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故事 | 海底捞创始人——张勇
海底捞成立于 1994 年,是一家以经营川味火锅为主、融汇各地火锅特色为一体的大型跨省直营餐饮品牌火锅店,全称是四川海底捞餐饮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拥有82家店,雇员1万多人,每年接待3000万人次。
去年下半年,海底捞悄悄地来到新加坡,但口碑效应使得它生意依然火爆,在网络上引起新移民和曾到过中国的新加坡人的关注。
海底捞独特的服务和管理方式,带来的不只是一家餐馆,也是一种不一样的餐饮文化。
张勇
海底捞创始人
海底捞餐饮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及执行董事
2020年4月13日,入选《财富》中文版"2020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50位商界领袖"榜单。2022年11月,张勇以45亿美元财富位列《2022福布斯中国内地富豪榜》第81位。
张勇, 1971年出生在四川省简阳市。18岁的时候父亲送他去了技校学习电焊。希望有一技之长傍身,以后可以自谋出路。
在电焊厂学习了两年,1988年,张勇被正式分配到了四川简阳拖拉机厂上班。在父亲手底下,他做了一名电焊小学徒,边学边练,还可以赚工资。
但他其实对电焊没有什么兴趣,学不到什么真本领。时间久了,父亲也发现了。他终于和父亲说出了不想做电焊工的大实话。难得到手的铁饭碗,就这样扔了,也太可惜了,这让父亲十分恼火。知道父亲生气,他只能压下心中的不情愿,继续在厂里混日子。
就这样继续呆了两年,混日子,到手的工资也不多。父亲还以怕他乱花钱的理由将工资全部没收。
张勇心有不甘,终于觉得在厂里待不下去,需要另谋出路。
他在创办海底捞之前,曾有过2次创业。
第一次博彩行业盛行,他借了5000元想去去买一台博彩机。但在长途大巴车上被别人忽悠买了一块假的金手表。结果就是,钱没了,博彩机自然也飞了。
第二次,他听说倒卖汽油很赚钱,他举着“收油”的牌子举了三天。但是最后一滴油也没有收到,创业也还是失败告终。
后来,他想着再兼职做点低成本回报快的小本生意。出去逛,看到大街上卖串串的那种小摊贩很多。于是他也去尝试着做。说干就干的冲劲又出来了。每天起早摸黑,忙着进货,洗菜,串串子,研究调味料的配方。
上天没有辜负努力的人。半年时间,他就从摆摊生意上赚到了上万元。就在这次,出现了意外。 他兼职的串串店被别的老板盘走了,主业电焊的工作也因为长时间不干活而被辞退了。
可以说是双重打击,一夜回到了解放前。
他联系了曾经一起在电焊技校学习的同学。四个人凑一起商量创业,加起来一共出资了八千元。在老家四川简阳开了第一家海底捞火锅店。
他自己研究各种调味料,锅底等,一手拿菜谱,一手做饭。就这样,这家只有四张桌子的简陋火锅店开始营业了。
开业之后的生意并不好,第三天才等到第一桌客人。
老板们对这桌客户的各种服务都亲力亲为,亲自端茶倒水,让这几个顾客感受到了宾至如归的服务体验。虽然火锅的味道不是很好,但是热情周到的服务却让他们印象深刻。
张勇后来自己尝了一下火锅的味道才知道,自己炒的底料确实味道不是很好。但这个头脑活络的生意人又从中领悟到另一个真谛:
服务到位,也能留住客户。
后来他们四个不停地改进火锅的口味,在改进口味方面甚至得到顾客的指点。
另一方面,在服务顾客方面更加细致入微,帮客户拎包,讲笑话。如果客人需要带孩子,也会帮忙带。下雨天客人鞋子脏了湿了也会帮忙处理。
从买菜,洗菜,点菜,传菜,炒底料,到给客人涮菜,打扫清洁,收钱结账,做过火锅店每一项工作的张勇深知,客人要求五花八门,标准化服务最多能让客人挑不出毛病,但不会超出顾客的期望。
他开办火锅店初期,一天,当地相熟的干部下乡回来,到店里吃火锅。张勇发现他鞋很脏,便安排一个伙计给他擦了擦。这个小小举动让客人很感动,从此,海底捞便有了给客人免费接鞋的服务。
一位住在海底捞楼上的大姐,吃火锅时夸海底捞的一种辣酱好吃。第二天张勇把一瓶辣酱送到她家里,并告诉她以后要吃海底捞随时送来。
这就是海底捞一系列"变态”服务的开始。
各种各种的细致服务,让去吃火锅的客人感受到了比回家还好的体验感,感觉自己被捧上天。就这样,海底捞的口碑越传越好,生意也越做越顺,开起了分店。
1999年,张勇决定将海底捞的牌子做到外地去。
第一家店就是开在西安,但因为西安合伙人的错误经营,导致了连续几个月的亏损,把本钱都亏了进去。危机关头,他让合伙人撤资,让最得力的干将杨晓丽全权负责,重拾海底捞的核心理念,服务高于一切。
后来两个月扭亏为盈。
在海底捞在全国开了六家分店之后,张勇向合伙人提出将分店开到北京去。但是其他三个人都不同意,因为太远,各方面管理和人员都不成熟。
但是张勇坚持,在他的一再坚持下,海底捞走入了首都。
2018年,海底捞正式上市,成为了一家上市餐饮企业,后面也成为了全球第五大餐饮企业。
海底捞因为服务被圈粉,回头客多。尝到了甜头的张勇,继续让海底捞的服务更加极致。
今天,如果你走进海底捞,排队等待用餐往往是不可避免的,但这一个极其枯燥的过程,在海底捞却成为一个让顾客印象深刻的环节。
其间,服务员会时不时送上免费的饮料、水果和点心,顾客既能免费享受擦皮鞋、上网、美甲等服务,也可以随意挑选打牌、下棋之类的娱乐项目。因此在漫长的等待中客人们感到不是那么着急了。
像这样贴心的服务,张勇已经使其延伸到海底捞从用餐到结账的各个环节中:上了饭桌,火锅菜可点半份,饮料可以免费续杯,水果免费......
针对不同的顾客还有特殊服务,比如对女士,会赠送皮筋,用来绑起头发,避免粘到食物;顾客中有孕妇,服务员会送上柔软的靠枕;戴眼镜的客人则会得到擦镜布,以免热气模糊镜片......
除此之外,“海底捞式服务”还格外大方。在卫生间准备了免费的护肤品和牙刷牙膏糖果几乎可以无限拿取。有意思的是,因为服务员在不停地给排队等候的客人发饮料和小吃,有些客人还没等到去上桌吃火锅,就感到差不多已经吃饱了。
但是,海底捞的成功并不只是由于服务。
2003年面对非典的入侵,他又另辟蹊径,发出火锅外卖的消息,送食材以及电磁炉。前一天送餐,第二天再去取回电磁炉,顺便搜集客户的建议,不停改进。
海底捞上市不是终点,也不是起点,而只是解决某个阶段某个问题的水到渠成的一把钥匙。
疫情期间,很多实体店纷纷倒闭或者闭店。对于张勇来说:怎么活下去一直是一个永久不变的话题,他一直在变化中寻求突破口,让海底捞走的更好更远。
疫情结束的之后,哪怕海底捞已经换了管理人,但是也一直坚持着服务至上的理念,在大家的心中留有很大的一席之地。
2003年5月,《焦点访谈》将海底捞火锅外卖作为在“非典”时期的重大创新进行了专题报道,之后海底捞开始了大规模扩张。
2011年 2月13日,张勇参与录制CCTV-2《对话》节目,同年荣获由中国烹饪协会颁发的“2010年度中国餐饮业十大人物”。
2012年 3月27日 海底捞LOGO英文部分更改。海底捞品牌形象统一化、专业化;
2018年5月17日,海底捞国际控股在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2017年营收总额为106.37亿元。
2018年9月26日,海底捞(新上市编号:06862)正式登陆香港资本市场,张勇夫妇身价600亿。
张勇曾经表示,自己做火锅是偶然,但这也算歪打正着,因为火锅相对于其他餐饮,品质的差别不大,因此服务就特别容易成为竞争中的差异性手段。
在地点、价钱和环境差不多的情况下,海底捞几乎能满足顾客的一切需求,这也就成就了海底捞的“变态服务”。
而这个理念,正如在海底捞上市现场,海底捞股东代表苟轶群说的那样:“海底捞成功上市,最重要感谢两个群体:一是我们的顾客,广大顾客认同我们的努力,并用极高消费忠诚度回报我们。另外一个群体是海底捞的五万多名员工,他们践行双手改变命运价值观,同时一起打造中国最大中式连锁餐饮集团。
来源:网络
本期编辑:赵亚鑫
文章转载于:晋中大学生创业园 公众号(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