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用一滴血,忽悠了整个美国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25-11-08 00:54:40 浏览量:0

关注我,让学习成为一种信仰 !

这是一个令人感慨万千的创投骗局,而主角正是伊丽莎白·霍姆斯。在2015年10月之前,她是斯坦福学霸、硅谷白富美、天才创业者,曾备受美国商界、政界高层政要青睐,更被知名VC大佬盛赞为“女乔布斯”。就连中国创投圈,当年她也有不少拥趸。

一切源于她发明的一款号称能“滴血验癌”的设备——号称只要在指尖抽取一滴血,就可以检测240种医学指标,从胆固醇到癌症几乎都能检测。

当年,霍姆斯和她的创业公司Theranos红遍全球,甚至从一众VC和投资人融资差不多9亿美金。但随着造假事假浮出水面,一切灰飞烟灭。

小编|南墨

隶属|我爱学习俱乐部编辑部

只需要指尖一滴血、半个小时,就能检测出癌症、高胆固醇和糖尿病。

2014年,凭借“一滴血改变世界”的口号,独角兽公司Theranos成为了美国商业届新宠,甚至有两位前国务卿成了它的董事,市值一度达到90亿美元。

它的创始人伊丽莎白·霍尔姆斯因此成了白手起家的女性富豪楷模。

这是一个充满了掌声、鲜花、红毯的神话,但当谜底揭开时,所有人都哑然失笑。

-1 -

高光时刻

伊丽莎白·霍尔姆斯也算是从小就惊为天人了。1984年,她出生于美国华盛顿特区,家庭环境优越的她从小就有个做亿万富翁的梦想。

而长大后的伊丽莎白·霍尔姆斯也确实成绩优异,富有商业头脑。

2003 年,还在美国斯坦福大学读大二的伊丽莎白·霍尔姆斯跟乔布斯、盖茨等科技大佬一样决定辍学,开始自己创业。

之后,她用自己上大学时省下的一笔钱和父母留给她的教育信托基金,在加州创办了一家名为Theranos的血液测试公司。

这家公司是做什么的呢?

根据它的宣传,简单来说就是:你只需要花费几美元,在指尖采上一滴血,就能快速做包括癌症,艾滋,糖尿病等在内的上百种不同的检测,并且能够在很短时间内拿到结果。

当时,伊丽莎白·霍尔姆斯还给公司提出了一个“一滴血改变一切”的口号。

这技术,谁听着能不心动啊?

然而,任何科学研究进展的发现前期都需要巨大的投入,伊丽莎白·霍尔姆斯的那点儿本金肯定是不够的。

于是,她先从身边的人下手,而她的邻居刚好就是一位风险投资人,曾投资过不少项目,她的邻居在听了她洋洋洒洒的创业计划后,觉得很革新,就投了她100万美金。就这样,伊丽莎白·霍尔姆斯靠着自己卓越的口才和画饼技术,光是第一轮就共获得了600万美元的融资。

后来,伊丽莎白·霍尔姆斯又靠着故事拉到了更多的投资人,甚至包括传媒业大亨默多克Rupert Murdoch,甲骨文的创始人拉里·埃里森Larry Ellison等人。

融资是非常成功了,但霍尔姆斯一直宣传的技术实现了吗?

答案自然是没有。

创业这回事,很多时候都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一开始,Theranos公司也推出了一台机器,但这机器根本达不到霍尔姆斯之前吹嘘的几百项检测的功能。

于是,她又提出一个新的概念——“迷你实验室”mini lab,声称几滴血就能检测几百项数据,还能减少很多成本。

因为产品理念确实也不错很好,Theranos很快就来了一单大客户——美国最大的连锁药店沃尔格林(Walgreen)。

但牛吹大了总要还的,“迷你实验室”也根本实现不了这技术啊。于是她再次选择捷径,花10万美金购入西门子ADVIA 1800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尽管问题源源不断,但并不妨碍伊丽莎白·霍尔姆斯在公众面前吹嘘自家的产品的检测结果非常准确,运行非常正常,以及继续画饼骗钱。

年纪轻轻就成就如此一番大事业,她当时也成了各大媒体大报特报的对象。

那时的伊丽莎白·霍尔姆斯,经常穿着一件类似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的黑色高领毛衣而,她也被称为“女版乔布斯”。

到2014年时,Theranos市值一跃攀登至90亿美元(约合600亿人民币)。

2014年,《福布斯》公布当年的美国400富豪榜,伊丽莎白•霍尔姆斯这个年轻的、漂亮的面孔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那一年,她才30岁,实现了自己童年时亿万富翁的梦想,风光无限。

但是,谎言总有兜不住的一天。

-2 -

坏血审判

一切的破碎,是从高光时刻开始的。

当霍尔姆斯乘坐私人飞机全球演讲、在座谈会上与比尔·克林顿交谈时,两个政府组织正在开始悄悄地调查Theranos公司。

《华尔街日报》关于Theranos的调查报道在2015年10月刊发,其实在几个月前,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三名调查人员未经通知就抵达了Theranos位于佩奇米尔路的总部,另外两名调查人员被派往该公司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纽瓦克的血液检测实验室,要求检查设备。

据接近该公司的人士透露,霍尔姆斯立刻陷入了恐慌,打电话给顾问试图解决这个问题。

几乎在同一时间,监管实验室的医疗保险和医疗补助服务中心(CMS)的监管者也抵达了实验室,发现Theranos对患者进行的检测存在重大错误:在六个月时间内,Theranos忽略其自身质量控制检查的不稳定结果,向81名患者提供了错误的测试结果。

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霍尔姆斯将《华尔街日报》的报道视为成功之前的挑战,是对Theranos的抹黑。

尽管话锋强硬,但面对突如其来的调查,霍尔姆斯却显然没有预案,她开始加倍强调自己原有的叙事,登上了CNBC的对谈栏目,当主持人要求她对文章中的指控作出回应时,霍尔姆斯的回答是:

“起初他们认为你疯了,然后他们与你作对,然后,突然之间,你改变了世界。”

一位科技公司的创始人,用这样的话来回应指控时,谁都听得出其中的虚弱和惊恐了,当这番回答如实播放时,霍尔姆斯的企业家信用,其实已经破产了。

从电视台回到总部,霍尔姆斯不得不向数百名员工发表讲话,她慷慨激昂向她忠诚的同事们解释说他们正在改变世界,而始终质疑Theranos的《华尔街日报》记者约翰·卡雷鲁,则将引发一场战争。

在霍尔姆斯的讲话结束后,公司总裁巴尔瓦尼登台作出肯定回应,并带头喊出了“卡雷鲁,去你妈的”口号,随后身穿白大褂的实验员和穿着牛仔裤和T恤的程序员也加入其中。

这些补救方式,并没能留住硅谷的大佬们,很多投资机构迅速与这家公司切割的关系,Theranos的董事会随后破碎,基辛格、舒尔茨等人只出任“顾问”。

全美最大的药品零售店沃尔格林终止了一切与Theranos的合作。FDA禁止该公司继续使用其爱迪生设备。CMS禁止霍尔姆斯拥有或经营医学实验室两年。

与此同时,霍尔姆斯似乎在努力以某种方式摆脱Theranos的过去,她在美国临床化学协会年会上发言,并未提及任何关于技术的丑闻,而是展示了一项新的血液检测技术,但会上大部分人认为新技术并非是她首次提出的。

她还出现在旧金山一场盛大的科技女性的庆祝晚宴上。斯坦福大学教授菲利斯·加德纳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她(霍尔姆斯)像船舷上的藤壶一样坚持自己的故事。”

霍尔姆斯与巴尔瓦尼最终于2016年春天分手,当时霍尔姆斯将他赶出公司。尽管如此,霍尔姆斯与巴尔瓦尼并未逃脱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大规模欺诈”的指控。

2018年6月,霍尔姆斯辞去首席执行官一职。同一天,美国司法部宣布联邦大陪审团指控霍姆斯和巴尔瓦尼犯有九项电汇欺诈罪和两项共谋电汇欺诈罪。

三个月后,Theranos倒闭。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针对Theranos和霍尔姆斯的起诉,变成了一场长跑。

由于新冠病毒的爆发,听证会只能在Zoom上举行,主审法官最初将审判推迟到2020年10月,后来又进一步推迟到2021年3月。

在2021年3月,霍尔姆斯以怀孕为由要求再次推迟审判。她要求将审判推迟到8月31日,请求得到了批准。

据透露,霍尔姆斯在2019年初与加利福尼亚一家酒店物业管理公司的继承人威廉·埃文斯订婚,前Theranos员工没有一个人被邀请参加婚礼。

去年9月,在埃文斯的陪同下,霍尔姆斯出席了听证会,她当场崩溃大哭,坚称“失败不是犯罪。尽你最大的努力还达不到标准不是犯罪。”

一直到2022年11月18日,在历经长达15周的庭审后,美国联邦法院陪审团做出裁定,一致同意针对霍尔姆斯的11项欺诈指控中的4项罪名成立,判处11年零3个月(135个月)的监禁,出狱后,还将接受三年的监管。

2022年12月7日,霍尔姆斯的前男友巴尔瓦尼也被法院作出判决,刑期近13年(155个月)。

艾琳·莱佩拉是一位硅谷的投资人,她因投资Theranos而损失了毕生的积蓄。她表示,“我认为判决是公平的,她知道这是欺诈,她将患者的生命置于危险之中。”

但霍尔姆斯和巴尔瓦尼显然不这样认为,对于现有的判决的结果,霍尔姆斯和巴尔瓦尼均表示仍会继续上诉。

-3-

宁投错,不错过?

回到这场闹剧本身,给创投圈留下了不少深刻教训。

首先对霍姆斯来说,当19岁从斯坦福大学退学时,有理由相信她确实抱着“改变世界”的愿望投身创业,即使是踢爆Theranos骗局的《华尔街日报》记者也不否认这一点:“她有一个真心相信的愿景,并为之投入一切。”

然而,当那个微量、更快、更准确且无痛的血液检测技术没能顺利研发出来的时候,她选择了偷换设备、篡改数据,骗取客户和投资人的信任;结交名流、四处演讲,营造成功人士的假象,最终抛弃了创业初心,铤而走险抄捷径。

创业维艰,但即便如此,还是有很多创业者坚持要做“难而正确的事情”,他们把自己企业的成长看作是一场长跑,只要出发的方向是正确的,就能无限接近终点,反之,走得再远,只会偏离得越厉害。

当然,这个惊天大案带给投资人的思考更多。回想当初,霍姆斯身上贴满了看似成功创业家的各类标签,硅谷出生、天才少女、斯坦福学霸……而她一身酷似“乔布斯”的行头更是完美符合了当时人们对于颠覆者的所有想象,加上在政、商高层备受推崇,很容易迷惑到那些信奉“投资就是投人”哲学的VC们。

然而,如果深入分析,很容易发现霍姆斯最开始创业的条件都是如此经不起推敲:一个只修了两个学期左右化学课程的斯坦福辍学生,何以在壁垒和深度远高于其他专业的生物医学领域,发明出开创性的检测技术?甚至她没有在任何知名的学术期刊中发表过一篇有分量的学术论文。

除了投资逻辑上的误判,疯抢项目、“FOMO”的心理也是VC们在霍姆斯案中狠栽跟头的重要原因。

所谓FOMO心理,指的是“For Fear of Missing Out”,随着创投行业竞争的加剧,VC们担心错过投中独角兽的好机会,更害怕业内对手会抢先一步出手,于是可能明明已经看到许多异常情况,却还是选择“宁投错,不错过”。

这一幕,相信国内创投圈也曾有一番深切体会。过去几年,有关项目争抢的焦虑蔓延,不少投资人直言,现在根本来不及做尽调,粗略看一下公司各方面数据指标,就立即给TS(投资意向书),有的甚至现场打款,这种现象的结果就是项目的估值被大幅抬高,创投行业陷入内卷,而更为重要的是,那些急于出手的机构无形中暴露在巨大的风险中。

尤其当下,VC圈似乎无人不投硬科技,然而硬科技的技术门槛往往最高,看不懂技术的投资人并不在少数。当不少科学家、教授出来创业,对于看不懂技术的投资人来说无疑是致命伤,那些在B站恶补一下专业知识就走马上任转身成为硬科技、新能源投资人的,注定要交上一笔学费。

敬畏专业,敬畏投资。历经创投行业的野蛮生长时期,VC这个行业的门槛越来越高。目前,投早、投小、投科技;投卡脖子领域;投国产替代等成为创投行业的共识,利用资金的力量培育出真正创造价值的独角兽,越来越多投资机构改变思维,从财务投资人转化为创业者身旁的“同路人”,相互扶持共同做“难而正确的事情”。

世界总不能劣币驱逐良币。正如黑石掌门人苏世民《我的经验与教训》中写下一段话:“金融圈到处都是充满魅力的人。他们的演示材料做得漂亮,嘴皮子也非常利索,思路和语速快到让人跟不上,你必须要叫停这样的表演。”

兜兜转转,《坏血》的故事终于画上句号。旁观者可以看热闹,但对于置身其中的创业者、投资人,这终将是难以忘记的沉痛一课。

图片来自网络 所有权归原作者(侵删)

【预言】微信究竟会不会被取代 ?【TA】进两次监狱,两次名校被拒收,被诬陷杀人,与天“斗”却赢了半颗棋子 【TA】负债48亿,追债人办公室随地大小便,从决定自杀到起死回生的八年 【思】合伙人,合的不是钱,而是人品 【思】人对了企业就对了“我请你来不是让你证明我错了,而是如何快速达成目标!

【惊】商界“暴君”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

【悟】25岁成联想接班人,27岁被柳传志送进监狱,草莽英雄终成房地产大佬!

【悟】“死于25岁,葬于75岁”,你的人生也会是这样的吗?

【新】比海底捞的服务更“毒”,可以毫无理由退货,这家超市被星巴克称为“价格警察”

【悟】30岁丧夫,36岁南下打工,放弃8000万年薪,董明珠为格力耗尽一生,图的啥?

【思】市值1万亿!他18岁被迫创业,曾多次破产、遭背叛,如今收入是BAT总和,缔造世界神话!

【醒】从卖血度日到身家650亿,红牛之父是如何逆袭成功的?

Copyright © 转乾企业管理-加盟网 版权所有 | 黔ICP备2023009682号-14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仅用于学习参考,信息和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303555158#QQ.COM (把#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