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智能云:以云智一体为核心,历经8年首次盈利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25-11-06 12:48:45 浏览量:0

摘要

√百度智能云是我国四大云巨头之一,起步晚,规模小,但云智一体战略成为其独特优势,云与AI的融合成为其强势竞争力,8年来营收持续上涨,2023年第一季度迎来首次盈利。

√百度智能云产品迭代速度快,人工智能技术积累深厚,对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全栈技术布局,每一层都有领先的自研产品。大模型时代来临,百度智能云推出大语言模型文言一心,广受市场关注,或成为营收新增长引擎。

作者 | 李蕙汝

编审 | 李昕

排版 |陈雅丽

目录

一、公司概况

(一)公司介绍

(二) 发展历程

二、 财务状况

(一) 营业收入稳步增长,2023年迎来首次盈利

(二) 营收占比不断升高

三、 战略及产品

(一)云智一体,深入产业

(二)产品与解决方案

四、 机遇和挑战

(一)机遇

1.“云智一体”逐渐成为行业共识,百度智能云享有技术优势

2.丰富的垂直领域解决方案

3. 大模型时代来临,百度智能云乘风起

(二)挑战

1.市场竞争激烈,总体市场占有率低

2.SaaS生态建设处于初期

一、公司概况

(一)公司介绍

百度智能云是百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9888.HK)旗下的云服务产品,于2015年正式对外运营,致力于为企业和开发者提供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服务,加速产业实现数字化升级以及智能化转型升级,提供全套云服务及解决方案,IaaS、PaaS以及SaaS层全覆盖。

“云+AI”为百度智能云开辟了一条健康的可持续发展道路。2020年,公司明确“云智一体”战略:以云为基础,以人工智能为抓手,聚焦重要赛道,云智一体成为独特战略优势。2022年,公司再度进行战略升级:“云智一体,深入产业”,加速产业渗透,同时云智一体架构进入3.0时代。根据官方公众号披露,在2023年第一季度,公司历经8年首次实现盈利,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至42亿元,走差异化路线的百度智能云实现弯道超车。

百度是全球为数不多的对人工智能实现全栈技术布局的公司,在芯片、框架、模型、应用四个层面都有关键的自研技术:昆仑芯片、深度学习框架飞桨、千亿参数的“文心大模型”。基于四层框架优势,公司发布了国内首个全栈自研的AI基础设施—百度AI大底座,将基础架构IaaS与应用平台PaaS能力深度耦合,以全要素、端到端的整合百度的AI优势,降低了AI产业应用的门槛,实现AI服务的规模化。“云智一体3.0”架构全新升级,形成了“芯片-框架-大模型-行业应用”的智能化闭环路径,向上优化已有应用、孵化新应用,向下改造数字底座,使基础云更适合AI应用,实现端到端的优化。

经过8年发展,百度智能云的综合实力飞速提升。根据IDC数据,2022年百度智能云在中国AI公有云市场中市场份额达28.1%,连续7次稳居第一。2022年,百度智能云开物进入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清单,成功入选“国家队”,曦灵数字人平台顺利通过技术能力、工程化能力、安全保障能力三大维度测评,百度成为首批获得权威认证的数字人厂商;2023年3月16日,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生成式对话产品—文言一心正式推出,引起市场的广泛关注;2023年5月9日,公司向上百家企业合作伙伴展示了正在内测的全球首个一站式企业级大模型生产平台“文心千帆大模型平台”。百度智能云有望快速进入新一轮高质量增长周期。

(二)发展历程

百度智能云起步颇晚,其“前身”-百度开放云于2015年正式对外开放,公司云计算的发展之路牢牢地贴上了AI的标签。2016年百度明确其云服务将围绕云智数三位一体战略即ABC(A—AI,B—Big Data,C—Cloud Computing)展开,同年9月,百度世界大会上对外展示了百度大脑的核心AI能力,10月百度开放云品牌升级为百度云,AI战略逐步落地;2018年公司加强云与AI的战略部署,内部智能云事业部升级为事业群组,同时承载AI to B和云业务的发展;2019年4月公司再度品牌升级,百度云全面升级为百度智能云,战略地位也再度拔高;2020年公司明确提出云智一体,此后,云智一体架构不断升级。

以云承载AI成为百度智能云的差异化优势。2023年,官方宣告百度智能云历经8年,于第一季度实现首次盈利。同年,3月大语言模型文言一心率先进入内测,5月文心千帆大模型平台向外展出。大模型正在改变云计算行业的规则,百度智能云正在凭借自研技术等优势拥抱大模型产业机会。

表1:百度智能云发展历程

数据来源:数字化讲习所、零壹智库

二、 财务状况

(一)营业收入稳步增长,2023年迎来首次盈利

百度自2018年开始在财报中公开披露云服务收入。2018年至2022年,百度云服务营业收入分别为30.05亿元、63.7亿元、91.73亿元、150.7亿元以及177.21亿元,总基数不断上涨;2019年至2022年百度云服务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11.98%、44%、64.29%以及17.59%,同比增长率总体呈下降趋势。2023年第一季度,在各大云厂商营业收入增长放缓的形势下,百度智能云的营收增长率已然处于较高水平,总营收保持了较为不错的增长态势,其营业收入达42亿元,同比增长8%,且首次实现盈利。文言一心的推出带来了更多的市场机会,未来有成为营收增长引擎的潜质,为百度智能云实现长期可持续增长产生更大的可能。

图1:百度智能云2018年-2022年营业收入及同比情况

数据来源:百度年报、数字化讲习所、零壹智库

(二)营收占比不断升高

百度智能云被誉为百度的“第二增长曲线”。2018年至2022年,百度智能云创造的营业收入占集团总收入的比例不断升高,至2022年已达到14.33%,不断推动百度核心的营收增长,生成式人工智能为云计算市场带来了新的机遇,未来百度智能云或许有望扛起百度的营收大旗。

图2:2018年-2022年百度智能云的营收占比情况

数据来源:百度年报、数字化讲习所、零壹智库

三、 战略及产品

(一)云智一体,深入产业

产业里丰富的应用场景为AI与云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2022年9月,百度智能云再度进行战略升级:云智一体,深入产业,在未来帮助产业以智能化方式解决核心需求。同时基于新战略,云智一体3.0新架构划分为以下4层:

第一层:聚焦行业核心场景的应用,涵盖制造、能源、水务、城市、金融,切入重点场景,发挥AI的关键作用。

第二层:AI通用产品,深入场景打造AI标准化应用,赋能千行百业,例如曦灵-智能数字人平台、AI质检、智能客服等。

第三层:AI大底座,AI PaaS层整合AI中台、百度飞桨以及文心大模型提供高效的AI开发运行能力,AI IaaS层百度百舸提供高性价比的异构算力。

第四层:基础云,为云计算和数据提供基础算力支持。

(二)产品与解决方案

以云智一体为核心赋能千万行业,百度智能云不断丰富产品矩阵,为全行业提供解决方案,众多案例纷纷落地,与金融、制造、能源、城市、医疗、媒体等众多领域的领军企业合作,为其提供智能化服务。例如,泰康人寿联合百度智能云,以百度全功能AI开发平台BML为基础,建设了乾坤平台,完善数字化治理能力,形成覆盖客户、队伍、运营、管理四大主要价值链的算法智能产品体系,其推出的“信用赔”最快6秒完成理赔结案;百信银行选择百度智能云提供技术和服务支持,将云架构作为基础设施,云原生的高效、稳定和高弹性帮助百信迅速扩展市场;兴业银行与百度智能云联合推出的智能客服机器人产品,具备可视化、多轮对话管理、高精度智能FAQ以及情感分析等功能,可覆盖传统按键自主语音系统信用卡全业务场景以及人工服务的347个高频场景,智能语音客服机器人的建设和应用效果显著提升。

表2:百度智能云产品及合作案例(不完全统计)

数据来源:百度智能云官网、数字化讲习所、零壹智库

四、机遇和挑战

(一)机遇

1.“云智一体”逐渐成为行业共识,百度智能云享有技术优势

在产业智能化的趋势下,云智一体逐渐成为行业共识,AI将成为未来云计算市场发展的关键词。百度早于2020年就已明确云智一体的战略部署,在人工智能技术方面积累深厚。

百度智能云率先推出全栈自研的AI基础设施—AI大底座—底层AI技术的集大成者,帮助企业实现AI的随取随用,云智一体3.0框架又形成了芯片、芯片-框架-大模型-行业应用的智能化闭环路径。百度智能云不仅实现了技术的全覆盖,而且每层自研产品都代表着国内领先水平,且不断进行技术升级,作为7纳米通用型GPU的昆仑2代芯实现商业化落地,昆仑芯片3代预计2024年实现量产;百度百舸·AI异构计算平台2.0在AI计算、AI存储、AI容器等模块能力上进行了全面增强,同时推出了全新的AI加速套件;文言一心在推出后的一个多月完成了4次升级,文心大模型即将推出3.5版本...AI技术优势是百度智能云提供产品竞争力的支撑。

2.丰富的垂直领域解决方案

阿里云等老牌头部厂商的云计算之路多是从IaaS层出发,自下而上,销售PaaS层自研产品,再带入SaaS应用,其基础云资源丰富,实力雄厚,但IaaS层的竞争相当激烈,而百度智能云起步较晚,在战略上主打以AI为引擎带动其他业务板块,从AI应用层出发,云与AI的融合向市场提供了丰富的AI集成品以及大模型,产品集中于PaaS层和SaaS层,聚焦制造、金融、交通、传媒等重点行业垂直领域,深入关键场景,解决行业痛点,提供全面的、端到端的AI解决方案。百度智能云大量的AI通用产品已经纷纷落地,解决方案在不断升级,吸引了广泛的用户。SaaS/PaaS产品的利润率要高于IaaS层产品,且市场上IaaS层缺少差异化产品,百度智能云的差异化路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IaaS层的价格战。

百度智能云也在IaaS层有昆仑芯片等布局,于江苏盐城、湖北宜昌也建成了两座智算中心,其中阳泉智算中心的数据存储规模、计算能力和环保节能在亚洲均处于一流水平。

3. 大模型时代来临,百度智能云乘风起

ChatGPT横空出世点燃了“百模大战”,大模型时代来临,云计算行业迎来新的增长周期。而百度智能云作为云与AI融合的先行者,在大模型的构建、迭代以及实现产业落地等方面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单。在未来,百度坚信MaaS(模型即服务)将打开万亿级市场。

百度于2019年3月就率先发布中国首个正式开放的预训练模型文心ERNIE1.0,截至2022年,百度文心已累计发布11个行业大模型,涵盖电力、燃气、金融、航天、传媒、城市、影视、制造、社科等领域,12月新增5个基础大模型和1个任务大模型,文心大模型家族在持续发展壮大,其工具、平台已完成全面升级;文心千帆作为一站式企业级大模型平台提供先进的生成式AI生产及应用全流程开发工具链,以覆盖AI研发的全生命周期为目标,包含了文心大模型及第三方模型,以及构建大模型能力所需要的全场景工具链,在邀测阶段已与联想集团等14家生态伙伴完成签约;最受关注的文言一心是国内最早发布的大语言模型、生成式AI产品,据官方数据,文言一心的模型本身的推理性能已提升10倍,推理成本已然下降到最初发布时的十分之一,同时在企业应用的高频、核心场景中,文心一言的高性能模式“文心一言-Turbo”的推理服务性能已经提升了50倍,在工联院对人工智能大模型在中文工业领域的知识问答能力的系统性评测中综合指数超过GPT3.5,仅次于GPT 4,位居国内第一。但在语言理解能力、回答流畅度等性能方面,文言一心与GPT-4模型存在较大差距,且互联网头部企业阿里巴巴、腾讯、华为等十余家企业已在该领域有所布局,阿里的通义千问等国内大模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文言一心应在保持原有本土化优势的同时加快提升自身实力,抢占市场先机。

(二)挑战

1.市场竞争激烈,总体市场占有率低

百度智能云在国内市场总体占有率相对偏低。在中国云服务市场中,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等云计算厂商仍然强势领跑。根据IDC发布的《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2022下半年)跟踪》,在中国公有云IaaS+PaaS市场份额前5厂商中,百度智能云没有一席之地。从营业收入来看,2022年阿里云营业总收入为776亿元,华为云、天翼云、移动云等其他云厂商的营业收入也远高于百度智能云。纵观云市场,百度智能云只是在部分细分市场占据领先优势,国内云计算市场与头部厂商存有较大差距。并且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AI公有云市场中,排名第二的阿里云与百度智能云的市场份额差距在缩小。中国的云计算市场出现增长放缓,阿里云等云巨头已经开打“价格战”,市场竞争在日益激烈。

2.SaaS生态建设处于初期

一个SaaS厂商难以满足用户100%的需求,与上下游企业合作,构建SaaS生态却可以发挥出最大的价值。对于云厂商来说,建立SaaS生态对拓展市场十分关键。阿里云背后有钉钉,腾讯云有企业微信和微信,华为有Welink,字节跳动正在大力发展飞书,虽然百度网盘积累了丰厚的客户资源,但其以数据储存为核心,用户集中在C端客群,很难与主流办公软件抗衡。而强大的百度搜索引擎面向个人,同样集中于C段客户,公司缺乏带动SaaS生态的B端办公软件流量入口。

阿里云于2020年公布“云钉一体”战略,腾讯早于2019年就以“千帆计划”拥抱SaaS生态,华为云也于同年宣布SaaS耕“云”计划...各大云厂商在构建SaaS生态的路上不断深耕。百度智能云于2021年7月发布“梧桐计划”,其中涵盖SaaS伙伴计划,在SaaS生态构建的道路上还要观察其后续表现。

阿里云:即将独立分拆上市,连续两年实现盈利

中国电子云:专注于专属云,深度参与数字政府建设

End.

Copyright © 转乾企业管理-加盟网 版权所有 | 黔ICP备2023009682号-14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仅用于学习参考,信息和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303555158#QQ.COM (把#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