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吧,广州已经跌出一线城市了?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25-11-06 23:26:52 浏览量:0

自广州的GDP被深圳反超之后,类似于“广州衰退”“广州跌出一线城市”“广州不行了”等言论层出不穷。

在经济总量上,广州还曾被重庆反超过,沦为“第五城”。在互联网的话语权上,广州也同样不及杭州。

越来越多的言论指向“广州不再是一线城市”。

某媒体晒出的城市发展水平榜单

但事实真是如此吗?或许是因为广州的低调务实,让大家都以为广州或许真的落伍了。

与其争辩,我们不妨从历史和数据中了解广州历年的经济发展。

或许答案就在里面。

从GDP数据

见证广州发展奇迹

在讲经济的时候,GDP是我们必然要讲的数据。

大家可否知道?在1980年的时候,广州的GDP仅有57.55亿元。如今这个数字已经变为了28839亿元。

42年间,增长了501倍。

这是中国发展奇迹里的广州奇迹。

这样的奇迹是怎么发生的呢?接下来,我们将从广州各区的GDP上寻找蛛丝马迹。

那么广州各区历年的GDP是怎么演变的?我们看下面这张表:

是不是看得头眼昏花了呢?事实上,这只是原始数据,为了让大家更加直观能感受到广州的经济巨变,我们把数据做成了动画效果。

数据来源广州统计局

在2000年以前,广州经济最强劲的区域其实是“一区三市”,即白云区、番禺市、花都市以及增城市,其中花都市和番禺市在2000年撤市建区。

番禺市在1999年的GDP是270.18亿元,比天河区、海珠、越秀区、荔湾区这四大中心区加起来还多。

从增长幅度来看,1990-1995年的增幅最大,GDP从319亿元跨越到千亿级别,达到了1260.31亿元。GDP贡献最大的,就是我们上面讲到一区三市。

2001年,是广州经济的另一个转折点。

撤市建区后的番禺区,在这一年经济依旧变现抢眼,达到了294.05亿元,但增速明显放缓。

增长最快的区域则是广州的中心区域。东山区上一年的GDP还只有26.17亿,这一年激增到了290.62亿,增长超过了10倍。越秀区、荔湾区、天河区以及海珠区,GDP均从几十亿增长到几百亿。

东山口地铁站

4年后,东山区并入越秀区,芳村区并入荔湾区。区域的合并,使得越秀区的GDP达到了892.36亿,以微妙的优势超越了天河区,成为广州经济第一区。

不过,“第一”的宝座,越秀区也仅仅坐了两年。2007年,天河区成功超越越秀区,GDP达到了1235.8亿,成功夺回“第一”的宝座。

截止至今,天河区仍旧是广州第一经济强区。

值得注意的是,2005年广州还新增了一个区,即萝岗区。萝岗区,前身为成立于1984年的广州经济开发区。GDP也仅次于越秀区和天河区,经济表现抢眼。

2015年,增城市、从化市以及萝岗区退出广州的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增城区、从化区以及合并后的新黄埔区。

得益于萝岗区的并入,黄埔区的GDP在这一年大幅增长。要知道,在并入之前,黄埔区的GDP仅有755.96亿,在各区排名中垫底。并入萝岗区后,黄埔区迅速成为广州经济 第二大区,GDP仅次于天河区。

至此之后,广州的行政区域变为了11区,经济格局也发生了改变。

黄埔区自2015年成功成为广州第二经济强区后,就一直稳坐这个位置。而天河稳坐第一的“宝座”,传统老城区越秀区,则位列第三。海珠区和荔湾区因为没有抓住产业转型的机遇,成为了唯二掉队的中心区。

而在第四的位置上,番禺区和白云区一直暗暗较劲。

从产业结构

找到广州发展逻辑

要想知道广州经济发展的逻辑,我们还得从产业结构上寻找答案。

数据来源广州统计局

在1988年之前,广州以第二产业为主。这个时期的广州,有种敢为人先的时代精神,开创了许多发展先例。

例如1978年底,广州率先开放水产品市场,打破长期以来所有商品由官方指令性定价的格局,逐渐带动蔬菜、生猪等其他农副产品价格逐步放开。

在工业品领域从1980年起逐步放开小百货、小五金等小商铺价格,至1984年日用工业品价格全部放开,198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4亿元,比1979年增长1.6倍。

注意的是,1987年杨箕村率先创立了全国第一个农村股份经济组织,把村民的闲散资金收集起来办企业,村民们既是劳动者,又是股东。

其中几间大型鞋厂,每个厂有十几条生产线和2000多名工人,年创汇3000多万。以4000万元起步,杨箕村固定资产三个月后猛增至1亿元。

至此,杨箕村成为广州乃至广东第一个产值超“亿元村”。

通过这种敢为人先的精神,1989年,广州跃居全国第三大城市经济体,仅次于上海和北京。

从增长情况来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在90年代同步增长,两者差距不大。

真正的拐点出现在1998年,第三产业生产总值比第二产业高出100亿元。至此,两者的差距越来越大。

尽管差距越拉越大,但第二产业生产总值仍旧保持不错的增长速度。

这又是为什么呢?

原因在于广州仍有一定规模的纺织业。海珠区的中大纺织商圈以及白云区周边的制衣工厂,与流花、沙河和十三行形成“前店后厂”的关系,共同构建起华南最大的服装圈。

尽管不属于新兴产业,但在广州经济体系中仍举足轻重。

在第三产业的带动下,广州经济飞速发展?那哪个区最受益,无疑是天河区和越秀区。

越秀区是广州传统中心区的核心区,其文化底蕴和经济基础尤为深厚。但随着广州往东发展的效应逐渐明显,天河区迅速发展并成为广州的经济强区。

自2007年珠江新城第一栋大楼建设完成后,天河区的GDP成功反超越秀区。而随着珠江新城持续建设和落成,天河区的GDP不断上升。产业结构的变化来看,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差距,也在这一年进一步拉大。

如今的珠江新城

房地产

广州经济发展的X因素

广州经济的发展,还有一个x因素,那就是房地产。

从增长来看,1988年是广州房地产开发投资的第一个高峰,同比增长100%。

房地产开发投资拉动经济的效果非常明显,广州的GDP大幅增长,经济总量一下子跃居全国第三,仅次于北京和上海。

在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后,房地产投资再次成为拉动经济的关键因素。在2010年和2011年,广州房地产投资金额增幅分别为20.35%和32.7%。

效果依旧明显,成功拉回了广州经济增长的趋势。

房地产投资的火热,带来最直接的现象就是“买房潮”。

数据来源广州统计局

广州第一次买房潮出现在2005-2007年之间,三年的商品房销售面积均在1300万㎡。2010年出现过一次短暂的买房潮,这一年的商品房销售面积为1405.13万㎡。

买房潮的最高峰出现在2016年,商品房销售面积达到了历史最高的1949.1万㎡。

国民经济的中“三驾马车”,即投资、消费和出口。其中,房地产就占了其中的两项。

因此,广州的经济发展,确实离不开房地产。

广州经济强了

广州人富裕了

房地产拉动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带动老百姓收入,老百姓收入高了,自然就会去买房。

那老百姓的收入增长如何,请看下图:

数据来源广州统计局

随着广州经济的不断提高,老百姓的荷包自然会越来越鼓。

197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有442元。而到了2022年,这个数据来到了76849.41元。

这40余年间,城镇居民的收入未曾下跌过。

我们再看一下恩格尔系数的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广州统计局

1980年,恩格尔系数为70.4%。也就是说广州老百姓年收入的70%以上,都用在了“吃”上面。这时候的广州人,基本没有啥消费能力。

实际上,在1995年之前,广州的恩格尔系数一直在50%以上,“吃”是广州人的大头支出。

但随着收入的增加,恩格尔系数逐年下降。到了2007年,达到了最低点。也就是在这一年,广州出现了第一次“买房潮”。

2016年,恩格尔系数再次来到最低点,广州再次出现“买房潮”。

这也不难理解,吃方面的支出占比减少,也就意味着百姓手里用于消费的钱也就变多。

2007年,广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第一次突破2万元,而恩格尔系数达到了历史最低点,这一增一减,消费能力自然增强了不少,这手里多余的钱自然会用来买房。

2017年也是同样如此。

也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广州人只要消费能力上去了,就会买房。

写在最后

扒完全部经济数据之后,我们再来看回这个问题:

广州是否真的跌出了一线城市?

我们的答案是,没有。

通过GDP的增长,我们发现这40余年以来,广州的经济发展并没有停止向上的趋势。

在城市的竞争力上,广州也从未掉出过队伍。那为何广州的GDP会被深圳,甚至重庆超越?

原因在于我们上面没提到的工业总产值。

2022年广州工业总产值2.5万亿元,同比增长0.1个百分点。而此时的深圳工业总产值超4.5万亿元,连续四年超过上海,雄踞全国工业城市第一城。

论工业总产值,深圳比广州多出了整整两万亿。

事实上,直到2021年,广州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规上工业增加值才首次分别突破2万亿元、5千亿元大关。

同年,相邻的东莞,其规上工业总产值、规上工业增加值分别是2.45万亿、5008亿元。由此可见,和广州不相上下。从2022年数据看,佛山、东莞的规上工业增加值都超过了广州的规上工业增加值。

很明显,广州“偏科”了。

但好在,广州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在今年召开的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提到:2023年广州争取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工业投资超1800亿元,增速达45%。

在此语境下,广州提出“二次创业”,就是拿出40多年前改革开放的闯劲干劲拼劲,燃起“二次创业”的奋斗激情,“再造一个新广州”。

而在6月21日召开的重要特别强调,广州要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深入实施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大环境“五大提升行动”。

重新“补课”的广州,势必会缩小与北上深的差距。

另外,我们还发现了一组有趣的现象:历来标榜经济总量高,工资高的深圳,202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2718元。有趣的点是,广州的数据为 76849元。

似乎广州更倾向把产生的经济效应,用之于民。

最后提一个小点:

经济数据之下,其实体现的是区域价值。而区域价值,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房产价值。

我们擅长从数据中找到城市和区域发展的规律和逻辑,从而推算区域的价值和潜力。因此, 我们希望用数据的力量帮助每一位购房者做好买房决策。

文章转载自数研广州公众号

声明:

1、本平台正文及答复等全部内容均为广州买楼对相关问题的分析,旨在传达观点,交流意见。

2、关于公共设施的介绍,旨在提供、分享相关信息,规划中提及的配套及进度存在调整的可能,一切应以政府最终批准文件、规划建设进度为准。

【板块】看看广州80个板块最新房价

【二手房】套数超13w+!哪些房最多人pick

【利率】五月,广州居然有银行利率涨5BP

Copyright © 转乾企业管理-加盟网 版权所有 | 黔ICP备2023009682号-14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仅用于学习参考,信息和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303555158#QQ.COM (把#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