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区下降9%,拖累宝洁超6000亿大盘增幅
失意中国市场, 沙宣被“卖”、SK-II暴跌,宝洁中国有机销售额同比下降9%。
《美妆头条》新媒体
超6000亿,宝洁创下近十年业绩新高。
财报显示,2024财年(截至6月30日),宝洁实现净销售额840.3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094亿元),为至少近10年业绩新高。毛利率,由2023财年的47.9%提高至51.4%;归母净利率为17.70%,与去年基本持平。
但是,宝洁2024财年净销售额虽然超过6000亿元人民币,但是同比增长仅2.48%。其背后的原因是——大中华区业绩下降9%,拖累了宝洁超6000亿大盘增幅。
宝洁集团高层在财报发布后的电话会议上表示,重点市场全年增长4%,其中北美和欧洲的重点市场分别增长5%和8%。但是,大中华区有机销售额下滑了9%。宝洁公司认为,疲软的市场环境和SK-II因为日本核污水面临的不利因素,仍是中国市场业绩不振的主要原因。
透过2015-2024财年宝洁(PG)销售额、利润变化情况,《美妆头条》发现:近10年来,宝洁这头“会跳舞的大象”净销售增长都是个位数,而且2015、2016、2017年连续三年下滑。实际上,如果往前翻,自2008年起至今17年,宝洁净销售增长都是个位数。
而且,在这17年里,宝洁有两年的归母净利润表现“异常”:
一是2015年净利润为70.36亿美元,净利率仅9.94%。2015财年宝洁(PG)净利润低的主要原因包括:一是全球货币贬值,导致的国际业务收益下降;二是2015年Q1至Q3连续三个季度营收、净利双下降;三是“品牌瘦身”计划市场定位变化导致的销售份额减少。2014年8月,为了重振业绩,宝洁启动了大规模的“品牌瘦身”计划,出售、终止或淘汰至多100个旗下品牌。
二是2019年净利润仅38.97亿美元,净利率低至5.76%。2019财年宝洁(PG)净利润较低的主要原因包括:高达550.46亿元的一次性非现金税后费用(其中商誉减值467.89亿元),来调整吉列剃须护理的账面价值,以及出售部分电池业务所导致的商誉及无形资产减值。
因此,行业有许多人认为,宝洁这个“会跳舞的大象”,辉煌时代已经过去了,其营销优势不复存在,已经变得平庸,已经跌落神坛!
壹
大中华区
净销售额连续2年下降
通过2020-2024财年宝洁(PG)营收区域构成,宝洁全球最强区域一直是其“大本营”北美地区,多年净销售额占比均超44%;其次,是欧洲地区,多年净销售额占比均超20%;“老三”大中华区,多年销售额均在10%左右。
2024财年,宝洁大中华区净销售额同比下降9%,而且是连续2年下降,也是宝洁全球唯一下滑的区域,这让宝洁很是抓狂。按照这个比例推算,大中华区2024财年销售额约为67.16亿美元,占比为7.99%(同比减少1%左右)。
根据宝洁过往很长一段时期的业绩表现,许多专家认为已经看到宝洁中国市场的天花板了。宝洁高层也认为,在中国市场此前两位数的高增长时代已经结束,公司也不会奢望重回两位数增长水平。但是,宝洁中国在2023、2024财年不但没有保住个位数的低增长,还连续2年下降。全球增长,在华失意,宝洁很尴尬、很无奈。
以往,通过频繁提价,可以助推宝洁全球业绩上涨。但是,这个策略在中国市场似乎难以奏效。目前,宝洁中国市场虽然没有等来“复苏”,但宝洁依然看好中国市场。他们认为短期内可能面临一些挑战,但有理由相信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善。以往,宝洁通过“大生产+大零售+大渠道+大品牌+大物流”组合拳战略,在中国市场赚得盆满钵溢。但是,当中国国货化妆品品牌突围、崛起后,宝洁多品牌战略开始失效,特别是当其传统营销优势不复存在,渠道控制能力减弱后,宝洁的“神话”不再,市场疲软烦恼自然就随之而来。
不可否定,宝洁是全球日化“教父”,是中国日化的启蒙老师。如今,宝洁这个有着187年历史的全球日化巨头,依然在“震荡”中前行,一边“失意”,一边重振旗鼓。
贰
沙宣被“卖”
SK-II神仙水不“神”了
财报显示,2024财年,宝洁旗下五大部门按照销售额从大到小排序依次为:织物和家庭护理、婴儿/女性及家庭护理、美尚、健康护理、男士理容。这五大业务板块均有不同程度的涨价,幅度为3%~8%,平均涨幅4%,销量与上年持平。
织物与家居护理(织物护理、居家护理),是宝洁最大的业务板块。
织物护理,主要品牌为碧浪、当妮、汰渍等;居家护理,主要品牌为风倍清、JOY洗悦。2024财年销售额达294.95亿美元,同比增长4%,占比35.07%。
婴儿、女性与家庭护理(婴儿护理、女性护理、家庭护理),是宝洁第二大业务板块。
婴儿护理,主要品牌为帮宝适;女性护理,主要品牌为舒隐、丹碧丝、护舒宝;家庭护理,主要品牌为恰敏Charmin、泡芙PUFFS、帮庭Bounty。2024财年销售额达202.77亿美元,基本持平,占比24.05%。
织物与家居护理与婴儿、女性与家庭护理两大业务合计销售额达497.72亿美元,占比高达59.12%。总的来说,这两大板块构建了宝洁60%的业务大盘,是企业的基石和中流砥柱,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
美尚(皮肤和个人护理、秀发护理),是宝洁第三大业务板块。
皮肤和个人护理,主要品牌为SK-II、玉兰油(Olay)、舒肤佳等;秀发护理,主要品牌为海飞丝、潘婷、飘柔、沙宣等。2024财年销售额达152.20亿美元,同比增长1%,占比18.11%。该板块业绩增长疲软,主要受困于超高端品牌SK-II的销售下滑影响。
在宝洁“美尚”业务板块,“秀发护理”业绩可圈可点,问题就出在“皮肤和个人护理”,核心就是SK-II神仙水不“神”了!
欧睿数据显示,在2023年中国洗护发市场TOP20品牌中,宝洁旗下品牌海飞丝12.4%、潘婷9.2%、飘柔7.1%市占率位居前三,宝洁霸主地位依然没有撼动。2024年,把沙宣品牌大中华区域市场出售给汉高,其原因主要是宝洁认为该品牌显得有些“鸡肋”,在受到中国本土国货品牌的冲击、业绩承压下,需要聚焦核心产品线;在个人护理品类,舒肤佳依然是中国身体护理(沐浴露、香皂、洗手液等)第一品牌,市场份额稳居第一。
事实上,宝洁“困于”美容护肤业务特别是SK-II已久。在中国市场,消费者对经典产品线“审美疲劳”、新品增长乏力与日本核污水排放争议是SK-II面临的主要问题。
宝洁指出,2024财年第四季度,美容护肤业务因为价格上涨导致的增长,被高端品牌SK-II和大中华区的销售下降所抵消。而SK-II,成为业绩报告中罕见被直接点名的品牌。
SK-II,1975年成立,1991年被宝洁收购,是宝洁旗下最高端最有名的护肤品品牌。SK-II神仙水,凭借其核心成分 PITERA™,成为一线女明星最爱的护肤品,火遍全球。值得一提的是,SK-II曾凭一己之力扛起宝洁整个美容护肤部门增长,巅峰时期连续十五个季度销售额增速超过20%,2018财年销售额更是增长了30%。
但是,SK-II在中国市场的下滑始于2021财年。2023年6月,当日本“核污水”事件的发生, 成为了其下滑的加速器。尽管宝洁官方作出回应:“SK-II所有产品生产严格按照内部质量标准和外部标准,符合市场监管要求。”但是,消费者依然不放心,依然不买账,SK-II从此一泻千里。
公开数据显示,在抖音护肤品牌中,SK-II在2022年、2023年和2024年的排名分别为第3、第6和第16名,呈断崖式下滑。截至2023年12月底,高端护肤品牌SK-II在大中华区的销售额下降34%。
在中国,宝洁的问题不止一个SK-II。在大众市场,OLAY正面临珀莱雅等国货品牌抢占市场份额的挑战。Olay是宝洁旗下最大的护肤品品牌,开创使用烟酰胺美白,最早使用信号肽抗老(大红瓶系列)。如今,OLAY这些新品开发、营销策略都已经被一众国货品牌研究、学习通透,一些品牌甚至已经超越。
结 语
宝洁这个“会跳舞的大象”,依然在“震荡”中前行,一边“失意”,一边重振旗鼓。
对于宝洁而言,全球最大的不确定性,来自大中华区。适应“不确定性”,以科研创新扛住市场挑战,实现“逆风飞扬”。
放眼未来,着眼长期主义,本着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推进本土化,与中国市场共赴未来。期待宝洁通过产品创新、技术创新、营销创新,再创发展新辉煌。
监制/ 黄志东
主编/ 陈山花
作者/ 黄药师
编辑/ 周业敏
▼ 关注美妆头条 ▼
品牌报道:珀莱雅|韩束|丸美|薇诺娜|美肤宝|欧诗漫|自然堂|阿道夫|卡姿兰|福瑞达|华熙生物|巨子生物|谷雨|HBN|溪木源|麦吉丽|AKF|蜜丝婷|春日来信|璦尔博士|红之|玛丽黛佳|养元青|柠檬雨|伊贝诗|海龟爸爸|谜瑞可|法伯丽|花皙蔻|一叶子|半亩花田|
新锐品牌:Scentooze|冰泉|偷自月亮|菜鸟和配方师|时光馥O D'HORA|南柯记调香馆|参半|半亩花田|空白KONGBAI|五朵里|RE调香室|La Terapia了于|巴莉奥|橙蔻|SKIN COUTURE珂媞尔|weai未乂次元|沐茶|Haa|犀望|戴可思|943|奈玑子|种子宣言|INTO YOU|滋色|ANDRADA动此达次|OVF肌本法則|NOUSKR诺丝可|简极|斯启诺|超级种子|凌博士|言之有物|十二院子|美壹堂|柏瑞美|青浅|一期一会|观梨|蓝系|柔之伊|山川|蔻之初|OSW|IS是否|XDG栖朵嘉|YOKIA悦可雅|透象|地球主义|诗裴丝|Fan Beauty Diary|达肤妍|伊帕尔汗|
头条工厂:诺斯贝尔|天津尚美|美中生物|中通生化|天玺国际|科盈集团|品赫|索柔|贝豪|睿森|芭薇|
行业盘点:117个新原料备案|近30个海外美妆品牌倒闭|成立超20周年的本土美妆品牌|撬动“情绪价值”市场|2022年美妆集合店|2023年20+起并购|儿童洗护|
赛道观察:合成生物赛道|个护赛道|植物化妆品赛道|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美妆头条新闻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