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线电视行业:开始探索整合与融合之路 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应势而生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25-11-08 00:29:06 浏览量:1

一、行业相关定义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有线电视行业发展深度研究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3-2030年)》显示,有线电视也叫电缆电视,由无线电视发展而来,仍保留了无线电视的广播制式和信号调制方式,并未改变电视系统的基本性能。有线电视是一种由观众而不是资助者支付费用的付费电视;其中有限电视网络业务主要分为基本业务、扩展业务、增值业务三大类,涉及到信号传输、视频点播、宽带接入、电视商务、视频会议等细分业务。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二、行业发展历程回顾

中国有线电视网络发展是伴随着中国有线电视不断发展而向前发展的。中国有线电视诞生于1974年,并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1)1974年至1983年:公用天线阶段

这一阶段可视为有线电视的初级阶段其技术特点是全频道隔频传输,一个共享天线系统可以传输五、六套电视节目。

(2)1983年至1990年:电缆电视阶段

以1985年沙市有线电视网络为标志,有线电视跨出公用天线阶段,其技术特点以电缆方式为主的企业或城域网络,邻频传输,可传输10套电视节目。有的地方开始用光缆作远程传输。

(3)1990年至今:数字化阶段

以1990年11月2日颁布的《有线电视管理暂行办法》为标志,中国有线电视进入了高速、规范、法制的轨道,朝大容量、数字化、双向功能、区域联网等方向发展。农村有线网络快速发展,发达地区基本具备有线电视村村通、户户通条件。

近年来数字化整体转换全面铺开,网络整合紧锣密鼓,中央已明确要求全国要基本实现有线网络一省一网。网络的整合使得网络资源管理难度加大,使用智能高效的网络资源管理系统对网络资源进行管理更加重要。

(4)2009年至今: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应势而生

80年代的“四级办电视台”口号的提出,使得中国各地的广播电视台如雨后春笋般诞生,自此也开启了中国广电的蓬勃发展,时至今日,繁荣背后,问题开始凸显,多年以来的条块分割,导致各地广播电视网各自为政,在三网融合渐行渐近的今天,中国的广播电视开始探索整合与融合之路,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应势而生。

中国下一代广播电视网是以有线电视数字化和移动多媒体广播(CMMB)的成果为基础,以自主创新的“高性能宽带信息网”核心技术为支撑,构建的适合我国国情的、“三网融合”的、有线无线相结合的、全程全网的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通常所说的三网合一就是指有线电视网、计算机互联网和电信综合网的融合。由于几项关键技术如光通信、数字技术等取得了长足进展,同BtlP协议逐渐一统,业界呈现出技术融合、市场融合、业务融合的大趋势。

三、行业发展现状

1、市场规模

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提供了更多丰富和便捷的选择,不少用户开始倾向于使用其他的媒体平台,比如网络电视、在线视频等。具体来看,2018-2022年我国有线电视市场规模整体呈下降趋势, 2020年受益于疫情带来的居家风潮,用户得以重拾有线电视,其市场规模较2019年753.35亿元稍有回升为756.98亿元。2021-2022年国内有线电视市场规模降幅进一步收窄,2022年中国有线电视市场规模719.55亿元,同比下降2.04%。

资料来源: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2、供应规模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全国有线广播电视传输干线网络总长220.63万公里,有线电视用户2.04亿户。有线广播电视传输干线网络已成为国家重要的信息基础设施,是网络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预计2022年在“三网融合”和“新基建”的推进下,有线广播电视传输干线网络总长将达到222公里左右,较2021年略有增长。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截止2022年12月底,全国地级及以上播出机构经批准开办的高清电视频道1082个,4K超高清电视频道8个,8K超高清电视频道2个。新闻资讯类、综艺益智类电视节目高清超高清制作比例分别达到70.72%和64.99%,分别比去年提高了8.39和5.56个百分点,电视高清化超高清化进程显著加快。

3、需求规模

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型媒体逐渐涌现,网络电视、移动电视、手机电视等层出不穷,与传统的广播电视间日渐激烈的争夺用户的情形,造成传统广播电视地位、作用受到严重的影响,给有线电视行业带来极大的冲击,用户流失严重。截止2022年国内有线电视用户数量为1.99亿户,具体如下:

资料来源: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推广普及,在电视行业竞争中,传统的有线电视遭受到新媒体IPTV、OTT电视的蚕食,有线电视实际用户规模呈逐年萎缩态势,2021年国内有线广播电视用户数占家庭总户数所占比重为44.6%,预计2022年家庭总户数所占比重将进一步下滑至43.1%左右,具体如下: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四、行业细分市场分析

1、传统业务

传统有线电视业务主要的业务是提供不同频道的电视节目,但用户被动接收信息的服务模式无法满足其多元化的需求。现阶段,媒体资源日益丰富多样,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显著增加,更多人希望获取自身感兴趣的个性化信息内容,这对传统的有线电视业务提出了挑战。同时,当前智能手机得到广泛普及,人们倾向于利用智能手机观看各类视频,传统电视收视人群不断流失。另外,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获取信息的速度提高,传统电视信息传播过程需进行采编处理,导致信息传播速率降低,无法满足人们获取即时信息的需求。2022年我国有线电视行业收视维护费、付费数字电视、落地费等传统有线电视网络业务收入451.74亿元,同比下降7.35%。

资料来源: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三网融合背景下,移动互联网得到广泛普及,市场份额显著增加,人们的收视习惯发生显著改变,家庭电视开机率降低,有线电视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预计2030年有线电视传统业务市场规模将进一步下降至343.41亿元,具体如下: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2、增值新业务

三网融合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单一网络提供统一业务。为实现统一业务的有效传输,需配备支持音频、视频等多种业务传输的网络平台。该网络平台需具备充足的带宽,以实现大数据量及高质量的信息传输。光纤通信技术可为三网融合信息传输提供充足的带宽,并可保障传输质量,且成本较低,可将其作为三网传输的核心物理载体。

现阶段,我国有线电视技术日趋成熟完善,有线电视节目的清晰度显著提高,电视容量日益扩大,这也对网络带宽提出更高要求。为此,相关机构需加强对网络带宽接人技术的研究分析,积极推进网络宽带升级,逐步提升网络宽带服务性能,以促进有线电视服务质量的持续提升。2022年国内有线电视行业增值业务等新业务收入267.81亿元,同比增长8.44%。

资料来源: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国家鼓励广电、电信企业及其他内容服务、增值服务企业充分利用三网融合的有利条件,以宽带网络建设、内容业务创新推广、用户普及应用为重点,通过发展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IPTV、手机电视、有线电视网宽带服务以及其他融合性业务,带动关键设备、软件、系统的产业化,推动三网融合与相关行业应用相结合,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预计2030年中国有线电视增值新业务市场规模将达到292.66亿元,具体如下: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五、行业竞争格局

2011 年,中国移动是无线网络建设的代表,其他运营商也把有线和无线宽带作为发展的重点,纷纷扩大网络传输带宽以适应 IPTV 业务的发展。随着三大运营商的共同努力,IPTV 已从几个省扩展到全国各地。面对强大的IPTV 服务网络运营商和其他竞争者,国家广播管理局,电影和电视公司发布了一份文件,指出IPTV服务迄今正在实施该系统,只向中国网络电视、华谊传媒、上海传媒集团、湖南电视台、南方传媒、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颁发了7 个经营许可证。IPTV节目资源整合平台由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机构建立,通信网络运营商只能与广播和电视节目制作机构合作提供 IPTV 服务和传输节目内容。随后,广电总局在《持有互联网电视牌照机构运营管理要求》中明确同意通信网络运营商可以自行发布IPTV机顶盒,更大的竞争压力席卷而来。

因此,在基础收视业务、宽带和增值业务等方面,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及中国联通网络运营商已经成为公司的有力竞争者,有线电视行业市场主要被广电公司、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共同瓜分。除了与三大运营商及IPTV的直面竞争,优酷、腾讯等也对目前基础业务和增值业务格局有一定影响。广告业务的竞争对手虽然较多,至少包括报纸、广告牌以及抖音、微信 APP 等。跨界产品的竞争对手主要是电商、品牌店以及个体经销商,例如京东、淘宝及苏宁易购等。智慧业务的竞争对手是三大运营商以及华为、中兴等其他公司。

目前我国有线电视行业主要上市运营商有华数传媒、江苏有线、电广传媒、贵广网络等,企业间相互竞争相互促进有线电视行业的发展。

中国有线电视行业主要品牌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WWTQ)

Copyright © 转乾企业管理-加盟网 版权所有 | 黔ICP备2023009682号-14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仅用于学习参考,信息和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303555158#QQ.COM (把#换成@)