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直销:直销和传销的差别及传销的危害和骗局
直销和传销有哪些差别?三生直销带大家了解。
直销和传销的模式
(1)直销是一种无店铺销售方式,属于营销渠道的一种,直销员只有单个层级。传销不是企业销售产品的渠道模式,而是一种欺诈手段,人员一般按照上下线分为多个层级。
从形式上看,直销模式是为了销售产品而服务,而传销活动虽然很多也涉及到产品,但从实质上两者是截然不同的。直销渠道中如果拿掉产品,其模式就会变得毫无意义,无法继续存在;而传销模式中可以不需要具有任何使用价值的产品,产品往往只是一个变相收取入门费的幌子。即使拿掉产品,传销模式也可以继续下去。
(2)直销模式指向的是需求客户,来源于企业产品与顾客需要之间的供需关系。而传销模式的指向则与此无关,传销中的产品即使有使用价值,也不是传销活动的主要目的。传销模式指向的是那些企图暴富、容易蒙骗的群体,而不是以消费需求为目标的群体。
(3)同类产品通过传销获取的价格往往要远高于直销获取的价格。这是因为传销活动(涉及产品的)需要把下线的产品传递作为上线的主要牟利手段。下线的每一次产品传递都伴随着利润被上线的层层剥扣,要付出远超产品成本的额外巨额成本。因此传销网络的中间环节要想能够盈利,就必须向下线收取高价。
为了掩饰产品定价的不合理,涉及产品销售的传销活动往往伴生出产品以次充好、功效虚假宣传的其他违法问题。
传销的危害
(1)扰乱经济秩序。传销违法活动不仅违反国家禁止传销的法规规定,伴随传销发展的偷税漏税、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走私贩私、非法集资、集资诈骗、非法买卖外汇、虚假宣传、侵害消费者权益等大量行为,还违反了税收、消费者权益保护、市场行为管理、金融、外汇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的规定,给市场经济秩序造成破坏。
(2)破坏社会道德。传销组织通过灌输、“洗脑”,教唆参与者以“善良的谎言”将亲朋好友诱骗参与传销,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信任度严重下降,极大地破坏了社会主义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诚信基石,与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背道而驰。
(3)危害社会稳定。传销使绝大多数参加者血本无归,一些传销人员因此流落他乡,生活悲惨;部分人员参与盗窃、械斗、卖淫、聚众闹事,甚至引发抢劫、行凶、杀人等刑事案件,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造成严重侵害。
(4)影响家庭和谐。传销参与者被亲戚朋友以介绍工作为名骗至外地,被致富神话“洗脑”,陷入传销泥潭后再去欺骗亲朋加入,四处筹集资金加入传销网络,如此恶性循环。由于传销获利与否及获利多少取决于发展下线人数的多少,一旦再没有新成员加入,处于底层的传销人员必将血本无归。参与传销的结果往往是夫妻反目、孩子辍学,甚至家破人亡。
常见传销骗局的类型及特征
(1)金融传销:通过承诺高收益,引诱投资并发展他人投资。常见的名目有“××金融互助社区”“××金融互助平台”“××金融互助理财”“××慈善金融互助平台”“××金融互助投资”“××互助社区”“××财富互助平台”等;这类行为隐蔽性强,多由境外人员远程操控,投资款往往通过个人银行账户网银转账或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流转,并常常披着“互联网金融”“虚拟货币”等外衣。典型案例:“MMM”“珍宝币”“百川币”“维卡币”“克拉币”“聚宝金融”“环求力金”“中国蒙商”“美洲矿业”“易富地基金”“虚拟U币”“假20世纪福克斯”“ABCD财富网”等。
(2)“挂直销企业旗号”传销:冒用直销企业名义,并且大多用直销产品作为媒介开展传销活动;或冒用直销企业名义进行虚假宣传、通过网络招聘销售人员。披着合法化的外衣,进行实为传销的违法活动。天狮、三生、完美、尚赫、罗麦、玫琳凯、新时代、克缇、康婷、太阳神等许多发展较大的直销公司均被不法分子用其名号开展过各种传销活动。
(3)“公益慈善”类传销:号称自己有官方背景,打着“慈善救助”“爱心互助”“环境保护”“扶贫”等公益幌子,以“做慈善事业,筑和谐家园”“爱心支助贫困学子”等形式,欺骗善良的群众上当受骗。典型案例:“集善家园网”“世界和谐基金会”等。
以“消费养老”、投资养老院等为名,大量发展会员,达到融资敛财的目的。随着我国老龄化步伐加快,在政府鼓励民间力量参与养老事业的同时,市场上也出现一些打着“养老”幌子的模式,实则为圈钱圈地,甚至是行骗。典型案例:“上海家帝豪消费养老”“天权投资管理养老院项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