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建投宏观】专项债提前批打响新年稳增长第一枪——宏观经济周报
微信公众号声明
重要提示:通过本订阅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信建投”)客户中符合《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规定的机构类专业投资者参考。因本订阅号暂时无法设置访问限制,若您并非中信建投客户中的机构类专业投资者,为控制投资风险,请您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对由此给您造成的不便表示诚挚歉意,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摘要
专题:专项债提前批箭在弦上,体量和节奏将呈现什么特征?
从体量上看,目前已经披露专项债提前批规模的省份基本都大幅调高了额度,预计今年提前批额度相较去年会有较大提升。福建省2023年新增专项债务限额933亿元较去年增长34.6%,浙江省一季度即将发行的1439亿额度视为该省获得的提前批专项债额度,那么该省2023年提前批专项债额度相比2022年增长35%。如果这种现象适用于全国各省市,则今年提前批额度下限为1.9万亿左右。
从发行节奏来看,今年专项债仍然会参照去年“前高后低”的模式,但其中仍蕴含政策深意。首先,受到疫情政策放开导致的经济短期冲击,今年一季度的财政收入可能并不理想,在叠加地产投资尚未企稳回升,一季度财政整体财力可能并不充足,期望通过预算内资金支持稳增长可能并不现实。因此大幅抬高提前批额度以对冲稳增长项目资金短缺显得尤为重要。其次,由于去年一季度同期存在1.2万亿跨年项目结转额度和1.46万亿提前批额度,政策实操上也需要通过一季度抬高提前批发行额度的形式进行对冲。
从专项债覆盖范围上,进一步扩容是大势所趋。根据财政部的披露,2022年专项债除了可以投向交通基础设施、等九个类别外,新增了新型基础设施和新能源项目两大领域。在专项债用于资本金方面,铁路、收费公路等10个领域,近期又新增了三个领域,分别是新能源项目、煤炭储备设施和国家级产业园区基础设施。扩充专项债覆盖领域有助于缓解当前项目储备不足的痛点,同时可以引入更加成熟的、收益率达标的项目资源,改善当前专项债项目亏损较多的现象。
实体经济方面:PTA 开工率较上周有所回升,提升2.42% ;高炉开工率本周下滑0.42% ,低于去年同期水平;是有沥青装置开工率11 月后持续下行,本周较上周下滑3.1% 。
价格方面:CRB 工业指数本周环比下行0.4% 。油价下跌5% ,动力煤价格本周略有上调。铁矿石、焦煤、钢材价格指数环比分别上行2.2% 、-1.4% 、0.6% ,铜、铝环比下行0.4% 、5% ,水泥价格环比下降1% ,玻璃上涨0.4% 。猪肉价格下跌,环比上周下跌3%。200城蔬菜价格环比上行1.3%。
市场方面:本周R007和DR007分别收于1.91%(前值2.79%)和1.47%(前值2.4%),在央行释放流动性之后,利率水平整体呈现下行趋势。
正文
一、专项债提前批箭在弦上,体量和节奏将呈现什么特征?
2023 年转眼已至,经济运行当前仍处于疫情不断扩散的阵痛期中,专项债提前批作为年初两会前稳增长的先锋,其体量和发行节奏是管窥今年财政政策的窗口。根据目前各省市的项目资金筹措情况和对今年财政财政特征的把握,我们认为今年专项债发行会主要体现三个体征:体量上“易下难上”;节奏上“前高后低”;范围上“持续扩容”。
从体量上看,目前已经披露专项债提前批规模的省份基本都大幅调高了额度,预计今年提前批额度相较去年会有较大提升。2018 年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2019 年后的财政年度中,下一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的提前批不超过当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的60% ,因此2023 年提前批额度的上限不超过2.16 万亿(2022 年3.65 万亿新增限额的60% ),而部分省市自治区财政部门已披露,今年专项债提前批额度较去年增长30% 以上已经成为常态,根据21 世纪报报道,福建省2023 年新增专项债务限额933 亿元较去年增长34.6% ,浙江省一季度即将发行的1439 亿额度视为该省获得的提前批专项债额度,那么该省2023 年提前批专项债额度相比2022 年增长35% 。如果这种现象适用于全国各省市,则今年提前批额度下限为1.9 万亿左右。即便提前批额度达到2 万亿左右,但也并不意味着今年新增专项债总额度会有较大提升,由于土地出让收入大幅退潮,而政府性基金中80% 来自土地出让活动,剩下10%-20% 的其他收入来源短期内不能填补缺口,一旦过度举债容易引发地方债务率的攀升,一旦利息收入比达到10% 的警戒线,不少地方政府可能会面临财政重整。
从发行节奏来看,今年专项债仍然会参照去年“前高后低”的模式,但其中仍蕴含政策深意。首先,受到疫情政策放开导致的经济短期冲击,今年一季度的财政收入可能并不理想,在叠加地产投资尚未企稳回升,一季度财政整体财力可能并不充足,期望通过预算内资金支持稳增长可能并不现实。因此大幅抬高提前批额度以对冲稳增长项目资金短缺显得尤为重要。其次,由于去年一季度同期存在1.2 万亿跨年项目结转额度和1.46 万亿提前批额度,政策实操上也需要通过一季度抬高提前批发行额度的形式进行对冲。如果2023 年专项债整体额度依然定在3.5 万亿左右,一季度提前批发行占比将达到55% 以上,如果下半年经济逐步企稳回升,可以适度调整专项债的月度发行节奏,或者叠加使用剩余一万亿专项债限额余额、政金债等政策工具动态平衡财政的发力节奏。
从专项债覆盖范围上,进一步扩容是大势所趋。根据财政部的披露,2022 年专项债除了可以投向交通基础设施、能源、农林水利、生态环保、社会事业、城乡冷链等物流基础设施、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国家重大战略项目、保障性安居工程等九个类别外,新增了新型基础设施和新能源项目两大领域。在专项债用于资本金方面,铁路、收费公路等10 个领域,近期又新增了三个领域,分别是新能源项目、煤炭储备设施和国家级产业园区基础设施。扩充专项债覆盖领域有助于缓解当前项目储备不足的痛点,同时可以引入更加成熟的、收益率达标的项目资源,改善当前专项债项目亏损较多的现象。
二、实体经济:生产需求总体偏弱
(一)生产:本周小幅下行
生产方面,环比回落。PTA 开工率较上周有所回升,提升2.42% ;高炉开工率本周下滑0.42% ,低于去年同期水平;是有沥青装置开工率11 月后持续下行,本周较上周下滑3.1% 。
(二)需求:总体保持偏弱
内需方面,需求下行。本周房地产市场维持低位震荡上行,二线和三线城市当周商品房成交面积同比回正,分别录得3.7% 和13.27% ,一线城市当周商品房成交面积同比增长尚未转正,但也仍呈现修复态势。北京、上海和广州的城市拥堵延时指数在经历了12 月底的低迷之后于1 月初逐步上行修复。乘用车销量环比持平,农产品批发价格指数本周略有上行。
(三)价格:工业品价格涨跌各现
工业品价格本周涨跌各现。CRB 工业指数本周环比下行0.4% 。油价下跌5% ,动力煤价格本周略有上调。铁矿石、焦煤、钢材价格指数环比分别上行2.2% 、-1.4% 、0.6% ,铜、铝环比下行0.4% 、5% ,水泥价格环比下降1% ,玻璃上涨0.4% 。猪肉价格下跌,环比上周下跌3% 。200 城蔬菜价格环比上行1.3% 。
三、市场:利率下行,股市情绪修复
资金面:本周R007 和DR007 分别收于1.91% (前值2.79% )和1.47% (前值2.4% ),在央行释放流动性之后,利率水平整体呈现下行趋势。
沪深300 本周上行23.2% ;恒生指数本周上行6.27% ,股市整体呈现修复上行趋势。中信一级行业中,房地产板块局部活跃,风电、储能板块发力反弹,消费者服务板块表现低迷,医药板块内部分化明显。
10 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为2.83% ,较上周下行0.4BP ;美国10 年国债收益率报3.55% ,较上周下降28BP 。
本周美元指数环比上行0.4% ;本周人民币汇率升值1.1% 。
风险提示:第一,经济最大的不确定性依然是疫情的走向。2022年的奥密克戎毒株对经济均造成了超预期的冲击。未来疫情走向如何,对经济运行的走向影响巨大,因此仍是经济运行的核心不确定性因素。第二,对于地产投资何时触底反弹市场仍未达成共识。时至今日,本轮地产下行周期已经持续一年左右,地产投资、销售、价格和三工面积增速都处于下滑区间,且仍无缓解迹象,政策宽松的效果仍待观察。第三,欧美紧缩货币政策的影响可能超预期,拖累全球经济增长和资产价格表现。第四,地缘政治冲突仍存不确定性,扰动市场风险偏好。
文章来源
证券研究报告名称:《专项债提前批打响新年稳增长第一枪——宏观经济周报》
对外发布时间:2023年1月8日
报告发布机构: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本报告分析师:
张溢璨
免责声明:
本订阅号(微信号:文涛宏观债券研究)为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信建投”)研究发展部 黄文涛 ( 执业证书编号:S1440510120015 ) 宏观债券研究团队运营的唯一订阅号。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面向符合《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规定的机构类专业投资者。中信建投不因任何订阅或接收本订阅号内容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中信建投的客户。
本订阅号不是中信建投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所载内容均来自于中信建投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或对报告进行的跟踪与解读,订阅者若使用所载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报告的了解而对其中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误解。提请订阅者参阅中信建投已发布的完整证券研究报告,仔细阅读其所附各项声明、信息披露事项及风险提示,关注相关的分析、预测能够成立的关键假设条件,关注投资评级和证券目标价格的预测时间周期,并准确理解投资评级的含义。
中信建投对本订阅号所载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本订阅号中资料、意见等仅代表来源证券研究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研究观点可依据中信建投后续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在不发布通知的情形下作出更改。中信建投的销售人员、交易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士可能会依据不同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头或书面发表与本订阅号中资料意见不一致的市场评论和/或观点。
本订阅号发布的内容并非投资决策服务,在任何情形下都不构成对接收本订阅号内容受众的任何投资建议。订阅者应当充分了解各类投资风险,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订阅者根据本订阅号内容做出的任何决策与中信建投或相关作者无关。
本订阅号发布的内容仅为中信建投所有。未经中信建投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发、翻版、复制、发布或引用本订阅号发布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亦不得从未经中信建投书面授权的任何机构、个人或其运营的媒体平台接收、翻版、复制或引用本订阅号发布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版权所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