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将AMD从“垃圾堆”中救出,如今年薪近6000万美元
她,是第一位经营财富500强半导体公司的女性,是美国半导体上市公司中第一位华人女性CEO,是第一位登上美联社CEO薪酬榜单榜首的女性,是第一位获得有着“半导体诺贝尔奖”之称的IEEE Robert N. Noyce奖章的女性,曾用7年时间让AMD的市值提高70多倍。
在AMD公司现任CEO苏姿丰(Lisa Su)身上,有太多的“第一”。然而,正是这样一位强女子,也曾面对学习钢琴十年之久,却未能进入艺术院校的遗憾。万事互相效力,如果没有这份可惜,便没有这位本硕博均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MIT)、叱咤半导体圈近十年的女性技术领导人。
图 | 苏姿丰(来源:AMD官网)
入围“美国中学生诺贝尔奖”,就读MIT“最难专业”
1969年,苏姿丰出生于中国台湾台南市。小时候,其父苏春槐来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博士,后成为一名数学家。两年之后,苏春槐把苏姿丰母女接到纽约。那时。苏姿丰大约3岁,随后在哥大师院读幼儿园和小学。
苏父非常相信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苏姿丰曾告诉媒体,小学时父亲会在晚饭后测验她的数学。同时,她也很热衷于探索事物的运作方式,苏姿丰哥哥(一说是弟弟)的玩具汽车坏掉的时候,她会动手拆开它们,然后发现那里有一根松散的电线。将电线连上之后,玩具汽车就会重新开始工作。童年时偏理工的体验,也为其日后进入工程领域埋下了种子。
苏父在博士毕业之后,开始在纽约市政府社会局任职。彼时,上百万犹太人定居在这座城市。苏父认为犹太人非常有智慧,并通过学习犹太圣典《塔木德》(Talmud)来培养女儿。多年后,苏姿丰父亲回到自己在台湾的母校,也分享了通过《塔木德》来教导女儿的经验。
同时,苏姿丰母亲也是一位创业者,这让她从小就能接触到公司管理。尽管苏母的英语不太流利,但在移民之后先是在一家犹太人的贸易公司工作,四十多岁时在美国创办一家企业英格尔(Engross),主要围绕中国台湾和美国之间开展业务。
多年后她说道:“我的灵感一直是我的母亲。1969年,我出生后(不久),她和我父亲就移民到了美国。看着她建立自己的企业,并在美国建立自己的生活,这对我来说是一种鼓舞,并将继续激励我。”
1976年,苏家搬到纽约皇后区湾边(Baysides)地区。苏姿丰因成绩优秀而跳级到两年制的特殊初中,随后考上纽约布朗克斯科学高中,该校是纽约最著名的三所老牌重点高中之一,自建校以来已有多位校友获得诺贝尔奖、普利策奖等,更有将近三十位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是该校校友。
16岁时,苏姿丰参加了HCSSiM(The Hampshire College Summer Studies in Mathematics)数学夏令营,这是一个为期六周的密集型大学数学课程,据说这是全美级别最高、也是竞争最激烈的夏令营之一,参与者几乎一整天都要研究数学。6周的课程里,苏姿丰每天浸泡在数学理论中。期间她写了一篇关于数学的文章,借此获得了有着“美国中学生诺贝尔奖”的入围资格。
高中时,苏姿丰接触到了电脑技术,并得到在摩根士丹利实习的机会。在那里,她写了一个股票自动交易程序,设定好跌幅安全范围之后,超出范围之后股票就会自动卖出。几年后,在道琼指数单日暴跌500点的“黑色星期一”里,那位曾经带她实习的股票交易员,凭借电脑程序的自动抛售机制,躲过了“一劫”。
其钢琴能力也不错,钢琴练了大约十年。苏母也非常希望女儿能成为一名钢琴家,而苏姿丰也确实申请过世界顶级表演艺术学校之一的美国茱莉亚学院,但是没有通过试镜。如今,或许她应该感激当初没有通过试镜,从而让今天多了一位半导体大咖。
成为一名医生——则是父母对于她的另一个职业期待。但是,她说自己“不喜欢血迹”。最终,选择了MIT电机工程系,并在25岁时取得博士学位(一说24岁)。谈及为何选择该专业,她说因为这是“最难的”。
读书期间,其专注于学习最先进的半导体技术,并从日常生活的诸多场景中,领悟到了芯片的重要性。她说自己从大一时就“爱上了半导体”,并表示:“在一个硬币大小或四分之一大小的小型微芯片上的数十亿个设备,(却)可以为一些最重要的应用程序提供动力。”
在MIT读博期间,她是最早研究绝缘体上硅(SOI,Silicon-On-Insulator)技术的人员之一。当时,人们试图通过在绝缘材料层上构建晶体管,来提高晶体管的效率。而在今天,SOI已被用于提高芯片性能、或是降低其功率要求。
曾担任IBM“灵魂人物”郭士纳的技术助理
尽管苏姿丰出生于1969年,根据领英上的介绍,她工作过的公司并不多,多数都是稳扎稳打。加入AMD之前,先后在德州仪器、IBM和飞思卡尔工作。其中,刚毕业后的在德州仪器的第一份工作时长最短,只有9个月;但是在IBM的第二份工作,则履职将近12年半之久;在飞思卡尔,也服务了4年半以上。自2012年加入AMD至今,也已经10年有余。而其目前在AMD的工作、尤其是上任CEO之后的阶段,是其人生的高光时刻。
今天的璀璨,也靠赖于此前的工作积累。在IBM时,她负责过半导体研发、硅技术战略发展方向等。期间,曾担任IBM下一代微处理器其中一个项目的首席工程师。
在业界的芯片标准上,苏姿丰开创了用铜连接计算机芯片的新方法,从而使芯片速度提高了20%。
其还曾担IBM时任CEO卢提思·郭士纳(Louis V. Gerstner)的技术助理,后者被称为是拯救IBM的“灵魂人物”。在其手下工作一年之后,苏姿丰开始负责IBM旗下的一家初创公司,旨在生产低功耗宽带半导体以及生物芯片。
后来,她代表IBM和索尼、以及东芝生产出了一款芯片。索尼“PlayStation之父”久夛良木健(Ken Kutaragi)称赞苏姿丰:“苏的团队用九代芯片将游戏机处理器的性能提高了1000倍。”
而在飞思卡尔工作期间,她帮助公司的嵌入式处理和通信处理器业务占据到业界领先地位。
在AMD“扶大厦之将倾”
自2012年起,其加入AMD担任资深副总裁。尽管当时公司并不景气,但是董事会却只有一位成员支持招募苏姿丰,而其他人则质疑“Lisa是谁”?
然而很多人没想到,正是这样一位并未获得全体董事会成员认可的华裔女子,竟然将AMD“扶大厦之将倾”。初到AMD之时,公司负债累累,一度被传闻要破产。
AMD的CPU市场份额也从27.7%下降至8.7%,股价从20美元跌至2美元,核心工程师纷纷跳槽到NVIDIA、英特尔和三星等公司。
就连时任英特尔CEO保罗·奥特尼利(Paul S. Otellini)也对员工表示:“AMD是一家不会从倒下重生的公司,所以不要在意他们,密切关注可能的竞争对手高通。”
艰难之中,不知道苏姿丰内心是否动摇过,但至少在行动上她始终锲而不舍,并想方设法提升公司业务。
其曾参与AMD和微软、以及索尼的合作,将AMD芯片植入Xbox One和PS4™游戏机。正是这一策略,让AMD成为游戏行业的关键参与者之一。
苏姿丰认为,如果AMD只专注于一个行业,可能会再次倒闭。尽管公司早年以生产CPU而闻名,但她认为该重返PC行业,并同时在图像行业大干一番。
为此,她无限期关闭了公司的其他项目,只专注于“Zen”。当时的她,可谓是孤独一掷,所有资源和人力汇集于此,只为造出能和英特尔匹敌的CPU。
2014年,刚上任CEO之后,在移动互联网以及移动设备大火的当下,她没有盲目地跟风去给移动设备做产品。而是倾听客户的声音——他们希望苏姿丰可以给服务器和游戏设备提供芯片。
正因此,她开始给台式机、笔记本电脑和服务器生产CPU,并给计算机和游戏机生产图形处理器。至于手机芯片和平板电脑的芯片,则暂时靠后。事后来看,这些决策很有远见。由于达到了承诺的性能,这一赌注成功了。要知道用户在玩PC游戏时,不喜欢有噪音、同时希望流畅感极佳,而AMD的产品的确具备这些能力。
这样的答卷,得到了市场的“高分”反馈。其所打造的名为“Ryzen”的CPU ,成为AMD最畅销的产品之一,一举将AMD的CPU市场份额提升到30%。
如此彻变,依赖于苏姿丰的如下举措。将AMD生产的较小的Global Foundries转移到代工巨头台积电。当然这也付出了一时的代价,付给此前的代工厂格罗方德3.25亿美元的高额赔偿。其次,研发更大的芯片密度,这样一来更小的芯片可以做更多的事情。此外,她还摒弃单芯片架构,构建了主打“chiplet”(芯粒)概念的小芯片,从而让制造更容易。
自此,CPU、计算和图形这些业务,成为AMD的两大业务主角。这也意味着,公司开始服务游戏用户,“AMD只做PC市场”的刻板印象也得以扭转。不过在当时,这些措施是否能扭转颓局,可能连苏姿丰自己都心里没底。但是,不大胆尝试怎么知道不行呢?
事后她曾表示:“我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产品人。所以推出新处理器可能是我最自豪的时刻。在我职业生涯中推出的所有处理器中,我们的第一代Zen处理器可能是我最喜欢的。”
苏姿丰的成功,在美国以白人男性为主的科技圈中非常罕见,这也给其带来了大量关注。2015年,在那场集齐中美互联网圈一众大佬的合影中,在库克、扎克伯格、马云、马化腾和刘强东等人之间,苏姿丰和IBM前CEO维吉妮娅·玛丽(Virginia Marie),是男人堆中唯二的“两抹红色”。
图 | 二排左二为苏姿丰(来源:资料图)
在美联社CEO薪酬年度调查中,她于2019年成为首位登上榜首的女性。当年的工资组成中,含有100万美元基本工资、以及120万美元绩效奖金,而股票奖励和股票期权则“拿大头”,分别是5300万美元和300万美元。
(来源:Equilar)
由于是内部升任至CEO,即便剔除股票等福利,据说她的起薪比AMD上一任的男性CEO低了15万美元。有分析机构认为,她的前任CEO是从外部招聘的,这往往比内部提拔的薪水更高。
但是,当有人问苏姿丰是否要求公司加薪时,她说自己并不在乎,反而更关注能为AMD带来什么。而后来,她所创造的业绩也带来了巨额的股票分成。
半导体界有两位爱穿皮衣的大佬,一位是黄仁勋、一位是苏姿丰,而他俩都来自中国台湾。当然了,作为女士苏姿丰还非常爱穿高跟鞋。
(来源:AUSTIN WOMEN)
此前,NVIDIA收购ARM失败,一度让人们为黄仁勋感到几分可惜。也许是更会谈判,也许是命运更加眷顾苏姿丰。2022年,她牵头完成了对于可编程逻辑器件生产商赛灵思的收购。相比黄仁勋在收购ARM上的折戟,人们不由自主地对苏姿丰多了几分敬佩。而在收购赛灵思之后,她得到了董事会的更多肯定,借此也多了一个职位——AMD新任董事长。
此前曾有媒体报道,苏姿丰和黄仁勋这两位均来自中国台湾的半导体大牛,还是远房亲戚。但到底是真是假,依然各有说法。不过,同样出生于台湾、同样从事半导体、同样在美国“对垒”,对于他俩之间的轶事,大家自然乐意联系在一起。
除了喜欢将AMD和NVIDIA相比,人们也热衷于将AMD和英特尔做对比。英特尔和AMD既相似又不同。相似在于,两家公司的创始人都来自硅谷“芯片鼻祖”企业——仙童半导体。不同在于,英特尔的两位创始人分别是“集成电路之父”罗伯特·诺伊斯(Robert Norton Noyce)和“摩尔定律”提出者戈登·摩尔(Gordon Moore),而AMD的创始人杰里·桑德斯(Jerry Sanders)则是仙童半导体的前任销售高管。因为不是技术出身,桑德斯曾调侃称:“英特尔只花了5分钟就筹集了500万美元,而我花了500万分钟只筹集了5万美元。这简直是残忍,但我坚持不懈。”
在推特上,苏姿丰备受推崇,甚至被网友尊为“Queen”。从外貌来看,她算不上传统意义上的美女,但却可以让人们忽略她的外貌,完全被其能力所折服。其着装有时看起来很Man,穿着皮夹克站在发布会上,内搭扎在裤子里,露出来皮带。再加上身材比较魁梧,看起来有种生人勿近的感觉。
那么,外表强势的苏姿丰,在与人相处时到底如何?或许可从两个小故事里窥斑见豹。
2019年,母亲生病住院时,她在医院看护了几个月。但是,工作也不能落下,只好通过电话会议和同事开会。2020年,AMD图形首席工程师劳拉·史密斯(Laura Smith)说,有次自己刚开完一个很“艰难”的客户会议,整宿都睡不着觉,然后给苏姿丰发了封邮件,结果后者很快就打来了电话,而当时是凌晨五点半。性格固然强悍,但被称为“苏妈”的她,能被身边人评价为有亲和力,想必确实所言非虚。
“MIT的PhD在给哈佛MBA工作,我认为这毫无道理”
几年前,苏姿丰作为MIT优秀校友,在一次博士毕业典礼致辞中表示:“我发现在许多商业环境里,MIT的PhD在为哈佛的MBA工作,我认为这毫无道理,我立志余生不再为哈佛MBA工作。这是因为,我自认我的商业决策更好,因为我了解技术,而那些人不懂,所以我鼓起勇气跟我在IBM的主管说,让我也经营业务吧。”
回首苏姿丰职业生涯,其早年专注于技术研发,后面则有点“技而优则管”。回头来看,正是她接下了一个烂摊子,反而有了大施拳脚的机会。当她上任AMD的CEO时,含苏姿丰在内当时公司6年内换了4任CEO。可能当时那些不赞成苏姿丰的AMD董事会成员,也没想到这样一位技术管理型的MIT博士,果然成就了AMD,而AMD也成就了她。CNBC一位主持人曾评价称,苏姿丰从“垃圾堆”中拯救了AMD。
功成名就之后,诸多奖项开始涌向苏姿丰。2018年10月,中国台湾台南市政府,颁发“卓越市民奖”给苏姿丰及其父母苏春槐、罗淑雅三人。对于该奖项来说,这是第一次出现一家人同时获奖的情况。同年,苏姿丰当选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对于她的成就,父母感到非常骄傲。苏姿丰曾表示,尽管自己很少和二老谈起AMD,但是他们似乎“了如指掌”。
2020年,其获得IEEE Robert N. Noyce奖章,也是第一位获得该奖项的女性,以表彰她“在开创性半导体产品和成功的商业战略方面的领导地位,为微电子行业的实力做出了贡献”。值得注意的是,该奖项由英特尔赞助,奖项的名字正是英特尔联合创始人的名字,这是领域内最重磅的奖项,有着“半导体的诺贝尔奖”之称。
2021年,她还被任命为拜登总统的科技顾问委员会成员,和苏姿丰一起成为白宫科技智囊团的还有两位诺奖得主。她还在母校MIT设立了Lisa Su奖学金基金,以支持学弟学妹们。2022年,其将一座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建筑,作为礼物赠给了母校MIT。
苏姿丰的成功,固然离不开父母的教育、以及为其创造的学习条件,这些天然优势的确是很多人靠努力无法得来的。但是,她临危受命的勇气、让不可能成为可能的魄力,却是每个人都可以借鉴的。
作者:吕底娅 ,脚踪佳美,作光作盐。
参考:
https://www.cw.com.tw/article/5101865
AMD’s Lisa Su Breaks Through the Silicon Ceiling
The Problem Solver Lisa Su - Austin Woman Magazine
Conversations with Maya: Lisa Su - Society for Science
https://zh.m.wikipedia.org/zh-hans/%E8%98%87%E5%A7%BF%E4%B8%B0
https://espresso.economist.com/3d29759865b9aac303dc0a80dd358b90
AMD's Lisa Su Rocked Semiconductor Boy's Club And Took On Intel
https://www.nytimes.com/2017/05/19/business/lisa-su-on-the-art-of-setting-ambitious-goal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