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信能源:曾连续4年入围“世界500强”,为何现今负债达1878亿?
前言
提到石油企业,大家的印象里,较为深刻的是中石化、中海油和中石油三家企业。这三家企业,属于国有企业,在发展上较为稳定,且每年的营业额增长非常的快速。可以说,除非是中国没有人开汽车,这三家企业才会倒闭。无论新能源销售有多好,还是有很多人在用汽油车。
其实,曾经的中国市场,不止三家石油企业,还有一家民营的石油企业经营得很好。不过,这家民营企业的运气不太好,在迅速地发展后,就迎来落败。
从2014年开始,连续进入五百强企业4年,但转头就被曝出负债累累,不到两年时间,破产清算退出市场。这家民营石油企业就是华信能源,而创始人叶简明,也是一个经商奇才。
叶简明的大胆转行发展
叶简明生于福建省,在22岁时前往香港发展。叶简明在大学毕业后,开了一家地产公司,赚了一大笔钱。原本,在这个行业里,他继续发展,说不定能够成为像王健林一样的领军人物。但偏偏,叶简明是个不喜欢守旧的人。比起守住企业,他更喜欢去建立新的天地。
2002年,所有人都以为叶简明融资是为了房地产公司发展,但没想到,他最后却成立起华信能源。叶简在房地产行业有大发展,但他在给汽车加油时,突然看到商机。那时候石油企业,都是国营,还没有一家民营去做石油的。
对于叶简明来说,这就是一个发展漏洞,他只要成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就能大赚一笔。刚创立的时候,叶简明的名气也是很响亮的,毕竟他做了别人都没去做的事情。也因此,成立起第一家民营石油企业。
扩张无度,导致公司危机重重
叶简明在进入石油产业后,就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那就是要扩大规模发展。他想要把加油站,开到内陆的每一个城市里。但想要开这么多的加油站,必须要有足够的资本才行。于是,他开始制定计划,开始疯狂的扩张之路。叶简明最初参加华航石油公司的竞标,但是他的并购并没有取得任何进展。不过,他却在之后,挖走不少华航石油的高层人员,成为华信能源发展的核心人才。
国内的石油公司收购困难,但他想要占据市场,该怎么办呢?胆大心细的叶简明,把目光投向国外市场。2015年起,华信在阿联酋,俄罗斯等地区,大量收购石油和天然气公司。与此同时,他还将自己的金融业务扩张到葡萄牙和捷克。
所以从14年开始,该公司就进入了五百强。但是,表面上看起来他的公司发展势头非常好,但实际上,他早就掉入一个巨大的陷阱中。
违法融资,公司负债累累
一个公司能够正常地运营下去,主要是靠利润。只有利润高,才能有多余的资金,用于扩张。但让大家意外的是,华信能源的利润,低到可以忽略不计。一个商品,最低的利润也是在15%左右,才能让公司有赚头。
但华信能源走的是薄利多销的路子,利润只有2%。这么少的利润,根本无法支撑他的扩张野心,所以他只能另辟蹊径。
2017年,香港一名官员在入狱前,说出叶简明的行贿一事。随后相关部门迅速展开调查,发现叶简明确实涉嫌贿赂石油公司,达到收购融资的目的。而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国家开发银行给到华信的48美元的贷款,也是通过行贿的手段来获得的。
在相关部门调查时,华信能源资金账户只有570亿,但公司的负债是1780亿美元。2021年,华信能源正式破产,而创始人叶简明也去向不明。更可惜的是,华信能源在拍卖后,也无人问津,纷纷避之不及。这样一个烂摊子,估计没有人愿意来接手。
结语
看到华信能源的落幕,也是让人唏嘘。一个在五百强中连续上榜4年,又是国内第一家民营石油企业,可最后还是走到破产清算的地步。若不是叶简明盲目的扩张,连基本的市场规矩都不懂,又何至于把一个发展势头良好的企业,经营到这步田地?希望更多的企业,能够明白一步一脚印发展,才是正确的道路。想走捷径成功,反而会陷入危机中。
今日话题:华信能源:曾连续4年入围“世界500强”,为何现今负债达1878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