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集团原董事长傅成玉:把握主动,用格局、担当、聚势去应对不确定性的时代
7月5日-8日,“第九届国际保险节暨IMA保险名家2024年年度大会”在上海盛大举行,大会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保险行业众多高管、著名企业家、知名院士、经济学家、文化学者、寿险经理人和保险名家等3000余人云集在国家会议中心(上海)共襄盛举。
由上海鼎翊独家创办主办承办的第九届国际保险节主题为“保险新浪潮:变革与进化”。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社会秩序正在重构,价值体系正在重建,变化和不确定性成了新时代的主要特征。作为和宏观世界紧密连接的保险行业,在多重叠加因素影响之下正值转型的关键期。大会的召开旨在推动作为金融业重要分支的保险业加快供给侧变革进程,鼓舞中国保险从业者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为实现行业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大会执委会特别邀请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石化集团原董事长傅成玉发表主旨演讲。
以下为部分演讲内容,有删减:
尊敬的各位保险界的精英、企业家朋友,各位领导,非常高兴有机会和保险业的企业家们、精英们在一起进行交流。我跟大家沟通交流的题目是《把握确定性,管理不确定性》。
大家都知道我们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影响着全世界,也深刻地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下,世界格局正在重塑,经济结构正在重构,国际关系正在重建。这些所有的东西给我们带来的是什么?带来的是不确定性,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会突然感觉到过去熟悉的东西,我们知道怎么做的东西,好像突然变得我们不熟悉了,我们不知道怎么做了,我们懂的东西变得似乎不懂了。同时我们也感觉到对未来的预期越来越看不清了,这样使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就产生了对未来怎么往前走看不清,怎么做无所适从的迷茫感。
所以对变化的世界,特别是变化越来越快的世界,我们已经不太适应了。所以这些不确定性就给我们带来了焦虑、困惑,带来了烦恼和不安,想内卷卷不动、想躺平躺不下。这些焦虑和不安就是我们对未来的世界,或是正在发生变化的世界跟不上了,所以不确定性的管理,就会成为我们企业家们、经理人们的一项基本功。
在一个变化的世界,在一个不断变化、节奏加快的世界,我们如何能够管理好确定性,如何让我们对未来世界有更多的相信,有更多的期待,如何能在今天脚踏实地地去为明天和未来做努力。所以我想讲的第一个问题是不确定性已成为常态。
那么,我们如何把常态变成我们经营管理和对未来预期的正常形态,这就涉及我们要对不确定性进行管理。我们首先要识别不确定性是怎么来的。这个不确定性,是新的概念、新的提法、新的口号、新的要求、新的规定,是不断地推陈出新,所以让我们感觉到无所适从。
任何事物的本身都会有它的来源,任何事物的表面现象无论如何缤纷复杂,如何眼花缭乱,都有迹可循,就需要企业家们、经理人们要学会去取经,去伪存真,就需要我们把今天的现象指示今天的结果,但不是今天的原因,原因在昨天。我们所有昨天的行为导致了今天的结果,所以昨天的行为就是昨天的驱动力量,就是推动我们往今天走的背后的力量,我们叫做“势”。所以今天的“果”是今天的“因”,今天的“形”就是我们看到的现象,是昨天的“势”推动的。我们找到推动他走向今天的“势”我们就更好地辨别今天的“果”、今天的“形”,所以我们在研究“形势”的时候不要仅仅研究“形”,我们更要抓住“势”,“势”是昨天的“因”,是推动我们走向今天的推动力量。我们如果找到了昨天的“因”才看到今天的“果”,今天的“果”和今天的“因”,或者今天的“势”,我们再来分析如何塑造今天的“形”,这样会使我们在未来不断地把握主动,更多地增强我们行为的自觉性。
我们看一下导致今天不确定性的最重要原因:
时代变了,时代变了是我们今天不确定性的最根本性的原因。时代变了,不是说中国变了,而是全世界都变了。我们想想从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到后来的占领华尔街运动,你看美国的“茶党”势力的上升,再到欧洲的“右翼”势力的上升,一直到两只最重要的“黑天鹅”,一个是英国脱欧,一个是特朗普上台,这本身就是那个时候在往前推动的“势”导致了那个时候的“形”。这一段的“势”就推动了我们今天的变化,也就是我们今天的“形”,这些变化的东西是什么?
是国际政治治理体系的碎片化。国际治理体系的碎片化,就导致了原有二战以后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建立起的治理体系不灵了。其中联合国这个体系不灵了。金融的体系不灵了,特别是WTO体系几乎不能运作。这些东西是一个现象,但背后是什么?是我们20年前我们所从事的,所进行的全世界的大融合,全球经济一体化,就出现了逆全球化。这些逆全球化表面上看的是我们在现象界,实质上有非常深的根源,其中一个最重要的根源就是全球贫富差距的极化,这个极化已经远远超出我们过去对两极分化的认识,在美国曾经出现1%和99%,我们中国乃至全世界各个角落都有同样的现象,只不过比重不同。我们今天在看问题的时候,不能仅看我们过去是怎么做的,这个时代变了,所有这些包括中国的崛起,中国的崛起是导致这个世界根本性变化非常重要的原因。
美国也好西方也好,无论怎么打压中国都代表着中国的崛起,使他们感觉受到了威胁,而且这个崛起不是仅代表过去,更代表着未来。这样他们传统上的,历史上形成的优越感和他们所形成的产业结构,导致他们坐在我们前排的机会恐怕会越来越少。所以现在我们看到的所有对中国的打压,去中国化,不是因为我们做得不好,是因为我们做得太好了。整个世界不适应了。
这个时代变了,如果我们再考虑到疫情3年来,3年的疫情全世界都有一个共识,这个世界再也回不到疫情前了,既然回不到以前就要建一个未来的新世界,而且步伐太快,使我们不论在哪个场景的人,无论在发达国家,或是在中国新兴经济体,还是在发展中国家都感到自己不适应了。时代变化是什么东西变了?时代主题变了。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和使命。时代主题变了,我们发现这个时代的底层逻辑变了,我们认为理所当然的东西已经不管用了,我们认为应该是这样的已经不是应该了。这个底层逻辑一变,导致了游戏规则变了。你看原来我们遵守的规则都不管用了,游戏规则变了底层逻辑就变了,或者背后的大势变了。我们过去所谓可以疯狂增长的时代过去了,我们想高速增长、任意增长、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式的增长已经过去了,就像房地产。你看过去认为应该的“势”现在完全不行了,很多经济领域都要发生深刻的变化,因为过去的时代所形成的东西不适应,不能引领我们到未来的时代。我们只有重塑,我们不仅要在一些经济底层逻辑要重塑,我们在一些产业的逻辑要重塑,甚至游戏规则都要重塑,这个变化就会使我们感觉到不确定的因素会越来越多。这是说我们进入了新的时代。
在这个时代下,我们能不能找到可确定性的东西?在这个新时代世界地缘政治版图要重构,国际治理体系要重建,国际经济结构要调整,国际关系也要重建,这个阶段是我们进入新时代的转折期,这个转折期更多地体现的是不确定性,在这个国际大格局下,我们能找到什么是我们的确定性?我想我们还是能找到的,比如说中美关系,美国西方对中国的打压不会改变,而且会下手越重,这是不变的大势。他带来的不确定性是什么?他下手有多重?在什么领域再出什么招,他打压的力度,他的速度、强度,这是我们不可控的。
对企业家来说,我们不仅仅是在中国发展,我们在国际全球化中发展,不确定性多,但是在那些确定性下我们又能看到什么?我们要想怎样规避风险,怎样识别当期和未来的风险,怎样把这些风险化为我们能够发展的好机遇,这就是我们要做的事。这种国际格局下我们还能看到什么确定的?一股力量不是特别大,但是发展趋势越来越好,就像新生事物发展很难,但生命力顽强,未来趋势可期,我们能看到什么?
“一带一路”这是人类至今历史上的一个最大的人类工程,这是所有的发展中国家、新兴经济体走向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的重大项目。不管是西方怎么反对,但是参加“一带一路”的国家越来越积极,也越来越踊跃。
其次,国际上出现了另外两个趋势,上合组织在扩编,金砖五国在扩编,这就跟我们看到西方势力很大,对中国下手很黑,全面打杀。从科技到经济、到贸易、到金融全面打杀。另一个方面还在增长,我们看到中国和阿拉伯、伊斯兰世界的关系在快速增长。中国提出来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在理念上接受。这个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个核心的理念是共商、共建、共享,不管国家大小、强弱、贫富都要平等,都要对世界治理有发言权,这个力量看似不大但是在成长,如果再看未来20年的成长和传统的势力一定是反过来的,这就是说我们既要看到不确定性,我们更要看到哪些是确定性,确定性是什么?确定性是引导未来的发展大势,是推动事物从小到大的推动力量。不确定性是在这个过程中的速度、力度、难度。如果我们能看清大势,我们便能够更好地把握不确定性。
说到国内,现在特别是民营企业界感触特别深,我们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发展很好,微观体验经济感觉很差。这既有我们过去所形成的行为导致的今天的结果,这些行为里有对的,也有不对的,有的是方向对方法不对,有的是我们知道方向找不到路,我们绕来绕去,比如说房地产绕了20多年。我们正在从事的是人类历史未经历过的,14亿人同时搞现代化,没有可参考的国家,或者说只能部分地参考,这个时候我们也不懂未来是什么,就导致我们摸着石头过河,付出的代价也比较多。
但是我们看着什么东西在中国是不变的,未来的发展中国几个大势是不变的,一是中国式现代化这是不会变的,中国式现代化突出的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人口规模巨大代表什么?不仅仅说我们的市场大,其实更重要的是说挑战大。地区发展不平衡、人的贫富差距发展不平衡而且还在扩大。二是我们发展的难度大还有一个原因,中国式现代化是四步并到一步走,西方国家是走完一步走下一步,他们从工业化,完成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城镇化,现在是叫信息化、智能化。中国是把这四步同时在走,工业化还没完成,后工业化刚刚介入,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也处在初期阶段,我们又进入了数字化、智能化。四步同走,这是人类历史没走过的,如果说好处我们有四个机会,坏处是并联电路你都要摸索,四步怎么协调,这是考量我们智慧的时候,无论是政府官员还是普通的人都没有经历,这就要求我们越来越多地提高我们的认知能力,从中国式现代化到高质量发展这个大势是不变的,过去我们要速度要规模的阶段,你看现在越往后越要体现,规模不是我们追求了,质量要做优做强是我们的追求,原来的打法你觉得怎么变了?因为底层逻辑变了,游戏规则变了,驱动力量变了,你的方法必须改变。
如果我们要走中国式现代化,如果要走高质量发展,我们需要做什么?需要改,改束缚我们手脚的,制约我们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改善我们的体制机制,我相信7月份马上要开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改革上会令我们耳目一新。这些改革其中要再次地强调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市场化的改革方向突出的是让市场在配置资源中起决定性作用,但是在文件中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里面说,我们改革的目的是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促进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在治理体系、治理能力里面还是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但是有一句话说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我们努力在做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但是我们的企业家们感觉的是政府的作用发挥很大,但是哪些好哪些不好现在一个大的问题,不同级别政府官员们都想做更好,他是来做决定,资源垄断,这个方向错了。
我相信二十届三中全会一定会在这个上面做出更加明确的整改或者要求,过去我们摸着石头过河,现在我们摸石头的时候知道哪个脚掉下去了,往哪块走得好,在这个问题上就会出现我们要给民营企业在中国经济当中的再定位,中国会出台《民营经济保护法》,不能光在口头上继续喊“两个毫不动摇”,而要把“两个毫不动摇”落实到法律层面,落实到制度层面,落实到可知性层面。
这就涉及民营企业公平竞争的社会条件、准入条件,中央会强力地推动要一视同仁,这个要和建设统一大市场结合在一块。中国建设统一大市场潜力非常大,由于我们多年的发展方式导致了我们各个省都是割据式的竞争,中央政令统一大市场很难形成,各地的保护,这次就要坚决打通,打通的前提也是创造一个条件,为我们的民营企业家,为我们所有的企业家在中国大地上,都会有同等的机会,有公平的待遇,这些需要的都是法律环境的改变,所以说先把《促进民营法》搞出来。
我们现在遇到的一些困难或者困惑是什么导致的?这些原因我们现在有,未来可能还会有。
第一,时代的变化。未来已来但是过去未去,未来已来是呼啸而来,看看中国的新能源、电动汽车、数字化、智能化,以及应对气候变化所有的方面走得非常快,但是我们的管理制度,我们的管理规则没变,没变就导致了我们仍然用过去的思维做明天的事,仍然用过去的制度管理明天的事,这就导致了我们所有人员觉得很难适应。是政府不适应未来,我觉得这也是三中全会如何把政府的职能,把政府的能力素质,特别是官员要提高。
第二,科技发展特别快。刚刚说看大势,新能源电动汽车我们现在绝对是世界的领先者,发达国家就极力的来限制我们跟我们合作,这个东西我们看到眼前,包括欧洲现在说要加税率,但是我们看眼前好像挺困难,但是要看大势是变不了的。西方怎么样?最后一定会开放,他从头来不可能跟得上未来技术的发展,我们不论在新能源技术上,还是在电动汽车、电池、电机,以及汽车本身迭代速度特别快,电动汽车已经不是制造业,是先进科技业,就产品迭代特别快。半年出一个品牌,这样的话西方是跟不上的,最后他不可能一直靠政府补贴。我们看这个趋势,研究如何到他们那设厂,如何在发展中国家设厂。总之是先进生产力是谁都挡不住的。我们要从认识时代性、把握时代性就是管理不确定性,这是我们把握不确定性的根本前提,不确定性的管理。
其次就是要把握时代性,这个确定性是确定未来发展大势。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在这种大势的驱动下,我们把握大的变化过程中发展速度、发展的力度、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什么挫折,无论是从制度方面,还是从社会方面,还是从企业方面的,这是我们要把握的。
如果我们要找确定性,中国有很多确定性,一个认识方式是确定性于不确定之中,必然性隐藏于偶然性之中。所以我们看到的不确定性就是偶然性,我们如何通过这个方面找到我们管理不确定性的问题。
要转变思维,企业家们,包括各位保险界的名人们,我们的本事是要看到常人看不见的东西,你的未来取决于你今天的认知能力,认知能力是什么能力?是对看不见的东西的认知,也就是说我们看到的现象界不是谁都能看到的,那看的是什么?也就是超脱现象界,超脱现象界是什么?看他背后的大趋势,透过现象看本质,找规律,趋势、本质、规律看不见摸不到,但是只有有智慧的人,认知能力高的人他能感觉到。我们要通过对确定性的认知来管理不确定性,就是要做别人看不见,做世人听不懂的事。我们就要跳出自身,跳出企业,你要在现象界看问题,在你的企业看问题,你整天都是头疼的事。这就要求我们要有高度,站得高看的景色不一样,看的景色不一样情怀就变了,情怀大了格局就大了,有了格局就敢担当,别人还没看懂的事你就敢做。
在管理不确定性上最重要地掌握几个方法:
第一,转变思维方式。用历史的尺度去看当前的“势”,历史的尺度一个是怎么来的,一个是要往哪去。
第二,从历史的过程看当前的现象。我们要缠到当前会被困惑住,你看浪的时候前面是往回卷的,你只看到回卷的时候你就很焦虑,但是你看不到底下的流,我们既要看到现象又要看到底下的流那个大势,我们用这个大势来指导我们如何应对当前的困惑,所以站得高,你有格局,既承认当前的问题,又不丢失未来的方向,否则就会走相反的路。
第三,用整体思维或者系统化的思维。像中医的理论一样,从整体看局部。更多的是从局部推断整体。所以我们缺少系统性,比如说很多大家们,包括经济学家给国家出主意的时候,就消费谈消费,怎么促进消费补贴什么方法都来了,你脱离开投资,脱离开对外贸易,然后你脱离开当今的房地产市场、金融市场,你脱离开我们现在整个经济谈某一个领域,一定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所以看问题的时候要从整体出发。
第四,用辩证的方法。
第五,用发展的眼光。今天弱小的东西,不代表明天是小的,今天不存在的东西不代表明天不存在,今天的大企业再10年可能就不是大企业了,或者可能还这么大,再翻倍就难了,但是今天的小企业很多会超过今天的大企业,所以今天的非主流会变成明天的主流。我们的企业家们不要看今天小企业,小企业的发展是有未来的。
不确定性不仅仅意味着我们的困难和挑战,更意味着无限的升级。在这个当中,我们能看到自己的机会吗?我们能在现在感觉到为难的时候,找到新的发展领域吗?就像我们谈新质生产力,我们就要谈创新,创新强调的是什么?是四个领域,一个叫做制度创新、颠覆性创新、原创新、前沿创新,不存在的科技,为什么强调这个?因为它能带来新产业、新业态、创造新动能。我们用它干什么?改造提升传统企业、传统产业,发展壮大新兴企业,我们更重要的是培育建设未来产业,就像今天突然出现了低空经济,明天还会出现什么?所以企业家们永远不要被今天困惑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