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债200万商家花24万就能合规跑路?职业闭店人产业链如何管控?
近日,北京商报关于职业闭店人的报道引发热议,记者调查发现,“职业闭店人”已形成链条,号称半个月即可帮助商家合规跑路、从报价到突然闭店形成团队运营、变更法人有套路式操作……
一家经营不善的公司,还拖欠着员工几个月的工资和不少课时债,该怎么做才能合法抽身呢?“现在要做的就是再坚持正常经营半个月,正常招生授课、办卡,半个月后我们会完成店铺的法人转让,开始操作闭店。”当北京商报记者以一家瑜伽店店主的身份询问闭店方案时,身为“职业闭店人”的王勇(化名)给出了上述答复。
王勇透露:一般按照门店负债的15%进行收费,负债包括拖欠员工的工资、消费者的课时费以及房租水电等费用。当北京商报记者询问瑜伽馆负债近200万元需要支付多少费用时,王勇报价约24万元。
近年来,随着预付卡这种预付式消费的火热,店铺收款后倒闭之事也屡见不鲜,在这一现象背后,是逐渐壮大的职业闭店人群体,是日趋成熟的相关“配套服务”。在这一过程中,职业闭店人与准备跑路的机构负责人达成合谋,指导其先举办促销活动收割最后一批“韭菜”,然后火速变更法定代表人,过户给不具备偿还能力的“背债人”。一整套运作下来,即将跑路的店铺成功“脱壳”,将烂摊子留给职业闭店人接手处置,职业闭店人又可以赚取一笔不菲佣金,唯独将风险和损失甩给消费者。乍一看,在运作形式上是符合相关规定和流程的,但本质上以伤害消费者权益为代价,其中的主观恶意很明显。
但是由于在现有法律框架下,对职业闭店人的违法犯罪行为举证存在一定困难,也导致目前打击力度较弱。为此国务院也加强了对此类行为的规制。今年7月1日起施行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专门设定条款规定了对预付费服务的要求,其中对预付费服务作出了诸多限制并明确了罚则:(1)经营者出现重大经营风险,有可能影响经营者按照合同约定或者交易习惯正常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应当停止收取预付款。(2)经营者决定停业或者迁移服务场所的,应当提前30日在其经营场所、网站、网店首页等的醒目位置公告经营者的有效联系方式等信息。(3)经营者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的,由有关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可以根据情节单处或者并处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处以违法所得1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5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
其他文章
- 移动云2022年营收503亿元 保持国内公有云市场领先地位
- 新媒股份(300770.SZ):已累计回购0.29%股份
- 没想到,2023年快递共配成了深水炸弹!
- 2025年邮市依然低迷,成交不见增长!还有希望吗?
- 购物中心国庆欢乐GO系列之广州篇
- 成为百万富翁的老员工开始“躺平”,黄仁勋最新采访:不全力以赴,英伟达可能在30天内破产
- 易瑞生物收盘上涨5.21%,最新市净率4.86,总市值38.08亿元
- 梵美门窗全面实行品牌升级及开拓消费新势能
- 万科锦绣湖山-售楼处-汉口住宅丨万科锦绣湖山(万科锦绣湖山-万科锦绣湖山)售楼部欢迎您丨楼盘详情
- 上海贝岭(600171)3月14日主力资金净流入1508.5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