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代传承 浙商头疼的“大考”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25-11-06 09:50:40 浏览量:0

任何管理者都要有培养继任者的计划和意识,培养合格的继任者,比实施一项新战略更重要。——彼得.德鲁克

民企传承,是“家事”更是“国事”。浙江是中国民营经济的发源地,改革开放45年来,越来越多的浙商步入中老年,许多浙商二代准备或已经顺利地接班。但据统计,仍有25%的浙商二代因为没有兴趣或缺乏经营能力不愿接班。如今,裹挟在中国经济从高速度迈向高质量、产业结构深度调整中的“塔尖交棒”,成为浙商们不得不面对的“大考”。

今年全国两会上,有三位浙商尤其引人注目:万向鲁伟鼎、万事利屠红燕、三花张亚波。他们除了两会代表的身份外,还有个共同的标签:浙商创二代。在改革开放45年的今天,他们各自用企业发展的稳健证明了自身传承创新的能力,也成为浙商二代传承的典型案例。

■3月5日,鲁伟鼎(右一)、屠红燕(中)、张亚波(左一)在浙江代表团驻地合影 (屠轶钦 摄)

回望两代人走过的路,从敲敲打打的作坊到智能制造的跨国企业,两代人爬坡过坎,不断开拓创新,才有企业今天的硬实力。在企业传承的道路上,三位父母辈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为子女接班提前做好规划。

现年52岁的鲁伟鼎,在正式掌舵万向系之前已准备了长达25年,父亲鲁冠球为他进行了周密的规划:少年时鲁伟鼎就被送去新加坡读书,回国后鲁伟鼎任万向集团总经理助理,跟着父亲一起上班,学习处理企业各种事务,1994年,23岁的他从父亲手中接过了万向集团总裁的位置。2017年,鲁冠球因病逝世,46岁的鲁伟鼎,顺理成章成为万向的接班人,接续父亲未圆的梦。

也是70后的张亚波曾说:父亲是那种愿意授权、愿意培养人的人。张亚波上海交大毕业后,父亲故意把他扔在上海的一家贸易公司上班,后来上海三花电气公司成立,张亚波任总经理助理,蒙着眼到处去开拓新业务。几年后,他回到三花总部,继续到不同业务线、不同岗位去锻炼,一步步进入权力中枢,2012年,出任三花智控董事长,开始独当一面。如今,父亲虽然担任着集团董事局主席,企业管理的大旗早已交给儿子。

同样,屠红燕在企业管理专业毕业后,就被母亲送到日本一家纺织服装公司研习,从一线工人做起,从缝纫车间到打版车间、品控部,逐渐熟悉了纺织服装业的整个生产流程……一步步的锻炼成长,才有今天万事利的传承发展。在一次母女共同接受《风云浙商面对面》栏目采访时,沈爱琴曾笑言:“我一步接一步设套,最终让小女儿屠红燕落入了接班的‘陷阱’。”

在对接班人的培养上,浙商向来不遗余力。主流的线路——先留学,再进公司,哪怕中间有阶段是在其他公司或政府部门锻炼,其目标是要培养至少一个人接班。这也是一代创业者对企业经营、管理比较长远的谋划。很多浙商一代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为他们树立了明确的目标,父辈会对二代的教育体系进行提前规划设计,才会在最终的交接班过程中水到渠成、顺理成章。

相比对子女不遗余力的培养和规划、在锻炼的过程中边传授经验,边逐步放权,对二代传承想通并最终放下,也是一种大智慧。

开元集团创始人陈妙林将开元旅业董事长一职交给他的创业伙伴陈灿荣,而不是自己的女儿。面对外界质疑,陈妙林笑答:“我的确没有儿子,但即便有,我也不一定会让儿子接班。”纳爱斯集团董事长庄启传去世后,董事长由纳爱斯原先的高管何丽明担任,女儿庄彬彬为副董事长。庄启传身前曾被问到,是否想把女儿培养成纳爱斯接班人时,他回答说:我没这个想法,她自己也不愿意。其实一家企业,不可能刻意去培养接班人,接班人是在群众当中打拼出来的。

纵观浙商群体,陈妙林们仅是凤毛麟角。

浙商二代传承这道大考题,每人的答卷都各不相同,更没有标准答案。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企业家学院院长陈凌教授,多年来,在冷静观察各种类型的家族企业中发现:两代人交接班过程中因理念的不同等产生的矛盾与分歧,是企业顺利交接班的拦路虎。越来越多的例子证明,家族跨代创业为解决企业传承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

一个经典案例是方太集团。当年,儿子茅忠群答应父亲茅理翔回来,一个条件就 是重新开发新产品。回归后的茅忠群选择了重新创业,另外选择新的产品、新的项目。上任以后,茅忠群带领方太人传承茅氏家族的基因,坚持“家业长青”, 百年传承的方向不动摇。2005 年,茅忠群彻底从父亲那里完成了交接,成为方太掌门人。

■方太创始人茅忠群(左)和其父亲

“中国家族企业在传承过程当中的创业成分要比国外的家族企业大很多,就是父母做的企业,子女会再来创办一个企业。这算是一个非常好的中国特点——创业和传承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传承和企业的转型发展也是结合在一起的。”陈凌分析说。

娃哈哈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宗庆后的女儿宗馥莉,一个醒目的标签是“追求自我价值”,她曾表示:“接不接班从来不是我考虑的重点,凭借自身实力,走属于自己的路,才是我最想要的。”2004年回国后,宗馥莉便开始参与娃哈哈的内部事务。两年后,宗馥莉执掌宏胜饮料集团,用17年的时间,将其打造成为一家食品饮料行业的全产业链专家,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商业“小王国”。2021年12月,宗馥莉出任娃哈哈集团副董事长兼总经理。

■宗庆后宗馥莉出席年度“风云浙商”颁奖晚会现场

80后的科技新浙商王克飞,是蒲惠智造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从悉尼大学硕士毕业后,2010年进入浙江省工业经济研究所,负责工业块状的研究。而后担任西子联合CIO,负责集团的信息化布局。随着我省确立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2018年,王克飞创立蒲惠智造,自主研发全栈式的工业云化软件,推动传统制造全面数字化转型。王克飞回忆,当初决定创业时,父亲王水福只说了两句话:一定要做好,一定要服务好客户。目前,蒲惠智造已完成股改,正在积极冲击科创板。

■王克飞

越来越多的一代浙商正在进行这样的尝试和实践,他们并不是手把手地把权力移交给第二代,而是给二代资源支持,让他们内部或者外部创业。

万丰科技董事长吴锦华,是位90后,他的创业路径和王克飞相似:国外获得金融学硕士后,回国进入政府部门工作,2015年辞职回到万丰,担任万丰科技董事长,用几年时间,帮助万丰智能制造实现从铸造设备自动化、再到信息化、数字化的跃升。吴锦华曾在采访中坦言,当初回到万丰集团,就希望到集团单独运行的子公司、到新的产业板块去,这样做事的空间更大。

■吴锦华

实际上,这也是很多浙商二代的心声。 跨代创业,不仅是企业传承的需要,在新时代,更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与企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紧密相连。传承并非既有资源和能力的守护,而是为企业获得新资源和创新创业活力的契机。近年来,越来越多原本在父辈光环下的浙商二代,渐渐被推到了台前,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浙商创新力量:

2017年,33岁的张凯接班父亲张恩玖,出任久盛地板集团董事长,5年前,张凯从英国留学回来后,一直在久盛供职。

2018年,34岁的胡煜鐄从父亲胡成中手中接过德力西总裁一职,开始全面负责集团管理。8年前,26岁的胡煜鐄正式回归德力西。

2019年,31岁的丁泽成接任父亲丁欣欣创办的亚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接管整个家族企业。

2020年11月,海澜之家的周建平辞去董事长职务,由32岁的儿子周立宸接任董事会董事长。

2023年年2月,森马创始人邱光和卸任,其子邱坚强接班,担任法定代表人、董事长等职位。此前,父子俩共事长达25年之久。

……

在世界范围内,家族企业的力量都不可小觑,在美国,家族企业数量占全部企业的90%以上,其中500强企业有40%是家族企业,在中国,家族企业占私营企业的85%,在上市公司中占35%。

家族企业传承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也是企业家的终极挑战。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曾说过:任何管理者都要有培养继任者的计划和意识,培养合格的继任者,比实施一项新战略更重要。

■陈凌“浙商传习进修空间”授课“传承与基业长青”。

家族企业真正的传承,包括财富、事业和精神的三重代际传承。在浙商传习进修空间课堂上,陈凌表示,民营企业除了物质财富和权力义务的传承之外, 实质上更重要则是家族价值观的传承,这才是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的关键,传承规划可围绕情、理、法三个重要考量角度:

情,简单说就是家庭情感系统,了解清楚各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和各自想法;

理,就是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法,自然是各种合规合法的规定。

三者缺一不可,顺序也不可错乱。只有历经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才能最终完成传承挑战,做到基业长青。

END

Copyright © 转乾企业管理-加盟网 版权所有 | 黔ICP备2023009682号-14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仅用于学习参考,信息和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303555158#QQ.COM (把#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