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制桶(491)什么是环境管理体系?企业为什么要实施ISO14000标准认证?
Q
什么是环境管理体系?企业为什么要实施ISO14000标准认证?
A
ISO 14000 系列标准是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具体化、技术化,其宗旨是自觉参与环境保护工作,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减少人类各项活动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和影响,促进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
好好学习
企业管理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监督和调节,其根本思想是以最小的投入来获得最大的产出,一般包括:建立管理机构、计划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技术管理、劳动管理、物资供应管理、销售管理、财务管理和环境管理1 0 个方面。
(一)环境管理体系的定义
环境管理体系(Envirorunental Management System, EMS) 是一个组织内全 面管理体系的组成部分。它包括为制定、实施、实现、评审和保持环境方针所需的组织机构、规划活动、机构职责、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还包括组织的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等管理方面的内容。
环境管理体系是一项内部管理工具,旨在帮助组织实现自身设定的环境表现 水平,并不断地改进环境行为,不断达到更新更佳的环境绩效。当组织建立了环境管理体系之后,通过管理活动程序、建立规范化文件和记录等措施可以协调不同的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并可以达到下列目的:
(1) 建立一个良好的环境方针和环境管理基础;
(2) 有利于找出并控制重大的环境因素和影响;
(3) 有利于识别有关的环境法规要求与现行状况的差距;
(4) 减少由于污染事故或违反法律法规所造成的环境影响;
(5) 建立组织内污染防止优先序列,并为实现污染预防目标而努力;
(6) 可以提高监测环境的能力和评价该体系的效率,包括促进体系的改进和 调整,以适应新的和不断变化的情况的要求;
(7) 由于改善环境从而带来许多重要的商业、环境机会。
总之,环境管理体系将有助于组织系统化地处理环境问题,并将环境保护和 企业经营结合起来,使之成为企业日常运行和经营策略的一部分。
环境绩效是指一个组织基于其环境方针、目标、指标,控制其环境因素所取得的可测量的环境管理体系成效。
(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ISO) 是由多 国联合组成的非政府性国际标准化机构,也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国际科学技术的组织之一,成立于1947 年2 月。到目前为止, ISO 有正式成员国120 多个,我国是其中之一。每一个成员国均有一个国内标准化机构与ISO 相对应。
ISO 的技术工作是通过技术委员会(TC) 来进行的。根据工作需要,每个技 术委员会可以设若干分委员会(SC), TC 和SC 下面还可设立若干工作组CWG) 。ISO 技术工作的成果是正式出版的国际标准,即ISO 标准。
ISO 制定的标准推荐给世界各国采用,而非强制性标准。但是由于ISO 颁布 的标准在世界上具有很强的权威性、指导性和通用性,对世界标准化进程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各国都非常重视ISO 标准。许多国家的政府部门,有影响的工作部门及有关方面都十分重视在ISO 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参加技术委员会、分委员会及工作小组积极参与ISO 标准制定工作。目前ISO 和200 多个技术委员会正在不断地制定新的产品、工艺及管理方面的标准。ISO 的第176 技术委员会在1987 年成功地制定和颁布了ISO 9000 族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ISO/TC 207 是国际标准化组织于1993 年6 月成立的一个综合性管理技术委 员会,专门负责制定环境管理方面的国际标准,即ISO 14000 系列标准。该技术委员会下设六个技术委员会(SC) 和一个特别工作组CWG):
(1) SCI 环境管理体系标准。英国为分委员会秘书长所在国。
(2) SC2 环境审核。荷兰为分委员会秘书处所在国。
(3) SC3 环境标志。澳大利亚为分委员会秘书处所在国。
(4) SC4 环境行为评价。美国为分委员会秘书长所在国。
(5) SC5 生命周期评估。法国为分委员会秘书处所在国。
(6) 术语和定义。挪威为分委员会秘书处所在国。
(7) WGl 产品标准中的环境指标。德国为特别工作组所在国。
(三) ISO 14000 标准
ISO 14000 标准是环境管理体系(EMS) 标准的总称,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继ISO 9000 标准之后发布的又一国际性管理系列标准,已被近百个国家和地区采用。它是一个旨在通过国际规定的标准化而使商品和服务的贸易易于进行的非政府组织,也是当今全世界规模最大的国际科技组织之一。
从1995 年6 月起, ISO 14000 系列标准已陆续正式颁布了ISO 14001 环境管 理体系一规范及使用指南;ISO 14004 环境管理体系—原理、系统和支援技术通用指南;ISO 14010 环境审核指南-通用原则;ISO 14011 环境审核指南-审核程序-环境管理体系审核;ISO 14012 环境审核指南-环境审核员资格要求;ISO 14020 环境标志与声明-一般原则;ISO 14021 环境标志与声明-自我环境声明(II 型环境标志);ISO 14024 环境标志与声明-原则和计划(I 型环境与标志);ISO 14031 环境管理-环境绩效评估-指导方针;ISO 14040 环境管理-生命周期评估-原理与框架;ISO 14041 环境管理-生命周期评估-目的、范围定义以及清单分析;ISO 14042 环境管理-生命周期评估-生命周期影响评估;ISO 14043环境管理-生命周期评估-生命周期解释;ISO 14050 环境管理-词汇;ISO 14051环境管理-场所和组织的环境评估。
我国1997 年4 月1 日由国家技术监督局将已公布的五项国际标准ISO 14001 、 ISO 14004 、ISO 14010 、ISO 14011 、ISO 14012 等同于国家标准GB/T 24001 、GB/T 24004 、GB/T 24010 、GB/T 24011 和GB/f 24012 正式发布。
1、 ISO 14000 标准的组成和分类
ISO 中央秘书处为TC/207 环境管理技术委员会预留了100 个标准号,即 ISO 14000—ISO 14100, 统称ISO 14000 系列标准,见表1。
表1 ISO 14000 标准系列
ISO 14000 系列标准作为一个多标准组合系统,其标准性质分为三类:
第一类:基础标准一术语标准。制定环境管理方面的术语与定义。
第二类:基本标准一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原理、应用指南。包括ISO 14001—ISO 14009 环境管理体系标准,是ISO 14000 系列标准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它要求组织在其内部建立并保持一个符合标准的环境管理体系,通过有 计划的评审和持续改进的循环,保持体系的不断完善和提高。通过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的实施,帮助组织建立对自身环境行为的约束机制,促进组织环境管理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从而实现组织与社会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
第三类:支持技术类标准(工具),包括:
(1) 环境审核(ISO 14010—ISO 14019) 。作为体系思想的体现,环境审核着 重于"检查“,为组织自身和第三方认证机构提供一套监测和审计组织环境管理的标准化方法和程序。一方面使组织了解掌握自身环境管理现状,为改进环境管理活动提供依据;另一方面是组织向外界展示其环境管理活动与标准符合程度的证明。
(2) 环境标志(ISO 14020一ISO 14029) 。实施环境标志标准,目的是确认组 织的环境表现,促进组织建立环境管理体系的自觉性;通过标志图形、说明标签等形式,向市场展示标志产品与非标志产品环境表现的差别,向消费者推荐有利于保护环境的产品,提高消费者的环境意识,同时也给组织造成强大的市场压力和社会压力,达到影响组织环境决策的目的。
(3) 环境行为评价(ISO 14030—ISO 14039) 。这一标准不是污染物排放标准, 而是通过组织的“环境行为指数”,表达对组织现场环境特性、某项等级活动、某个产品生命周期等综合环境影响的评价结果。它是对组织环境行为和影响进行评估的一套系统管理手段。这套标准不仅可以评价组织在某一时间、地点的环境行为,而且可以对其环境行为的长期发展趋势进行评价,指导组织选择预防污染、节约资源和能源的管理方案以及更为环保的产品。
(4) 生命周期评价(ISO 14040一ISO 14049) 。这一标准是从产品开发设计、 加工制造、流通、使用、报废处理到再生利用的全过程的产品生命周期评定,从根本上解决了环境污染和资源能源浪费问题。这种评价越出了组织的地理边界,包括了组织产品在社会上流通的全过程,从而发展了环境评价的完整性。
如按标准的功能, ISO 14000 系列标准可以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评价组织。包括:①环境管理体系;②环境行为评价;③环境审核。
第二类:评价产品。包括:①生命周期评估;②环境标志;③产品标准中的环境指标。
各标准间的相互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ISO 14000 系列标准相互关系图
在已公布的五个标准中, ISO 14001 是系列标准的核心和基础标准,其余的 标准为ISO 14001 提供了技术支持,为环境审核,特别是环境管理体系的审核提供了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对环境审核员提出了具体要求,使环境审核系统化、规范化,并具有客观性和公正性。
这五个标准及其简介如下:
(1) ISO 14001 (GB/T 24001 — 1996) 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规范。 该标准规范了对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描述了一个对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进行认证/注册和(或)自我声明可以进行客观审核的要求。通过实施这个标准确信相关组织已建立了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
(2) ISO 14004 (GB/T 24004— 1996) 环境管理体系一原理、体系和支撑技术 通用指南。该标准对环境管理体系要素进行阐述,向组织提供了建立、改进或保持有效环境管理体系的建议,是指导企业建立和完善环境管理体系的工具和教科书。
(3) ISO 14010 (GB/T24010-1996) 环境审核指南一通用原则。该标准规定 了环境审核的通用原则,包括有关环境审核及相关的术语和定义。任何组织、审核员和委托方为验证与帮助改进环境绩效而进行的环境审核活动都应满足本指南推荐的做法。
(4) ISO 1401 1(GB/T24011) 环境审核指南—审核程序—环境管理体系审核。 该标准规定了策划和实施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的程序,以判定是否符合环境管理体系的审核准则,包括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的目的、作用和职责,审核的步骤及审核报告的编制等内容。
(5) ISO 14014 (GB/T 24012一1996) 环境管理审核指南—环境管理审核员的 资格要求。该标准提出了对环境审核员的审核组组长的资格要求,适用于内部和外部审核员,包括对他们的教育、工作经历、培训、素质、能力、如何保持能力和道德规范都做了规定。
这一系列标准是以ISO 14001 为核心,针对组织的产品、服务活动逐渐展开, 形成全面、完整的评价方法。可以说,这一系列标准向全国及组织的环境管理部门提供了一整套实现科学管理的体系,体现了市场条件下环境管理的思想和方法。
2、ISO 14000 标准的特点
ISO 14000 环境管理体系标准是一套新的环境管理标准,包括环境管理体系、 环境审核、环境行为评价、产品生命周期等几个方面。它是一套自愿性的标准,通过第三方认证的方式实施,其特点是:
(1) 这套标准是以消费行为为根本动力的,而不是以政府行为为动力。由于 环境意识的提高,政府、企业以及其他组织在采购时,会优先考虑环境标准贯彻较好的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这样,作为一种市场标志,获得ISO 14000 标准认证的企业就具有更大的市场优势。
(2) 这是一个自愿性的标准,不带有任何强制性。有关部门和单位不得通过 行政干预强迫企业进行ISO 14000 认证。
(3) 这套标准没有绝对量的设置,而是按各国的环境法律、法规、标准执行。 实行ISO 14000 并不意味着抛弃本国的环境保护法规和标准,而是有助于本国现行法规和标准的执行,能帮助企业和组织既达到本国政府的要求,又与国际市场接轨。
(4) 这套标准体系强调环境持续的改进,要求所涉及的组织不断改善其环境 行为。通过ISO 14000 规范企业和社会团体等组织的环境行为,减少人类活动所造成的环境污染,最大限度地节省资源,改善环境质量,保持环境和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
(5) 这套标准要求管理过程程序化、文件化,强调管理行为和环境问题的可 追溯性,体现了管理责任的严格划分。
(6) 这套标准体现出产品生命周期思想的应用。对一个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 全部环节中所有投入及产出对环境造成的和潜在的影响进行了考察、评估,以便改善产品对环境的影响,减轻环境的负荷。
(7) 可作为独立评价的依据。
3、 ISO 14000 标准的意义
ISO 14000 系列标准对组织、行业、国家各个层次都有重大的影响。
对组织一级,可以提高组织的总体管理水平,提高环境影响的控制水平,节 约原料和能源消耗,改进成本控制,提高组织形象,开拓产品市场。
(1) 获得国际贸易的“绿色通行证”;
(2) 增强企业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
(3) 树立优秀企业形象;
(4) 改进产品性能,制造“绿色产品”;
(5) 改革工艺设备,实现节能降耗;
(6) 污染预防,环境保护;
(7) 避免因环境问题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8) 提高员工环保素质;
(9) 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
(10) 减少环境风险,实现企业永续经营。
对行业一级, ISO 14000 将对不能够达到环境标准的部分行业产生巨大的压 力。同时,也给符合环境要求的新行业提供机会,如氝氯胫替代物的新型行业。新型行业必然在保护环境方面比原行业做得更好。
对国家一级, ISO 14000 会影响国际贸易。如果一个国家不能跟紧ISO 14000 的要求,那么这个国家的企业要想到其他国家去发展就会越来越困难,因其组织竞争力下降,其发展机会就会被其他国家挤占。ISO 14000 将可能成为事实上的环境管理的商业标准。
4、与ISO 9000 的关系
ISO 14000 和ISO 9000 均为国际标准化组织为实现不同的标准化目标而制定 的国际标准,在要素的应用、体系的结构以及体系的运行方式、运行目标等方面均有所不同。但是,由于ISO 14000 和ISO 9000 都是遵循共同的管理体系原则,在组织内建立和完善与组织的总体系相协调的环境管理体系和质量体系,所以这两个体系之间必然存在一定的联系和诸多的相同点。
(1) 两套标准之间的相同点。
①均为自愿采用的管理标准。
②遵循相同的管理系统原理,通过实施一套完善的系统标准,在组织内建立 并保持一个完整而有效的文件化的管理体系。
③通过管理体系的建立、运行和改进,对组织的相关活动、过程及其要素进 行控制和优化,以达到预期的方针、目标。
④两体系在结构和要素等内容上存在相同和相近之处。
⑤目的均在于消除贸易壁垒,又都可以成为贸易准入条件。
⑥两体系均存在第三方认证机构认评审核的要求,两体系的实施均涉及认证 审核、认证机构、审核员以及对认证机构及审核员的认可等内容。两体系审核合二为一,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大势所趋。
(2) 两套标准之间的不同点。
①两套标准的目的、对象和适用范围互不相同。ISO 9000 标准针对组织的产 品质量,目的是指导组织通过质量体系,影响和改进质量活动的过程和控制要素,以提高组织产品质量管理的能力。ISO 14000 标准的对象是环境管理,其目的是要通过对环境因素的控制,实现运行和不断改进环境管理体系,并持续改善环境绩效。
②两体系的要求不同。质量体系要满足管理和对顾客保证的要求,环境管理 体系要服从众多相关方的需求,特别是法规的要求。
③审核准则和解决问题的侧重点不同。
④要素的内容不完全相同,有的要素差别较大。
尽管两套标准和两个体系之间存在一些差异,但并不影响在体系建立过程中 充分发挥其相同点所提供的条件,努力实现体系之间的协调、整合以及总体系的一体化,以便更好地发挥管理系统的功能。
5、 ISO 14001 标准
ISO 14001 标准是ISO 14000 系列标准的主体标准,它要求组织建立一个符合 组织实际的环境管理体系,其基本要求有5 个方面、17 个要素。此项标准是PDCA(策划—实施—检查—纠正)管理模式的具体化,是组织建立环境管理体系的标准模式,它规范环境管理体系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回答的是建立一个什么样的环境管理体系的问题。该标准要求组织建立的环境管理体系必须包括如下主要内容:
-制定一个环境方针借以描述组织的环境意图和原则作为组织的行为准则 和行动纲领;
-制定一套通过控制环境因素实现环境目标的管理方案;
-制定一套控制主要环境因素对环境造成影响的运行程序;
-制定一套管理程序并按PDCA 模式运行;
-明确组织的组织机构和职责分工以完成上述各项任务。
ISO 14001 标准的基本特点是:
(1) 自愿性。本标准只适用于有愿望的组织,任何人不得强制实施。
(2) 管理性。重在体系,本标准不以单个的环境要素(水、气、声等),污染 因子(pH 、SS 、COD 等)为对象,不规定各项指标的极限值,而是以组织建立的环境管理体系为对象,它注重体系的符合性、适用性和有效性,即体系运行是否良好、组织的活动是否符合法律法规要求,其行为是否与承诺相一致,是否建立了自我规范、自我约束、自我完善的管理机制。
(3) 强调清洁生产(污染预防)。标准明确要求组织建立的环境方针必须对污 染预防做出承诺,要从改进产品设计,选用绿色能源、材料,更新落后的工艺设备,资源、废物的内外循环利用着手,来节约资源、能源,减少污染物的产生量、排放量。
(4) 强调持续改进,反对墨守成规、不思进取。要求实施ISO 1400] 标准的
组织一定要在环境管理、环境行为、环境绩效方面不断改进、不断提高。
(5) 要文件化。要求组织的所有程序、记录都要形成文件,以便于实施、检 查、评估并有可追溯性。
(6) 强调法律法规的符合性。ISO 14001 标准要求实施这一标准的组织的最 高管理者必须对有关环境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符合性做出承诺。
(7) 可认证性。ISO 14001 标准可作为第三方审核认证的依据,因此企业通 过建立和实施ISO 14001 标准可获得第三方审核认证证书。
(8) 广泛适用性。ISO 14001 标准不仅适用千企业,同时也可适用于事业单 位、商行、政府机构、民间机构等任何类型的组织。
(四)我国实施ISO 14000 的必要性
1、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ISO 14000 系列标准是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具体化、技术化,其宗旨是自觉参 与环境保护工作,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减少人类各项活动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和影响,促进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ISO 14000 系列标准是一种先进的环境管理模式,而作为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更应带头建立ISO 14001 环境管理体系,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规范和加强其行政行为,提高其执法能力和环境管理水平。同时环保部门带头建立ISO 14001 环境管理体系,本身就是一种示范性的宣传,通过环境保护部门的模范行动,促使全社会对ISO 14000 系列环境标准的认识,自觉采用ISO 14000 标准管理模式规范自己的环境行为,提高环境绩效,改善整个区域的环境质量。
2、加快我国环境管理与国际接轨
我国的环境管理制度经过了20 多年的发展,已建立起一个比较完善的管理 框架,并且在防治环境污染和改善环境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应看到,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管理制度还存在一些问题,环境保护工作还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挑战,法律法规还需不断完善,管理方式也需持续改进。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环境保护已超越国界,迫切要求全球环境保护政策的一致性。我国加入WTO 后,将按照世贸组织的环保政策及有关环境保护国际公约的要求,履行保护环境承诺,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社会组织、企业在绿色消费浪潮及绿色贸易壁垒的冲击下,也将被迫在全球化的影响下重新设定企业发展思路,推进生产过程的清洁化及产品的绿色化。环境管理与国际接轨是发展趋势。
3、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管理的需要
我国现行的环境管理制度还带有较强的计划经济成分。”入世”给环境保护带来 了机遇,如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引进国际环保投资和先进的环境治理技术;但同时也给我国的环境管理带来了挑战,如与发达国家相比,环境管理水平不高,缺乏市场经济条件下完善的法律、法规和环境经济政策。ISO 14000 系列标准集各国环境管理实践的精华,为我们提供了一套崭新的管理工具,它的应用和推广是对我国现行环境管理制度的补充和完善,为我国的环境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