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苗停产!曾年售1280亿、净赚956亿的科兴,却发不出工资?
普通人的“黑天鹅”事件,也可能是某些企业的“风口”。
近日,一份名为“停发新冠项目绩效工资方案”的文件在网上传播,落款为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公司。
该文件显示,北京科兴新冠疫苗已全部停产,且公司目前也无新冠疫苗产品销售,决定从1月起,停止发放现有员工的新冠项目绩效工资。
当天中午,有记者致电北京科兴,工作人员确认科兴的新冠疫苗确已停产,如果需要注射的话,要咨询当地疾控中心,看是否有库存。
至于网传文件中的“停发绩效工资”事项,该工作人员表示不清楚。
事实上,早在2022年,北京科兴就曾因“先裁员,再发2021年年终奖”一事闹上过热搜。
当年的2至4月份,北京科兴生物开始陆续裁员,但引发争议的是,继4月23日完成最后一轮裁员后,仅过去两天时间,科兴生物就给留职人员发放了年终奖。
要知道,2021年科兴生物爆赚955.41亿人民币,竟为少发年终奖而选择先裁员,如今又疑似停发员工绩效工资,多少显得有些不可思议。
为何堂堂疫苗龙头,会“出此下策”?
暴利
疫情爆发前的2019年,科兴的年营收为2.46亿美元,归母净利润为3980.10万美元。
显而易见,与2021年豪赚近千亿相比,此时的科兴显得有些“平平无奇”,并没什么特殊的地方。
直到2020年6月,科兴中维的疫苗克尔来福获批紧急使用,科兴开始“创造奇迹”。
2021年2月5日,克尔来福正式在国内上市,由于此时的新冠疫苗还没什么可选择性,顺理成章地,科兴中维的克尔来福迅速占领新冠疫苗市场。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4月,科兴新冠疫苗全球累计供应量超27亿剂,累计接种量超23亿剂。
而当时全球接种的新冠疫苗总量为115.5亿剂次,仅科兴生物一家,就拿下了全球市场1/4的份额,一举成为“行业龙头”。
2021年,科兴生物实现营收193.7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80.3亿元,同比暴增3691.6%,实现净利润144.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955.41亿元,同比暴增8008.5%。
当时科兴的财报发出后,很多人感到震惊,虽然明知道新冠疫苗的利润不会低,但人们还是没想到,竟然会是一个如此“暴利”的行业。
只不过,潮水来得快退得也快,科兴生物的业绩很快就上演了“变脸”。
退潮
2021年,科兴踏上巅峰之后,2022年又跌至低谷。
根据财报数据显示,2022年科兴实现营收15亿美元,同比大降92%,净利润为1.14亿美元,同比大降99%。
等到2023年上半年,科兴营收再降88%,跌至1.4亿美元,净利润也下降到了1692亿美元。
细心的人可能已经发现了,科兴的业绩表现基本回到了疫情前的水平,潮水褪去,自然就知道谁在裸泳。
至于原因自然也不必多说,科兴在财报中已经给出回应:
“国家宏观经济环境、下游需求、产业政策、行业竞争格局等因素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公司经营业绩可能存在继续亏损的风险。”
说白了,就是新冠疫苗卖不出去了,一波回到解放前。
值得一提的是,这里面临类似困境的远不止科兴一家,曾经在疫情中收获暴利的企业,业绩纷纷暴跌。
比如核酸检测试剂生产商圣湘生物,2020年时净利润暴增6528%,且在启动上市程序后仅177天即登陆科创板,成为中国“抗疫第一股”。
但时间来到2023年,圣湘生物中报显示,营收大跌84.10%,归母净利润大跌91.85%,业绩急速下滑。
因此,科兴业绩暴跌也算不上令人意外,就像天上突然掉馅饼,出现一次已经是“奇迹”了,每天都在掉馅饼的,那是单位食堂。
尾声
人们最疑惑的,可能还是这个问题:
哪怕现在“行情”不好了,但2021年科兴生物可是狂赚了千亿,怎么还需要克扣员工工资呢?
这一点其实也没那么难以理解,当初科兴被曝裁员的时候,有人曾自称内部员工在网上留言:
2021年,科兴生物大赚一笔,公司口头承诺将会把本年度收益的10%作为年终奖。
但等到2022年年会时,公司改口称“风头太大,要低调”,承诺“暂时先不发年终奖,等热度降下来之后再发”。
最后就变成了,2022年2月至4月,科兴大裁员,并于4月23日裁掉最后一波人后,给留职人员发放了2021年年终奖。
虽然年终奖的具体金额外人不得而知,但我们可以简单算一下,如果真有将10%收益作为年终奖这种说法,那么年终奖的总额将高达97亿元。
而北京科兴的员工总人数在4000人左右,平均下来,每人能分到242.5万元,这可真是泼天的富贵。
只不过,白花花的银子赚到手里后,谁都舍不得给别人。
在这么大的利益面前,科兴玩出先裁员后发奖金的“骚操作”也不算奇怪。
同理,如今新冠疫苗已经停产,科兴业绩退坡,那么“停发新冠项目绩效工资”也很正常。
写在最后:
当初科兴生物CEO尹卫东接受采访时曾说:
“我需要我的企业盈利,也希望我们的产品到时候没有用武之地。”
这句话听上去似乎有些矛盾,但如今却成真了:
科兴生产的灭活新冠疫苗已经没了用武之地,如果要让企业盈利,那就得“降本增效”,怎么办?先把新冠项目绩效工资停掉再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