义也包裹在内。

2019年,正好是“三无退货”战略实施10周年,营销部门提议宣传中国人,因为中国人值得信任,百果园才受到信任文化的反哺而战胜风雨走到明媚处。

这瞬间打动了我,回看百果园从跌跌撞撞匍匐前行到昂首挺胸阔步向前,正是伟大的顾客成就了伟大的品牌。

(来源/百果园)

同年,百果园在北京举办了“十年数据说,可信中国人”新闻发布会,马瑞光老师还亲临现场做了演讲分享。

在座的各位都是与商业同行的,应该都有共同的最大的困惑,即不知道该从什么时候开始建立起信任。

罪魁祸首是,“中国人不值得信赖”的偏见过于根深蒂固,导致中国的生意太难做,好东西不好卖更不好买,营销和价格战随之掀起一场又一场的腥风血雨。

一来二去,反将渴望买好东西的中国人“逼”去日本买马桶盖、到香港买奶粉……信任的空缺使得“好产品”的营销和传播效率极低,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才能打开市场。

然而,中国的文化早已奠定了“中国人值得信赖”的基础,造成互不信任的真正原因是怕吃亏。古言道吃亏是福,中国人怕的是别人吃亏,更坚持投桃报李。

所以,百果园要借助科技的力量,用长达十年的全国有超10亿人参与且累计100亿的交易额大数据,来证明了一个铁铮铮的真理——中国人是值得信赖的。

通过视频折射出,中国人从不缺信任,第一,缺的是“首先信任”,谁能够首先信任我,我就一定信任你;第二,缺的是“无条件信任”,只要是基于一定条件的(即交易)。

分享开始前,当我站上这个主讲台,我说我非常触动,正是被“向善”的力量所触发的。“科技向善·实体连赢”,正如我希望竭尽全力去传播“信任文化”,我也希望“科技向善”的力量被传播和被更多的人觉醒领悟到。

用中国传统文化去架构,或者说用东方哲学去架构管理思维与体系,是值得坚持的经营方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要我们敢于迈出第一步,首先去无条件信任用户,一定会换回来更大的信任。

今天我的演讲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Copyright © 转乾企业管理-加盟网 版权所有 | 黔ICP备2023009682号-14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仅用于学习参考,信息和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303555158#QQ.COM (把#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