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八条”,有何深意?
6月19日,证监会发布《关于深化科创板改革 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八条措施》(以下简称《八条措施》),进一步深化改革,提升对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的包容性,发挥资本市场功能,更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大局。
“这意味着科创板改革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将为资本市场服务新质生产力打开新空间。”采访中,业内专家如此评价道。
改革“试验田”作用充分彰显
△2019年7月22日9点30分许,科创板正式开市。图为当日上市企业代表上台合影。
2019年7月22日9点30分许,伴随开市锣声响起,首批25只科创板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科创板正式开市。科创板像是一座灯塔,为新经济指引方向,以资本的力量培育“硬科技”,助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5年多来,科创板坚守“硬科技”定位,从零起步不断发展壮大,制度改革“试验田”作用和服务科技创新的成效不断显现。
“科创板注册制以信息披露为核心,并且提供了更加多元和包容的上市条件。这些上市条件非常契合科技创新企业的发展阶段和融资需求。”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资本市场研究室副主任徐枫告诉《中国报道》记者,在科创板试点股票发行注册制,其中最重要的是“交易所审核、证监会注册”两个环节的审核注册架构,其将相关业务的审核程序从此前的发审委移向交易所层面。在交易所,开门办审核、开门办服务、开门办监管,“三开门”制度让公司从最初的申报开始就能够清晰了解各个环节的安排与要求。
在注册制改革的牵引下,发行审核过程的公开化、透明化,大大消除了各方对IPO工作的神秘感,进一步提高了公司上市融资的效率。
“5年来,科创板始终坚持服务科技创新企业的定位,吸引了大量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企业上市,形成了鲜明的‘硬科技’特色。科创板已经成为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平台。”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说。
田利辉同时指出,科创板搭建起了科技创新和资本之间的桥梁,为科技创新型企业带来了重大战略机遇。其改革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上市公司数量和市值增长,市场呈现快速扩张态势,富有活力;推动科创板公司显著增加研发投入,助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引导上市公司通过回购、增持股份和现金分红等方式,增强了投资者信心和市场吸引力。这些改革成功的关键一方面在于通过制度创新,如信息披露暂缓豁免制度,提高了市场适应性和灵活性;另一方面在于规则落实,监管机构保持“零容忍”态度,严厉打击违规行为,维护市场秩序。
根据《科创板白皮书2023》数据显示,科创板开板第四年的整体过会率为91%,同比下降4.5%。与此同时,今年证监会对科创板首批欺诈发行案立体化追责,彰显资本市场监管部门对欺诈发行、财务造假等严重损害投资者利益行为的“零容忍”。
聚焦强监管防风险促进高质量发展主线
《八条措施》聚焦强监管防风险促进高质量发展主线,坚持稳中求进、综合施策,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尊重规律、守正创新的原则,在市场化法治化轨道上推动科创板持续健康发展。
一是强化科创板“硬科技”定位。严把入口关,优先支持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领域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硬科技”企业在科创板上市。进一步完善科技型企业精准识别机制。支持优质未盈利科技型企业在科创板上市。
二是开展深化发行承销制度试点。优化新股发行定价机制,试点调整适用新股定价高价剔除比例。完善科创板新股配售安排,提高有长期持股意愿的网下投资者配售比例。加强询报价行为监管。
三是优化科创板上市公司股债融资制度。建立健全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硬科技”企业股债融资、并购重组“绿色通道”。探索建立“轻资产、高研发投入”认定标准。推动再融资储架发行试点案例率先在科创板落地。
四是更大力度支持并购重组。支持科创板上市公司开展产业链上下游的并购整合。提高并购重组估值包容性,支持科创板上市公司收购优质未盈利“硬科技”企业。丰富并购重组支付工具,开展股份对价分期支付研究。支持科创板上市公司聚焦做优做强主业开展吸收合并。
五是完善股权激励制度。提高股权激励精准性,与投资者更好实现利益绑定。完善科创板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施程序,优化适用短线交易、窗口期等规定,研究优化股权激励预留权益的安排。
六是完善交易机制,防范市场风险。加强交易监管,研究优化科创板做市商机制、盘后交易机制。丰富科创板指数、ETF品类及ETF期权产品。
七是加强科创板上市公司全链条监管。从严打击科创板欺诈发行、财务造假等市场乱象,更加有效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引导创始团队、核心技术骨干等自愿延长股份锁定期限。优化私募股权创投基金退出“反向挂钩”制度。严格执行退市制度。
八是积极营造良好市场生态。推动优化科创板司法保障制度机制。加强与地方政府、相关部委协作,常态化开展科创板上市公司走访,共同推动提升上市公司质量。深入实施“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加强投资者教育服务。
证监会表示,下一步,将按照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稳步推进深化科创板改革各项政策措施落实落地,动态评估优化相关制度规则,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经验后,再平稳有序推向其他市场板块,持续深化资本市场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功能。
将更好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
△上海证券交易所外景。
“去年下半年以来,党中央多次对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部署。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是资本市场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难得的机遇。”证监会主席吴清在6月19日召开的陆家嘴论坛上表示,证监会推出“科创板八条”,进一步突出科创板“硬科技”特色,健全发行承销、并购重组、股权激励、交易等制度机制,更好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
田利辉表示,《八条措施》的发布能够强化科技创新支持,更好服务于科技创新企业;能够吸引更多投资者参与科创板市场,提高市场流动性和活跃度;能够优化资源配置,使资本更加高效地流向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企业;能够更好地保护投资者权益,提高市场透明度和公平性。
“开展深化发行承销制度试点,优化新股发行定价机制,试点调整适用新股定价高价剔除比例,这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新股发行价格过高的风险,促进新股发行市场的健康发展。”徐枫告诉《中国报道》记者。
据了解,在《八条措施》发布后,上交所火速响应,明确科创板将试点统一执行3%的最高报价剔除比例。上交所将在后续科创板新股发行与承销方案备案工作中,对发行人和主承销商执行前述安排的情况予以关注。
徐枫分析指出,《八条措施》的发布,有利于优化科创板上市公司股债融资制度,建立健全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硬科技”企业股债融资、并购重组“绿色通道”,进一步提升科创板上市公司的产业协同效应,推动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严格再融资审核把关,则将提高科创企业再融资审核效率。更大力度支持并购重组,支持科创板上市公司开展产业链上下游的并购整合,有利于提升产业协同效应,支持科创板上市公司着眼于增强持续经营能力,收购优质未盈利“硬科技”企业。
撰文:《中国报道》记者 张利娟
图片来源:新华社
责编:徐豪
编审:赵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