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光伏十大政策:退税降低、能源转型、能源法出台、新标准发布、限制盲目扩张、推进高质量建设
2024年,光伏行业成果斐然。光伏新增装机量再创新高,技术创新不断突破。迅猛发展的同时,剧烈变革的光伏行业也面临着不少的挑战,如产能过剩、消纳能力降低、产业链价格大幅波动等问题层出不穷。针对当前光伏发展的趋势,国家和地方政府也不断出台新政策以保障光伏行业的绿色、健康、成熟发展。
让我们跟着《全球光伏》的视角,从不同角度回顾2024年出台的光伏十大政策,以及这些政策对光伏行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月8日,国家能源局公众号官宣了国家发改委2024年第8号令:自2024年4月1日起,新版《电能质量管理办法》正式实施。
该《办法》规定电力系统电能质量应限制在国家标准规定范围内,且新版指出:新能源站应当开展电能质量监测,指标超标时应当主动采取治理措施。若最后仍不符合国家标准,应当配合电网企业执行出力控制或离网控制,换言之,就是应当主动配合“弃风、弃光”。
针对这一《方法》,新能源发电场站应当配置电能质量在线监测装置,分布式电源应当配置具备必要的电能质量监测功能的设备,发电企业要建立变流器等干扰源设备、治理设备。
3月18日,国家能源局印发《2024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
该意见指2024年出风电、太阳能发电量占全国发电量的目标比重达到17%以上,并进一步推动新型储能多元化发展,强化促进新型储能并网和调度运行的政策措施。压实地方、企业责任,推动电力需求侧资源参与需求侧响应和系统调节。
该《指导意见》体现国家正着力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巩固扩大风电光伏良好发展态势,因地制宜加快推动分散式风电、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在条件具备地区组织实施“千乡万村驭风行动”和“千家万户沐光行动”。
5月23日,国家能源局官微再次发声:全力推进三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
会议要求,全力推进三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积极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地方政府要加强行业引导,指导新能源项目有序开发;各开发企业要有序竞争,严格依法依规开发项目。同时,要优化新能源发展的市场和政策环境,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改革和市场建设相关政策措施。
该会议内容指明了国家坚持大力发展新能源对助力实现“双碳”目标、保障能源安全,各部门需加强协同合作,公平承担能源转型责任,共同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5月29日,国务院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
该《方案》大力促进非化石能源消费。科学合理确定新能源发展规模,在保证经济性前提下,资源条件较好地区的新能源利用率可降低至90%。
这将有效打开我国新能源装机空间,政策还积极拓展光伏应用场景,如推动近零碳服务区建设、推进服务区光伏项目建设,以及制定完善建筑光伏一体化建设相关标准,进一步提升光伏装机需求。
9月2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光伏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4版)的通知》。
文件明确,光伏产业标准体系框架包括基础通用、光伏设备、光伏材料、光伏电池和组件、光伏部件、光伏系统、光伏应用、智能光伏和绿色光伏等9个部分。
该政策的出台,目标在于应对我国光伏产业当前面临的内部竞争过度问题,淘汰落后产能,增强行业整体竞争力,为光伏行业的健康发展、规范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10月9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文件中指出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参与电力市场,细化了分布式光伏项目分类,确定了不同类型项目所对应的、不同的并网模式。并明确了各类型项目的并网模式及各方职责,旨在促进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该征求意见稿的发布将推动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的规范化发展,有助于提升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10月3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门发布《关于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的指导意见》
该意见指出深化建筑可再生能源集成应用。把优先利用可再生能源纳入城镇的规划、建设、更新和改造。推动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不断提高可再生能源电力、热力和燃气的替代要求。推广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发展近零碳建筑,推动建筑柔性用电技术应用。
该意见将推动既有建筑屋顶加装光伏系统,推动有条件的新建厂房、新建公共建筑应装尽装光伏系统。
11月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正式通过,《能源法》将在 2025年1月1日执行。
能源法明确了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目标和责任,鼓励水电、风能、太阳能等各类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并强化了能源绿色消费的技术和机制保障。特别是对分布式风电和光伏发电的就近开发利用提供了支持,为分布式发电就近交易、微电网等商业模式奠定了法理基础。
能源法鼓励技术创新,构建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体系,降低了投资风险,改善了投资环境,为光伏市场规范化、健康化并持续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1月15日,财政部、税务总局联合发布了《关于调整出口退税政策的公告》。
该公告宣布自2024年12月1日起,将部分成品油、光伏、电池、部分非金属矿物制品的出口退税率由13%下调至9%。
退税政策的调整可理解为国家对光伏行业发展方向的一种宏观调控。通过减少对低端产品的支持,政策导向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和产品质量的提升。退税政策的实施将推动产品成本的上,从而缓解成本压力,推动企业通过产品和技术质量来应对成本压力。
11月20日,工信部发布公告,对《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和《光伏制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暂行办法》进行了修订。
新规引导地方依据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合理布局光伏制造项目,鼓励集约化、集群化发展。引导光伏企业减少单纯扩大产能的光伏制造项目,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新建和改扩建光伏制造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为30%。
新修订限制了产能的无限扩张。引导光伏企业减少单纯扩大产能的光伏制造项目,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总而言之,光伏政策对行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政策的出台旨在推动行业发展、改善供需关系、促进技术创新以及帮助行业早日走出下行周期。这些政策将有助于光伏行业应对市场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
2025年已至,光伏行业将继续在政策的引导下继续发展。市场的开拓必将使得光伏产业获得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行业内部的整合和洗牌也将加速,企业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在政策的引导下,努力穿行周期,坚持健康高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