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OTC药品行业报告:概述、产业链、市场现状、行业企业布局及发展前景分析
智研瞻产业研究院发布:《中国OTC药品行业竞争格局分析及市场需求潜力预测研究报告》
OTC药品行业概述
OTC乃是英文Over The Counter这几个字的缩写形式,国际间广泛认同为非处方类药品的代称。相较于必须由医师开具处方方可获取的处方药(Rx)来说,非处方药则意味着无需医生处方,消费者即可自主前往药店或者药房自行购买并使用的药物类别。广大消费者可以利用自身所掌握的医学知识以及药品标签等信息,对于轻度短期病症实施自我药疗措施;同时,也可以在专业药剂师的指导下,依自身需求有针对性地选购所需药品,并按照相关规定正确使用。
从深层次上看,医药行业作为一个与生命科学息息相关的产业类别,其自身并不具备所谓的成熟期概念,而是一个持续不断地发展壮大并充满无限可能性的领域。环顾全球,医药行业的发展轨迹普遍呈现出优于其他行业的增长势头,同时亦因较少受到诸如经济危机等外部因素的冲击而享有高度的稳定性与重要性。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部分非处方药可以无需医生的专业建议即可被患者自主使用,这使得此类药物通常具备安全性高、疗效显著、价格适中以及使用便捷等诸多优点。从产品市场的角度出发,可以总结出非处方药行业所具有的如下几个显著特征。
图表:OTC药品特征
资料来源:智研瞻
OTC药品行业市场现状
我国非处方药(Over-the-Counter Drug,简称OTC)行业的萌芽与发展历程可追溯至21世纪初期的20世纪末期。在2000年之前的这段时间里,我们国家的OTC行业正经历着启蒙和起步阶段,药品分类管理制度刚刚推行,市场上尚未形成规范化的OTC营销模式。然而,自2000年起直至2005年,我国OTC行业步入了快速成长的阶段,这期间,国内众多OTC企业纷纷组建专业团队,平价药店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他们采用人海战术以及地面促销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对工业利润进行挤压,使得国内大多数知名品牌企业遭受重创。自2005至2010年间,我国非处方药(OTC)行业经历了高速增长期。此期间,国内政策环境趋向宽和,消费者购买力逐步提升,行业内各公司运营日渐稳健,连锁药店扩展进程显著提速,共同促进了OTC行业市场规模的大幅攀升。然而,在2010年至2014年之间,由于基药政策的强烈冲击,企业不得不面临转型升级的挑战,国内OTC市场的营销模式也因此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自2015年以来,我国OTC行业在外部基药冲击逐渐消退的背景下,同时受到了国家大健康战略层面的积极推动、中医药法实施带来的激励以及处方药在医疗渠道受到种种限制而转向OTC渠道的有利因素影响,市场多元化营销模式已取得显著成果,有力地推动了市场规模的稳定增长。
在"十三五计划"中,我国非处方药品市场的规模经历了稳定而持续的增长。一个重要因素是,随着国家经济的蓬勃发展、居民生活水准的逐步提升,消费市场的层次也得到了全面的提升,同时,日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趋势也使得公众对于健康管理的认知程度得到显著提高,进一步推动了OTC药品市场需求量的增长。此外,由基本药物制度带来的冲击逐渐消散,受到了国家大健康战略规划层面的积极推动、以及实施中医法规的有力带动和相关政策(例如对处方药推广渠道的严格控制、医疗与药品销售分离等)的持续推进,这些都为我国OTC药品市场的持续扩大提供了强大动力。
国务院发布的《健康中国2030发展规划纲要》,将会深化并持续推进其具体落实。在该战略中,明确主张以预防为优先方向,积极推动由传统的疾病治疗模式向全面的健康管理方向转型。值得一提的是,仅仅关注零售药店的健康管理远远不够。因为非处方药物市场的发展和繁荣,也是实现健康管理总目标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当前鼓励OTC药物发展并政策驱动下,处方药转换机制对行业具有积极推动作用,进军OTC市场将有助延缓产品寿命并抵御仿制药竞争。据统计分析(去除了失效项目),截止至2022年12月底,我国已注册的OTC产品总数达到了约54135种。其中,中药类产品占据了约59%的份额,化学药品则占据了约41%,剩余部分由生物制品及药械结合产品组成,比例不足1%。在化学药品OTC产品中,根据ATC分类,A类消化及代谢类OTC产品最为丰富,占据了近17%份额;随后是R类呼吸道用药,比例约为7.5%;然后是N类神经系统用药,约占5.2%;其他类别药物的OTC总占比尚未达到3%,由明显的集中趋势。
OTC药品行业市场规模
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OTC药品行业市场规模3041.02亿元,2023年中国OTC药品行业市场规模3758.67亿元。2019-2024年中国OTC药品行业市场规模如下:
图表:2019-2024年中国OTC药品行业市场规模
数据来源:智研瞻
OTC药品行业产业链
该产业链覆盖多个环节,上游环节的原料供应商、药用辅材与包装材料制造商等;中游环节包括了药品生产及制造的全部流程,如研发、实验、政府审核、生产以及贩售等关键部分;下游消费端涵盖医疗机构、零售药店以及线上药店等,它们直接面对消费者,承担着药品销售和药学服务的重要职责。
图表:OTC药品行业产业链
资料来源:智研瞻
OTC药品行业渠道布局
随着我国电商经济蓬勃发展,我国OTC行业销售渠道已由传统线下扩展至线上。自2017年起,我国医药电商政策持续利好。政策松绑令医药电商B、C证得以废除,网上药店合法运营,同时大力推广"网订店取,网订店送"的O2O配送模式,并在各地逐步开展电子处方及处方外流试验。这为我国互联网+医药带来重大机遇,OTC行业呈现出销售渠道多元、商业模式更迭快且行业整体稳步增长的良好局势。
中国的非处方药品市场销售主在线上线下两部分进行,线下途径包括医院、零售药店以及第三终端(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站点、乡镇卫生院、诊所等);而线上部分则主要借助电商平台展开。
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的深入实施以及老年人群体对健康需求的持续攀升。互联网技术与诊疗方式带来的变革,以及非处方药品销售渠道的革新,我国非处方药(OTC)行业在"十四五"时期将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长远看来,假以时日,随着民众对自我负责的药物治疗意识提升,科学知识普及,同城物流现代化,以及销售渠道商业模式不断改进,我国非处方药的市场需求也将得以充分释放,线上零售业务的销售额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速。
OTC药品行业企业布局
近些年,中国医药产业在整个工业体系中所占据的经济份额不断攀升,在国家经济中的比重也日益加大。尽管当前尚未成为国家支柱产业,但由于其在国民经济中的角色愈发显著,重要性日益突显,因此已被视为国民经济的核心构成之一。
图表:OTC药品行业企业布局
资料来源:智研瞻
OTC药品行业市场规模预测
预测,受中国OTC药品行业市场需求的增长,2024-2030年中国OTC药品行业市场规模平稳上升。2030年中国OTC药品行业市场规模5098.93亿元。2024-2030年中国OTC药品行业市场规模预测如下:
图表:中国OTC药品行业市场规模预测(2024-2030年)
数据来源:智研瞻
OTC药品行业发展前景
中国OTC药品业具有巨大的潜力,然而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企业需强化自主创新力、提升产品品质、优化渠道运营及加强品牌塑造,以满足市场变动和消费需求。此外,政府亦须加强监管力度,维护市场秩序,推进行业健康发展。
1. 市场增长态势:随着国民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以及个人医疗知识的普及,非处方药(OTC)市场呈现出稳步而显著的增长势头。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增长趋势呈现持续稳健之态,充分展现了该领域极其广阔的发展前景与潜在商机。
2、未病防治理念日益成熟:受新冠疫情启示,消费者对免疫调节产生深入理解与认识。未来医药行业发展将向未病防治领域倾斜,实现由治愈已发疾病向预防疾病转变。这种模式转变将驱动OTC药品市场增长,消费者对具有提高免疫力的药品及保健品需求将持续攀升。
3. 多元化的产品类别以及广阔的终端运用领域:就产品类别而言,非处方制药(OTC)市场已经趋向于更加多样化的发展方向。比如,维生素及矿物质补充剂、抗疲劳药物、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及肠胃功能的药物等领域所生产的产品均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高度关注。除此之外,终端运用领域亦在持续拓展之中,除了传统的药店、药房等销售渠道以外,还涵盖了其他形式的OTC药品、线上销售、现代化贸易等多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