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被誉为投资者的天堂,为何在十年时间,超2000家企业选择退出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25-11-06 16:44:26 浏览量:0

在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世界上有这么一个地方,恰好满足世界大型企业的生产所需的低廉的劳动力,充足的消费市场,以及修盖厂房所需要的土地,这个地方一定会被誉为投资者的天堂。

然而世界上却有这么一个国度,他满足成为世界市场的所有条件,但却难以吸引外国企业的青睐和驻足,他便是印度。这个拥有着世界第二大人口的国家,为何被誉为外企的坟墓呢?

一场突击检查后的大规模撤离潮

2022年来自印度的一则消息,瞬间引燃了印度政府和当地外企之间的矛盾,2022年7月以来,印度以偷漏税等理由对包含VIVO,小米等在内的中国驻印的工厂、企业、办事处等进行突击检查,随即便对上述的工厂的账户作冻结处理。

这一操作,再度引发了在印外企们的不满。7月21日,中国知名手机品牌荣耀宣布退出印度市场。

这并不是外国企业第一次宣布退出该国市场,此前包含英国电信巨头沃达丰、的知名的互联网公司IBM以及法国烈酒生产商保乐力加等世界一流企业均宣布退出印度市场。

数据显示,在过去十年,共计有超过2000家外企宣布撤离印度市场,并终止在印的相关业务活动。

这和此前世界经济调查民间组织所出示的,印度是未来的世界工厂这一论断大相径庭,也让当年以“印度制造“赢得高票当选的总理莫迪,略显尴尬。

而对上述撤离的外企进行调查后,我们可以发现它们撤离的原因完全一致,高额的税负,不定期的偷漏税检查,让这些外企苦不堪言。

此外,印度的市场消费力和劳动力和最初所设想有一定的出入,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让外企纷纷告辞。

严峻的形势 外企正在对印度失去兴趣

从人人幻想的投资天堂,到如今人人喊打,抢着撤离的局面,印度前后不过用了十余年的时间。调查显示2014年以前,印度本土有着数万的外企在此活跃。

2020年,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各国对印度的撤离速度明显的提升,规模也逐步扩大。调查显示2020年仍有超过1.2万的外企在印度本土进行相关的生产经营活动。

但到了2022年,这一数字已经跌至仅剩5068家注册的跨国公司。而印度官方所提供的年报数据,也将这一严峻的形势烘托得淋漓尽致。

每年在印度新登记注册得企业数量从2014年得216家,下降到2021年得63家,而活跃度方面,注册外企得比例也在逐年下降。

疫情的爆发,特别是德尔塔毒株在印度的蔓延,给当地经济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加剧了撤离潮。但并非所有的企业在印的投资比例均在下降,部分企业利用这一契机,加大对这个第三世界国家的布局。

例如谷歌公司为代表的技术密集型的公司,以及黑石为代表部分资本利益团体,以及受到当地政策利好影响的相关制造业,如飞机制造巨头空客、波音等公司等,它们也在积极的布局当地的资本帝国。

但是尽管有一部分世界知名企业在印度加大投资,但不可否认的是,仍有众多的企业扛不住当地此起彼伏的疫情高潮,纷纷宣告撤离,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国际银行,一流建材公司。

它们中有一部分已经在印度市场耕耘多年,如来自德国的零售商麦德龙,此前已在印度苦心经营20余年的业务。但在经集团总部综合评估后,决定以17.5亿元出售在印所有业务。

福特汽车在2022年5月,福特宣布放弃电动汽车的生产。这是继去年终止了在印传统汽车的生产和制造业务后,福特汽车又一大的动作。这一行为,无疑是让在印苦心经营近30年的成绩,宣告停产。

高额的税务让无数外企望而却步

一般而言,人口越大意味着潜在市场越大。印度作为目前世界第二大人口大国,仅次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虽不及中国,但近年来发展势头强劲,且具有13.8亿人口数量,其满足了跨国企业设立海外业务点或工厂的理想之地。

在众多条件良好的情况,印度却成为了外企的坟墓,让无数外企谈之色变。

印度《德干先驱报》等多家媒体基于印度本土情况进行分析,认为造成这一情况主要有两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之一便是跨国公司自身业务的原因,在最初的设想中,它们计划通过设立工厂或办事点等方式,打开当地的市场。但是它们对印度市场的价格敏感度错误估计,让他们难以打开当地市场。

当地市场的恶劣程度在2021年国务院所发布的全球投资环境评级中,甚至将其称为“具有挑战的营商之地“。

而全美传统基金会所发布的亚太地区经济自由指数排名中显示,在39个国家和地区中,印度仅为27位,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与此同时,印度的企业税也受到众多众多外企的诟病。前总统特朗普就曾在一次公开演讲中表示,“印度可能是世界上关税最高的国家”,可见印度税负之重。

2014年前后,印度现任总理莫迪在上任之初,为了迎合自己经济政策,曾对税法进行大规模的改革,如此吸引了一众外企积极入驻。

但这一情况在2018年发生了逆转,当年年底印度各层级开始宣布加税,以关税为例,原本仅需要13%,在经过加税之后就飙升到20%。

2020年后,特朗普在访问印度时表示,不少知名企业,被迫缴纳高额的关税后,在经过集团的综合评估后,决定停止在印相关业务,择日撤离印度。此外还有特斯拉就关税问题,在经过一年博弈后,最终遗憾表示只能终止电动车计划。

除却高额税务以外,税务纠纷在印度也是发生频繁。除了上述中国国产手机品牌外,IBM、沃尔玛等公司此前也收到来自印度税务局所开具的罚单,且数额不小。

根据世界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资深会计师提供的消息称,在印度几乎所有的外企都收到过来自税务机关的查税通知,它们会根据企业质、经济运行情况等,决定是否进行查漏税。

例如它们对于小企业,跨国企业特别偏好,而在经济形势不佳的时期,查的也相对频繁。

如今,全球经济受到疫情影响,总体形势并不乐观,根据往常的惯例,这一时期企业会面临着更加频繁的查税和高额的罚单,因此不少企业纷纷决定撤出印度市场,这也是掀起这波外企撤离潮流的关键原因。

闭塞的商业发展模式

2021年,印度政府宣布将开展一项价值100亿的芯片制造激励计划,通过设立相应的芯片制造产区,给当地的创造一定量的就业率,拉动经济发展。

它们希望可以通过这项激励计划,吸引全球芯片制造行业的巨头前来。然而事与愿违,目前仍未有芯片巨头为此买单。其中很重要的因素之一,便是政府管理。

而如今面对着外企的撤离浪潮的掀起,也让印度商业各界头疼不已。

如今全球的疫情方兴未艾,但印度的政府并未出台相应有力的经济复苏计划,反而运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增加关税,变相地将外企推离印度市场。

而这种规则制定,无疑是固步自封,严重的影响了当地商业经济的发展。不少印度的成功商业人士不断的呼吁,印度政府对现行企业管理政策、规则等进行改革。

然而与呼声相伴的是,联邦政府的改革如同细雨一般,根本是治标不治本,而这种不彻底的改革方式,带来了可能不是问题的解决,反而是更加激烈的税务矛盾。

除却赋税之外,当地的设厂办企的政策对于企方而言,并不友好。根据《亚洲时报》此前所披露的一则消息,在印度注册一家公司,至少需要18个工作日,相较于亚太国家普遍的7-10个工作日,这一时间整整晚了一周。

等待时间久尚属其次,而手续繁多更是让无数的企业望而却步。一般的企业设立,至少需要经历12个步骤,而建筑行业的许可证甚至达到了惊人34个步骤,如此推算,至少需要110个工作日方能完成。

同时,印度当地的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企业在创立后需要对用水用电等方面提前报批,在报批后至少需要8-21个工作日才能完成相关的水电安装。

印度的国土面积全球排名前十,而人口数量却排名第二,不少人口专家甚至表示,印度的实际人口数量可能远超官方所公布的数字,有大量贫民窟的儿童并没有办理相应的户口登记。

而且,印度国土整体呈现北高南低的局面,大部分的人口均生活南部的平原地带,孟买、新德里等印度知名城市,同时也是世界上人口最拥挤的地区之一。因此,在印度土地是非常值钱,特别是在大城市,可谓是寸土寸金。

此外,印度还是一个宗教氛围浓厚的国度,全国掌握土地最多的人群主要集中在婆罗门和刹帝利手中,高种姓人群对于外国人并不友好,这也使得即便有政府合作的招牌下,征收土地的过程也并不顺利。

总的来说,在印度,想要一块用以生产和经营的土地并不容易,可能需要耗费企业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在综合多种因素的评估下,印度看起来并不是一个外企投资的天堂。

尽管,印度的发展并没有按照西方所设想那般成为中国成为“世界工厂”,但其位于南亚地带,且掌握着印度半岛这个关键地理区位,也成为了部分外国公司所向往的投资热土之一。

Copyright © 转乾企业管理-加盟网 版权所有 | 黔ICP备2023009682号-14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仅用于学习参考,信息和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303555158#QQ.COM (把#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