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教训:回顾1990年代的“三角债”危机
来源:世界风情画(ID:finkeeper)
作者:妤妤姐
20世纪90年代初,“三角债”突然成为中国、俄罗斯、东欧诸国经济发展中的障碍。
在中国,“三角债”其实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就开始形成,1985年抽紧银根后,企业账户上“应收而未款”与“应付而未付款”的额度就大幅度上升。到1991―1992年间,“三角债”的规模曾发展到占银行信贷总额三分之一的地步。
当年,造成“三角债”现象的原因有这样两个:
一是由于建设项目超概算严重,当年投资计划安排不足和自筹资金不落实,造成严重的固定资产投资缺口,形成对生产部门货款和施工企业工程款的大量拖欠;
二是企业亏损严重,挤占了企业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加剧了相互拖欠;三是企业产品不适销对路或根本无销路,产品积压,产成品资金上升,形成投入--产出--积压--拖欠--再投入--再产出--再积压--再拖欠,大生产大赔小生产小赔不生产也赔的恶性循环。
我们以当年的辽宁一省为例。
1991年,辽宁省以基本建设、技术改造拖欠为龙头,以大中型企业为重点,从两个方面进行调查摸底。全省拖欠金额5万元以上的951户大中型企业,户均欠货款总金额达169.3亿元,其中,1989年至1990年3月末为38.4亿元,占22.6%,1990年3月末至1991年4月末为130.9亿元,占总额的77.4%。
全省货款总额达100.5亿元,其中,1989年至1990年3月末为18.8亿元,1990年3月末至1991年4月末为81.7亿元。
在总额中省外欠辽宁的89.6亿元,辽宁欠省外的50.4亿元,相抵后,省外净欠辽宁的39.2亿元。
而在固定资产投资拖欠情况,有关单位共调查了基建技改项目703个,其中竣工投产项目285个,在建项目418个。批准概算总投资为268.2亿元,实际(预计)概算总投资为31.81亿元,超支比例为18.6%。拖欠货款20.4亿元。
在人均月薪仅为168元人民币的1990年,39.2亿元的辽宁省对外净债权相当于2333.33万人的月薪!而彼时,辽宁人口仅有3967万人!
其中,仅辽宁省大连市计划内工业企业三角债就达44.23亿元,而净债权亦达13.77亿元。
为此,早在1990年,中国政府就支付了500亿元供全国单位清理三角债,但到了1991年,依然由于产品适销不对路而处于“小生产小赔,大生产大赔,不生产也赔”的状态,而令三角债“越清越多”。
到了1991年5月,中国三角债已达到了3000亿元人民币之巨,比起1990年初的2000亿元还多。
因此,中国又在1991年夏季开展了第二轮“三角债”清理工作。
为了从源头解决三角债,国务院清理“三角债”领导小组经过深入调研和总结, 厘清了形成三角债的三个源头和一个原因:
一是固定资产投资缺口严重,形成对生产企业和施工企业的大量拖欠。
1990 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3477 亿, 而同期到位的资金只有 2965 亿元,投资缺口达 512 亿元。
二是企业亏损严重,加剧了相互拖欠。1990 年末全国国有企业 亏损 500 亿元左右,明亏和潜亏总额在 1000 亿元以上。
三是产成品不适销对路或根本没有销路,形成严重积压,企业只有通过拖欠维持生产。 1991年6月末全国工业企业产成品库存 2100 多亿元,超过正常库存 800 亿元左右,其中在工商银 行开户的 4 万户国有工业企业产成品 1306 亿元,超库存 500 多亿元。
另外,商品交易秩序紊乱,结算纪律松弛,信用观念淡薄,也是形成三角债的一个重要原因。
于是,该年政府采取了重点清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拖欠、实行“压贷挂钩”政策、严格结算纪律的三大措施,全年共注入清欠资金 330.5 亿元,其中银行贷款 306 亿元,地方和企业自筹 24.5 亿元,实际清理拖欠项目 9026 个,连环清 理债务 1150 亿元,同时对拖欠煤炭、汽车、棉花的货款进行了重点清理,全年共清理拖欠款 1360 亿元,取得了注入 1 元资金清理 4.1 元拖欠的效果。
至于“三角债”真正得到缓解,还是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后。
原因很简单,在1992年,中国迎来第二轮外商投资热潮启动后,“基建热”再起之外,“股票热”、“期货热”亦迅速兴起,许多公司贷款炒股、炒期货,加之产品质量没有较大改善,相反在西方产品冲击下,于1993年还出现了贸易逆差,结果导致了三角债的新一轮膨胀,并在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下造成了严重的亏损。
于是,这就有了为适应世贸标准的1998年“大下岗”,大批国有企业关停并转,为私营企业、外资企业的繁荣发展留出了空间,这才真正有效化解了1990年代的三角债危机。简而言之,就是只有消费者富起来,产品真正有了竞争力,企业利润得到实质性改善,优胜劣汰能顺利进行,才能尽可能避免三角债的发生,或者规模可控。
参考资料
1、孔杰:1988-1991年国民经济治理整顿研究
2、三角债(经济学网)
3、如何解开“ 三角债” 债务链(辛义:改革,1991年第5期)
4、中国转型期城镇贫困度研究(陈立中:西方经济学·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2007)
5、中国失业问题解构(徐晓丽:社会保障·2005年第8期)
7、执行牵出“案中案”,执行法官妥善化解“三角债”(丹凤县人民法院)
8、范小仲:20 世纪 90 年代初清理“三角债”的考察及启示(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