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钢铁研究报告:困境突围,山东钢铁的“谋”与“变”(附下载)
(精选报告来源:报告研究所)
一、 经历多次整合重组,成为板材、型材为主的普钢巨头
1.公司概述:山东省特大型钢铁企业,获中国宝武集团战略入股
山钢股份前身为济南钢铁和莱钢股份。山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系由济南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于2012 年 2 月 27 日更名而来。济南钢铁股份公司成立于 2000 年12 月29 日,由济钢集团有限公司(原济南钢铁集团总公司)、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山东黄金集团有限公司、山东省耐火原材料公司、山东金岭铁矿五方作为发起人发起设立,于2004 年6 月29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2011 年 12 月 30 日,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济南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换股吸收合并莱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为山东钢铁。山东省国资委是公司实控人,2023 年获中国宝武集团战略投资。股东山东省国资委、山东国惠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山东省财欣资产运营有限公司向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转让所持山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合计 49%的股权。股权转让后,山东省国资委持有山钢集团35.7%股权,中国宝武集团持有山钢集团 49%股权,山东国惠持有山钢集团10.2%股权,山东财欣持有山钢集团 5.1%股权。2024 年 6 月 28 日,山东省国资委、山东国惠、山东财欣将持有的山钢集团合计 49%股权无偿划转至惠济新生,股权转让后,山东省国资委持有山钢集团 2%股权,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持有山钢集团49%股权,惠济新生持有山钢集团 49%股权。惠济新生除所持股权对应之知情权、收益权、处置权以外的股东权利,均由山东省国资委代为行使,山东省国资委合计持有山钢集团51%表决权。公司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不变,控股股东仍为山钢集团,实际控制人仍为山东省国资委。
山钢集团钢铁产能集中于山钢股份。2020 年以前,山钢集团钢铁板块运营主体主要包括山钢股份及银山型钢、莱钢永锋、永锋淄博等公司。为响应2019 年山东省工信厅发布的《山东钢铁集团永锋临港有限公司钢铁项目产能置换方案公告》,2021 年4 月永锋淄博全面停产,产能转移到由山钢集团和永锋集团共同投资的永锋临港,2024 年6 月彻底完成产能转移退出任务。2021 年 12 月,莱钢集团将其持有的银山型钢100%股权协议转让至山钢集团。公司与山钢集团签署了《莱芜钢铁集团银山型钢有限公司股权托管协议》,由公司继续受托管理银山型钢。2022 年,山钢集团有限公司发布《关于部分子公司不再纳入合并报表范围的公告》,原并表子公司莱钢永锋、永锋临港因管控方式调整于2022 年6 月不再纳入集团报表合并范围。自此,山钢集团钢铁业务主体产能已全部集中于山钢股份。
钢材业务是公司主要营收和利润来源,营收占比超 80%。长期以来,钢材产品贡献了绝大部分营业收入和利润。2023 年,公司钢材板块营收 635 亿元,占总营收的83%;其他板块营收 130 亿元,占总营收的 17%。钢材板块实现毛利 27 亿元,占总毛利的76%。
受钢铁主业不景气的影响,2024 年上半年公司营收继续降低。2023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05 亿元,同比-12%。受到吨钢售价下降等因素的影响,2024 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为452 亿元,同比-3.7%。
2024 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步大幅下跌。2023 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4 亿元,同比下降-172%。2024 年上半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9.68亿元,同比下降288%。
2.钢铁主业:近年来吨钢毛利逐步下滑,板卷是主要利润来源
2020-2023 年,公司钢铁产销量总体稳定。2023 全年钢材产量1495 万吨,同比下降58万吨(-3.75%)。2023 年,钢材销量 1615 万吨,同比下降72 万吨(-4.27%)。2024年上半年,公司钢铁产销量有较大增幅。2024H1 公司完成钢材产量779 万吨,同比+20.4%;完成钢材销量 811 万吨,同比+15.2%。
钢铁产品销售区域以国内为主,出口为辅。山钢股份向海外出口中厚板、H型钢等钢铁产品,主要向东南亚、俄罗斯等地区或国家出口。最近三年,公司出口营业收入占总营业收入比重分别为 2.35%、2.72%和 2.5%。2023 年,公司国内毛利率为4.57%,出口毛利率为4.18%。
产销结构中,钢筋、棒材、板卷产品是公司的主要产品。公司钢材包括钢筋、型材、棒材、卷材、板材。其中,钢筋、棒材等建材品种和板卷为公司主要产品,占公司产销量的80%以上。
营利结构中,板卷是公司主要利润来源。2023 年,钢材实现营业收入634.7亿元,其中卷材营收达 191 亿元,占比为 30%,板带材营收达 183.3 亿元,占比为29%。2023年,钢材实现毛利 27 亿元,其中卷材实现毛利达 8.6 亿元,占比为32%,板带材毛利达18.4亿元,占比为 68%,贡献了公司主要的利润。2019 年以来,传统建材品种如棒材、钢筋盈利能力较弱,个别年份甚至面临亏损局面。
行业景气下行周期下,公司大力推行降本增效,2021 年以来公司吨钢成本呈下降态势。公司通过持续开展对标挖潜、降本增效的活动,有效降低了吨钢成本。2023 年,公司钢材销售成本 608 亿元,吨钢销售成本为 3763 元/吨,同比下降8.1%。公司期间费用不断下降。2023 年公司期间费用为 39.73 亿元,同比-4.51%,比 2022 年(41.61 亿元)略有下降。需要注意的是,2021 年以来期间费用逐年降低,分别-25.27%、-28.65%。2024年上半年公司期间费用同比下降,由 2023 年上半年的 19.53 亿元下降至9.64 亿元,期间费用率由4.16%下降至 2.13%,降幅显著。
2021 年以来,公司吨钢毛利下降明显。2023 年,公司吨钢毛利为167 元/吨,同比下降26.34%。2023 年公司毛利率下降至 4%,同比下降 1.56pct,连续两年毛利率下跌。
3.辉煌与跌宕:雄关漫道真如铁,迈向复兴新征程
1.3.1 辉煌历史:济钢与莱钢栉风沐雨数十载,积淀深厚的企业底蕴
莱钢集团前身为莱芜钢铁厂,始建于 1970 年。(1)20 世纪70 年代,莱芜钢铁厂肩负着为祖国炼好钢的使命应运而生。1970 年 1 月,党中央、山东省政府和济南军区共同支持依托莱芜地区丰富的铁矿资源和悠久的冶炼历史优势建设莱钢。1987 年5 月7日,经山东省委同意,省冶金总公司批准,莱芜钢铁厂更名为莱芜钢铁总厂。1996 年5 月14日,山东省政府以鲁政字[1996]80 号文下达了《关于同意组建莱芜钢铁集团的批复》。省政府同意以莱芜钢铁总厂为核心,以莱芜钢铁总厂全资或控股的企业组建莱芜钢铁集团,同意莱芜钢铁总厂改制为国有独资公司,定名为“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由省政府作为该公司的投资主体。(2)新世纪后,莱钢产品结构迈出关键性步伐。“十五”技改工程建设累计投资142亿元,使产品结构调整为以 H 型钢、板带材、特殊用钢为主,成为全国规模最大、品种规格最全的 H 型钢生产基地,螺纹钢比例降到了 30%以下。(3)山东省第一家产量超1000万吨钢企,全国第六大钢企。2005 年,莱钢集团成为山东钢铁行业第一家实现1000万吨钢的企业,规模、销售收入和发展质量实现了质的飞跃,与2000 年相比,莱钢钢产量增长5 倍、销售收入增长 7 倍。一跃成为全国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跻身全国十大钢铁企业前列,位居全国第六的位置。(4)莱钢集团是国内规模最大、品种规格最全的H型钢龙头企业。2005 年 9 月,莱钢集团的大 H 型钢生产线的投产以后,大中小型H型钢的产能达330万吨/年,在国内 H 型钢的市场占有率高达 38.48%。公司的H 型钢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5)1997 年,莱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上市。1997 年 8 月26 日,经上海证券交易所批准,莱钢股份的 7,200 万股社会公众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
1.3.2 壮阔开局:山钢集团拉开整合大幕,站在新的发展起点
顺应国家钢铁整合大势,背负山东省培植国际竞争力钢铁集团的使命。2005年7月,国家发改委印发《钢铁产业发展政策》,《政策》提出,到 2010 年,全国形成两个3000万吨级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大型企业集团。由此,国内拉开了新一轮钢铁整合大幕。2006年12 月,山东省发改委发布《加快我省钢铁工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十一五”期间,山东省钢铁工业重点支持大型和特色钢铁企业发展,努力培植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钢铁集团,加快推进济钢、莱钢等大型钢铁企业的重组,组建山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逐步形成布局合理、装备先进、管理水平高、能源消耗低、环境保护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钢铁企业集团。2008 年,山钢集团成立。2008 年 4 月 29 日,根据《关于同意设立山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的批复》(鲁国资企改[2008]4 号),山东省国资委将其持有的济钢集团股权、莱钢集团股权全部划转至山钢集团有限公司名下。重组合并前,济钢集团、莱钢集团分别以1210、1170万吨粗钢产量位列全球第 24、25 大钢铁企业集团。
2012 年,山钢股份成立。山钢集团成立后,间接控股济南钢铁、莱钢股份两家钢铁行业上市公司。为加快钢铁行业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国务院于2009 年3 月制定了《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要求在 2011 年之前,“推动山钢集团完成集团内产供销、人财物统一管理的实质性重组”,2011 年 11 月,济南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发布《换股吸收合并、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暨关联交易报告书》。重组交易包括吸收合并和发行股份购买资产两个部分,即济南钢铁吸收合并莱钢股份,并向济钢集团和莱钢集团定向发行股份作为支付方式购买其相关资产。1)济南钢铁吸收合并莱钢股份:济南钢铁作为存续方,采取换股吸收合并的方式,将莱钢股份换股时登记在册的股东所持有的莱钢股份的股份全部按照吸收合并协议的约定转换为济南钢铁的股份,换股吸收合并完成后,莱钢股份将注销独立法人资格。2)济南钢铁向济钢集团和莱钢集团定向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济南钢铁拟向济钢集团和莱钢集团分别发行股份作为支付方式购买其钢铁相关资济钢集团和莱钢集团用于认购股份的标的资产分为股权资产和非股权资产。2012 年 3 月,公司股票简称由济南钢铁变更山东钢铁。合并后山钢集团成为全球第十一大、全国第五大钢铁集团。2008 年,由济南钢铁集团与莱芜钢铁集团重组合并后的山钢集团具备生铁产能 2414 万吨、粗钢产能2599万吨、钢材产能 2480 万吨,当年实现生铁产量 2134 万吨、粗钢产量 2184 万吨、钢材产量2091万吨。按照粗钢产量计算,新成立的山钢集团位列全球第十一大、全国第五大钢铁集团。
壮阔开局后,新生的山钢集团设立了宏大的发展战略、产业布局及重组计划:“三阶段”发展战略,2020 年实现粗钢产能 4000 万吨。第一阶段为淘汰起步发展阶段,到 2012 年,在资产重组、淘汰落后的基础上建设日照钢铁精品基地一期工程,形成 3565 万吨钢规模;第二阶段为淘汰提升发展阶段,到2015 年,在进一步淘汰落后的基础上建设日照钢铁精品基地二期工程,形成3305 万吨钢规模;第三阶段为做强做大阶段,到 2020 年,通过并购重组,争取形成4000 万吨钢生产规模。
1.3.3 陷入困境:行业寒冬叠加战略滞后,企业经营处境艰难
站在当前时点,回看山钢集团及山钢股份重组完成后的表现,可以发现这次重组并未实现预期效果。重组后,山钢股份长期维持亏损与微利震荡。2011-2016 年,山钢股份维持亏损与微利震荡,2012 年,受钢铁行业不景气,以及公司贷款增加及利息资本化减少导致的财务费用大幅增加,公司钢铁主业盈利能力大幅下降,全年亏损38.4亿元。2014年,受钢铁行业不景气及产品竞争力较弱等影响,公司全年亏损14 亿元。
重组后的山钢集团及山钢股份未能实现预期的目标。山钢集团自2008年重组以来,粗钢产能在 2013 年达到最高 2915 万吨,之后随着落后产能的不断退出,2020年集团粗钢产能为 2890 万吨,远低于“三阶段”战略规划中2020 年预期实现的4000万吨产能目标,2023 年集团粗钢产能仅为 2140 万吨。
2023 年山钢股份再度亏损,2024 年以来股价走势不容乐观,面临面值退市风险。2023 年山钢股份营收约 904.75 亿元,同比减少 11.55%;归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约-3.996 亿元,同比锐减 172.18%。2024 年以来山钢股份的股价走势并不乐观,6月 6 日盘中创下 2020 年 2 月以来最低点,仅为 1.13 元/股,只需一个跌停就可能触及面值退市风险。
回顾重组后陷入困境的多重原因,可以发现,既有行业问题也有重组后的管理经营问题:第一,行业背景方面,全球经济危机导致需求回落及产能扩张加剧供给过剩,2008-2009 年,行业受到冲击。需求方面,受全球经济危机以及我国经济增长趋缓影响,2008 年下半年以来,我国钢铁需求与外需极度萎缩,导致我国钢铁产品出口大幅下降。供给方面,受到国内市场发展空间的推动,加上欲在行业整合中占据主动,钢铁企业在过去几年纷纷扩张产能。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公布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粗钢产能 6.6 亿吨,实际产量 5 亿吨,出现 1.6 亿吨的过剩。2009年以来,国内钢铁产量维持高位,出口大幅回落,使国内供需矛盾有所加剧。2016-2018年,累计压减粗钢产能 1.5 亿吨以上,实现 1.4 亿吨“地条钢”产能全面出清。2018年底,钢企利润好转,主观增产意愿强,2019-2020 年粗钢产能有所上升。2022年起,钢铁行业再次陷入下行期。
第二,产品结构方面,重组后公司内部产品结构重叠严重,资源配置效率较低。重组后,莱钢集团是全国最大的 H 型钢生产企业,而济钢集团则是以中板、中厚板、热轧薄板等产品为主打。2000 年以来,由于国际、国内汽车制造、轮船制造业迅猛发展,市场对冷轧钢板的需求激增,于是两家钢铁厂耗巨资上马了冷轧生产线。济钢做板材的同时,也开始大面积涉猎线材生产;莱钢保持线材优势的同时,也涉足板材生产。不仅弱化了济钢和莱钢各自的优势产品,对于重组后的山钢集团来说,产生了很多既无规模又不经济的重复建设和市场上的相互竞争。2008 年,山钢集团的主要钢材产品中,济钢集团与莱钢集团在钢筋、中厚宽钢带、大型型钢、棒材等均存在程度不等的产品结构重叠,济钢集团重叠品种钢材占总产量的54.5%,莱钢集团重叠品种钢材占总产量的 88.9%,山钢集团及旗下重组后的山钢股份公司的产品重叠矛盾均较为剧烈。
第三,战略落地方面,受政策影响山钢集团重组进程滞后。2008 年重组完成后,受政策影响山钢集团的战略规划发生过两次调整,整体分为三个时期,产能目标逐步下降:(1)2009-2014 年,山钢集团推进三阶段发展战略,2020 年实现粗钢产能4000万吨。第一阶段为淘汰起步发展阶段,到 2012 年,在资产重组、淘汰落后的基础上建设日照钢铁精品基地一期工程,形成 3565 万吨钢规模;第二阶段为淘汰提升发展阶段,到2015年,在进一步淘汰落后的基础上建设日照钢铁精品基地二期工程,形成3305 万吨钢规模;第三阶段为做强做大阶段,到 2020 年,通过并购重组,争取形成4000 万吨钢生产规模。到2020年,综合竞争力跻身国际钢铁企业前 10 强,成为世界 500 强中的优秀企业。(2)2015-2018 年,山钢集团发展目标下调,2020 预期实现粗钢产能3000万吨。这一时期,山钢集团的战略规划提出:优化提升钢铁业务,积极稳妥发展矿业业务,大力发展金融业务,加快发展贸易物流业务,稳健发展房地产业务,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到2020 年实现;集团公司营业收入达到 2,000 亿元以上,晋级全球500 强;实现利税150亿元,集团净资产收益率 8%左右;粗钢生产能力达到 3,000 万吨以上,战略性高端钢材产品比重超过 20%;钢铁业劳动生产率达到 800~1,000 吨钢/人年;区域性龙头企业的市场地位和竞争优势突出。(3)2019-至今,山钢集团发展目标逐步转向脱离量级目标。根据山钢集团改建为投资公司的发展需要,多元产业将重点发展与钢铁主业关联性强、具有基础优势、市场前景广阔、综合贡献大的产业。同时,积极探索和加快培育新兴产业,逐步形成以钢铁为核心业务,以矿业、金融、贸易物流、房地产为发展业务,以环保节能、信息技术、粉末冶金、铸管、新材料、农用机械等作为培育业务,总体上形成“1+N”的产业格局,分别实行专业化管理。山钢集团战略规划目标不断降低,直至删去具体量级目标。回看2008 年重组合并时制定的重组路线,山钢集团计划兼并重组青钢、日钢、石横特钢、齐鲁特钢、山东闽源等公司的目标均未实现,仅在 2019 年,山钢股份通过其控股子公司山钢集团日照有限公司,以14.96亿元人民币的自筹资金购买山东闽源钢铁有限公司位于济南市章丘区的现有生铁119万吨、粗钢 170 万吨产能指标。
1.3.4 蓄势待发:中国宝武集团战略投资山钢集团,迎来发展新局面
“两大基地、四大集群”,做大做强山钢是山东省钢铁产业布局的重要一环。(1)2018年11 月,山东省发布《山东省先进钢铁制造产业基地规划(2018—2025)》,《规划》提出将重点打造两大基地和四大集群。即日—临沿海先进钢铁制造产业基地和莱—泰内陆精品钢生产基地,日照先进钢铁制造产业集群、临沂临港高端不锈钢与先进特钢制造产业集群、莱芜精品钢和 400 系不锈钢产业集群、泰安特种建筑用钢产业集群。山钢股份的莱芜分公司、日照精品钢基地分别对应打造的两大基地及四大集群中的两大集群(日照先进钢铁制造产业集群、莱芜精品钢和 400 系不锈钢产业集群)。(2)2021 年11 月,山东省发布《山东省钢铁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要求着力打造沿海和内陆两大钢铁产业基地。其中,日—临沿海先进钢铁制造产业基地以日照精品基地和日照、青岛等地重点企业为支撑,大力推动内陆产能向沿海转移;莱—泰内陆精品特钢产业基地以莱芜、泰安现有钢铁企业为依托,在不增加产能的前提下加快区域整合。(3)2023 年 1 月,山东省发布《山东省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 年)》,再次要求做大做强日—临沿海先进钢铁基地,优化提升莱—泰内陆精品钢基地。推动内陆非规划基地钢铁产能应退尽退,沿海地区钢铁产能占比大幅提升。对山钢集团来讲,山东省相关政策支持,为山钢钢铁制造业发展提供了转型升级、提速扩能的历史机遇,是“十四五”及未来较长时期山钢钢铁制造业实现规模提升的最佳时机。山东省推进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链长制,确定山钢集团为钢铁产业链“链主”企业,为山钢钢铁制造业提升产业链竞争优势提供了机遇。
在以上政策规划的引导下,早在 2021 年,中国宝武集团就开始筹划重组山钢集团。2021年 7 月,山钢股份公司发布《山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涉及山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战略重组的提示性公告》,提示山东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正在与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筹划对山钢集团战略重组事项。从 2021 年开始,中国宝武集团与山钢集团之间就开展了深度的相关业务的交流,逐渐为进一步整合融合工作做准备。2023 年底,山钢集团、山钢股份分别获得中国宝武集团、宝钢股份战略投资。2023年12月,山东省人民政府与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在山东省济南市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及相关投资协议,中国宝武战略投资山钢集团。通过本次战略投资,中国宝武将持有山钢集团49%股权,宝钢股份将持有山钢日照 48.61%股权。
中国宝武战投山钢后,山钢集团领导班子也迎来调整。2024 年2 月,山钢集团干部会议宣布山东省委关于山钢集团领导班子调整的决定:张宝才任山钢集团党委委员、常委、书记,提名为董事、董事长人选;解旗任山钢集团党委委员、常委、副书记、总经理,提名为董事人选。此外,山钢集团及控股子公司山钢股份等重点子企业的领导班子和中层干部均出现较大调整,且中国宝武集团派驻多名核心高管。深厚文化底蕴助力山钢股份周期底部向上。山钢集团诞生于莱钢集团、济钢集团的兼并重组,山钢股份诞生于济南钢铁、莱钢股份的合并重组,山钢集团、山钢股份同样也分别传承了合并主体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自成立以来,山钢集团、山钢股份不断强化优良文化传承,努力推动莱钢、济钢优良传统的内化,在集团和上市公司层面形成了良好的发展环境,有望在当前时期发挥重大作用,助力公司周期底部向上。
二、钢铁供需矛盾有望缓解,山东具备周期底部向上潜力
1.供给:供给矛盾仍突出,产能出清较缓慢
上一篇:水利一建挂靠55万三年?!
下一篇:存量时代,餐饮如何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