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校园贷”现象?
校园贷是指在校学生向正规金融机构或者其他借贷平台借钱的行为,多以大学生借贷为主。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信用管理研究中心发布了《全国大学生信用认知调研报告》,报告显示,有8.77%的大学生会使用贷款获取资金来弥补资金的暂时短缺,其中网络贷款几乎占一半,除了网络借贷,校园贷的途径主要有消费金融公司、线下民间借贷以及银行机构借贷。除了银行机构的贷款产品另当别论之外,校园贷的危害是很严重的。
大部分大学生都还处于经济尚未独立的阶段,对于校园贷还未形成清醒的认知。大学生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强,好奇心重,很有可能在攀比心理的驱使下,过度追求物质水平的提升,而忽视了自己精神层面的提升。从新闻中可以发现,目前大学生的借贷动机中享乐动机所占比重较大,换新款手机、电脑,购买高档化妆品、包包,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在朋友圈中看似是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殊不知早已在不知不觉中埋下了祸端。加之国家相关部门监督体系不完善、校园贷平台的逐利性质以及家庭父母的疏忽,都将借贷的学生推向了“利滚利”的深渊。
校园贷看起来透支的是金钱,实际上透支的是个人尊严和信用、消费的是父母的期盼和辛苦、损害的是学校的风气和名誉、助长的是社会的不稳和愤懑,付出的代价可能是鲜血和生命。继裸持、裸贷之后,佳丽贷一个用颜值换金钱的拉皮条互联网金融服务腐蚀者女大学生们,近日热播的电视剧《扫黑风暴》中就有典型的案例,长相漂亮的女学生被迫以贷养贷、沦为酒吧坐台女,将自己的尊严结结实实的踩在了脚底下,这些学生的信用记录早已经被打上不良的标签,在当今这个社会,信用记录不良会个他们将来的生活带来很多的麻烦。试想一下,父母在收到裸照时的崩溃与无助、同学的侧目。校园贷对学生的戕害早已是共识,社会上严肃打击校园贷的呼声愈发高涨,他们对学生的无知感到痛心,对校园贷深恶痛绝,如若让校园贷长此以往坑害祖国年轻的一代,社会必定会陷入不安。因不堪校园贷而自杀的惨剧还不该引起整个社会的反思吗?
基于此,国家金融办等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监管体系,继续加大监管力度,集中开展校园贷整治专项行动,全面排查现有校园贷平台,依法严厉打击不良网贷平台。高校要进一步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力度,向学生普及金融知识,可疑通过开展防范和打击非法校园贷宣传服务月活动进行深度宣传,营造良好氛围;辅导员要深入学生了解情况,一旦发现可疑校园贷要及时处理。学生要树立正确消费观和金钱观,学会理财,掌握相关的法律知识,学会用知识保护自己。
[给力]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敦促高等院校切实履行处置非法校园贷的主体责任,金融机构要加大创新力度,满足学生正当资金需求。更为重要的是,要深化金融机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良好校园金融环境,稳妥应对非法校园网贷涉稳、涉舆事件,巩固工作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