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IPO丨凭借相框、镜子等饰品年入10亿,这家公司缘何撤回IPO?
作者:汪佳蕊
从“鸡毛换糖”到“买卖全球”,从“仿冒制造”到“自主创新”,如今我国义乌已经从“小商品之都”升级为“一带一路”国际贸易的重要支点城市。
根据义乌海关数据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义乌市进出口总值达4321亿元,同比增长22%,其中出口3831.3亿元,同比增长18.9%;进口489.7亿元,同比增长52.8%,是我国十大贸易顺差城市之一。
IPO财讯注意到,近年来,义乌把推进企业上市作为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区域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不断鼓励和推动优质企业融入资本市场,华鸿画家居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鸿股份”)便是其中之一。
这家来自义乌本土的家居饰品企业2021年的收入已超十亿元,2022年9月,其发布招股书欲冲刺上交所主板IPO,计划募集资金8.62亿元,用于扩产、研发中心建设,以及营销与服务网络建设项目。但根据日前上交所发布的公告,华鸿股份已于12月14日撤回上市申请,这意味着其此次IPO宣告终止。
凭借家居饰品 年收入超10亿
华鸿股份是一家致力于全球生活艺术化的家居饰品供应商,主要产品为装饰画、镜子、相框类家居饰品,产品主要用于各类室内场所的装饰,起到美化室内环境、营造环境氛围的作用。
华鸿股份创始人龚品忠是一名土生土长的义乌人,在一篇2006年当地的媒体报道中,龚品忠透露,他从1990年就跟着亲戚在小商品市场做生意,从加工海绵垫肩开始到销售工艺镜框。直到1996年,龚品忠在义乌市政府“转商引工”的政策鼓励下,在义乌经济开发区申请了10亩地,开始办厂生产相框、画框,并在1997年成立华鸿控股集团,开始大规模拓展海外市场。
通过多年对海外市场深耕,华鸿股份形成了自己的海外销售渠道体系,已成为世界上较大的装饰画及相框制造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之一。公司产品覆盖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在美国、英国、南美等地设立了专门子公司或销售代表处,客户包括Target、Ross Stores、Walmart、The Home Depot、Falabella、CDS等大型连锁超市和家居装饰品牌。
从数据来看,2019年至2022年前三季度(报告期),华鸿股份的营业收入分别为7.77亿元、7.64亿元、10.22亿元和6.51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2亿元、1.93亿元、1.89亿元和1.20亿元。
华鸿股份的市场主要在海外,因此其外销收入占比相当大,数据显示,各报告期,其外销收入分别为7.47亿元、7.43亿元、9.94亿元和6.18亿元,分别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96.54%、97.76%、97.76%和95.58%。
从细分市场来看,北美和欧洲是华鸿股份最主要的市场,报告期内,来自上述两个市场的收入占比分别为86.02%、87.67%、84.20%和84.86%。其中,美国市场贡献的销售收入占比始终在50%以上。
从国际市场需求来看,欧美地区不仅是现代家居装饰品的发源地,也是主要家居装饰品的消费市场。在欧美发达国家,居民购买能力较强,对居住环境要求较高,装饰画、镜子、相框等家居饰品是普通民众家居生活的必需品,并且欧美国家较高的人均收入水平也为其消费家居饰品提供了物质基础。
正是在上述背景之下,华鸿股份得以快速发展,并披露招股书,准备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
其先后于2022年9月和2023年3月,披露了两个版本的招股书,根据披露信息,华鸿股份拟募集资金8.62亿元,用于年产1626万幅/年镜子类相框扩建项目、年产1526万幅/年装饰画扩建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及营销与服务网络建设项目。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2023年12月,华鸿股份和保荐人东方证券提交了撤回申请,随后上交所于12月14日发布公告,终止对华鸿股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沪市主板上市的审核,华鸿股份的本次IPO随之宣告终止。
监管层严把审核关 企业需增强抗风险能力
对于华鸿股份突然撤回IPO申请的原因,公司并未披露,外界不得而知。不过结合IPO发行审核趋严的大环境以及公司招股书披露的信息来看,华鸿股份仍有诸多问题有待解决,后续如何增强自身抗风险能力,就成为其需要思考的问题。
此前,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表示,调整IPO发行节奏,阶段性收紧IPO节奏,明确支持科技企业发展,尤其是符合条件、拥有关键核心技术的“硬科技”企业。同时,其还表示:“近期撤回的企业,主要存在控制权稳定性不足、业绩下滑等影响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的问题。对于媒体报道中涉及的产能过剩、周期性强及天花板低的行业企业,审核实践中,证监会、交易所充分关注行业发展趋势以及发行人自身情况,根据产业政策、发行条件、板块定位严格审核把关。”
IPO财讯注意到,在与华鸿股份同处于泛家居行业的好博窗控、图特股份、时代装饰等IPO企业均因2023上半年财务资料未更新被中止审核,另有数家企业已撤回上市申请。在审核趋严的情况下,华鸿股份又有哪些问题有待解决呢?
首先是外贸问题。正如前文所述,华鸿股份绝大部分收入均来自境外,美国市场又是其最重要的市场,数据显示,最近三年及一期,其来自美国市场的销售收入分别为 4.17亿元、4.19亿元、5.61亿元和3.87亿元,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分别为 53.87%、55.15%、55.25%和59.84%。
公司在招股书中表示,近年来,中美贸易摩擦导致国际贸易形势动荡,全球范围贸易保护主义再度抬头。在此背景下,若公司主要客户所在国家对中国采取针对性关税惩罚、非关税壁垒等措施,客户可能因此减少采购或转向其他国家供应商,对公司的海外销售带来不利影响。
其次是盈利能力变动问题。毛利率是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报告期内,剔除《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对运杂费影响后,华鸿股份的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51.42%、52.86%、47.99%和48.20%,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对此,公司在招股书中坦言,若未来家居饰品行业需求、市场环境、生产成本等发生不利变化,公司未能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具有高附加值的新产品或调整产品结构,公司的毛利率水平将存在下降的风险,进而影响公司的整体业绩水平。
再次是存货和应收问题。华鸿股份账面上存在较大规模存货,大量销售款项也处于应收状态。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各期末,其存货账面价值分别为5541.31万元、9309.94万元、10313.26万元和6388.55万元。对于存货积压,华鸿股份表示,是2020年中旬至2021年底海运价格持续上涨,公司不能及时发货或客户延迟提货所致。
同期,华鸿股份的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分别为7685.35万元、14637.00万元、12731.85万元和8232.33万元。对此,华鸿股份在招股书中提示,如果公司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降低等影响流动资产变现能力的情况,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会受到影响,公司存在一定的流动性风险,而以上均有可能导致公司出现业绩不稳定的情况。
第四是产能消化方面问题。从招股书披露的信息来看,华鸿股份大多数产品的产能利用率并不饱和,尤其是2021年和2022年1-9月,有明显的下降趋势。其中2021年其相框产能利用率从此前的89.67%下降至86.30%,2022年1-9月进一步下降至80.25%;2021年镜子产能利用率从此前的97.25%下降至94.85%,2022年1-9月进一步大幅下降至70.42%;2021年装饰画产能利用率从此前的92.50%下降至89.43%,2022年1-9月进一步大幅下降至54.67%。产能利用率大幅下降,华鸿股份募集资金中有大量用于相框和装饰画扩产,因此产能消化问题需要考虑。对此,华鸿股份在招股书中表示,若下游市场环境出现不利变化或是市场开拓不力,公司新增产能的消化将面临一定的市场风险。
随着国家和市场对上市公司质量要求的提高,作为拟上市公司,更需及时补齐短板,调整生产经营策略,提高企业持续经营能力、内部控制管理水平、市场竞争力、自主创新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以适应我国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
上一篇:影响供给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下一篇:新加坡薪资标准(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