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在河南2周招了5万人,还在大规模招人,我们看到了什么?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25-11-08 00:35:36 浏览量:1

富士康回归河南投资10亿元建设新工厂,项目一期选址位于郑东新区,建筑面积约700公亩。根据时代财经报道,每年 8 月至 12 月是 iPhone 系列产品出货高峰期与产业旺季。7 月底,郑州富士康招聘中介陈达开始忙起来了,称2周就找了5万人进厂,不仅产iPhone还造车。

很多人对这个数字没有概念,事实上,在印度,半年时间要找到5万能用的工人,实现起来也未必轻松。

在河南,富士康为何两周就招5万人?疯狂招人背后

这次富士康急匆匆回到河南,短短两周就招了5万多人,还将时薪调高到25元,而且在新进厂工作的员工中,只要能够坚持工作3个月,就能够获得7500元的额外奖金。有网友透露,其实这个薪资标准在同行业中,已经可以跟广东看齐了。放在郑州还是不错的。

这背后的原因是,今年苹果将iPhone16放在国内生产,而且将备货目标上调到9000万部。比上一代多10%,这需要大量熟练技工。

而且今年苹果让立讯精密等大厂加入iPhone 16供应链,成为苹果最新的代工伙伴。这相对而言,是在抢富士康的订单。富士康基于这种争夺订单的需要,必须要把产能拉满,以足够有竞争力的薪资抢人,最大化满足苹果代工需求。

此前香港《亚洲周刊》报道,富士康“回归,印度“失宠”背后的根源问题还在于工人素质、产业链以及基础设施建设。不少零件仍要从中国进口,还要支付昂贵的运输费用,拉高了总成本。

但根源其实还是在于工人素质以及短时间高效的组织与动员能力。

2周时间就能找到5万人进厂,进去就能用,要生产的是iPhone16这种精密程度较高的产品,或许只有中国能做到。

毕竟,河南更早开启工业化与生产代工业务,培育了大量技工。而印度工业化晚于中国,职业教育规模弱于中国,在印度的劳动力群体中,打零工等临时性劳动力占到了90%以上,培训机构开发的课程和岗位实际需求不匹配,经常需要中国员工去印度进行培训。

而河南本身长期以来作为iPhone在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沉淀了大量的技工,培育了完善的iPhone上下游配套供应链,郑州航空港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加速跑”,带动了当地新能源汽车、储能电池、智能制造的发展。

这也是富士康要在郑州开启电动化汽车以及人工智能业务的重要原因。郑州所拥有的这些产业链集群土壤,是印度所没有的。

而无论是越南还是印度,都没有一个上下游配套的供应链,许多必需零件仍需从中国进口,增加了生产成本。

而没有配套就没有相关环节的技术工人与工程师,但是郑州不一样,如今电动车产业链又起来了,如今富士康重新回郑州进入电动汽车产业,有大量的熟练工人与一整套完备的供应链可以用。

富士康2周能招5万人,背后我们还能看到什么?

富士康从招聘到生产时间都非常紧迫。根据报道,尽管这两周进厂新员工最少有5万人,但还在大规模持续招人。如果后续生产还缺人手,奖金涨到8000元也不是问题。

“从7月中旬开始,工作强度直接拉满,平均每天加班2小时以上,新员工大批大批地入职,他们整体熟练度跟不上,导致每个人的工作量接近饱和。”

我们看到,河南居然满足了富士康这种紧迫生产的用工需求。从中能看到河南产业链的韧性与高效。

河南大学副教授陈肖飞曾经在其论文中提到,他曾对郑州富士康一位人力资源主管做过三次访谈,对方表示,“短短一年时间内能招募如此多用工者,也许只有河南能办到。”

一个原因还在于,中国有大量工程师可以支撑高精尖产品的制造。从富士康的新工厂来看,它未来要发展的是“电动车、数字健康、机器人”三大新兴产业,以及“人工智能、半导体、新一代移动通信”三项新技术领域。

这些领域,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与工程师队伍。而一直以来,印度电子制造行业非常缺专业工程师,从手机产业来看,今天的iPhone非常精密了,产品组装不仅需要大量工人,更需要大量检测人员与工程师指导。

鸿沟与差距,决定了富士康要尽快回到大陆开足马力生产iPhone16

根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苹果与富士康为了将供应链移出中国而赴印度设厂,常需依赖大陆籍技术人员,而印度对华的签证政策度严重影响了这一技术人才的转移过程。

而《印度简报》也指出,这是富士康印度工厂的良品率迟迟难以满足苹果的要求。

此前塔塔在印度泰米尔纳德邦建设一家大型iPhone代工厂,招5万人计划是花半年的时间,且未必能上岗。这其中还需要进行大量长时间的培训。

此外,高温和电力又是印度最大的两个挑战,印度作为全球最热的地区之一,今年一度达到50℃。

在电力方面,中国拥有全球最先进的火电技术和特高压输电技术。火电是目前最廉价和稳定的电力来源。

印度的国内总发电量人均连中国五分之一都不到,而且电路老化、电力分配不均和偷电问题很普遍。而越南需要中国帮忙送电,每年从中国进口电力20亿千瓦时左右。

为应对“用电荒”现象,印度曾出台了企业“限电令”,要求包括富士康在内的一众工厂必须减少30%的生产用电量。富士康在印度曾经一度因为电力问题而被迫停产。

现在手机产业的竞争愈发激烈,苹果的价格战越大越频密,尽管人工成本低,但在越南与印度,却拉高了元器件供应、生产、电力、税收以及基础设施各项成本,而高效的产业链成本对苹果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在中国市场,华为背后的供应链越来越强大,回到中国也是最具性价比的选择了。

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但外资在扎堆涌入中国的一个信号

当然,这背后也反映出,外资的重要性。而富士康作为台资的代表,在中国至少创造了 243 万个工作岗位,为中国的就业市场做出了重要贡献。而如今在郑州再投资,有网带动蓬勃的就业市场。

而两周内竟然招工 5 万人,而这一次,富士康使用劳务派遣模式,也让一些网友认为这样的模式并不能够真正地保障到工人的合法权益。但尽管如此,好多人迫于无奈,仍然选择了进厂。

这一现象暴露出当下就业形势的艰难,不然,又怎会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招募到如此众多的人员呢?而且还是劳务派遣,这意味着,我们吸纳外资、对于解决国内就业问题的重要性。

当然,富士康这事其实更容易形成标杆效应,风向已经变了,不仅苹果富士康,高通等一大批美企都在等着与中国深化合作,今天上半年,已经有近5000亿外资流入中国,处于近10年的高位,同时新设了外企近2.6万家,同比增长了14%。这也是我们国内投资环境与制造业发展向好的一个信号

这也是为何有人认为,中国可能是最后一个工业化国家,印度与越南因为其本身的天然短板,要复制中国,几乎是一件概率很小的事了。

Copyright © 转乾企业管理-加盟网 版权所有 | 黔ICP备2023009682号-14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仅用于学习参考,信息和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303555158#QQ.COM (把#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